首页 > 分享 > 向脑力强国学习教育之道!

向脑力强国学习教育之道!

向脑力强国学习教育之道!

——1/3的学生上课都在睡觉,韩国如何成为全球最聪明的国家之一?

当全球教育竞争白热化,什么能力才能让孩子领先国际?

自1960年开始,许多国家在国际学生成绩评量上,表现大幅进步,而美国学童的成绩则停滞不前,目前美国在科学测验中排名为:数学第26名,科学第17名,阅读第12名;韩国排名:数学第2名,科学第4名,阅读第1名(编按:作者未注明美国与韩国接受测验的年分;台湾2006年首次接受测验成绩则为,数学第1名,科学第4名,阅读第16名,资料来源:台湾PISA国际研究中心)

为了解这个巨大的转变,《时代》杂志记者亚曼达·瑞普立(Amanda Ripley)追踪采访远赴韩国这个教育强国,体验当地学校生活一年的美国学生。18岁的艾力克,舍弃明尼苏达州一个富裕市郊的舒适生活,换取在南韩一个蓬勃发展的城市——釜山的生活经验。

在这些新的教育强国中当学生,会是什么样子?透过艾力克的第一手情报,加上作者对这些国家教育问题突破性的研究,揭露一个令人吃惊的转型模式....

1/3的韩国学生上课都在睡觉,
他们是怎么在PISA获得创纪录的高分?

艾力克去上社会学课,这是他的第一堂课,老师讲课时,有些学生也在下面大声讲话,让艾力克非常惊讶。他在美国看过更糟的行为,但基于某种原因,他就是预期韩国的小孩会对师长比较恭敬。

几分钟后他回头看一眼后面几排的学生,然后他瞪大眼睛又看了一次-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在睡觉。不是点头打盹,是直截了当、大喇喇的趴在桌上睡觉。

怎么会这样?艾力克看过很多关于韩国人怎么刻苦用功,在数学、阅读,和科学科目上大挫美国人的资料。他从没看过关于恬不知耻在上课睡觉这类报导。老师继续讲课,并未因此感到困扰。

下课时这些学生就醒过来了。他们有十分钟的休息时间,女生坐在她们的桌子或倒着放的垃圾桶上,彼此聊天和用手机传讯息;有些男生用铅笔敲着桌子。他们在教室里放松自在到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好像他们就在自家客厅一样。

接下来是科学课。艾力克又再次发现,全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在睡觉。这事简直荒谬可笑,如果韩国学生在上课时有那么长的时间都在睡觉,他们要怎么在评量测验上获得创纪录的高分?

下午两点十分,艾力克就先行离开学校。因为他是交换学生,可免于体验韩国校园生活的全副威力。他问一位同学,他离开后他们会做些什么。

「我们继续上课。」

艾力克茫然的看着他。「上到几点?」

「四点十分。」同学回答。

然后他继续说:下课后,学生打扫校园,拖地、擦黑板,还有倒垃圾。那些因为行为不检或是头发留得太长而被记缺点的人,就得穿上红色围裙扫厕所。苦读、劳动,包括让人不愉快的差事,就是韩国校园文化的核心,没有任一学生可豁免。

四点三十分,每个人都回到座位,开始上准备考试的课程,提前预备大学入学考试。然后他们在学校餐厅吃晚餐。

晚餐后是两小时自习时间,有老师监督,但不会紧迫盯人。老师在走廊上巡逻,没收偶尔出现的违禁品iPod,大部分的学生复习当天的笔记,或是观看准备考试的在线课程。

大约晚上九点时,艾力克的同学终于离开南山,但他们的课程并未结束。此时大部分的学生前往私立补习班。男同学告诉他,那是他们真正学会课业内容的地方。他们在那上课直到十一点,也就是韩国的补习宵禁时间到为止。然后他们终于可以回家,在隔天早上八点到校前赶紧睡个几小时。

艾力克听着这种壮烈的求学方式,恐惧油然而生。青少年怎么可能除了念书之外,其他什么事都不做?是真的什么事也不做!他突然了解,那天他在教室里所见景象是怎么一回事。那些学生在教室的举止像在自家一样,是因为他们本来就住在那里。他们周间每天在学校待超过十二个小时,何况和明尼苏达的学生相比,他们上学的时间已经多了将近两个月。他的同学在课堂睡觉的主因只有一个:他们真的筋疲力尽。

第一名的代价

回到接待家庭,躺在床上的艾力克细想男同学跟他说的事。韩国学生可说是上学两次-周间的每一天都是如此。他找到韩国在PISA得高分的一个可能理由,但这理由却那么令人沮丧。韩国学生学到很多,但他们是耗费多到荒谬可笑的时间才做到这点。

离开美国前,他总认为美国的学校太常举行标准化测验,带给学生和老师太多压力。在美国时似乎每个人都抱怨考试太多,让学生没有喘息空间。而现在,艾力克回想起美国关于「一试定终身」和「被压垮的学生操劳过度」等字眼,差点没笑出来。

美国的考试对学生来说并没有「一试定终身」的高利害关系。事实上,其间的利害关系已经低到无法再低了,标准化测验尤其如此。如果一定要说考试成绩有带来任何后果,那也只会影响到在学校工作的成人而已。例如,他们的学校可能会被联邦政府列为需要改进的学校。另外在有些地方,班上成绩非常低的少数老师可能会被解雇。但对大部分的学生来说,标准化测验是常见的考试,难度不高,而且对他们的人生完全没有影响。

即使是班上的例行考试,美国的考试也不像韩国考试那样被看重。在美国,如果学生没考好,总是有托词借口:这考试不公平,或者是:没关系!不是每个人都擅长数学的。在韩国,学生得到的教训就明确清楚多了:你不够用功,下次必须更用功。

他这才明白压力一词是相对的,而考试也是。从艾力克目前所见看来,南山似乎是透过简朴的教室和残酷的等级制度传达一个讯息:孩子的未来并非取决于他们的打击率有多高、他们是否自尊自重,也不取决于他们脸书的状态,而是他们有多用功,能否读懂艰深的教材。

他想知道,难道这就是在国际评量上名列前茅,必须采用的方法吗?如果真是这样,艾力克不确定他是否想当第一名。

钢铁学生的竞争

我和韩国教育科技部长李周浩在他的首尔办公室见面。李周浩是韩国压力锅的产品。他出身明星高中,进入首尔国立大学,是排名全韩国前三名的名校。之后他又取得美国康乃尔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他在韩国的社会阶层迅速攀升,先担任教授,然后进入政坛。但是等他坐上教育科技部长的位子,他的目标却是要一片一片拆卸这个压力锅。

当我问李周浩,他是否赞同欧巴马对韩国教育制度赞誉有加的言论,他露出疲惫的苦笑「你们美国人只看到韩国教育的光明面,」他回答,「但是韩国人并不满意这个教育制度。」

1960年,韩国的师生人数比是1:59,只有1/3的孩子念过中学。贫穷注定学业上的失败,如果那时就有PISA这样的评量,美国会在每项科目上大胜韩国。

在接下来的50年,韩国变成李周浩所称之「人才的强国」。韩国缺乏天然资源,因此转而栽培人民,也就是将教育转换为货币。这段经济狂飙期提供韩国父母一种像彩券的东西:如果小孩进最好的国中,下一步就可能进最好的高中,念最好的高中就有机会进一流大学,那么他们就可以找到声誉好、待遇优渥的工作,这会提升全家的地位。

这个竞赛有明确清楚的规则可循:大学入学考试获得某个数字以上的高分,你就自动被一流大学录取。此后你永远都会领比别人多的薪水,就算是做相同的工作也一样。这个制度很残酷,结果也很容易预测。传达给孩子的讯息非常清楚,让他们知道什么才是重要的:大学的录取标准是根据考试测出的学生能力。就这样。没有人是因为擅长体育,或是因为父母念过那所学校而被录取的。就某方面来说,比很多美国大学更称得上英才教育。

若不是对教育有这样的执念,南韩无法在2011年变成经济强权。(自1962年以来,韩国的国内生产毛额成长了约百分之四万,已成为全球第十三大经济体)。教育在韩国发挥了预防贫困的作用,长时间下来,家世背景对孩子人生发展的影响愈来愈小。

但是一流大学或令人艷羡的工作名额都有限,因此这种彩券逐渐转变为孩子之间的钢铁人竞赛,家长和小孩奉行不悖,却又怨声载道。这个对孩子而言过度极端的英才教育,又僵化为成人的阶级制度。即使后来成立更多大学,大家心目中依旧只有那前三所名校。这点其他国家应引以为戒,竞争本身已成为目的-而不是鼓励学习的手段。

李周浩告诉我,韩国已造就了一只怪兽。教育制度变得过度竞争,导致学生病态的将全部心神都放在考试成绩,其他什么事都不管,并且很仰赖补习班。即使在暑假,图书馆都一位难求,还得先领票才能进去念书。很多学生去城内随处可见的K书中心,花四美元租一个小小的、附空调设备的空间念书。

李周浩认为,韩国突出的PISA分数主要是学生勤奋不懈的结果,而非学校之功。学生和其家长一心求胜,才缔造这样的成绩。换句话说,动机比课程内容更能解释韩国何以获取PISA高分。

这个铁血文化是有传染性的,小孩子和父母都很难不屈服于压力,迫使学童用功、再更用功。但是同时他们也不断抱怨对排名和考试成绩的执着戕害他们的心灵,剥夺的不只是他们的睡眠,甚至让他们丧失理智。

韩国虎妈酿成悲剧

在那一学年的某个星期天早晨,一名池姓高中生在首尔家中用利刃刺穿母亲颈部,为了阻止母亲参加家长会。因为他深怕母亲会发现他谎报最近的考试成绩。

事发之后,池姓少年一直保守这个祕密长达八个月。日复一日,他照常上学、下课回家,彷彿什么事都不曾发生。他告诉邻居母亲出远门了。为了不让尸体腐坏的异味散发出去,他用黏胶和胶带把母亲的房门封住。他甚至邀请朋友到家一起吃拉面。最后,已经分居数年而关系疏远的父亲返家发现异样。池姓少年因谋杀罪遭警方逮捕。

这骇人听闻的惨案一如预期引起全韩关注,但背后却是基于特定的原因,也就是这桩命案揭露了韩国升学压力的不可承受之重。这起憾事在很多韩国人心中并不是件单一悲剧,而是反映了当前社会与教育界沉迷于追求高分的文化,最终却把孩子逼疯。

池姓少年的考试成绩足以名列全韩国高中生的前百分之一,但说到确切排名,他还是落在全国第四千名左右。少年表示,母亲坚持他无论如何都得拿第一,只要他的成绩未达母亲预期,母亲就会用球棒痛打他,而且不给他东西吃。

听到这起事件,很多韩国人比较同情这还活着的儿子,而不是他死去的母亲。时事评论家把自己惨淡的高中回忆投射在这个事件。有些人甚至指责这位母亲,认为其行为不当才惹来杀身之祸。一则《韩国时报》(Korea Times)社论这样形容死者:「这是不管孩子学业成绩多优秀,都永远不会满意的强势虎妈。」

至于池姓少年,他被捕后立即向警方认罪,泣诉杀害母亲后,依旧夜夜梦见母亲斥骂的影像。在法院审判时,检察官求处15年徒刑,但法官认定有可减轻判刑的情节,判处3年半刑期。

同时韩国的政治人物再度矢志处理韩国「教育热」的问题。李周浩上任一年后最大的政绩之一是,家长花的补习费减少。数字虽只下降了3.5%,不过他视此为一大胜利。

听了李周浩的叙述,我领悟到:其他国家从韩国成功的地方能学到的东西,就跟从其失败之处能学到的一样多。第一点就是,国家是可以改变的,这点就让人觉得希望无穷。尽管韩国普遍有贫穷和教育程度低落的问题,韩国人对学童仍有很高的期待,他们并未等到解决贫穷问题之后,才全面改善教育体系。就是这种对教育和人的信念让韩国迅速跃升为已开发国家。

其次,严格要求学业表现很关键。韩国人了解精通艰深学业内容的必要性。他们并没有抄捷径,特别是数学科目。他们认定好的表现主要来自辛勤努力,而非天赋英才。有这样的态度,所有学童都更加努力,这对一个国家来说可比黄金或石油珍贵。

正如艾力克到学校第一天就发现的,韩国学校存在只为了一个目的:让学童可以熟习繁复的课业内容。这点是显著的差异,因为对照之下,美国学校的存在是为了多个不同目的,学习只占其中一项。缺乏聚焦,往往让人忘记最重要的是什么。

第三点,也正是李周浩的当务之急:在学生有极高成就动机的地方,赢得高分本身可能会变成目的。学童和父母可能无法看清学习的目的,着魔似的执着于名次和分数,也许一段时间后才会问自己,这一切到底为了什么?

李周浩提醒:要成为教育强国不是只有一条路可走,要小心的选择康庄大道。

年薪12亿元的补习班老师

2010年,安德鲁.金老师的年收入是400万美元(约合台币12亿元),他在韩国被称为「摇滚巨星老师」,这还是我第一次听到,有人把摇滚巨星和老师这两个词连用。他每周工作60小时,虽然他只亲自教授三堂课。网络把他的上课内容转化为商品。他上的每一堂课都会被放上网络,学生可以用每小时3.5美元的价格购买他的教学服务。

他说明自己大部分收入来源,是每年约15万名学生观看在线课程所付费用。称这门生意是「课业辅导」,实在过于低估其规模与复杂的程度。安德鲁.金所属的网络补习班「Megastudy」,在韩国是上市公司。每四个韩国学生中,就有三人参加私立补习班。2011年,韩国父母花了将近180亿美元的补习费,已超过美国联邦政府防制毒品犯罪的费用。

韩国的补习班把学生当成客户,一旦学生报名后,补习班员工并非坐等家长参与,然后如果他们没有踊跃参与,就开始抱怨;补习班采取行动,深入学生和家长的生活。学生一到补习班,家长就会收到简讯通知;之后又会收到另一则简讯,告知学生学习情况。每个月老师也会打电话给家长二到三次。如果家长不关心学生学习情况,会被视为是补习班,而非家长的失败。在美国,我很少看到有学校这样大费周章的服务所谓的客户。补习班业者甚至宣称「如果没有补习班,韩国的PISA成绩就会大幅退步。」

但是学生真的在补习班学到更多东西吗?要找出造就韩国PISA顶尖成绩的真正原因很困难;是一般公立学校,还是补习班让学生表现突出?统计上来看,额外的课业辅导的确可能有助提高分数,数学科目尤其如此,但是等学生更大点,有补习对阅读能力的帮助就变少了。从由全球得出的PISA数据可看出,课后辅导的质比量更重要。但就跟很多自由市场一样,补习费用和其质量有点相关,而这就是问题所在。

补习班收费不低,但还是有很多贫困的韩国父母凑钱来缴补习费。然后还有些孩子的父母负担不起任何一种补习费,他们就自己念书,或是参加学校的课后辅导课。十分之八的韩国父母表示,补习费让他们有经济压力。然而,他们还是持续花钱让孩子补习,坚信钱花得愈多,孩子就能学到愈多。

这个不平等的问题也困扰着金老师。即使这个制度让他跃身为百万富翁,他不认为韩国的制度是值得他国参考的典范。他表示:「我不觉得这是最好的方式。这会导致贫困家庭又把贫穷传给下一代的恶性循环。」

向补习班宣战

我在韩国没遇到任何赞扬韩国教育体制的人,就连那些因此致富的人,都不喜欢这个制度。

几十年来,韩国政府一直试图压制该国的教育受虐狂文化。政治人物或哄骗、或威胁,在1980年代独裁政权统治下,甚至完全禁止补习班营业。但是每一次,补习班都能卷土重来,且愈挫愈勇。在政府规定补习费上限后,约有半数补习班藐视规定,收取双倍,有时甚至是五倍的费用。

没有任何一招有效,因为最重要的激励机制维持不变。韩国孩子拚命苦读,因为他们想进入韩国的顶尖大学。而他们这样又有什么不对?2007年,韩国最高法院和高等法院有十分之九的法官,是韩国前三名的首尔国立大学的校友;十分之四的韩国大企业的CEO也毕业于同所大学。

要改变这个激励机制,韩国的雇主也必须改变,而不只是韩国学校而已。主宰学童生活的严苛功绩主义,似乎并未延伸到成人世界。

虽然无法肯定的说,但社会阶级可能是造成韩国的自杀率高,且有让人意想不到的模式的一个原因。

尽管需要长时间苦读,韩国青少年的自杀率并不高。事实上,韩国15至19岁青少年的自杀率比芬兰、波兰、美国,以及其他至少14个国家都要低。然而,韩国成年人的自杀率的确很高,整体自杀率也是全世界最高的几个国家之一。

造成一国自杀率高的原因复杂难解,不过韩国体制中让人最难度过的关卡,似乎是成人的大学和工作场所之内,而不是孩童的教室。

韩国的大学入学考试就象是一场《飢饿游戏》

大考前夕,艾力克的同班同学遵行整套的考前惯例。低年级学生帮高年级学生打扫教室,他们把贴海报的墙壁清除干净,甚至还把旗帜遮盖住,好让考生完全专注于大学入学考试,不会被任何事物分心。

在超市里,艾力克看到店家特别陈列出祝考生好运的精选糖果,这是让家中有考生的家长买来让孩子平安度过难关的护身符。

街头巷弄,则可见父母排队进入寺庙和教堂,赶在考前最后一次祈求众神。

韩国全国动员,如临大敌。韩国电力公司派员检查一千个考试地点的电路;考试当天早上股市晚一小时开盘、让道路尽量净空,以利超过60万名的考生顺利赶赴考场;出租车免费接送学生应考。

大考当天,艾力克就跟平常一样搭公交车到校,但没有一件事情和平常一样。当他快到学校时,就听到欢呼、加油声。班上有些同学在校门口外排成一列,准备递茶水给考生,同时挥舞写着「金榜题名!」、「高中第一志愿!」等标语的牌子。高年级的应考生拖着沉重步履经过,低着头,像拳击手跨上拳击台,迎向长达9小时的奋战。警察巡逻学校周围,劝阻车辆驾驶不要按喇叭让考生分心。

这时艾力克已打定主意,他不想再读韩国高中了。他没办法这样坐着等这年过去。他好像每天生活在一个巨大的牢笼里,看着同伴在仓鼠转轮上疾速奔跑。那个转轮永远不会停下来,夜以继日隆隆作响。

那个晚上,在回家的路上艾力克漫步穿过市区,那时卡车正好运来晚报,上面已印有考题和答案,让考生和父母吃晚餐时可以逐题研究。这整个奇观让艾力克觉得好像在看连续剧或像《飢饿游戏》(Hunger Games)之类的小说,只不过考验的不是技能,而是智力。为什么全国必须在同一天考试?明尼苏达的学生一年有好几次考SAT的机会,而且完全不会扰乱正常生活。

然而,一个在韩国长大的孩子接受到的讯息就是:教育是国家的宝藏。与教育相关的事,包括确保考生能好好应考比股票交易或飞机起降都重要。而且每一个人,从父母、老师,到警察,都有其应扮演的角色。

仓鼠轮子和吸毒儿童

在芬兰、韩国,以及波兰,这些PISA高分国家都同意,如果想在现代社会获致成功,所有孩子都必须培养高度思考的能力。而在这每一个国家,这样一致的看法都是从危机中诞生:经济上的迫切需求,让全国得以凝聚共识,那不是任何立意良善的政策、制度可以达成的事。

我环顾全世界,一直想找出他国值得我们效法之处,但是别的国家和美国最重要的区别并非教育经费、地方教育自主权,或课程内容的差别,其中没有哪一点是真的很重要。政策通常只能处理枝微末节的问题,最根本的差别是在心理层面。

教育强国相信严格和刻苦努力的重要。这些国家的人都同意成立学校的目的何在:学校之所以存在,是为了让学生可以精通复杂的学术内容。其他事情也很重要,但没有这件事重要。

芬兰、韩国,和波兰的高中是有目标的,就像美国高中有足球队赛事,会定期练习。他们在毕业前有个大型、重要的测验,而且分数对学生有影响。他们的老师也比较认真:受过高等教育、训练有素,而且是精挑细选而来。他们有足够的自主权从事严肃的工作;这意味着他们比较可能随着学生和经济状况的不同,跟着调整自己、适应变化。学生也能独立自主,这意味着上学没那么痛苦,也能培养更多有动力、能自立的高中毕业生。愈接近成年期,就愈让他们可以表现得像成年人。

在美国和其他国家,我们是在延后算总帐的时间,坚信我们的孩子到了成年很久之后,总还是可以获得第二个、第三个机会。我们对教师也秉持同样态度:任何人,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老师,只要他们准时出现在教室、遵守规定,也有心当老师。就某方面来说,我们现在拥有的就是我们想要的学校。父母不太会为了要求校方给孩子更具挑战性的阅读而到学校,或趁孩子读幼儿园,仍然喜欢数字的时候,让他们开始学数学。然而,父母会到学校抱怨孩子的成绩。学校举办体育赛事时,他们会成群带着摄影机、户外用椅,全心全意帮孩子加油打气。

从历史角度来看,父母这样的心态,对大部分美国孩子来说并不成问题。大部分的人并不需要接受严格的教育,而他们也就没这么做。富裕让美国不是非得严格教育下一代不可。但现在一切都变了。身处于高度自动化和全球化的经济体系之中,孩子需具备让自己持续进步的动力;他们需要懂得如何适应变化,因为他们终其一生都得适应变迁的环境。他们需要严谨的纪律。

要培养出严谨的纪律有不同的方法,而不是每个方法都可取。在韩国,仓鼠轮制造的问题就跟所解决的问题一样多。沉闷无趣的读书方式大多只能促进高分,而不能培养出适应力强的成人。那种苦读无法长久持续,有证据指出,韩国学生著名的动力,在他们一上大学后就会显著下降。

尽管如此,如果我必须从仓鼠轮和可代表美国和其他国家很多学校的温室中选择,我想我还是会心不甘、情不愿的选择跑仓鼠轮。没有错,那很严酷,并要求过分了,但同时那感觉也比较真实。在仓鼠轮国家的孩子知道努力消化复杂概念,以及跳脱舒适圈是什么感觉;他们知道毅力的可贵。他们也知道失败、更加努力,然后进步的感觉。他们已经做好生存在现代社会的准备。

在像温室的学校,孩子被曚骗、误导。大多时间,由一群并不特别优秀的专业人士提供他们稀软、易消化的养料。如果他们失败了,也不会有多少显而易见的后果。只有等到高中毕业后,他们才会发现自己被骗了。真实世界不一定会给人第二、第三次机会;真实世界不是只要出席就可拿学分。

有一件事却很清楚:如果想让我们的孩子获得他们应得的教育,我们就必须先同意,严格要求是最重要的;学校存在的目的,是帮助孩子学会思考、努力,以及,面对失败。有了这个最重要的共识,才有可能实现其他的一切。

逃离仓鼠转轮

只要能离开韩国高中,艾力克愿意到几乎任何一个地方、做任何事情。但是,为了符合他所参加的交换学生计划的规定,他必须留在校园。因此,当他听说有一所技术学院可以招收外国学生,他央求交换学生计划的承办人员让他转到那里。

第一天到新学校是三月的时候。他走进教室,看到同学有说有笑;有个男生穿着紧身牛仔裤和靴子。他们围着一个大桌子坐,等教授进来。一位名为高恩(Go-un)的年轻小姐向艾力克自我介绍,并问他,到韩国后都在做什么。

「我之前在高中上课。」

她看了他一眼,接着问:「上了多久?」

「六个月。」

她睁大眼睛,接着头斜向一边,很同情的说:「噢,我真为你难过。没有人该念韩国高中的。」

下课后,学生留下来聊天。他们跟艾力克要手机号码,输入自己的手机。他们悠闲的走去吃午餐。上了大学,韩国学生有时间和美国学生讲话;他们会去想考试成绩以外的事。他们有自己的生活,而现在艾力克也将拥有。

书籍资料

书名:教出最聪明的孩子:向脑力强国学习教育之道
    作者:亚曼达.瑞普立(Amanda Ripley)
    亚曼达.瑞普立 Amanda Ripley

曾为《时代》杂志以及《大西洋》月刊撰写一系列备受好评,关于学习、学童议题的报导。她的第一本书(中文版译名 《生还者希望你知道的事》)已于十五个国家出版。她的报导曾让《时代》杂志二度荣获美国国家杂志奖(National Magazine Awards)。她并获选为新美国基金会(New America Foundation)会士。

相关知识

宠盛教育:中国宠物行业专业技能培训发布会在京举行
如何学习宠物美容?
宠物医学学习心得体会(热门18篇)
铎悦教育:创造适合宠物行业从业人员终生成长的教育
猫咪医疗基础知识干货!铲屎官们学习来,让你轻松解决小问题!
揭秘撸狗店盈利之道,开启宠物服务创业新篇章!
学习宠物美容怎么样?难不难?
【新春走基层】狗狗也有通关“护照” 天水海关签发首份出境宠物《动物卫生证书》
【逆战之道】 圣山传说鹿灵宠物活动
名将宠美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网址: 向脑力强国学习教育之道! https://m.mcbbbk.com/newsview76414.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健康宠物从饮食开始,选择皇家小型
下一篇: 【MLP】《抓住他!》(23)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