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与她的猫猫狗狗
作者:张丽华 来源:清徐融媒 阅读:30
婆婆今年82岁了,随着年龄的一天天增大,记忆力已大不如从前,每天唯一的乐趣就是喂她的心肝宝贝,“黑子、红红、长毛”。伺候这些猫猫狗狗的日常起居,占据了她老人家大部分时间,这些貌似颇有灵性的猫狗,竟然成了她的精神寄托、心灵慰藉,让我们这些做儿女的真叫个嫉妒不已。
先说她喂的猫,名字叫“长毛”,毛皮呈金黄色,体型肥硕,还算健壮的身材上,配着四条短粗腿,爪子锋利坚韧,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让人不由联想起憨态可掬的加菲猫。“长毛”本职工作干得很少,冬天常常偷奸耍滑躺在温暖的炕头上耍赖皮,夏天就直接钻到我婆婆堂屋床下的地板砖上面休息,又凉快还没人打扰,悠哉、快哉!
这样的黄毛猫咪共有3只,“长毛”论辈分算是长辈呢,她和她的儿女们每天食量惊人,婆婆不得不为它们的饮食操心费力,晚辈亲戚孝敬她的鸡蛋、饼干、牛奶等食物,常常莫名其妙地消耗得很快,问她时,她一脸坚决的表情,都是妈妈吃兰!我们虽然有所怀疑,但是没有证据,也就不再理会这件事。
婆婆常年独居,当然也没有人监督这件事,但是时间久了,姐妹们还是发现了其中端倪:黄毛的碗里面有吃剩下的饼干屑,还有黄毛拎出来偷吃的肉块。猫咪这种动物也是奇怪,给它偏吃点肉吧,它还不老老实实原地待着,而是叼起来跑得飞快,似乎要证明给大家看,主人是多么的疼它。后来,这只让婆婆牵肠挂肚的最萌猫咪,却被不小心药死了。原来,一只误食了毒药的耗子,从院里的下水道钻了进来,让长毛逮个正着,悲剧也就发生了。母亲把长毛葬在自留地里,另一只猫也因淘气贪玩,跑到公路上被来往车辆碾死,剩下一只孤零零的长毛猫咪,最终经不住寂寞,跟着别的猫界帅哥远走高飞了。从此,养了十几年猫咪的婆婆,炕上再也看不到到处飞扬的姜黄色毛发等,她再也不用偷偷摸摸、费尽心思地给她的长毛藏匿那些好吃好喝的。
我们做儿女的感觉空前的大快人心。可是,每每看到婆婆抚摸猫咪卧过的棉垫(亲手用旧衣服做的),流露出那种复杂落寞的眼神,心里就不是滋味。喂过长毛的饭盆一直被婆婆用旧布包起来,嘴上说再也不养猫了,但我们知道,只要有猫咪造访,她还会一如既往地喂它、宠它,这么多年来,猫咪和她已经成了难以分开的伴侣,俨然成为她生活中的一部分。无聊时,婆婆和猫咪聊天,许多美好的时光就这样过去了。失去了猫咪,她的精神支柱也垮塌了不少。于是想着,适当时候再给婆婆要只猫,权当玩具。
过去,婆婆到别人家吃宴请,还得给长毛带吃的,儿女孝敬的也舍不得吃,大部分喂了猫咪,所以儿女们自然有意见。带她出来小住吧,她又离不开猫咪,带着住到楼上也不方便,因此好多年来,婆婆都因为猫咪的原因,不能离开老家的院子,也从不来儿子家住上一两天,即使媳妇我生孩子等也不例外。
现在养狗几乎成了一种时尚,婆婆也赶了一趟潮流。记得以前家里也养过狗,婆婆总说:“狗是忠臣,再穷也不会离开主人的。”小时候家里住的是平房,房子是用土坯垒起来的,破旧杂乱,小院里面当时还住有同姓的亲戚,后来盖了新房搬走了。院子的墙矮矮的,墙上面长满杂草,因为住在这里的人家很少,养狗也就起到了看家护院的作用,但就狗性来说,唯主人之命是从,自然主人喜欢,而陌生人却厌烦和憎恶。
爱人从工作的地方给婆婆弄回来一只棕红色的小狗,体形较小,瘦骨伶仃,纤细的狗腿几乎难以支撑它弱小的身体,尽管这样婆婆还是高兴的不得了,逢人便炫耀她儿子孝敬,给她弄回狗狗来解闷。两个多月后的一天,我和爱人再次回到老家看望婆婆,婆婆因年纪原因耳朵背的特别厉害,我俩一直走到她背后,她老人家才发现,眼神里面流露的全是惊喜。忽然她咋咋呼呼大声问道,“咱们家红红怎么没有咬你们啊?看这只狗就是精呢,知道你们是家里人,你们回来了一声都没有叫唤,要是外人进来早就叫得欢实了”。我一边听着婆婆滔滔不绝地夸她的“红红”,一边将她的小孙子龙龙叫到她跟前,言下之意,你的孙子也需要夸夸哦!
直到这时,我才见到爱人要的这只被婆婆取名“红红”的小狗。它是只很有灵性的狗狗,每当夸赞它或赏它一根没多少肉的骨头时,它都会蹦蹦跳跳,摇头晃尾,竭尽谄媚讨好之能事。在家休息几日,我每天都去看它,她和婆婆如影相随,婆婆每天都竭尽所能喂它好吃的。“红红”也很乖,会在婆婆下地干活时紧紧跟着,寸步不离,婆婆呵斥它不敢乱叫,它就一声不吭;婆婆出门买东西它也跟在后面,婆婆回家后它就跟着回来趴在门道口,房间是不进的。有次二姐发现家里椅子垫上沾有棕红色的毛发痕迹,嘟嘟囔囔唠叨妈妈一阵,为此,婆婆还和她亲闺女置气好几天呢!婆婆始终不承认让“红红”在家里面待过。但是每每到了冬天,她就千方百计把红红的狗窝弄得暖暖的,喂的狗食也是热热的不烫嘴那种。婆婆每次喂狗食前,都会用勺舀起少许,放到手背上尝试温度,合适了才会端去给它吃。
辛勤的付出换来的是“红红”对她更加的依赖。每当婆婆出远门时,只要婆婆一拎包,它就会条件反射似得立刻表现出焦躁不安的情绪,在原地不停转来转去,喉咙里发出嘶哑沉闷的怪声。它不敢高声叫唤,怕惹婆婆生气,后来竟然发展到只要婆婆换“新衣裳”,它也能敏感察觉到又要离开它了,哼哼唧唧磨叽个没完没了。婆婆有时会给它多多放些食物,“红红”就用无助的眼神在做最后的努力,它想尽量挽留婆婆,两条前爪紧紧抱着婆婆的腿不愿松开,脑袋在婆婆的腿部蹭来蹭去,这时候的婆婆就会停下脚步,耐心地和它解释着什么,眼睛里流露出慈祥的目光,更像安抚一个不懂事的孩子,还时不时用手抚摸下“红红”的小脑袋、圆屁股。她们的交流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亲切,令我匪夷所思,但又不得不相信眼见为实这句话。
婆婆就是这样一个爱小动物似生命的人,她的朴实,她的博爱,她的善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她的晚辈和身边的亲戚朋友。虽然她没有读过书,斗大的字不认识一个,可是她却懂得很多很多人生的“哲理”。
是人多了,还是狗多了?养狗的人为什么大多数是空巢老人?为什么许多独生子女都想有个小伙伴“狗狗”?这是生存的依赖,这是人天性怕孤独的表现。
狗不嫌家贫,子不嫌母丑,我知道婆婆老了,但爱心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