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社交媒体反动物虐待联盟(SMACC)发布报告《社交媒体上的灵长类宠物》,发现社交媒体上有公开虐待灵长类动物的内容,造成不良内容的传播和增长。视频中至少出现了51种被作为宠物的灵长类动物,其中35%属于濒危物种,53%属于易危物种。
SMACC由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等20个动物保护机构组成。2021年9月至2023年3月,SMACC梳理了Facebook、 Instagram、TikTok和YouTube平台,发现共有1226条涉及作为宠物的灵长类动物的内容,总浏览量超过120亿次。部分视频涉及对动物施以暴力和虐待的有害信息。
报告发现,13%的视频涉及对灵长类动物的心理折磨,比如故意惊吓、戏弄和剥夺动物的进食;12%的视频显示动物的身体受到折磨,如被殴打、被火烧、截肢,甚至被折磨致死;60%的视频显示灵长类动物直接受到不当对待。报告还发现,涉及此类视频数量最多的三个平台是Facebook(60%)、YouTube(24%)和TikTok(13%)。
视频截图
报告显示,热门视频中的灵长类经常出现在人们家中,穿戴人类的衣服或尿布,有些视频的浏览量高达数百万,并且许多网友直呼“可爱”。年幼的灵长类动物也是被拍摄的主体之一,这会对它们造成长期的生理和心理伤害。实际上,给动物穿上人类的衣服和鞋子会让它们感到不适,也会限制它们的自然行为。YouTube上一段高达 400 万点击量的视频中,一只猴子穿着有领衬衫、长裤、鞋子并且背着背包,走路非常吃力。
视频中的灵长类通常在很小的时候就与父母分离,被卖到宠物市场。这些动物在缺乏父母养育的情况下经常出现“刻板行为”,如摇晃身体、不停地踱步和过度梳理毛发。年幼的动物吸吮手指也是为了缓解与亲属分离的焦虑。在非自然的环境中饲养,这些动物可能会营养不良,饮食不当也会让它们患上糖尿病,增加挫折感和攻击性。成年后,它们会变得难以控制,甚至会对人造成伤害。许多动物最终被送往救护中心,甚至被遗弃。由于缺乏生存技能,它们在野外极难生存。
灵长类动物的某些行为可能被误认为它们是快乐的,但实际上动物正遭受痛苦。例如,当灵长类动物微笑或大笑时,其实是它们高度紧张和害怕的表现,表明动物可能要发起攻击。
除了彰显动物“可爱”的视频,社交媒体还涉及传播对灵长类动物的殴打、恐吓、性虐待等内容。一些视频中,主人似乎为了管教动物,对它们殴打和掌掴。一些博主将动物置于危险境地,拍摄它们的反应,或自己解救动物的过程。另一些博主则故意吓唬或戏弄这些动物,以便记录它们在痛苦和恐惧下的反应。有些博主甚至会拍摄对年幼猕猴的性虐待,这类内容有时呈现为给动物洗澡。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全球野生动物研究负责人Neil D’Cruze博士表示,“这些视频不是娱乐,而是动物虐待,其中的许多内容都极其暴力。社交媒体平台助长了这些错误信息的传播,对受众产生误导。平台应积极采取行动,封禁这些内容创作者,禁止虐待动物的内容上传。如果受众看到这类内容,请积极向平台举报。”
据统计,全球约有75%的灵长类物种正在减少,60%的灵长类物种濒临灭绝。除了栖息地丧失,丛林肉狩猎、非法贸易、气候变化和新的人兽共患病出现,都是导致灵长类物种减少的重要原因。
相关知识
调查发现:海外社交媒体依托虐待灵长类动物视频博取流量
国外多家社交媒体平台有虐待濒危野生动物视频,灵长类动物比例高
宠物可爱?涉嫌虐待!报告发现:将异宠正常化视频威胁濒危物种生存
全国第四!成都海外社交媒体传播“亲和力十足”
虐杀动物视频调查:定制、贩卖成产业链
「什么是宠物行业社交媒体运营」速狗电子2024年宠物行业社交媒体运营岗位职责
洞察宠物赛道热门选品,击中海外消费者“爱宠”的心!
社交媒体营销传播机理、技巧与效果提升
非人灵长类动物行为学分析方法的进展
年轻人爱“云吸猫、撸狗”,宠物社交成为视频号流量担当
网址: 调查发现:海外社交媒体依托虐待灵长类动物视频博取流量 https://m.mcbbbk.com/newsview81635.html
上一篇: 全球连线丨(中国Z世代)宠物“摆 |
下一篇: 春节回家宠物喂养遇难题?上门喂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