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现代人养宠上头?殊不知古人也为宠物狂~(上期)

现代人养宠上头?殊不知古人也为宠物狂~(上期)

根据《2023-2024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数据,目前中国养宠家庭已经破亿,养宠数量还在逐年上升。不光爱养宠,年轻人对于宠物自己的情绪价值和生活品质的关注也拉到了新高度。

回到过去,古人也“不甘示弱”——上至皇家宫廷,下到平民百姓,都非常流行养宠。人与宠物之间更多的是情感关系,养宠物也成为人们怡情养性的休闲方式。那么古人养些什么宠物?他们和宠物之间又是什么样的关系?

对此,我们将带大家一起穿回古代,一探究竟~

1、马

清郎世宁郊原牧马图卷(局部)

图源|故宫博物院

现在的人可能觉得马是一种“非典型宠物”,但是在古代,马不单单只是坐骑,更是古人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一种动物。甚至可以说,时间后退两千年,马才是最潮流的宠物,尤其是在皇帝圈子中。

秦始皇就养马,一养就是七匹,而且都是名贵品种。晋朝崔豹在《古今注》中记载了秦始皇爱马的名字,分别是追风、白兔、蹑景、追电、飞翩、铜爵、晨凫,大多是表示速度快的意思。

项羽也养马,名骓。骓的本意为毛色青白相杂的马,看来用花色给宠物命名,古时便有这种习惯。骓在当时号称天下第一骏马,当之无愧“马中顶流”,最后更是名垂青史,《史记》中便记载了它的故事。

项王骏马名骓,常骑日行千里。及败至乌江,谓亭长曰:“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不忍杀,以赠公。”——《史记》

汉画像石舞蹈、饲马图

图源|西安碑林博物馆

汉代依旧延续了养马为宠的风尚,汉代历史笔记小说集《西京杂记》就记录了汉文帝的九匹宝马之名;此外,唐太宗也是“天子爱马协会”中的一员。隋唐之际,他骑着战马南征北战,与马儿们结下很深的情感,甚至于为自己建昭陵时,用青石雕刻了六匹爱马的形象。

唐昭陵六骏石刻

图源|西安碑林博物馆

昭陵六骏每块高2.5米,宽3米,采用高浮雕的形式将六匹骏马生动地再现在石板上,刻于唐贞观十年。唐王李世民为了纪念开国战争中曾骑过的六匹战马,令画家阎立本先画出六骏的图形,再由雕刻工艺家阎立德依形复制刻于石上,由当时的大书法家欧阳询将唐太宗亲自书写的赞美诗书在原石上角,刻成后放置在昭陵北麓的祭坛之内。依次为“特勤骠”“青骓”“什伐赤”“飒露紫”“拳毛騧”“白蹄乌”。其中“飒露紫”“拳毛騧”二骏1914年流失国外,现存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学与人类学博物馆。

从唐太宗骑马南征北战可以看出,马除了是人类的生活与生产资料,在战争中还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后来的兵将、战车搭配往往能成为左右战局的胜负手。因此养马的事业都是以国家的组织和管理为主,即马政。

在周朝我国就已经有了养马制度——司马法,汉儒郑玄在《周礼·小司徒注》中写:“井十为通。通为匹马、三十家、士一人,徒二人。通十为成,成百井;三百家、革车一乘……”古代以一里地方为井,也就是说每十里就要贡献一匹马。

到了春秋战国,养马之风更盛,车骑的多寡成为衡量一个诸侯国强弱的标准,万乘之国就是大国强国的代名词。而随着游牧民族的南侵,中原意识到了骑兵上的差距,草原也要远比耕地更适合培育优良的马匹。秦统一后,朝廷在培养军马上也实行中央集权,官营大型军马场,并与游牧民族争夺水草丰美之地。

唐朝鼎盛时,牧马已达到一定规模。国马的兴盛自然带动了私人养马的兴盛,王侯将相达官贵人,其牧马遍于各地,而且皆以封邑为号,自制马印,以至于当时的人认为:“秦汉以来,以唐马最盛。”

唐百马图卷(局部)

图源|故宫博物院

在中国传统绘画史上,唐代专门以马为题材的绘画不断增多,马是唐代文化艺术中最常见的题材,以人物鞍马为题材的绘画发展至唐代已经十分成熟了。此外,盛唐时期的马文化记载很多,马在唐朝之所以受到重视,是由于北方人民崇尚武的精神,同时马又伴随唐朝皇帝开国打天下立下了功劳,对于王室来说马又是一种王权身份的象征。

2、猫与狗

汉魏 绿釉陶立狗

图源|河南博物院

养宠物的历史其实是人类社会的进化史,人类对猫和狗的驯化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但猫、狗被人类选中饲养,还是因为猫有捕鼠的技能,狗有守夜、狩猎的技能。毕竟在经济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不可能有闲工夫养一只宠物来争夺有限的口粮,绝大部分是出于功利性的需要。

宠物猫与宠物狗的出现,是比较晚近的事情了,而且首先出现在有闲有钱的阶层。中国人是什么时候饲养宠物狗的呢?根据现有的史料,最晚在唐代,小型观赏犬已经成为贵妇圈的宠物。

唐 簪花仕女图卷

图源|辽宁省博物馆

唐代的周昉在他创作的描绘唐朝贵妇生活的《簪花仕女图》中,就画有两只小巧玲珑的宠物犬。这种小型观赏犬叫“拂菻狗”,又名“猧儿”。唐代初年从西域高昌传入我国。当时的资料是这样记录的:“高六寸,长尺余,性甚慧,能曳马衔烛,云本出拂菻国。中国有拂菻狗,自此始也。”这种宠物狗在当时极其名贵,只有宫廷贵妇才能养得起。

南宋李迪猎犬图页(局部)

图源|故宫博物院

到了宋代,养宠物狗的时尚不再限于贵妇圈,民间也有许多人将狗当宠物饲养。

南宋文学家洪迈在《夷坚志》里记载,宋朝有个叫员琦的人,“养狗黑身而白足,名为‘银蹄’,随呼拜跪,甚可爱。忽失之,揭榜募赎”。这条“甚可爱”的小狗,有天丢失了,主人还贴出启事,悬赏寻找。显然,员家是“铲屎官”这事是实锤了,他们已经把银蹄当成宠物来饲养了。

宋秋庭乳犬图纨扇页

图源|上海博物馆

宋朝很“潮”。不但养宠物的人家越来越多,城市中还出现了专门的宠物市场。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说,开封府的大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大三门上皆是飞禽猫犬之类,珍禽异兽,无所不有。”市场上还有猫粮、狗粮出售:“凡宅舍养马,则每日有人供养料;养犬,则供饧糠;养猫,则供鱼鳅;养鱼,则供虮虾儿。”可见,宋朝市场上出售的动物食料已经分得很细,说明这时候民间的宠物市场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了。

在南宋周密的《武林旧事》里的记录就更有意思了,书里的“小经济”条罗列了杭州城的各种小商品与宠物服务,其中有“猫窝、猫鱼、卖猫儿,改猫犬”,猫窝、猫鱼、卖猫儿好理解,“改猫犬”却不太好理解,有宋史研究者认为,这很可能就是给宠物猫、宠物狗做美容。

所以,我们不要以为只有今天的“铲屎官”才会精心将他们的宠物猫、宠物狗打扮得漂漂亮亮,古代人也会这么做。

南宋蜀葵游猫图

图源|中华珍宝馆日本大和文华馆

相比于宠物狗,宠物猫在宋人的生活里更加常见。在传世的宋人绘画中,我们可以找到不少宠物猫的踪迹。比如宋人毛益所画《蜀葵游猫图》中的白黄色猫儿,短脸、长毛,很可能就是“不能捕鼠,以为美观”的狮猫。

不仅不用捕鼠,有些猫仗着主人的宠爱,生活简直可以用安逸来形容。比如著名“猫奴”陆游,不但养了好几只猫,还写了好几首诗送给他的猫——《赠猫》:“裹盐迎得小狸奴,尽护山房万卷书。惭愧家贫策勋薄,寒无毡坐食无鱼。”诗的意思是,因为我家贫穷,没办法每天给狸奴买猫粮,对此我感到很愧疚。

清清石湾窑陶塑金丝猫

图源|央视新闻广东省博物馆

我国养猫的历史,最早要追溯到周朝。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的《礼记》中提到“古之君子,使之必报之,迎猫,为其食田鼠也”。在古代,宠物猫可不是随随便便养的,养猫之前要做许多的准备工作。讲究的人家,不仅要挑选良辰吉日,还得下纳猫契,并且准备小鱼干,把猫咪“哄”回家。

比如在宋朝,你到宠物市场买一只小猫,或者向亲戚、朋友、邻居讨要一只小猫,这就叫“聘猫”。聘猫是要用“聘礼”的,陆游聘猫用的“聘礼”是一包盐;黄庭坚聘猫用的“聘礼”是一尾鱼。这一“聘猫”的习俗,直到20世纪都在某些地区保持着,浙江绍兴人聘猫用苎麻,温州人聘猫用盐醋,广东潮汕人聘猫则用一包“红糖”……

本期精彩结束

期待下期与你再次相遇~

END

资料来源:美术报、央视新闻、中科院物理所、博物馆|看展览、国家人文历史、《浅谈唐代马艺术中的文化内涵》作者/周凹凸 周小儒、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中华珍宝馆、广东省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河南博物院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故宫博物院、西安碑林博物馆、河南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中华珍宝馆、广东省博物馆、日本大和文华馆、台北故宫博物院

相关知识

养鹤、养大象:跟古人的宠物相比,现代人简直弱爆了
萌宠发展史:古人也养宠物!那么他们养什么呢?
【文化】古人养宠趣谈
古人也养宠物吗?
揭秘古代丁克们偏爱哪些宠物:古人也爱养宠物
古人都养什么宠物呢 古人有养宠物的习惯吗
古人也养“宠物猪”
古代人会养宠物吗,古人一般会养什么宠物?
古人养宠记:猫狗是常规操作,虎熊也不在话下,比今人稀奇多了
古人养宠记:猫狗是常规操作,虎熊狮也不在话下,比今人稀奇多了

网址: 现代人养宠上头?殊不知古人也为宠物狂~(上期) https://m.mcbbbk.com/newsview826286.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2021年宠物店转让合同范本.d
下一篇: 玳瑁猫——古代被称为“滚地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