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养宠物会传染新型冠状病毒?无知比病毒更可怕!
来自:
https://mp.weixin.qq.com/s/BfynggrWTmSInth_Q-6C5Q
正文约3000字 | 9分钟阅读
导读:勿轻视,勿恐慌,勿信谣,勿传谣
阅读这篇文章你将了解:
1.什么是冠状病毒,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2.新型冠状病毒是从哪里冒出来的?3.感染之后会出现哪些症状?4.新型冠状病毒有没有可能“人传人”?5.新型冠状病毒有没有可能“宠传人”?6.马上就要春节了,平时要怎么预防呢?7.要不要佩戴口罩呢?如何正确佩戴8.那些关于预防肺炎的谣言 今日宠爱君看到一则“医生”的推文,简直无语: 第一条没错,对于野生动物要有防范,同时即使是食用正常检疫的肉类,也应该保证煮熟。但第二条实在不忍直视:即使不懂医学,我们也知道,有病才能传染——家中宠物明明很健康,怎么会传染疾病呢?遛狗时候小心,不要让汪星人得病是真的,弃养宠物/拒绝接触宠物是怎么回事?
最近,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牵动人心。关于确诊数量,由于数量不断实时更新,宠爱君在此就不作报道了,以官方信息为准。而疫情出现变化,网络上真假消息满天飞,我们到底要如何应对呢?
此刻,让我们先冷静一下,好好梳理「新型冠状病毒」的来龙去脉,用可靠的知识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什么是冠状病毒,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其实是指一大群病毒,它们的外壳带有颗粒,看起来像皇冠,因此取名“冠状”病毒。现在看来,冠状病毒是一个成员众多的大家族。 冠状病毒示意图 冠状病毒家族真正能感染人类的只有一小撮,而且战斗力不强(通常表现为普通感冒)。直到2002年出现的SARS冠状病毒刷新了三观——没想到这个默默无名的病毒家族还能变出新花样。 2019年末,冠状病毒家族又变出一个花样,我们暂时叫它“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冠状病毒主要感染家畜(牛、猪等)、家禽(鸡、鸭等)、宠物(猫、狗等)、野生动物(蝙蝠、果子狸、骆驼等)。这次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基因序列与SARS冠状病毒接近,而SARS冠状病毒已经证实起源于野生动物(蝙蝠)携带的冠状病毒,因此,我们可以合理猜测新型冠状病毒也是来源于野生动物。 SARS和MERS的起源与传播示意图 武汉“华南海鲜城”是最早发现的疫源地,这个市场同时还销售活体野生动物,摊主和顾客都有机会接触野生动物携带的冠状病毒,这些冠状病毒通过变异获得感染人体的能力,成为全新品种,这就是新型冠状病毒的由来。当然,现在还是假说阶段,后续还要做更多实验进行检验。 基因复制不可能100%准确,可见“变异”是一切生物(包括人类)必然伴随的生命现象。一旦变异产生了有意义的差异,我们可以认为新品种诞生了。 ——感染之后会出现哪些症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临床处置指南》,感染之后的表现从轻微的普通感冒样症状(单纯性感染)到可以致命的休克、多脏器衰竭(脓毒症休克)。根据武汉和泰国、日本等地的病例报告,大部分患者为轻症。目前已知的重症病例存在老龄、基础疾病等不利因素,这些因素搭配最最普通的肺炎也能产生致命后果,这样的患者出现死亡,并不能说明新型冠状病毒致病力强。越来越多国家/地区开始入境筛查,我们预计将有更多轻症病例被发现。 ——新型冠状病毒有没有可能“人传人”?该病毒“人传人”能力很弱,很难在人群中持续扩散。卫健委通告说的可能存在“有限”人传人就是这个意思。图片A显示传播能力强的病原体,可以持续人传人。图片B显示传播能力弱的病原体,人传人现象很难长期维持。 泰国和日本的观察也能佐证:他们在确诊输入型病例之后追踪了同机旅客的情况,目前还没有发现同机的其他旅客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有没有可能“宠传人”?首先,直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证据指向此次新型冠状病毒与宠物有直接关系,同时没有一例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者是通过与宠物或者宠物排泄物接触导致的。 虽然尚未有准确的官方披露,但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钟南山院士在受央视连线时表示,据流行病学分析,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来源很可能是野生动物,比如竹鼠、獾等。 疾病可怕,但无知更可怕。在养宠“拟人化”的今天,我们面对病毒需要的是做好防护措施,而不是盲目抛弃“家人”。 ——马上就要春节了,平时要怎么预防呢?根据目前掌握的流行病学数据,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日常生活做到以下五点: 图片来源:WHO 宠爱君友情提示:有宠物的家庭,尽量避免猫狗与外界接触。1.平日放养的猫猫近期建议禁足,圈养在家。除非去医院体检治病等刚需,否则尽量不要出门。2.遛狗时建议戴上嘴套,穿上鞋子,有条件的可以戴上狗用口罩,如下视频所示,以免在你不经意时接触病毒。3.如果要喂养流浪猫狗,可以跟平时一样将食物及水放在指定地点,但建议不要与它们直接接触。 视频由某狗友群友情提供 ——要不要佩戴口罩呢? 我们即将迎来春节回乡高峰,到时候车站、机场处处人满为患。现在又是呼吸道疾病高发季,难免会遇上旁人咳嗽、打喷嚏,而且对方未必用纸巾或肘部遮挡。这时候就存在飞沫传播的风险了,应该怎么办呢?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医疗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指南》,普通的医用口罩能够阻挡飞沫。 我们不需要过滤病毒,只要过滤飞沫就可以了。因为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翅膀,必须借助飞沫才能逃离呼吸道。飞沫的尺度比较大(肉眼就能看见),医用口罩能过滤飞沫,就能避免感染。某些医疗操作有可能产生大量气溶胶,这时候才需要N95口罩。 ——如何正确佩戴口罩佩戴前先洗净双手,检查口罩的完整性,阅读使用说明及生产日期等,分清口罩的正反面与上下。 带上口罩后,调整束带的松紧度及鼻夹的形状。在不引起头面部不舒服的前提下,束带应拉至最紧,并用双手压紧鼻梁两侧的金属片,使其贴合面部形状。口罩的防护效果与密合性(泄漏率)高度关联,即使口罩周边出现1毫米的缝隙,也会明显降低防护效率。 调整结束后可以用以下方法检测佩戴是否合适:将双手五指略弯曲并合拢,分别扣在口罩的左右两侧深吸气,如果口罩周边均紧吸在面部,则密合性良好。过程中还可以配合转头、低头、抬头等常用动作。 戴上口罩之后,不要用被污染的手触碰口罩之内的口鼻,也不要揉眼睛。 口罩是一次性使用的物品,不可以与他人共用,自己使用后也应及时丢弃。佩戴过程中如果口罩变湿、破损,或被污染,也应摘下换一个新的。最好将用过的口罩放在塑料袋中,再丢弃至垃圾箱。摘下时尽量不要用手触摸被污染的口罩外部,并尽快洗手。
那些关于预防肺炎的谣言
“吸烟能预防病毒感染”?胡说。今天,一张声称“吸烟能预防病毒感染”的图传开了。但这当然是错的。这是一条从非典时期就开始流行的谣言。如今把这种谣言翻出来的人,非蠢即坏。 网传图 当年为了辟谣,香港卫生部门还专门在问答帖里进行了解释: ①吸烟不仅不能预防病毒感染,还会降低身体抵抗力;②吸烟时,手反复触碰口鼻,病毒反而可能因此进入身体;③吸烟时不能带口罩,会因此降低对自己的保护。 吃“达菲”“病毒灵”都不能预防此次肺炎事件,元凶是一种冠状病毒,已经被命名为“2019-nCoV”。知道病原体是病毒后,一些人出于担忧,会自己或让家人口服一些抗病毒的药物,比如奥司他韦(商品名“达菲”)、利巴韦林(商品名“病毒灵”)等,希望能预防感染。 但实际上,上述抗病毒药物并不能有效预防此次事件中的病毒。现在的主要治疗方针是预防病人的病情加重,支持他本人的免疫系统战胜病毒。相应方法非常复杂,看WHO的指南就了解了: 勿迷信板蓝根板蓝根,是一种叫做菘蓝的植物的根。它究竟能否抑制病毒,至今尚未有定论。 板蓝根中含有一种叫做靛苷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不能杀死病毒,它传说中的功效,来自于一些体外试验。有研究认为,靛苷可以抑制病毒与细胞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情;同时,它能抑制毒素的活性,从而缓解感染后的炎症反应。这些实验室里的实验,无法解答靛苷在人体中有什么作用、如何发挥作用。 更重要的是,板蓝根并不是一种“随便喝喝、反正也没坏处”的饮品。板蓝根同其他植物一样,有着复杂的化学成分,很容易引发各种过敏反应,例如皮疹。 回到开篇时的话题,养宠和新型冠状病毒传播并无关联。如果说传谣两张嘴,辟谣跑断腿,宠爱君希望这句话不用讲太多次。对于一直科学养宠的群体来讲,这种无逻辑的科盲言论估计毫无作用,但既然有那么多怀孕弃养的宠主,被家猫舔一下就打狂犬病疫苗的宠主,那不明真相的新手对着这则谣言,结果或许就不一定了。 从囤盐到囤口罩,说明科普还是有一点点效果的。谣言止于智者,宠爱君希望大家擦亮双眼,科学防病。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新年快乐~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欧茜医生果壳世界卫生组织 END
相关知识
转帖
[转帖]狗狗零食菜谱
生物资料首页 > 海水观赏鱼品种图鉴 > 青蛙(转帖)
(转帖)黄喉鹀(虎头凤、黄蓬头)的挑选、催性与饲养
[游戏转帖] 宠物冒险乐园v1.10简介
【推荐】猫咪防疫、健康知识大全(技术帖)(转帖)
#春节大扫除#技巧帖...
【转帖】CDC:喂养宠物狗有益于儿童的心理和行为健康 (转载自****** )
鱼饵及诱食剂的自制方法(转帖)
Facebook宠物用品热帖指南
网址: 转帖 https://m.mcbbbk.com/newsview839549.html
上一篇: 宠物是否会传播新型冠状病毒? |
下一篇: 专家:没有发现有宠物感染冠状病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