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第二节 禽类

第二节 禽类

    锦 鸡 又名金鸡、红腹金鸡。鸟纲,雉科。分布于海拔500~1000米的地区。栖于灌丛或密林中,夏季繁殖。主食蕨类、麦叶、草籽、大豆和野蒜等。锦鸡为我国特产,雄鸡皮可制装饰品。属国家第二类保护动物。
    鸢 也称鹰,老鹰。鸟纲,鹰科。体长65厘米左右,上体暗褐色或棕白色,耳羽黑褐色,故又名“黑耳鸢”,下体大部为灰棕色带黑褐色纵纹。翼下为白色,常栖于悬岩陡壁、石洞或大树上。主食啮齿动物,偶袭家禽。鸢毛为高级蒲扇原料。1982年被省列为重点保护动物。
    红 角 鸮又名猫头鹰。属鸟纲,鸱鸮科。全县都有分布。身长20厘米左右,上体呈灰褐色和黑褐色细纹;耳羽长而突。营巢树洞中,栖息山地,昼伏夜出,主食啮齿动物和其他小动物。红角鸮属益鸟,被国家和省列为重点保护动物。
    啄木鸟 又名“嵌叨猫”。属鸟纲,啄花鸟科,各地都有分布。啄木鸟是专食树干害虫的鸟类,故称“森林医生”。
    画 眉 又名麻画眉,土著鸟。属鸟纲,画眉科。分布全县各地。体长20多厘米,背羽呈绿褐色,下体黄褐色,腹部中央为灰色,头有黑斑,眼圈白色,向后伸延呈娥眉状。栖于低山树林中,主食昆虫,善鸣喜斗,声婉转,可笼养为欣赏鸟。
    岩 鸽 又名山石鸽,野鸽子。属鸟纲,鸠鸽种。黑嘴头,颈为暗青灰色,肩、上背、颈基和胸部呈紫绿色光泽,形成显著颈环;两翅折合时有两道明显的黑色横带斑。食果实、种子、谷类等,栖巢于山岩隙间。
    大杜鹃 也叫郭公、布谷鸟。鸟纲,杜鹃科。雄鸟上体纯暗灰色,两翼表面暗褐色,其余部分为黑色,下体为白色,杂有黑褐色横斑;雌鸟羽毛相似雄鸟,栖于开阔林地,主食毛虫。属于益鸟,各地均有分布,应加强保护。
    鹊 亦名喜鹊。鸟纲、鸦科。上体黑褐色,具有紫色光泽,其余为白色,尾比体长,中宽端尖,栖息时翅常上下动,食性杂。早春繁殖,每年古历七月七日前全部飞迁外地,下月返回。俗传每年七月七日人间喜鹊皆飞往“天河”,为牛郎织女搭桥相会。
    雉 也叫野鸡、呱啦鸡、娃娃鸡、地鸡、竹鸡。鸟纲,雉科。雄鸡体长约0.8米,羽毛华丽,颈下有一显著白色环纹。雌鸟体形小,尾亦较短,全体为灰褐色、具斑。栖于草丛和浅山缓坡地带,冬天群集迁居山脚草丛及田野。主食谷类、浆果、种子及昆虫,善走不善飞。繁殖季节营巢于地面。雄雌羽毛可作装饰品。
    雀 鹰 又名鹞子。鸟纲,鹰科。雌鸟上体大部灰褐色,下体白色且有棕褐色横斑。雄鸟上体深灰色,下体斑纹深细。栖于山地灌木林间,遇天气变化久翔于天空,有时能停10分钟,群众称之为“鹞子拜天”,用以观测气象。主食害虫及雀鸟,各地均有分布。
    黄 鹰 鸟纲,鹰科。毛麻色,喜栖浅山,主要捕食家禽。
    鹭 鸶 鸟纲,鸦科。嘴、颈、腿长,栖河边、稻田,捕食水中小鱼等动物,今已少见。
    水 鸭 又名大板鸭、火鸭。鸟纲、鸦科。体形似家鸭,栖于水中,活动在各大小河流里。
    老 鸦 又叫乌鸦、老鸹。属鸟纲,鸦科。毛黑色,颈有白圈。县内川道、高山都有。
    鸦 雀 又名山鸦雀。鸟纲,鸦科。红嘴,腿红,尾长,毛紫灰色。
    斑 鸠 鸟纲,鸦科。喜栖浅山树林。
    麻 雀 鸟纲,鸦科。常在田野、树林和各种建筑物上活动。麻雀肉为禽类之上乘。
    水 雀 毛白灰色,尾长,常在水中活动,主食小鱼和昆虫类。
    燕 候鸟。每年“春分”来,筑巢于屋梁或门首,食小虫,“秋分”后南归。
    阳 雀 也叫“算黄算割”。“立夏”后来,当小麦快成熟时鸣叫“算黄算割”,唤醒农民抡收小麦。主食虫类。“立秋”后去。
    铁里架 全身紫蓝色,红嘴白眼圈,性凶猛,能抵抗老鹰。
    大 雁 冬季从北方寒冷地带来,列队群飞,活动在河畔或平川麦田间。“不是湖平雁不落”。近年由于水田日少,麦田施用化肥、农药而少来。
    鸳 鸯 属珍贵观赏鸟类,交配季节雌雄偶居。

相关知识

第二节 狗的训练
禽类怎么繁殖的,禽类怎么繁殖的
游禽类
禽类繁殖生物技术
第二节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基本原则.ppt
第二节家兔繁殖精要
狗属于兽类还是禽类
禽类鸽子鹦鹉性别公母鉴定试剂盒—采用DNA技术判断禽类公母
2024年《第二节 动物行为的类型》备课/教学资源下载
鸳鸯是鸟类还是禽类

网址: 第二节 禽类 https://m.mcbbbk.com/newsview856648.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鸡的常见品种(生活常识)PPT课
下一篇: 中国鸡的品种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