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蛇
水蛇,中药名。为游蛇科动物水赤链游蛇NatrixannularisHallowell除去内脏的全体。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等地。具有滋阴清热,凉血止痢之功效。用于消渴,烦热,口干,毒痢。
声明
本词条仅用于中医药知识的科普,对于任何形式的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功效作用
临床应用
治消渴,四肢烦热,口干心躁:水蛇一条(活者,剥皮炙黄捣末),蜗牛不限多少(水浸五日,取涎,入腻粉一分煎令稠),麝香一分(细研)。上药,用粟饭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生姜汤下十丸。(《圣惠方》水蛇丸)
加工炮制
动物学信息
体全长62-72cm。背面灰褐色,体侧有二鳞宽、五鳞高的黑色横斑,各黑斑间相隔2-3鳞;这些黑斑向下延伸至腹鳞中间而上,呈左右交互排列。两黑斑间之间隙呈美丽的橙黄色。痕前鳞1,眼后鳞3,偶或4-6;上唇鳞绝大多数为9,多为4-1-4式。体鳞17-19行,肛前偶有16行者,鳞片起棱。腹鳞135-161;尾下鳞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