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月6日23时50分,台湾花莲县附近海域发生里氏6.5级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
截至7日凌晨1时30分,地震已造成花莲至少2栋大楼倒塌。
据新华社消息,截至7日5时,台湾花莲6.5级地震已造成2人遇难202人受伤…
台湾花莲的灾情紧紧揪住了全国人民的心。在关注灾区同胞的同时,我们也要思考,如果遭遇地震我们该如何自救?
地震发生时
把握“黄金12秒”
当地震来临时,我们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地震心理学上有一个“12秒自救机会”,即地震发生后,若能镇定自若地在12秒内迅速躲避到安全处,就能给自己提供最后一次自救机会。
室内安全提示
如果地震发生时,你碰巧在室内,此时要继续待在室内。
不要试图跑到其它房间甚至冲到室外去,并立即按照「趴下」「掩护」「稳住」的安全原则保护自己,防止「震下来」的东西甚至倒塌的房屋等伤到自己。
1. 趴下
立刻采取双手双膝支撑地面趴下的姿势,这种姿势重心低、不容易在地震中跌倒,也能在必要时快速移动。
与此同时,用双臂或者手边适合的物件保护头颈部,以防有东西掉下来砸到自己。
2. 掩护
最好能找到一个坚实的桌子作掩护,尽量把身体(至少头颈部)都躲到桌子下面去。
当然,并不是每个房间都恰好有桌子!
如果没有,就设法挪到坚固的大柱子旁边、没有大型家具的墙角、低矮的家具旁,一定要紧贴着墙角或家具作掩护,同时用手和胳膊保护好头颈。
躲避时一定要记住:
不可跑向阳台;
不可跑到楼道等人员拥挤的地方;
不要躲在大家具旁的墙角;
不要躲在门框下;
不可跳楼;
不可使用电梯;
注意远离玻璃制品、建筑物外墙、门窗以及其他可能坠落的物体,例如灯具和家具;
不要靠近煤气灶、煤气管道和家用电器;
尽量靠近水源。
3. 稳住
摇晃期间一定要始终躲在相对安全的遮掩处,不要乱跑,直到摇晃停止。
这个时候跑出去,一方面容易被其他物品砸到,另一方面这个时候人可能是没办法站稳的,任何意外都有可能发生。
如果地震发生时,你正在厨房或床上,那么,除了以上 3 点以外,你还有其他事情要注意:
如果你正在厨房里,迅速关闭电磁炉、天然气等,然后找地方躲起来。
如果你正在睡觉,别慌,第一时间用枕头保护头部。如果在慌乱中滚下床或冲到门外,地面上已经震下来的玻璃渣子等可能会直接扎到你。
室外安全提示
如果地震发生时,你正在室外,第一时间远离高楼、电线、下水道,以及各种油、气管道等。
1. 远离建筑物附近
地震发生时,建筑物的窗户及墙上的一些装饰物非常容易掉下来,切记千万不要靠近这些危险区,并采取如上文所述的放低身体重心的姿势,直到地震停止。
2. 开车时,应逐渐减速并待在车内
如果地震发生时,你正在开车。不要急刹车,更不要贸然冲到车外!
先找个比较安全的路边停下来,注意避开电线杆、立交桥、天桥或高架等地段;
待在车内,并踩下刹车;
打开广播,收听是否有针对地震的紧急通知。
在此期间,车子可能会晃来晃去,但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安全的躲避场所。
但是,如果地震发生时,自己所处的位置距离安全地段比较远,且需要自己开车到安全地段,开车时要警惕路上的异常情况,包括电线杆和电线砸落、路面断裂、高架和桥梁坍塌等。
震后自救
伤口止血很重要
安全逃生后的救助同样重要。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救援医学会会长李宗浩介绍说,砸伤和挤压伤是地震中常见的伤害,在专业医护人员赶来之前,及时、正确的急救护理是挽救生命、减少伤残的保障。
逃生后,发现身体有创口
1. 可以将软布直接覆盖在伤口上
2. 当出血量大,有血管创伤时,需将手指压在伤口出血之上的主要动脉部分,按压力度要适中,压迫10~15分钟,尽可能抬高患处,减慢流血速度。
身体出血,这样应对
● 前臂出血,手指按压肘窝处动脉;
● 伤口在肘部,压迫上臂中段内侧肱动脉;
● 手指出血,用拇指和食指压迫手指两侧血管止血;
● 大腿出血,应屈起大腿,用拇指压住腹股沟韧带中点内侧的股动脉;
● 小腿出血时,应用拇指压迫腘窝处(膝关节后打弯处)动脉;
● 足背出血时,在内踝后侧跳动的地方用手指压迫即可。
颈椎、脊柱、腰部等部位疼痛
在没有专业救援人员在场的情况下,一定不要急于包扎固定,否则有可能造成瘫痪。在有医务工作者指导的情况下,才可以将伤员平稳地抬到坚硬的门板上。如果四肢骨折,可以用夹板对其进行简单固定,以避免因运动而使损伤加剧。骨折处的上下两个关节都固定住,并且要露出指、趾尖,便于观察血液循环。
被困或被压
一定要保持冷静,不要大喊、乱动,以防造成坍塌或耗费体力,可以稍微活动一下手脚,清除脸上的灰土,听见来人再喊救命.
观察哪里的支撑结构比较强,并向那里慢慢爬行移动,同时,注意不要碰到不稳定的结构,以防坍塌。
有条件的话,可以抠出一个透气孔,有利于吸入更多氧气,但前提是,一定不要影响整个支撑结构的稳固。
如果身上有伤口且不大,可用力按压止血。如果伤口流血较多,应尽快用领带、衣服布条等系在伤口的近心端(上臂和大腿都应绑在上1/3的部位)。如果出现骨折,要用腰带、衬衣等进行简单固定。
震后救援
警惕挤压综合征
地震发生后的 72 小时是抢救生命的黄金时间段,但是有时候会出现刚才还神志清楚,对答清晰的人,几分钟后突然不省人事,抢救无效死亡。这究竟是为什么?
短时间被压迫的肢体需要迅速解除压迫,以利于恢复肢体的供血,避免坏死,导致残疾。但是长时间被压迫的肢体,则可能遇上挤压综合征。
挤压综合征是指人体四肢或躯干等肌肉丰富的部位遭受重物(如,石块、土方等)长时间的挤压,在挤压解除后出现身体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以肢体肿胀、肌红蛋白尿、高血钾为特点的急性肾功能衰竭。需要及时的采取措施进行解决,不然很有可能导致患者死亡的严重后果。
平常集中在细胞内的钾和其他坏死物质在被压迫的肢体中悄悄聚集,一旦解压,就可能造成以下的情况:
大量毒素瞬间释放:一旦解救,把重物搬开时,压迫中产生的各种毒素刚才还因为血管被压着,不能畅快地离开,现在犹如开闸泄洪,毫无顾忌地涌入心脏,高钾、毒素导致心脏骤停。
毒素来不及清除代谢:在平时,少许组织损伤是能够被缓慢代谢清除的。而长时间压迫后的挤压综合征患者在可能因此在几分钟内死亡。
有条件的话,便携式仪器能够在很短时间内测出患者的血液情况,可以在解救前给心脏做好缓冲的准备,预防毒素洪水般涌来。
此外,对于一个被压数天的人,正常补液也是非常必要的。除了药物,血液净化设备(血液滤过、血透机)也曾经为挽救生命立下功劳。
不过,对于刚从废墟中营救出来的伤者,在转移至医院的途中,体内的毒素仍有可能进一步扩散,随时会威胁着生命,切不可掉以轻心。
震后饮食
保证充足和安全
首先保证饮食量充足
由于地震灾害面广、受害人群多,因此地震后最大的饮食问题是食物不够,因此在面对灾区人民的饮食支援和派发方面,应当首先确定食物量的充足,以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含量较多、能量较为充足的主食为主,如馒头、面包、饼干、方便面等。主食最好要耐得住储存,以避免因食物的腐坏、霉变造成灾区人民食物中毒等。对于食物的生产日期也要特别注意,不发放过期和即将过期的食品。
其次保证食品卫生与安全
地震后特别容易发生大规模疫病,因此在日常饮食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几点:
1.一些不耐放的食物尽量趁新鲜时吃掉,不要等到放了好几天再吃,注意不吃腐坏、发霉的食物,不吃过期食物,不要随便采摘田间地头的野菜作为蔬菜进食;
2.饮用水选择干净、清洁的瓶装饮用水,不随便喝山泉、河水等卫生得不到保障的水,在饮用之前尽量将水烧沸后再饮用,尽可能避免摄入细菌病毒,造成健康损害;
3.就餐的餐具无论餐前餐后都要注意洗净并用开水消毒,消毒过后妥善保存,尽可能保证餐具的清洁性;
4.婴幼儿及老人等免疫力较低的人群要注意特别关照,婴幼儿的奶粉应当先将水煮沸,冷却到70度左右冲调奶粉,再冷却到40度左右再给孩子喝,以免造成细菌病毒对孩子的侵袭;
5、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注意洗手,生食和熟食要注意分开放置,以免细菌交叉感染;
6、一旦出现上吐下泻首先考虑食物中毒而非肠胃炎,此时要特别注意催吐,将呕吐物等保存,尽快就医并协助调查食物中毒源头,以便查清中毒原因,进行彻底消毒,并预防再次中毒的发生。
最后保证食品营养与均衡
地震后一般很难保证食物的营养摄入均衡,但如果长期只食用主食补充能量,主食中缺少如维生素A、维生素C等必需维生素,人体一旦缺少这些必需维生素,身体很容易出现不适。
当前情况下,蔬菜水果难以供给给大量灾区人民,且蔬菜水果不耐放,容易腐坏变质,加大当地食品卫生危险性,因此有条件应当考虑购买药品性质的维生素片进行发放。一般的维生素片便宜、性价比高,更适合非常时期灾区人民的维生素补充。
震后疫情
重在预防
注意防虫防鼠
● 集中堆放废弃物垃圾,不随意丢弃;
● 做好防蚊虫叮咬等措施;
● 野外住宿时,应选择地势高和干燥的地方搭建工棚或帐篷,周围挖防鼠沟;
● 保证临时搭建房和安置帐篷内空气流通,在可能的条件下,勤换衣物、勤晾被褥。
谨慎搭建厕所
震后管好粪便是突出问题。临时厕所、垃圾堆应选在饮用水源的下游。建临时垃圾坑及污水坑,要定期喷洒杀虫剂。
注意个人卫生
注意手部清洁,不用脏手揉眼睛。尽量勤洗澡、勤换衣。毛巾、脸盆、手帕单用,如不得已与病人共用,则健康人先用,病人后用,用完消毒洗净。照顾病人后,及时做好个人清洁。
政府应迅速安排防疫
政府相关部门要迅速安排专门卫生防疫力量,及时对灾区水源进行监测消毒,加强食品和饮用水卫生监测,妥善处理遇难者遗体,做好死亡动物、医疗废弃物、生活垃圾等的消毒和无害化处理,安置点配置净化水设备、杀菌消毒工具等。
震后安抚
注重心理干预
震后救灾和重建工作需充分考虑民众心理,避免出现无效甚至有害的干预行为。
政府的支持性信息,特别是通过电视、网络、广播等媒体传递的灾情信息、援助信息、物质信息、政策信息,是恢复民众安全感的关键。
通过对灾民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以减少未来心理创伤发病率。
可设计一份评估问卷,在与灾区群众交流的同时评估其心理状态。
灾难对青少年的心理创伤往往更为强烈,对于这部分人群,首先要稳定其情绪,多倾听,安静地陪伴,为他们寻找支持系统,包括他们的亲人朋友。还可采取游戏、绘画等治疗手段,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霾。
救援人员在目睹灾区惨状后也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对他们进行心理干预有三种方式:让他们抓紧一切机会休息,建议他们多做深呼吸,要求他们抽时间与家人通话。
灾后安置阶段的心理援助应重视社区文化建设、人际联络平台建设,重建社会归属感。
最后,康康建议大家,防患于未然,在家中准备一些应急食物,以防万一。
哪些食物可以用来做应急储备?
具有以下特点的食物可以作为「储备粮」:
1. 保质期长
2. 储存和吃起来都方便
为了避免紧急情况下停电停水停气,这些食物最好是不需要冷藏、不需要用水或烹饪加热就可以直接吃的。
3. 特殊人群的饮食需求
如果家里还有宝宝或是糖尿病患者等需要特殊饮食的人的话,也需要考虑到他们的需求。
4. 宠物也要吃的
不要忘了宠物也需要食物。
5.用来储备的食物最好不要太咸或是太辣
吃了辣条和咸菜的你可是找不到水来解渴的哦。
储存应急食物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1. 够量
要知道,天灾人祸的到来,常常不仅仅是导致自己家而是整个受灾地区出现食物短缺,所以应急食物至少要准备 3 天的量。但是没有必要买一些像脱水餐或专门的应急食物;罐头之类的食物,大约两年的保质期足够用了。
2. 选好地方
凉爽、干燥、避光的环境是理想的储存地点。室温在 5~15 ℃ 则是最好的状态。如果储存条件好的话,罐头等食品是可以保存很长时间的。
但是千万不要把应急食物放在冰箱散热片后面,高温会让很多食物迅速变质;也不要把食物放在汽油、润滑油、油漆等石油制品的附近,有些食物会吸收这些东西的气味。
3. 保证完整储存
储存的地方要做好防鼠、防蚊虫处理。如果用纸箱或硬纸盒储存的话,最好外面再用东西包裹一层。
4. 记录时间
储存前记录好存放日期和保质期,快过期前记得换一批新的来储存。
关于地震的一切,
都在这里,
赶紧转给你的小伙伴吧!
往 期 推 荐
鼻炎不控制也会有并发症,如何远离鼻炎
年轻女孩崴脚12天后离世,致命元凶为何如此凶险
春运已经开始,教您应对春运路上的三大健康问题
接种宫颈癌疫苗 这个寒假正当时
袜子看似不起眼,却藏着许多健康门道,穿错了不仅不舒服,还会惹来疾病。
文字来源:丁香医生、生命时报、39健康网、国家预警发布、好大夫在线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关知识
台湾地震!关于地震的知识,你必须知道!
地震科普小常识
地震安全手册
[防震避灾]地震安全逃生手册
美国国家紧急事务管理局《地震搜救手册》完整版!请广为传播这本《地震搜救手册》,希望能对抗震搜救人员和受灾人民有所帮助。
地震时带着宠物怎么跑 地震中怎么保护宠物
世间奇 | 驰援土耳其地震灾区的狗狗们
土耳其地震,中国搜救犬在废墟上寻找4小时,终于救出幸存者...
北京大兴专设可携带宠物隔离场所、游客地震遗址嬉笑被导游怒怼|一览众云数递……
2024开年,全球宠物医疗行业接连“地震”
网址: 台湾地震!关于地震的知识,你必须知道! https://m.mcbbbk.com/newsview93164.html
上一篇: 什么值得买 |
下一篇: 小海药业猫狗用水果蔬菜粉代加工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