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台湾地震!关于地震的知识,你必须知道!

台湾地震!关于地震的知识,你必须知道!


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月6日23时50分,台湾花莲县附近海域发生里氏6.5级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

截至7日凌晨1时30分,地震已造成花莲至少2栋大楼倒塌。

据新华社消息,截至7日5时,台湾花莲6.5级地震已造成2人遇难202人受伤…


台湾花莲的灾情紧紧揪住了全国人民的心。在关注灾区同胞的同时,我们也要思考,如果遭遇地震我们该如何自救?

地震发生时

把握“黄金12秒”

当地震来临时,我们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地震心理学上有一个“12秒自救机会”,即地震发生后,若能镇定自若地在12秒内迅速躲避到安全处,就能给自己提供最后一次自救机会。

室内安全提示

如果地震发生时,你碰巧在室内,此时要继续待在室内。

不要试图跑到其它房间甚至冲到室外去,并立即按照「趴下」「掩护」「稳住」的安全原则保护自己,防止「震下来」的东西甚至倒塌的房屋等伤到自己。

1. 趴下

立刻采取双手双膝支撑地面趴下的姿势,这种姿势重心低、不容易在地震中跌倒,也能在必要时快速移动。

与此同时,用双臂或者手边适合的物件保护头颈部,以防有东西掉下来砸到自己。


2. 掩护

最好能找到一个坚实的桌子作掩护,尽量把身体(至少头颈部)都躲到桌子下面去。

当然,并不是每个房间都恰好有桌子!

如果没有,就设法挪到坚固的大柱子旁边、没有大型家具的墙角、低矮的家具旁,一定要紧贴着墙角或家具作掩护,同时用手和胳膊保护好头颈。

躲避时一定要记住:

不可跑向阳台;

不可跑到楼道等人员拥挤的地方;

不要躲在大家具旁的墙角;

不要躲在门框下;

不可跳楼;

不可使用电梯;

注意远离玻璃制品、建筑物外墙、门窗以及其他可能坠落的物体,例如灯具和家具;

不要靠近煤气灶、煤气管道和家用电器;

尽量靠近水源。


3. 稳住

摇晃期间一定要始终躲在相对安全的遮掩处,不要乱跑,直到摇晃停止。

这个时候跑出去,一方面容易被其他物品砸到,另一方面这个时候人可能是没办法站稳的,任何意外都有可能发生。

如果地震发生时,你正在厨房或床上,那么,除了以上 3 点以外,你还有其他事情要注意:

如果你正在厨房里,迅速关闭电磁炉、天然气等,然后找地方躲起来。

如果你正在睡觉,别慌,第一时间用枕头保护头部。如果在慌乱中滚下床或冲到门外,地面上已经震下来的玻璃渣子等可能会直接扎到你。

室外安全提示

如果地震发生时,你正在室外,第一时间远离高楼、电线、下水道,以及各种油、气管道等。

1. 远离建筑物附近

地震发生时,建筑物的窗户及墙上的一些装饰物非常容易掉下来,切记千万不要靠近这些危险区,并采取如上文所述的放低身体重心的姿势,直到地震停止。


2. 开车时,应逐渐减速并待在车内

如果地震发生时,你正在开车。不要急刹车,更不要贸然冲到车外!

先找个比较安全的路边停下来,注意避开电线杆、立交桥、天桥或高架等地段;

待在车内,并踩下刹车;

打开广播,收听是否有针对地震的紧急通知。

在此期间,车子可能会晃来晃去,但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安全的躲避场所。


但是,如果地震发生时,自己所处的位置距离安全地段比较远,且需要自己开车到安全地段,开车时要警惕路上的异常情况,包括电线杆和电线砸落、路面断裂、高架和桥梁坍塌等。

震后自救

伤口止血很重要

安全逃生后的救助同样重要。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救援医学会会长李宗浩介绍说,砸伤和挤压伤是地震中常见的伤害,在专业医护人员赶来之前,及时、正确的急救护理是挽救生命、减少伤残的保障。

逃生后,发现身体有创口

1. 可以将软布直接覆盖在伤口上

2. 当出血量大,有血管创伤时,需将手指压在伤口出血之上的主要动脉部分,按压力度要适中压迫10~15分钟尽可能抬高患处,减慢流血速度。

身体出血,这样应对

前臂出血,手指按压肘窝处动脉;

伤口在肘部,压迫上臂中段内侧肱动脉;

手指出血,用拇指和食指压迫手指两侧血管止血;

大腿出血,应屈起大腿,用拇指压住腹股沟韧带中点内侧的股动脉;

小腿出血时,应用拇指压迫腘窝处(膝关节后打弯处)动脉;

足背出血时,在内踝后侧跳动的地方用手指压迫即可。


颈椎、脊柱、腰部等部位疼痛

在没有专业救援人员在场的情况下,一定不要急于包扎固定,否则有可能造成瘫痪。在有医务工作者指导的情况下,才可以将伤员平稳地抬到坚硬的门板上。如果四肢骨折,可以用夹板对其进行简单固定,以避免因运动而使损伤加剧。骨折处的上下两个关节都固定住,并且要露出指、趾尖,便于观察血液循环。

被困或被压

一定要保持冷静,不要大喊、乱动,以防造成坍塌或耗费体力,可以稍微活动一下手脚,清除脸上的灰土,听见来人再喊救命.

观察哪里的支撑结构比较强,并向那里慢慢爬行移动,同时,注意不要碰到不稳定的结构,以防坍塌。

有条件的话,可以抠出一个透气孔,有利于吸入更多氧气,但前提是,一定不要影响整个支撑结构的稳固。

如果身上有伤口且不大,可用力按压止血。如果伤口流血较多,应尽快用领带、衣服布条等系在伤口的近心端(上臂和大腿都应绑在上1/3的部位)。如果出现骨折,要用腰带、衬衣等进行简单固定。

震后救援

警惕挤压综合征

地震发生后的 72 小时是抢救生命的黄金时间段,但是有时候会出现刚才还神志清楚,对答清晰的人,几分钟后突然不省人事,抢救无效死亡。这究竟是为什么?

短时间被压迫的肢体需要迅速解除压迫,以利于恢复肢体的供血,避免坏死,导致残疾。但是长时间被压迫的肢体,则可能遇上挤压综合征。

挤压综合征是指人体四肢或躯干等肌肉丰富的部位遭受重物(如,石块、土方等)长时间的挤压,在挤压解除后出现身体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以肢体肿胀、肌红蛋白尿、高血钾为特点的急性肾功能衰竭。需要及时的采取措施进行解决,不然很有可能导致患者死亡的严重后果。


平常集中在细胞内的钾和其他坏死物质在被压迫的肢体中悄悄聚集,一旦解压,就可能造成以下的情况:

大量毒素瞬间释放:一旦解救,把重物搬开时,压迫中产生的各种毒素刚才还因为血管被压着,不能畅快地离开,现在犹如开闸泄洪,毫无顾忌地涌入心脏,高钾、毒素导致心脏骤停。

毒素来不及清除代谢:在平时,少许组织损伤是能够被缓慢代谢清除的。而长时间压迫后的挤压综合征患者在可能因此在几分钟内死亡。

有条件的话,便携式仪器能够在很短时间内测出患者的血液情况,可以在解救前给心脏做好缓冲的准备,预防毒素洪水般涌来。

此外,对于一个被压数天的人,正常补液也是非常必要的。除了药物,血液净化设备(血液滤过、血透机)也曾经为挽救生命立下功劳。

不过,对于刚从废墟中营救出来的伤者,在转移至医院的途中,体内的毒素仍有可能进一步扩散,随时会威胁着生命,切不可掉以轻心。


震后饮食

保证充足和安全

首先保证饮食量充足

由于地震灾害面广、受害人群多,因此地震后最大的饮食问题是食物不够,因此在面对灾区人民的饮食支援和派发方面,应当首先确定食物量的充足,以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含量较多、能量较为充足的主食为主,如馒头、面包、饼干、方便面等。主食最好要耐得住储存,以避免因食物的腐坏、霉变造成灾区人民食物中毒等。对于食物的生产日期也要特别注意,不发放过期和即将过期的食品。

其次保证食品卫生与安全

地震后特别容易发生大规模疫病,因此在日常饮食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几点:

1.一些不耐放的食物尽量趁新鲜时吃掉,不要等到放了好几天再吃,注意不吃腐坏、发霉的食物,不吃过期食物,不要随便采摘田间地头的野菜作为蔬菜进食;

2.饮用水选择干净、清洁的瓶装饮用水,不随便喝山泉、河水等卫生得不到保障的水,在饮用之前尽量将水烧沸后再饮用,尽可能避免摄入细菌病毒,造成健康损害;

3.就餐的餐具无论餐前餐后都要注意洗净并用开水消毒,消毒过后妥善保存,尽可能保证餐具的清洁性;

4.婴幼儿及老人等免疫力较低的人群要注意特别关照,婴幼儿的奶粉应当先将水煮沸,冷却到70度左右冲调奶粉,再冷却到40度左右再给孩子喝,以免造成细菌病毒对孩子的侵袭;

5、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注意洗手,生食和熟食要注意分开放置,以免细菌交叉感染;

6、一旦出现上吐下泻首先考虑食物中毒而非肠胃炎此时要特别注意催吐,将呕吐物等保存,尽快就医并协助调查食物中毒源头,以便查清中毒原因,进行彻底消毒,并预防再次中毒的发生。


最后保证食品营养与均衡

地震后一般很难保证食物的营养摄入均衡,但如果长期只食用主食补充能量,主食中缺少如维生素A、维生素C等必需维生素,人体一旦缺少这些必需维生素,身体很容易出现不适。

当前情况下,蔬菜水果难以供给给大量灾区人民,且蔬菜水果不耐放,容易腐坏变质,加大当地食品卫生危险性,因此有条件应当考虑购买药品性质的维生素片进行发放。一般的维生素片便宜、性价比高,更适合非常时期灾区人民的维生素补充。

震后疫情

重在预防

注意防虫防鼠

● 集中堆放废弃物垃圾,不随意丢弃;

● 做好防蚊虫叮咬等措施;

● 野外住宿时,应选择地势高和干燥的地方搭建工棚或帐篷,周围挖防鼠沟;

● 保证临时搭建房和安置帐篷内空气流通,在可能的条件下,勤换衣物、勤晾被褥。

谨慎搭建厕所

震后管好粪便是突出问题。临时厕所、垃圾堆应选在饮用水源的下游。建临时垃圾坑及污水坑,要定期喷洒杀虫剂。


注意个人卫生

注意手部清洁,不用脏手揉眼睛。尽量勤洗澡、勤换衣。毛巾、脸盆、手帕单用,如不得已与病人共用,则健康人先用,病人后用,用完消毒洗净。照顾病人后,及时做好个人清洁。

政府应迅速安排防疫

政府相关部门要迅速安排专门卫生防疫力量,及时对灾区水源进行监测消毒,加强食品和饮用水卫生监测,妥善处理遇难者遗体,做好死亡动物、医疗废弃物、生活垃圾等的消毒和无害化处理安置点配置净化水设备、杀菌消毒工具等。

震后安抚

注重心理干预

震后救灾和重建工作需充分考虑民众心理,避免出现无效甚至有害的干预行为。

政府的支持性信息,特别是通过电视、网络、广播等媒体传递的灾情信息、援助信息、物质信息、政策信息,是恢复民众安全感的关键。

通过对灾民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以减少未来心理创伤发病率。


可设计一份评估问卷,在与灾区群众交流的同时评估其心理状态

灾难对青少年的心理创伤往往更为强烈,对于这部分人群,首先要稳定其情绪,多倾听,安静地陪伴,为他们寻找支持系统,包括他们的亲人朋友。还可采取游戏、绘画等治疗手段,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霾。

救援人员在目睹灾区惨状后也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对他们进行心理干预有三种方式:让他们抓紧一切机会休息,建议他们多做深呼吸,要求他们抽时间与家人通话。

灾后安置阶段的心理援助应重视社区文化建设、人际联络平台建设,重建社会归属感。


最后,康康建议大家,防患于未然,在家中准备一些应急食物,以防万一。

哪些食物可以用来做应急储备?

具有以下特点的食物可以作为「储备粮」:

1. 保质期长

2. 储存和吃起来都方便

为了避免紧急情况下停电停水停气,这些食物最好是不需要冷藏、不需要用水或烹饪加热就可以直接吃的。

3. 特殊人群的饮食需求

如果家里还有宝宝或是糖尿病患者等需要特殊饮食的人的话,也需要考虑到他们的需求。

4. 宠物也要吃的

不要忘了宠物也需要食物。

5.用来储备的食物最好不要太咸或是太辣

吃了辣条和咸菜的你可是找不到水来解渴的哦。


储存应急食物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1. 够量

要知道,天灾人祸的到来,常常不仅仅是导致自己家而是整个受灾地区出现食物短缺,所以应急食物至少要准备 3 天的量。但是没有必要买一些像脱水餐或专门的应急食物;罐头之类的食物,大约两年的保质期足够用了。

2. 选好地方

凉爽、干燥、避光的环境是理想的储存地点。室温在 5~15 ℃ 则是最好的状态。如果储存条件好的话,罐头等食品是可以保存很长时间的。

但是千万不要把应急食物放在冰箱散热片后面,高温会让很多食物迅速变质;也不要把食物放在汽油、润滑油、油漆等石油制品的附近,有些食物会吸收这些东西的气味。

3. 保证完整储存

储存的地方要做好防鼠、防蚊虫处理。如果用纸箱或硬纸盒储存的话,最好外面再用东西包裹一层。

4. 记录时间

储存前记录好存放日期和保质期,快过期前记得换一批新的来储存。

关于地震的一切,

都在这里,

赶紧转给你的小伙伴吧!

往 期 推 荐

鼻炎不控制也会有并发症,如何远离鼻炎

年轻女孩崴脚12天后离世,致命元凶为何如此凶险

春运已经开始,教您应对春运路上的三大健康问题

接种宫颈癌疫苗 这个寒假正当时

袜子看似不起眼,却藏着许多健康门道,穿错了不仅不舒服,还会惹来疾病。

文字来源:丁香医生、生命时报、39健康网、国家预警发布、好大夫在线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关知识

台湾地震!关于地震的知识,你必须知道!
地震科普小常识
地震安全手册
[防震避灾]地震安全逃生手册
美国国家紧急事务管理局《地震搜救手册》完整版!请广为传播这本《地震搜救手册》,希望能对抗震搜救人员和受灾人民有所帮助。
地震时带着宠物怎么跑 地震中怎么保护宠物
世间奇 | 驰援土耳其地震灾区的狗狗们
土耳其地震,中国搜救犬在废墟上寻找4小时,终于救出幸存者...
北京大兴专设可携带宠物隔离场所、游客地震遗址嬉笑被导游怒怼|一览众云数递……
2024开年,全球宠物医疗行业接连“地震”

网址: 台湾地震!关于地震的知识,你必须知道! https://m.mcbbbk.com/newsview93164.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什么值得买
下一篇: 小海药业猫狗用水果蔬菜粉代加工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