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壳龟属的物种是龟鳖类进化史上中生代残留至今的一种孑遗动物,目前发现的种群都分布在亚洲。而中国则是闭壳龟属的主要分布地。我国一直以来对龟鳖类的研究并不受重视,而我国却是世界上对龟鳖资源利用最高的国家,无论在药用还是消费用途上。正因为如此,在我国的国土上,很多野生龟鳖资源,等到重视的时候,才发现野生资源已不多。甚至有一些龟鳖种类因为发现的晚,来不及对其进行研究已处于濒危的阶段,潘氏闭壳龟就是其中之一。
潘氏闭壳龟头部较长,淡黄色。上囬钩形,眼后有两条黄褐色条纹。背甲较低,淡褐色,有明显的脊棱。腹甲很平,呈淡黄色。盾片相连处有黑色宽条纹。前肢五爪,后肢四爪,趾间有发达的蹼。腹甲的黑色斑纹连起来像一个“美”字,因此,也被人称为“美人龟”。
复杂的分布区域
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国内的龟鳖类养殖主要还是以养鳖为主,经历了鳖类价格的起起落落,进入了一段低潮时期。很多的养殖大户开始淡水龟类的养殖,而闭壳龟属中的高端品种比如三线闭壳龟,金头闭壳龟备受青睐。潘氏闭壳龟的首次发现是在1981年在陕西省平利县徐家坝海拔420m的稻田旁水沟中,为纪念陕西动物研究所前所长潘忠国教授,1984年我国学者将其命名为潘氏闭壳龟,才正式被世人所熟知。
相比于三线闭壳龟,金头闭壳龟靓丽的外形,相貌平平的潘氏闭壳龟并没有受到人们的关注。从发现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并没有关于它的消息,人们对它的了解仅仅是基于模式标本发现的分布地。
90年代末期一位龟鳖业余爱好者在四川广元工作期间偶然机会购买了一对龟,因为不确定种类,带回成都之后,经鉴定为潘氏闭壳龟。经过询问当地渔民、鱼贩得知,过去的二三十年间,潘氏闭壳龟在四川广元地区比较常见,近年已难觅踪迹。同时也记录了该龟常活动于海拔500m到800m、水流较缓、水质清澈的嘉陵江支流中。导致潘氏闭壳龟数量减少的原因认为有三:一是人为活动加剧,导致嘉陵江流域河水浑浊淤积,使其生境受到严重破坏;二是龟鳖类被认为是补身、可治肝炎等传言,被误捕乱猎;三是国内外爬虫宠物潮的兴起,使其身价倍增,导致野外种群加剧减少。
2009年5月,有学者在河南大别山考察时,无意中从当地一个龟类爱好者养殖的龟类中发现了6只潘氏闭壳龟。这6只龟体是该养殖者在1990年到1996年间从信阳县董家河乡一渔民手中先后收购到的。这几只个体是渔民在信阳市董家河乡的一条小型河流中先后抓到的。1996年之后,由于当地河流破坏严重,再也没有发现潘氏闭壳龟。这也是我国目前在同一个地区发现数量最多野生潘氏闭壳龟,也使得潘氏闭壳龟是我国闭壳龟属分布最靠北的品种。
自此,国内关于潘氏闭壳龟的分布区域是陕西、四川和河南等地,呈现不连续的分布现状。关于它的野外种群数量,至今没有确切的研究,很多学者倾向于认为此物种野外种群已不复存在。现已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并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极危等级。
人工繁育任重道远
自潘氏闭壳龟发现以来,已经基本没有其野外种群的报道了,野生种群存量是否还能确保其种群的繁育,很多学者已不抱希望。只有进行人工繁育,才能让它们的种群得以延续。想要保护此物种,也收集不到足够的种群数量。据统计,国内养殖的数量不超过20只(此数量存疑),能作为种龟的资源也不多。该龟生性机敏,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也极为不易,产卵数量少。国内最早的人工繁殖成功记录是2002年。香港地区有一些高端的龟类养殖者也饲养着部分的潘氏闭壳龟,人工繁育上也遇到不少的问题。
国外尤其国外加利福尼亚的一个龟类繁育中心,饲养一定数量的潘氏闭壳龟,2017年已成功孵化了子一代。这说明对于保护珍稀物种潘氏闭壳龟而言,已经迈出了一小步,希望以后会有更多的潘氏闭壳龟繁育出来,扩大其家族数量。
(图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云南闭壳龟】云南闭壳龟鉴别方法 云南闭壳龟是否灭绝
潘氏闭壳龟多少年能繁殖
闭壳龟,被誉为亚洲特产,更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龟类
闭壳龟是什么
半水栖龟——潘氏闭壳龟
后25大濒危龟品种盘点潘氏闭壳龟:人工养殖情况简析 ...
后25大濒危龟品种盘点(3)潘氏闭壳龟(下):人工养殖情况简析 ...
闭壳龟和其他龟类的区别
黄缘闭壳龟养殖场
最便宜又好养的闭壳龟
网址: 我国分布最北部的闭壳龟,潘氏闭壳龟的产地疑云 https://m.mcbbbk.com/newsview960386.html
上一篇: 营口站开展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培训 |
下一篇: 解锁异宠行业财富经,两爬蓝海大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