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鱼类育种与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依托于长江水产研究所,于2003年3月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批准成立(水科研发〔2003〕45号),原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生态与健康养殖重点开放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鱼类育种、水产养殖、鱼类病害、鱼类营养、渔业资源与渔业环境等学科。2012年10月,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批准(水科学发〔2012〕230号),更为现名。
实验室重点研究方向主要有三个:(1)养殖育种领域:开展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优良新品种选育和育种材料创新工作;开展鱼类生理学和繁殖生物学、综合生态养殖模式、苗种培育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展湖泊、水库、池塘、集约化高密度养殖等不同养殖方式和养殖对象的工艺研究,建立可持续的高效、低耗、生态环境友好的水产养殖模式和技术体系;(2)水产病害领域:重点围绕主要淡水养殖鱼类的重大疾病,开展流行病学、病原学、诊断技术、疫苗制备与免疫预防技术、药物与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流行规律,查明病原感染与致病的机理,阐明疫苗免疫应答机理与免疫保护效果,建立快速实用的疫病诊断方法,建立基于免疫预防、药物防治以及生态调控的综合防控体系;(3)鱼类营养:重点围绕主要淡水养殖鱼类的营养需求与高效环保饲料的配制技术开展研究,建立我国淡水主要养殖对象的营养需求数据库和主要饲料原料利用率数据库,形成廉价高效环保饲料配方和投喂技术,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饲料成本,减少废物排放;查明饲料中有毒有害物质在水产动物积累和清除规律,建立水产动物品质营养学调控技术,提高产品品质,保障产品安全。
实验室现有固定研究人员29人,其中研究员6人、副研究员9人、助理研究员13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7人,硕士学位人员7人。此外,实验室还常年有在读博硕士研究生约18人,主要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高校。
2010年以来,实验室累计发表论文318篇,其中SCI论文150篇;获授权专利45项,其中发明专利28项(包括美国发明专利1项);“长丰鲢”和“长丰鲫”获得国家水产新品种证书;获得各级科研奖励10项,其中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各2项。
主 任:曾令兵
相关知识
淡水鱼类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研究室
鱼类经济性状遗传解析及分子育种应用研究
江苏省水产动物营养重点实验室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水生动物行为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所龟鳖遗传育种团队创新实现龟类受精卵无壳孵化
精准育种 破解鱼类生殖奥秘
淡水养殖鱼类常见疾病及治疗方法分析
省淡水所召开淡水鱼繁育和养殖技术培训暨良种推介会
突破家鱼人工繁殖世界难题,推动中国水产种业振兴丨记珠江所创立70年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所海水鱼类网箱养殖环境效应研究取得新进展
网址: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鱼类育种与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 https://m.mcbbbk.com/newsview966448.html
上一篇: 【北京福强观赏鱼培育基地】地址详 |
下一篇: 养龟日常︱深水养龟与浅水养龟,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