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与猫咪相伴的生活中,常常会看到这样有趣的场景:一只狸花猫紧紧盯着不远处的胖橘,眯着眼,耳朵压低,还不时舔舔嘴唇,而胖橘也瞬间没了往日的慵懒,鼻子皱起,胡须乍起。若此时眼神威慑与低声咆哮都无法化解这份紧张,一场激烈的争斗恐怕就在所难免。但实际上,猫咪之间的表情交流远非如此简单。
猫咪表情的丰富 “语汇”
在《行为过程》杂志刊载的一项研究里,研究人员精心统计出了多达276种猫的面部表情,这些表情涵盖了从传达敌意到表达友好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微妙情绪。研究人员在洛杉矶的一家猫咖里,花费10个月的时间,仔细观察了53只成年家养短毛猫。
在咖啡馆打烊之后,他们录制了长达194分钟的猫咪面部表情视频,其中包含了186个交流事件。在去除与呼吸、咀嚼、打哈欠等无关的动作后,对猫咪们所有的面部肌肉运动进行了688个信号编码,其中354个产生于亲和环境,334个出现在非亲和环境,进而总结出了276种表情。
每一种表情都大约结合了26种独特面部运动中的4种,像是张开嘴唇、下巴下垂、瞳孔放大或收缩、眨眼与半眨眼、拉唇角、舔鼻子、胡须的伸长或缩回以及不同的耳朵位置变化等。
当猫咪向同类示好亲近时,往往会把耳朵和胡须朝着同类的方向移动;而在紧张不友好的互动情境下,猫咪则倾向于将耳朵从同伴那里移开,与此同时,瞳孔收缩和舔鼻唇的动作也常常会伴随出现。
驯化对猫咪表情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驯化极有可能对猫种族内部的面部信号系统发展产生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家猫的所有近亲,包括其直系祖先非洲野猫,均属于凶猛的独居动物,有着极为强烈的领地意识和行为。
虽然家猫之间的活动范围常常会有所重合,领地意识也依然保留了一些防御性的表现,但被驯化后的家猫及其后代明显展现出了更大程度的社会宽容度,会有更多的亲近行为发生。
与狗狗相比,猫咪常常给人一种高深莫测、沉默寡言的印象,这也让铲屎官们偶尔会产生到底谁才是真正的主人的奇妙想法。狗狗通常被看作是开放且毫不掩饰地表达自身感受的动物,一只狗的脸上仿佛写满了各种表情,诸如快乐、悲伤、内疚、可怜、愤怒等等。这是因为狗和人类一样,进化出了提拉眼角的内侧肌,能够负责抬高内侧眉毛,以此来表达丰富的情绪,而猫咪却没有这种肌肉,所以无法拥有像狗那样富有表现力的面孔。
猫咪表情与健康及情感识别
与众多犬类研究有所不同的是,许多猫类研究将重点聚焦在猫咪的疼痛表情上。2019年发表于《科学报告》的一项研究表明,猫咪在绝育后感到疼痛时,会把耳朵压平,而在服用止疼药物后耳朵又会重新竖起,并且疼痛还与眯眼、嘴唇上扬以及鼻子起皱等表情相关联。
该文章的作者之一Finka医生还发现了一些其他较为明显的迹象,比如猫的耳朵稍微向外和向下转动,或者脸颊、嘴巴和鼻子区域之间的距离略微减少等,这些都可能是猫不快乐和处于痛苦之中的表现。2014年的一项调查也发现,遭受疼痛的猫具有相似的面部特征,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大多数观察者都难以将其疼痛表情与其他情况准确地区分开来,甚至就连一些兽医专业人士在识别这种情况时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为数不多的试图描述猫科动物表情特征的研究中还发现,受惊的猫会频繁眨眼、眯起眼睛,并且倾向于将头部移动并把目光转向左侧;沮丧的猫则会发出嘶嘶声,同时舔鼻子、伸舌头;而当猫咪处于放松和投入的状态时,它们会转动头部并将目光转向右侧。
那么猫咪能够读懂我们人类的情绪吗?在2020年的《动物》杂志上,一项名为 “猫的情绪识别” 的研究给出了答案。该研究表明,猫咪会整合视觉和听觉信号来识别人类和同类的情绪,并且它们似乎还会依据感知到的情绪来相应地调节自身行为。
在实验测试过程中,当铲屎官皱眉做出愤怒的表情时,猫咪能够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种负面情绪,从而选择远离,并且不太可能做出积极亲密的反应;而面对面带微笑的铲屎官时,猫咪更有可能主动靠近,去仔细识别铲屎官是否在微笑,并且会花费更多的时间与其相处。
更为有趣的是,猫咪对于铲屎官的积极和消极情绪反应比对陌生人的反应要更为强烈。不过研究人员也特别指出,这些发现并不意味着猫能够像人类一样感受到同理心,它们更多的是将铲屎官的微笑与奖励联系在一起,比如在等待晚餐投喂时,猫咪就会开始表现出友好的面部表情。
识别猫的表情意义重大,这不仅关系到猫咪在面对铲屎官时心情是否愉悦舒畅,更重要的是关乎猫咪的身体健康状况。对于广大普通铲屎官而言,在猫咪生病或接受手术时,往往很难仅仅通过面部表情就准确读懂它们是否正在遭受痛苦,这也提醒着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去研究和了解猫咪的表情密码,以便更好地照顾这些可爱的小生命。
文本来源@知识分子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