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保护动物要从了解开始从细节入手——太原动物园第十二届动物文化节撷趣

保护动物要从了解开始从细节入手——太原动物园第十二届动物文化节撷趣

7月14日到31日,在雉鸡苑长廊开展的“鸟类科普展”,向公众系统、全面地介绍鸟类知识。

长颈鹿,反刍偶蹄动物,在漫长的进化中长出了非常长的颈部和四肢,是现存最高的陆生动物。

猩猩馆舍内安装了梯子、单杠、轮胎、吊绳等适于攀爬、游荡的设施,来锻炼它们的灵活性和协调性,让它们像在野外一样有得玩、有得乐!

7月14日到31日,在雉鸡苑长廊开展的“鸟类科普展”。

“五大三粗”的大象,为什么总要修脚呢?“皮糙肉厚”的犀牛,为什么老得蹭痒痒呢?喂食“调皮捣蛋”的猴子、猩猩,为什么要故意“折腾”呢?多只动物共处一室,几十种鸟儿混居一屋,如何做到和平相处呢……近日,太原动物园第十二届动物文化节拉开帷幕,一场场关于动物丰容、训练和保护教育的讲座,在太原动物园科普馆精彩开讲,野生动物研究人员、饲养人员结合各自工作经验,为游客们讲解了现代动物园一些不为人知的台前幕后。

丰容 满足动物生理心理需求

“啥是动物丰容课堂?”文化节期间,许多游客对这个“新名词”一脸懵。太原动物园野生动物研究中心主任崔媛媛解释说,丰容是动物园的术语,指在圈养条件下,丰富野生动物生活情趣,满足动物生理心理需求,促进动物展示更多自然行为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总称,包括物理环境丰容、食物丰容、气味丰容等,就连行为训练也属于丰容工作。说得直白点,就是丰富动物的日常生活,排解动物的无聊情绪。

比如猴子、猩猩,智商比较高,饲养员喂食时,有时会故意“折腾”一番。比如在一根管子中间塞上水果粒、玉米粒、花生等,管子两头再用胡萝卜块儿堵住,然后给它们一些树枝、木棍。用不了多长时间,它们就能把木棍、柳枝当作工具捅出来管子中的食物;还有这豹子、狼、狐狸等,圈养的生活太过安逸,它们的体能有所减弱、体型日渐圆润,为此饲养员会给它们找来一些食草动物比如小鹿、羊的粪便,豹子等闻到这些可能作为它猎物的粪便后,常常会做出打滚、蹭地等动作,比较亢奋……这些都是动物丰容。

与此类似的丰容内容还有很多,比如为动物提供多样化的栖息地,包括适合爬行、隐藏、攀爬等活动的结构和设施,模拟它们在野外自然环境中的行为;设计各种游戏和活动来激发动物的好奇心和智力;隐藏食物或玩具以促使动物进行搜索和解决问题,或者设立障碍物和挑战,来锻炼它们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提供机会让动物与同种或不同种的动物进行社交互动。例如,组织群体活动或引入新的伴侣,以满足动物的社交需求和促进群体结构的健康发展。通过引入不同的香气或味道,例如植物的气味或食物的味道,来刺激动物的嗅觉和味觉,增加它们的感官体验。播放动物喜欢的音乐或模拟自然环境中的声音,例如鸟类的鸣叫声或水流声,以帮助动物放松、适应环境并提供额外的刺激。

护理 给大象修脚丫 给犀牛挠痒痒

除了给动物们增加喂食难度、提供有意思的玩具外,做好动物的日常护理也十分重要。

崔媛媛介绍说,她们最常做的护理工作就是给大象修脚。这是为什么呢?崔媛媛讲,大象是有领地意识的,在野外,一只大象每天至少要行走20公里以上,自然就摩擦了脚掌。然而在动物园里,大象的活动范围非常有限,脚掌上的角质层会越来越厚,有时再踩上些粪便,细菌、寄生虫等极易引发炎症。为此,她们常常要驯导大象将脚放到护栏上,对其脚掌进行检查和清洗乃至消炎,让大象更直接地感知地面。“角质层太厚,就如同穿了一双松糕鞋,时间长了会对关节造成损伤。所以要经常给大象修脚,让它的脚掌保持柔软,走起路来更舒服。”

动物园现在有多只亚洲象,同处一个屋檐下,然而性格、脾气却大不相同。其中一头象比较厉害,总是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抢先进食,时不时还“哞哞”叫唤,别的象不敢争锋。对此,崔媛媛花了很长时间对它们进行“和谐取食”驯导,逐渐的,象群能够一起进食了,大家生活更和谐了。

大象爱修脚,犀牛则爱挠痒痒。太原动物园野生动物研究中心马斌介绍说,白犀皮肤上的角质层非常厚,其间有许多褶皱,而褶皱中的皮肤比较娇嫩,对昆虫和寄生虫的叮咬特别敏感。在野外,白犀利用树干或者灌木丛蹭痒,或者放任鸟儿在其身上捉虫。而在圈养状态下,饲养员没法帮助它抓痒。仅此一弊,白犀的生活质量就十分堪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太原动物园借鉴先进经验,引进了“牛体刷”。这种刷子有半个水泥墩大小,上面满是意大利面一样粗的硬刷毛,吊在空中1.5米左右,只要犀牛经过,刷子被任意角度抬高15°就会自动运行,像自动洗车一样,固定或者旋转着给白犀挠痒痒,位置到位、力道给力!马斌说,刚安装时犀牛还有点害怕,可很快就明白了牛体刷的妙用,现在有事没事就会蹭一会儿,真正实现了“挠痒痒自由”!

看“脚” 了解动物进化生存环境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要想深入了解飞禽走兽,哪个“切入点”是门道入口呢?太原动物园饲养队给出了答案——“脚”!他们介绍说,9月21日,他们将举办《你觉得哪种“脚”更好》的讲座,通过分析不同动物的“脚”的大小、形状、特征甚至变形,告诉游客动物们在各自环境中的进化历史、生存“秘笈”。

比如,在海洋中生活的动物,如鲸类、海豚和海龟,通常具有演化出来的鳍或鳍状肢体,帮助它们在水中游动。这些鳍和流线型肢体形状,减少了水的阻力,使它们更加灵活和高效地在水中前进。而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如猫科动物和狗科动物,通常具有趾爪或爪子。这些趾爪或爪子可以提供良好的抓握力和牢固的支撑,使它们能够在不同的地形上奔跑、攀爬或挖掘。如果是生活在高山和崎岖地形上的动物,如山羊和岩羚羊,通常具有强壮而有弹性的脚和蹄,能为它们提供良好的稳定性和抓地力,从而促使它们能够在崎岖不平的地面上行走。而生活在沙漠环境中的动物,如沙漠狐狸和沙蜥,通常具有特殊的适应性脚部结构。它们的脚大而宽,有时覆盖着毛或鳞片,以减少对沙漠沙尘的刺激和热量的吸收。此外,它们的脚趾通常有坚固的鳞片或毛发,以便在沙漠沙丘上行走时提供良好的抓地力。

总而言之,动物通过脚的进化和形态特征适应了不同的生存环境。它们的脚部结构和特点与它们在所处环境中的生活方式和需求密切相关。这种适应性使动物能够在各自的环境中寻找食物、避免捕食者、繁殖和生存下去。因此可以说,“脚”没有最好,只有“最适”。

太原动物园第十二届动物文化节,从现在一直持续到国庆期间,共有十几个主题活动,如当下的“鸟类科普展”,不仅详细介绍鸟类特征、迁徙知识等,还评选真正的“爱鸟人”;紧接着8月2日到31日,围绕十二生肖中的“卯兔”,讲述关于兔的成语典故、神话传说等,生肖科普将带你走进兔子的前世今生;9月、10月,动物园还要举办摄影展,通过摄影定格动物之美,普及动物知识,引导公众发现动物的多样美,提高人们保护动物、关爱动物的意识,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来源:太原晚报

相关知识

保护动物要从了解开始从细节入手——太原动物园第十二届动物文化节撷趣
太原动物园第十二届动物文化节开幕
太原动物园动物文化节精彩纷呈
动物求生行为撷趣
动科学院举办第十二届宠物文化节暨毕业季欢送仪式
奔赴山海•季忆留夏│动科学院举办第十二届宠物文化节暨毕业季欢送仪式
保护动物的方法!
2018中国宠物文化节开幕 汇中网助力保护流浪动物
2024太原动物园爱鸟周活动时间+地点+内容
制作玩具与鹦鹉互动,太原动物园这场“丰容”活动真有趣

网址: 保护动物要从了解开始从细节入手——太原动物园第十二届动物文化节撷趣 https://m.mcbbbk.com/newsview972814.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守护“蓝天精灵” 共享绿美家园
下一篇: 延边州“爱鸟周”活动在延吉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