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菌或发病的鸟类及家禽、带菌的分泌物或排泄物等可成为传染源,感染的患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
接触感染病菌的鸟类后,其致病菌随尘埃或气流经呼吸道传播致病。人与人之间通过呼吸道传染极为罕见。
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饲养家禽、鸟类者或禽类标本制作者。
鹦鹉热由鹦鹉热衣原体感染所致。鹦鹉热衣原体是一种寄生和繁殖于细胞内的微生物。感染鸟类的鹦鹉衣原体可在鸟类的细胞内繁殖,影响肝、脾、心包。而人类感染则影响肺。
1、病原体经上呼吸道侵入后在局部单核-巨噬细胞内繁殖,随血行播散至肺等器官。
2、气管、支气管因黏液作用而发炎,炎症从肺泡到肺叶。肺泡腔及间质有少量多形核细胞、红细胞、上皮细胞及纤维素,形成小叶或间质性肺炎。
3、除肺部外其他器官如肝、脾、胸膜等也可出现病变。
鹦鹉热患者临床表现各不相同,由类似温和的流行性感冒到累及各种器官的暴发性中毒状态,患者常出现畏寒、发热、头痛、肌痛、咳嗽等表现。
1、起病隐匿,以畏寒、发热、头痛及明显肌痛为常见症状,特别是颈及背部肌痛显著。患者还可有食欲不佳、恶心及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2、部分患者可出现肺炎相关表现,如持续高热、咳嗽、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
3、患者还可能出现头痛、失眠、嗜睡、谵妄等神经精神症状。
1、患者可有心脏损害,出现心肌炎、心内膜炎及心包炎等。
2、患者还可出现急性肾衰竭、胰腺炎等致死性并发症。
当患者出现原因不明的畏寒、发热、头痛、肌痛、咳嗽、食欲不佳、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患者情况,然后进行血常规、血清学检查、病原体培养、X线、CT等检查了解患者病情,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1、一般检查
医生会检查患者体温、脉搏等改变情况。
2、听诊
肺部表现为呼吸音减弱或干、湿啰音。
1、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略升高,出现核左移,红细胞沉降率可稍加快。
2、血清学检查
发病2周内及恢复期(6周后)的血清做补体结合试验,效价升高4倍可确诊。
3、病原体培养
可进行血、痰培养,但培养及动物接种存在危险,请酌情选择本检查。
1、X线
呈多样性变化,为片状、云絮状、结节状或粟粒状,示双肺浸润灶。
2、CT
表现为肺部炎症浸润伴间质性肺炎,病变侧可有少量胸腔积液。
医生会询问患者异常症状出现的时间以及病情变化情况,询问患者近期有无接触鹦鹉等鸟类的经历,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血常规、血清学检查、病原体培养、X线、CT等辅助检查结果综合进行诊断。
鹦鹉热治疗首选四环素类抗生素口服,治疗的主要目的为减少本病复发。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可阻止病情发展,重者患者也可酌情使用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1、鹦鹉热首选四环素类抗生素进行治疗,如四环素、多西环素。
2、重者患者可酌情加肾上腺皮质激素进行治疗。
3、除四环素类抗生素外,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药物也可用于本病的治疗。
治疗周期不确定,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多数患者治疗后症状可以得到缓解,可基本恢复正常生活,但鹦鹉热有一定的复发性。
鹦鹉热会引起畏寒、发热、头痛、肌痛、咳嗽、食欲不佳、恶心、呕吐等症状,对肺、肝、脾、心脏等器官产生损害,甚至导致急性肾衰竭、胰腺炎等致死性并发症。
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后通常患者可以治愈,症状得到缓解,预后较好。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疾病的痊愈,并注意防止疾病的传播。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心理特点
患者可有高热、剧烈头痛等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可能会因此产生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而且本病为传染性疾病,患者可能会因为害怕将疾病传染给家属而产生忧虑的心理。
2、护理措施
(1)家属要多与患者交流,并且多理解、关怀、疏导患者,分散患者注意力,帮助减轻患者的不适感,从各个方面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2)患者自身应正视疾病,积极参加文娱活动,转移自己的注意力,用适当的方法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以促进自身的痊愈。
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若出现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及时停药就医。
1、家属应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避免外界的刺激。
2、病情恢复期间患者应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机体消耗,促进机体恢复。
3、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患者应勤洗手、洗澡,勤换衣物,勤打扫卫生。
4、家属要勤为卧床休息患者翻身、按摩肢体,防止患者出现静脉血栓。
5、本病具有传染性,生病期间注意隔离,个人物品需专用,避免与他人交叉使用,用过的衣物应先消毒后清洗,生活用品定期消毒。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宜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
病情恢复期间应尽量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
接触患病禽类是患鹦鹉热的高危因素,预防鹦鹉热要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接触禽类或禽类的分泌物、排泄物。
2、去正规的宠物店购买宠物鸟。
3、在清理鸟笼或被鸟粪污染的地面之前,先用水或消毒液湿润地面,避免吸入扬起的粉尘。
4、接触鸟类或粪便后,要用流动的清水和肥皂彻底洗手。
1、畏寒、发热、头痛、肌痛、咳嗽。
2、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应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身体有什么不适?
2、症状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3、近期有无接触过鸟类?
4、生活环境中有无鸟类、禽类存在?
5、近期是否接触过呼吸道感染的患者?
6、接受过什么治疗?是否有好转?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用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7、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相关知识
男子逗鸟患上“鹦鹉热”在我院找出病因转危为安
了解鹦鹉热
鹦鹉热的诊断是什么
七旬老人罹患“鹦鹉热”
【朝医科普】“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知多少
【病例奇谈】可爱的鹦鹉,可怕的“鹦鹉热”
什么是鹦鹉热?养家禽、鸟类的人群注意!
萧山又现“鹦鹉热” 医生:接触宠物鸟、家禽要小心
罕见!扬州一老人感染“鹦鹉热”,呼吸衰竭!这类人一定要注意!
鹦鹉热病例,突然高烧不退潜伏长达45天
网址: 鹦鹉热的病因 https://m.mcbbbk.com/newsview974097.html
上一篇: 网站 |
下一篇: 苏宁大数据:宠物消费增长2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