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鹦鹉热的病因

鹦鹉热的病因

流行病学

带菌或发病的鸟类及家禽、带菌的分泌物或排泄物等可成为传染源,感染的患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

接触感染病菌的鸟类后,其致病菌随尘埃或气流经呼吸道传播致病。人与人之间通过呼吸道传染极为罕见。

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饲养家禽、鸟类者或禽类标本制作者。

病因

鹦鹉热由鹦鹉热衣原体感染所致。鹦鹉热衣原体是一种寄生和繁殖于细胞内的微生物。感染鸟类的鹦鹉衣原体可在鸟类的细胞内繁殖,影响肝、脾、心包。而人类感染则影响肺。

1、病原体经上呼吸道侵入后在局部单核-巨噬细胞内繁殖,随血行播散至肺等器官。

2、气管、支气管因黏液作用而发炎,炎症从肺泡到肺叶。肺泡腔及间质有少量多形核细胞、红细胞、上皮细胞及纤维素,形成小叶或间质性肺炎。

3、除肺部外其他器官如肝、脾、胸膜等也可出现病变。

症状

鹦鹉热患者临床表现各不相同,由类似温和的流行性感冒到累及各种器官的暴发性中毒状态,患者常出现畏寒、发热、头痛、肌痛、咳嗽等表现。

1、起病隐匿,以畏寒、发热、头痛及明显肌痛为常见症状,特别是颈及背部肌痛显著。患者还可有食欲不佳、恶心及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2、部分患者可出现肺炎相关表现,如持续高热、咳嗽、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

3、患者还可能出现头痛、失眠、嗜睡、谵妄等神经精神症状。

1、患者可有心脏损害,出现心肌炎、心内膜炎及心包炎等。

2、患者还可出现急性肾衰竭、胰腺炎等致死性并发症。

检查

当患者出现原因不明的畏寒、发热、头痛、肌痛、咳嗽、食欲不佳、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患者情况,然后进行血常规、血清学检查、病原体培养、X线、CT等检查了解患者病情,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1、一般检查

医生会检查患者体温、脉搏等改变情况。

2、听诊

肺部表现为呼吸音减弱或干、湿啰音。

1、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略升高,出现核左移,红细胞沉降率可稍加快。

2、血清学检查

发病2周内及恢复期(6周后)的血清做补体结合试验,效价升高4倍可确诊。

3、病原体培养

可进行血、痰培养,但培养及动物接种存在危险,请酌情选择本检查。

1、X线

呈多样性变化,为片状、云絮状、结节状或粟粒状,示双肺浸润灶。

2、CT

表现为肺部炎症浸润伴间质性肺炎,病变侧可有少量胸腔积液。

诊断

医生会询问患者异常症状出现的时间以及病情变化情况,询问患者近期有无接触鹦鹉等鸟类的经历,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血常规、血清学检查、病原体培养、X线、CT等辅助检查结果综合进行诊断。

治疗

鹦鹉热治疗首选四环素类抗生素口服,治疗的主要目的为减少本病复发。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可阻止病情发展,重者患者也可酌情使用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1、鹦鹉热首选四环素类抗生素进行治疗,如四环素、多西环素。

2、重者患者可酌情加肾上腺皮质激素进行治疗。

3、除四环素类抗生素外,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药物也可用于本病的治疗。

治疗周期不确定,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

多数患者治疗后症状可以得到缓解,可基本恢复正常生活,但鹦鹉热有一定的复发性。

鹦鹉热会引起畏寒、发热、头痛、肌痛、咳嗽、食欲不佳、恶心、呕吐等症状,对肺、肝、脾、心脏等器官产生损害,甚至导致急性肾衰竭、胰腺炎等致死性并发症。

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后通常患者可以治愈,症状得到缓解,预后较好。

日常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疾病的痊愈,并注意防止疾病的传播。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心理特点

患者可有高热、剧烈头痛等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可能会因此产生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而且本病为传染性疾病,患者可能会因为害怕将疾病传染给家属而产生忧虑的心理。

2、护理措施

(1)家属要多与患者交流,并且多理解、关怀、疏导患者,分散患者注意力,帮助减轻患者的不适感,从各个方面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2)患者自身应正视疾病,积极参加文娱活动,转移自己的注意力,用适当的方法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以促进自身的痊愈。

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若出现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及时停药就医。

1、家属应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避免外界的刺激。

2、病情恢复期间患者应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机体消耗,促进机体恢复。

3、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患者应勤洗手、洗澡,勤换衣物,勤打扫卫生。

4、家属要勤为卧床休息患者翻身、按摩肢体,防止患者出现静脉血栓。

5、本病具有传染性,生病期间注意隔离,个人物品需专用,避免与他人交叉使用,用过的衣物应先消毒后清洗,生活用品定期消毒。

饮食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宜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

病情恢复期间应尽量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

预防

接触患病禽类是患鹦鹉热的高危因素,预防鹦鹉热要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接触禽类或禽类的分泌物、排泄物。

2、去正规的宠物店购买宠物鸟。

3、在清理鸟笼或被鸟粪污染的地面之前,先用水或消毒液湿润地面,避免吸入扬起的粉尘。

4、接触鸟类或粪便后,要用流动的清水和肥皂彻底洗手。

就医指南

1、畏寒、发热、头痛、肌痛、咳嗽。

2、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应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身体有什么不适?

2、症状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3、近期有无接触过鸟类?

4、生活环境中有无鸟类、禽类存在?

5、近期是否接触过呼吸道感染的患者?

6、接受过什么治疗?是否有好转?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用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7、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相关知识

男子逗鸟患上“鹦鹉热”在我院找出病因转危为安
了解鹦鹉热
鹦鹉热的诊断是什么
七旬老人罹患“鹦鹉热”
【朝医科普】“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知多少
【病例奇谈】可爱的鹦鹉,可怕的“鹦鹉热”
什么是鹦鹉热?养家禽、鸟类的人群注意!
萧山又现“鹦鹉热” 医生:接触宠物鸟、家禽要小心
罕见!扬州一老人感染“鹦鹉热”,呼吸衰竭!这类人一定要注意!
鹦鹉热病例,突然高烧不退潜伏长达45天

网址: 鹦鹉热的病因 https://m.mcbbbk.com/newsview974097.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网站
下一篇: 苏宁大数据:宠物消费增长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