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环巢湖湿地群营造“特色林” 为鸟儿筑巢“安家”

环巢湖湿地群营造“特色林” 为鸟儿筑巢“安家”

近年来,巢湖沿岸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越来越多的鸟类选择在巢湖栖居。如何进一步保护鸟类栖息环境?近日,记者从合肥市林业和园林局获悉,今后,湿地将以补种水生植物和耐湿树种为主,营造多样性鸟类生活环境,观鸟、科学研究等活动保持至少300米安全距离。

以补种水生植物和耐湿树种为主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生态保护修复作为环巢湖湿地建设的首要任务。”在建设理念方面,合肥市林业和园林局表示,建设过程中立足湿地原有地形地貌,坚持不破坏土壤耕作层、不搞大规模水系连通,最大限度减少土方工程,保留原有生物群落及其栖息地,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如在十五里河、十八联圩、派河口三个湿地建设中,兼顾旁路净化系统,满足湿地蓄洪功能,因地制宜优化湿地植被结构,以补种水生植物和耐湿树种为主,营造多样性鸟类生活环境。建成后的湿地生境更多元,能满足不同鸟类栖息、觅食、繁殖和隐蔽需求,实现物种、数量双增长。

提升本土植物的比例营造多样混合林

如何尽量体现自然性,构建结构、比例合理的陆生和湿生植物稳定群落?合肥市林业和园林局表示,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种植乡土树种植物,大规模植绿、补绿,增进湖滨带生态绿量。确定适应季节水位变化的乔木、灌木、挺水、浮叶、沉水植物配置名录,简化、优化湿地树种、植物配置,审慎引入外来物种,突出选择“一方水土养一方树”的本土耐水淹、成活率高的植物树种。

同时,要求植物组配选择符合生物学特性,合理确定栽植密度,控制大规模单一物种片植。根据《环巢湖十大湿地修复植物配置正面清单》,已列出桑树、乌桕、楝树等挂果类植物名录,合理组合配置形成特色林。

对大片长势优良的芦苇全部予以保留

在湿地修复中,结合湿地原有水系和排灌泵设施,通过微调地形实现少量水系连通。今年3月,合肥市出台了《环巢湖十大湿地管养技术导则》,明确将根据鸟类、鱼类、植物等生存繁衍特性,建立水位调控机制,科学合理调控湿地区域水位。今后,湿地管养维护工作将围绕湿地生态水位需求,在湿地内合理安装引排水设施,完善湿地内外水循环。

在实施巢湖湖滨湿地修复时,考虑到部分湿地靠近城区,为满足市民休闲需求,适当种植了园艺草坪。巢湖湿地植被主要采取自然恢复方式,在湿地修复过程中尽量采用保留现地原状的做法,力争做到湿地修复的原真性。在环湖湿地修复过程中,对大片长势优良的芦苇全部予以保留。

观鸟、科学研究等活动保持至少300米安全距离

十大湿地范围内已划定湿地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合理利用区,实行分区管护。湿地保育区和恢复重建区,以自然恢复、自然生长为主,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干扰,保持湿地生态系统自然状态;合理利用区兼顾市民生态体验和环境教育需求,可在适当位置设置照明路灯。

目前,湿地保护区和恢复重建区除保障植物成活和正常生长外,原则上不进行植被修剪、收割和除草,主要采取挖壕沟、栽植绿篱、绿化缓冲等措施进行生态隔离。对观鸟、科学研究等活动,明确要求保持至少300米安全距离,避免影响鸟类正常觅食和繁殖。在候鸟迁徙季节,巢湖湿地有大量候鸟停歇中转,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候鸟保护,减少对鸟类栖息环境的人为干扰。

合报全媒体记者 刘畅 实习生 孟祥丽

原标题:观鸟须保持至少300米安全距离

环巢湖湿地群营造“特色林”,为鸟儿筑巢“安家”

来源:江淮晨报

相关知识

给鸟儿住“别墅” 巢湖半岛湿地公园安装首批人工鸟巢
遛娃、秀恩爱……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鸟儿“带娃”忙
国家级湿地公园藏身东莞 鸟儿身在天堂竟不自知
基于鸟类栖息地营建的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以北京潮白河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为例.pdf
夏候鸟来了!安徽巢湖沿岸湿地,迎来候鸟迁徙高峰
江苏高邮:湿地公园成鸟儿乐园
植树造林、保护湿地,为野生动物提供了生物廊道、栖息家园——鸟儿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闽清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引来众多鸟儿栖息安家
西溪湿地鸟类科普:第十六期环颈雉
高温下,他们精心护佑湿地鸟儿“产房”

网址: 环巢湖湿地群营造“特色林” 为鸟儿筑巢“安家” https://m.mcbbbk.com/newsview975067.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北京市大兴区持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下一篇: 江西景德镇:加强生态修复 营造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