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左江流域发现了大型史前蛇类的遗存,考古专家:当地猎食烧烤蛇肉或许已有6000年历史。
这是该地区首次发现大型蛇类化石。根据研究人员的描述,这些化石是泥岩中的蛇类化石,年代大约为白垩纪末期至第三纪初期,距今约4000万年。
其中最大的个体全长至少4.58米,头部宽大,牙齿较大,身体上有相对突出的鳞片,目前被认为可能属于一种新的史前巨蛇类。
提到广西大蛇,我们不由想到广西流传至今有关广西大蛇的民间故事。
关于广西的大蛇民间故事,据传说,在古代广西的某个富饶村庄中,村民们生活得安逸、祥和,但是有一个巨大的蛇却经常出在村庄附近。这条蛇身长数丈,头有半个人高,每当它在村庄附近乱晃时,村民们就会惴惴不安。
有一天,村庄中的一位老者得知这个消息,他相信这条巨大的蛇必定有着神秘的力量,于是他前往寻找这条蛇。最终,他在一片荒地上看到了这条巨蛇,并与它交谈。老者发现,这条蛇在村庄附近转悠时,只是来寻找食物和水源,而并没有威胁到村庄的居民。
老者觉得这条蛇并没有恶意,因此他与这条蛇结为朋友。从此,这条蛇就经常在村庄附近游荡,村民们也不再惊慌。老者甚至教会这条蛇一些人类的知识和技能,让它变得更加智慧和友善。
很快,老者去世了,但这条巨蛇依然继续巡游着村庄,保护着人类。传说这条蛇已经活了上百年,而它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有智慧。最终,当这条蛇结束了它的生命旅程时,村民们将它埋葬在一片荒地上,并为它修建了一座庙,以表达对它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然而,现代社会中,广西人遇到大蛇事件并不完全是故事中的友善与和平。广西乃至中国南方地区常常会遭遇到一些毒蛇,例如金环蛇、眼镜蛇、竹叶青等,这些蛇在人类生活区域内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近年来,一些蛇类袭击事件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例如2020年9月,广西石林长隆旅游度假区内一条10米长的华南虎蛇被发现,引起了游客们的惊恐,景区工作人员撒下了大量的草酸钠以制服它。2016年,广西梧州市则曾经发生过一起女子被五步蛇咬伤后死亡的。
因此,对于广西人而言,面对大蛇事件是需要极度警惕的。一方面,应该尽可能避免蛇的出现,例如保持居住区域干净、不堆放垃圾和杂草等。另一方面,如果遇到了毒蛇,应该及时报警并确保自身安全。不应轻易和蛇接触,更不能私自捕杀、食用和贩卖。
除了大蛇事件外,广西的地貌也是其独特之处。广西地处中国南方,地形起伏较大,境内有众多峰峦迭起的山脉、丘陵、山洼和河流,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貌景观。
广西以其壮美的喀斯特地貌而著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桂林山水和龙胜各族自治县的龙脊梯田。桂林山水以秀美的喀斯特山峰和清澈的水流相映成趣,形成了世界闻名的壮美景观,如漓江、象山、芦笛岩等。龙脊梯田则以陡峭的山坡上开凿出的梯田和周围的壮丽山景相映成趣,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农耕文化景观。
广西的地貌还包括了奇特的喀斯特溶洞、壮美的关岭峡谷、丰富的水系和湿地等。在南宁市周围的盘龙溶洞、荷花山溶洞、叠彩山溶洞等地区,可以欣赏到千姿百态的喀斯特溶洞景观。在靖西市的关岭峡谷,可以看到陡峭的峡谷、奇特的岩石和清澈的河流,形成了壮美的景观。
广西秀丽山水
广西是一个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的地区,拥有着广阔的热带雨林和丰富的水域资源,这里也是众多蛇类动物的家园。据统计,广西境内的蛇类动物有超过170种,属于中国境内蛇类的三分之一以上。这其中,一些蛇类动物在世界上也是非常罕见的物种。
广西境内的多种蛇类动物主要分布在山区、森林和湿地等地方。这里有着金环蛇、竹叶青、白环蛇等近30种具有毒性的蛇类动物,也有着巨蟒、蚺蛇等非常大型的蛇类动物。其中,蟒蛇的种类最为之多,据统计广西蟒蛇科动物种类高达16种,是全国蟒蛇科动物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关于广西蛇的种类,以下是常见的几种:
1. 眼镜蛇:体长较大,颜色多为黄褐色或黑色,头部和咽部背面有白色斑点。
眼镜蛇
2. 钱蛇:体色多为棕灰色,头部较小,身体细长直立,常常爬行时将头部竖起。
3. 蝮蛇:体色多为灰黄色或灰棕色,身体扁平,有三角形的头部和明显的眼睛。
4. 虎纹蛇:体色带有斑点和条纹,通常为鲜橙色、深黄色或浅土黄色,头部宽大,眼睛圆润。
5. 竹叶青蛇:体色呈明亮的绿色,通常生活在竹林中,头部小、身体纤细。
这些蛇的特征包括:大部分蛇类都是无腿爬行的爬行动物,体型较长且细长,通常有光滑的鳞片表面。许多蛇类能够通过放出毒液或缠住猎物来猎食。此外,他们的视力、味觉和嗅觉都很敏锐。
那么,为什么广西会有这么多大蛇呢?答案是:与广西独特的气候和地貌有着很大的关系。
广西地处亚热带和热带交界的地带,高温多雨,适宜蛇类动物的繁殖和生存。同时,广西的地貌也是非常多样化的,有着山区、平原、湖泊、河流等不同的地理环境,从而孕育出了各种各样的蛇类动物。
虽然广西的蛇类动物丰富多样,但是我们在探访时也要普及安全知识,避免误伤或被毒蛇咬伤。大家在前往自然环境探险时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遵守相关规定和建立正确的安全意识。
可以说,蛇类在当时的文化和生态系统中也扮演了一定的角色。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蛇往往被视为吉祥、神秘的动物,有着许多神话和传说。蛇类也在生态系统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可以控制其它生物数量、促进自然环境的平衡。因此,对蛇类的研究也有助于了解古代生态系统的变迁。
广西烧烤历史悠久的由来:
近日,由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人类研究所和广西文物公布了广西左江流域发现的研究成果。
据研究团队表示,在左江流域发现了大型史前蛇类遗存,鉴定是缅甸蟒、百花锦蛇、眼镜王蛇三种至今分布在广西境内的蛇类。
而据研究员介绍,从这些出土的史前蛇类蛇骨表面,发现了存在一些烧灼痕,研究专家从其它动物遗存骨骼中,发现了人工敲砸或切割的残留得出结论:不排除此地史前人类用烧烤的方式加工肉食的可能。
据悉,据考古发现,广西地区早在6000年前就开始种植水稻,同时还猎捕蛇和采集其他野味来丰富饮食。可以说,当地猎食烧烤蛇肉的历史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地的烹饪技艺也不断发展和创新,形成了丰富多样的传统烹饪文化,成为了广西地区独具特色的风味文化之一。
最后
总之,这次考古发现为我们重构古代广西地区的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切入点,探索出中国古代文明的多样性和富饶性。同时也提醒我们在保护生态多样性和文化遗产方面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