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热(psittacosis)又名“鸟疫(ornithosis)”,是一种由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Cps)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作为自然疫源性疾病,鹦鹉热主要在各种鸟类或禽类之间传播,亦可通过呼吸道以空气或气溶胶形式感染人类,或通过排泄物感染人类皮肤、黏膜和消化道,导致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1-2]。
Cps 属于细菌,衣原体门,衣原体纲,衣原体目,衣原体科,衣原体属,分布广泛且严格真核细胞内寄生,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同时含有 DNA 和 RNA,具有细胞壁和细胞膜[3-4]。其细胞壁的结构和成分与革兰阴性菌相似,含有属特异脂多糖抗原,但没有或仅有微量胞壁酸[3]。
Cps 通过二分裂方式增殖,具有独特的双相发育周期,即原体(elementray body,EB)和网状体(reticulate body,RB)。原体为感染相,常存在于细胞外,形体较小,多呈圆形或梨形,直径0.2~0.4 μm,吉姆萨染色呈紫色,马基维罗氏染色呈红色,不具有生物活性,但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可以在宿主体外存活。网状体又称始体,是细胞增殖及新陈代谢活化的表现,无传染性,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结构疏松,直径0.7~1.5 μm,无糖原,吉姆萨染色和马基维罗氏染色均呈蓝色。网状体由原体进入宿主细胞浆后不断发育增大而形成,在增殖过程中可形成包涵体,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包涵体的多种形态[3]。
Cps 对理化因素抵抗力不强。在 70% 酒精、2% 来苏水、2% 氢氧化钠、1% 盐酸和 3% 过氧化氢溶液中,几分钟内即可失去感染力。0.5% 石炭酸、0.1% 甲醛液和 75% 酒精作用 30 min 可将其杀灭。相比高温条件,Cps 对低温的耐受力更强,在 56 ℃ 条件下 5 min,37 ℃ 条件下 48 h 可被灭活,但在-70 ℃ 环境下可存活数年。此外,在干燥的外界条件下可存活 5 周,在室温和日光下最多能存活 6 d,在水中可存活 17 d,并且紫外线对衣原体有很强的杀灭作用。
Cps 的传染源主要为鸟类,如鹦鹉等,以及禽类,如鸡、鸭、鹅、鸽子等;野生禽类,甚至哺乳动物也可能成为潜在的传染源[5]。此外,鹦鹉热被认为可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但非常罕见[4,6]。
呼吸道传播
人类一般通过吸入受 Cps 感染的鸟类或禽类的尿液、粪便或其他排泄物污染的气溶胶而感染[7]。
接触传播
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环境,或密切接触受感染鸟类或禽类及其羽毛、组织、分泌物、排泄物等,或被感染的鸟类啄伤、抓伤时也可能经由破损皮肤、黏膜,以及消化道途径引发感染[8]。
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不能获得持久免疫,易复发及再次感染[9],以下人群是本病的高危人群:
接触鸟类或禽类:从事鸟类或禽类相关工作或饲养人员以及鸟类爱好者,具有更多的接触机会,可能造成 Cps 集体感染或家庭聚集性感染[10]。
接触鹦鹉热患者也可能感染 Cps[11]。
鹦鹉热更常见于中青年男性,虽然这可能与中青年男性暴露风险较高有关[12]。
Cps 在整体 CAP 患者中的检出率约 1.03%[7],我国重症 CAP 患者中 Cps 检出率约 8.0%[13]。Cps 感染患者病死率约 1%,但未及时治疗的重症患者病死率可达 15%~20%[10]。
地区性调研显示 Cps 可以感染任何性别和年龄阶段的人群,发病以中老年人群为主(45~70 岁),儿童感染概率较小,无明显地域性,各地存在局部散发流行趋势,多于冬春季流行,有基础疾病者更易发展为重症[14-19]。
一项我国多中心观察性研究发现,高龄、冬春季节、西南地区易发生 Cps 感染[20]。
2015 至 2017 年,比利时鹦鹉热确诊及疑似病例中男性占比为 55%,平均年龄高于女性,15 岁以下儿童的病例很少(仅占 4%)[21]。
2000 至 2015 年,荷兰报道了 700 例鹦鹉热病例,其感染高峰为春夏季[22]。
1975 至 1980 年,英国报告的鹦鹉热患者男女比例约为 3∶2,发病年龄以 35~44 岁为主 [23]。
感染人体后,原体(EB)在进入宿主细胞约6小时后在包涵体内分化为网状体(RB),RB以二分裂方式繁殖,感染24小时后RB重新分化为EB,在感染后期细胞破裂,EB被释放到细胞外再感染邻近的宿主细胞,造成机体出现病理损伤。
鹦鹉热衣原体通过吸入途径进入人体后,首先进入血液,在肝、脾、单核巨噬系统内增殖,然后通过血行播散至全身器官,包括肺、脾、肝、肾及中枢神经系统,导致临床症状多样,如肺炎、肝炎、肾脏功能损害等[24]。
鹦鹉热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当患者有发热和/或呼吸系统症状表现且具有相关鸟类或禽类接触史时,应重点针对 Cps 进行筛查和诊断,提早干预从而防止 Cps 经血播散累及其他器官/系统。 临床表现 鹦鹉热衣原体侵入人体后,潜伏期一般为 5~14 d,但可短至 3 d,亦可长达 45 d,传染期通常在出现症状后 7~8 d[10,25-26]。鹦鹉热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该病的严重程度从症状不
登录后 PLUS 会员 可查看完整内容
诊断
临床表现 | 辅助检查 | 诊断路径
鉴别诊断
同类疾病的相似点和鉴别点
治疗
治疗原则 | 治疗方案 | 药物治疗
其他
控制目标 | 预后 | 预防等
相关知识
2024年各科室医生护士及管理、人力、财务、医药代表等职位招聘信息目录
医宠联盟
湖南省益阳市丁香小学三年级2107班探索神秘的金太阳鹦鹉鸟类讲座 #鸟类讲座 #金太阳鹦鹉 #益阳市丁香小学
宠物常用药
丁香有助于改善您的口腔健康和免疫功能
幼宠成长助手专业版手机下载
最新宠物用药大全
中医用药禁忌 吃何首乌别吃葱蒜
多种丁香类水草介绍、图片、养殖难度及养护方法
(精品宠物用药大全
网址: 丁香园用药助手 https://m.mcbbbk.com/newsview986022.html
上一篇: 怎样治疗鸟眼的疾病 |
下一篇: 鸟病的基本治疗方法 – 我爱宠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