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山包保护区位于云南东北部,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黑颈鹤等众多珍稀鸟类栖息或迁徙中转的重要地区。2023年,大山包保护区科研人员相继新发现并记录了5种鸟类,其中国家二级保护鸟类4种。
1.巨嘴柳莺(学名:Phylloscopus schwarzi)是莺科柳莺属的鸟类,俗名大眉草串儿、健嘴丛树莺。是中等体型(12.5厘米)的橄榄褐色而无斑纹的柳莺,嘴形厚而似山雀。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2.凤头蜂鹰(拉丁学名:Pernis ptilorhynchus),别名东方蜂鹰,隶属于鹰形目鹰科蜂鹰属的中型猛禽。常栖息于山地森林及林缘等疏林生境;因其头顶具短的黑色凤羽,且主要以蜂类为食,故取名“凤头蜂鹰”。目前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和《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近危((Near Threatened, NT)物种。
3.鹊鹞(拉丁学名:Circus melanoleucos),栖息于开阔草地、旷野、湿地沼泽、林缘灌丛等生境,因其站立时酷似喜鹊而得名。目前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和《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近危((Near Threatened, NT)物种。
4.红胁绣眼鸟(拉丁学名:Zosterops erythropleurus),别名白眼儿、褐色胁绣眼、红胁白目眶,隶属于雀形目绣眼鸟科绣眼鸟属的小型鸣禽,常栖息于1000米以上的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村落绿地等生境。目前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2021年2月)。
5.棕尾鵟(学名:Buteo rufinus),俗称大豹、鸽虎,隶属鹰形目鹰科鵟属的中型猛禽,体型较普通鵟大且尾呈浅锈色至橘黄色而无横斑,栖息于2000~4000米的荒漠、半荒漠、草原等山地平原干燥环境。目前该物种已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将其评估为近危(Near Threatened,NT)物种。
这些新发现的鸟类记录不仅丰富了大山包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也为鸟类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通过研究和了解这些鸟类的生态习性和生活环境,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维护它们的生存环境,促进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同时,这些新发现的鸟类也为当地的生态旅游提供了新的资源,有助于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大山包保护区将继续加强对鸟类的监测和研究工作,以期发现更多新的鸟类种类。同时,保护区也将积极采取措施,保护和维护这些珍稀鸟类的生存环境,促进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通过这些努力,我们相信大山包保护区将成为一个更加美丽、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地方。
相关知识
云南大山包保护区首次发现红胁绣眼鸟
大山包湿地:“高原精灵”黑颈鹤的家
太子山保护区鸟类调查完成鸟类多样性与稀有性显著增加
云南念湖、大山包拍摄誉为“鸟类熊猫”黑颈鹤、独家鸟点经典拍鸟团
澳门队伍优胜!横琴首届粤港澳大湾区观鸟邀请赛落幕,录得新记录鸟类5种
2023年新增8个鸟类新记录
【生态学】云南大山包黑颈鹤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及其与生境结构的关系
大山包观鸟记
桂西南中越边境地区两个相邻保护区冬季鸟类比较研究
广西金钟山鸟类保护区的鸟类多样性初步研究
网址: 2023年大山包保护区新记录5种鸟类 https://m.mcbbbk.com/newsview1026482.html
上一篇: 【鹭鸟自然生态保护区】鹭鸟自然生 |
下一篇: 洪泽湖湿地保护区生态不断向好 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