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老北京那些遗留下来的满清习俗——养鸟风俗文化与鸟具收藏

老北京那些遗留下来的满清习俗——养鸟风俗文化与鸟具收藏


图片源于网络

多年以前北京人艺有一部剧叫《鸟人》,彼时年龄不大不太熟悉养鸟文化的人,大概都会心疼因为鸟儿一句脏口儿,摔死了鸟又气死自己的百灵张。还有《茶馆》里的松二爷,经典台词“我饿着,也不能叫鸟饿着”,真真把养鸟文化的精髓烘托到极致。


养鸟风俗文化是如何兴起?养鸟之风由来已久,要追根到满族人养鸟听音的传统,清皇室入关后,贵族圈中便已兴起,随着政局逐渐稳定,文化经济日渐富足,笼养禽鸟之事越来越受到纨绔子弟的欢迎,逐渐延伸至民间也大为盛行起来,《燕京杂记》里记载:“京师人多养雀,街上闲行者有臂鹰者,有笼百舌者,又有持小竿系一小鸟使其上者,游手无事,出入必携。”


养鸟之人大致分两类,一者为听音,二者为观赏羽毛颜色。善鸣之鸟如百灵、画眉、红蓝靛颏、鹩哥等,叫起来声音十分悦耳动听,所谓“百灵十三套”是指百灵鸟叫声的固定模式,共计十三个音儿,有固定的顺序,老北京城南城北套路又不一样,各有讲究与忌讳。旧时哪位“鸟人”能有一只叫出整套音儿的百灵鸟,这位“鸟人”的姓氏前都会被冠上“百灵”二字,“百灵张”大概就是这么来的。观赏类鸟儿诸如鹦鹉、碧玉等,主要为看其羽毛颜色。还有一种类似艺人驯养之鸟,像梧桐鸟、小黄鸟等,梧桐鸟只能在架上栖止,经过训练会叼吻、打弹等技艺,常见于庙会;而“小鸟算卦”之伎俩,以小黄鸟居多,所以叼卦蒙人之事,古来有之。


鸟笼鸟具有哪些讲究和收藏价值?爱鸟之人自然对鸟笼十分讲究,不同品种的鸟儿要“住”不同样式和规格的笼子,食谷的鸟儿要和吃虫的鸟儿区别、体型大的鸟儿和小巧玲珑的鸟儿各成规格,更不必说善高飞的、嘴型大的、羽毛漂亮的,鸟笼都要物尽其美,适应鸟儿的各种习性与特点。还有的鸟不能在笼子里面养,只能架上栖止。鸟笼常见竹制、铜质、木质。


一只鸟笼,由架、圈、门、抓、钩、鸟食罐、水罐、盖板儿等部分组成,上世纪90年代,有人开始收藏鸟笼,因为鸟笼的独一无二和极具观赏价值,以及难以复制的民俗风情文化,越来越受到收藏者的喜爱,收藏者一看做工,越是做工精致、雕刻精美的越受追捧;二看材质,材质考者收藏价值也就越高;:三看是否名家之作,传世极少的名家精品难以仿制,四看年代,以乾隆时期的鸟笼制品最受追捧。


鸟笼又分南派北派,北派鸟笼以平顶圆形为多,四角抓钩以固定鸟笼,不能转动。南派鸟笼外形为方形、圆顶为主,挂钩可以转动,竹制居多。鸟笼的配备用品也是收藏者的目标,如笼钩,有文钩和武钩之分,配食缸即鸟食罐等,有瓷的、玉质的、木器类、景泰蓝等,还有底盘,常被雕刻图案,十分具有收藏意义。


鸟笼鸟具价值几何?2008年中贸圣佳拍卖一件清乾隆掐丝珐琅鹦鹉鸟笼,以1344万元成交,是目前鸟笼拍场最高纪录,此笼架通体鎏金,并镂雕掐丝珐琅花鸟纹。鹦鹉采用錾胎与掐丝相结合的技法,其中翅膀的轮廓錾胎,羽毛细部掐丝,填施各色珐琅釉。鸟食罐一个呈敛口钵形,另一个呈圆口方形,皆饰天蓝釉地折枝莲纹。这件鸟笼完全仿照常见的竹制笼制作而成,鹦鹉雕琢得栩栩如生,釉色纯正,掐丝流畅,鎏金灿然,可以视为乾隆朝掐丝珐琅工艺发展到顶峰的代表作。


随着养鸟人队伍不断壮大,收藏鸟具的人也越来越多了。一件精品鸟笼,价值也在逐年攀升,很多人看重的是鸟具所代表的民俗味道,以及鸟笼本身的工艺价值,和其中所反映的中国养鸟文化。


相关知识

老北京那些遗留下来的满清习俗——养鸟风俗文化与鸟具收藏
老北京有什么习俗??
“闲出来”的笼鸟文化
老北京的养鸟文化
【鸟友汇】中国七大地域性养鸟文化概谈
老北京文化:老北京养宠物的习俗
老北京的宠物习俗
老北京养宠物的习俗
笼鸟文化
天津鸟笼文化丨北笼名家讲述鸟笼子的秘密

网址: 老北京那些遗留下来的满清习俗——养鸟风俗文化与鸟具收藏 https://m.mcbbbk.com/newsview1053374.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第五人格先知役鸟怎么用 宠物役鸟
下一篇: 孔雀的象征意义与吉祥文化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