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中国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尤其是爸爸

中国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尤其是爸爸

对自己的孩子负责,不仅仅是家长的义务。

By—小编

现在的中国,什么都提倡与世界发达国家接轨,

但最需要与世界发达国家接轨的父母教育却被我们遗忘了。

在中国的父母普遍坚持随意而轻松的心态:

只要有结婚证,就可以生孩子;

只要有能力生孩子,就有能力教育孩子。


部分父母甚至认为:

任何成人都可以教育孩子,祖父母可以教育孩子,保姆也可以教育孩子。

许多中国父母往往直到自己的孩子在学校成为“问题学生”,

才开始为孩子的教育问题感到惊恐。

作为父母,应该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

农民种庄稼,光靠爱,不行,只有懂种庄稼之道才有好收成;

教育孩子,仅有爱,不够,只有懂孩子的成长规律才有好未来。

中国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01

生了孩子,你就不能“退货”

教育孩子是人类最重要而又最困难的学问。

父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怀有对孩子一生的责任。

无论父母事业上多么成功,也抵不了教育孩子失败带来的后果。

把天才培养成庸才,是对家庭和人类文明的犯罪。

把孩子教育成功是家庭最重要的成功,也是你一生最重要的成功。

02

别错过了孩子发展的关键期

发展的关键期:是指人类的某种行为、技能和知识的掌握,

在某个时期发展最快,最容易受影响。


你了解多少孩子发展的关键期,比如:

学习咀嚼关键期(6个月)

秩序规范关键期(2.5~6岁)儿童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

这一时期形成的性格、行为、习惯往往到长大也不会改变。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语言发展关键期(3~6岁)

想像力发展关键期(2~8岁)

文化敏感期(6~10岁):这个时期的许多孩子,

非常好奇,爱动脑筋,问题特别多。

应该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

黄金阅读期(8~14岁):

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的科学阅读指导和大量阅读,

将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难以弥补的缺憾。

独立关键期(12~15岁):这一段抓不好,孩子将永远长不大。

03

重新认识母爱和父爱

母爱:

德行礼仪、品格气质。 母亲在孩子的婴幼、少儿阶段影响巨大。

父爱:

方向性引领和理性作为。伟大的父亲,一定是孩子的引路人、思想的奠基人。

规律:

孩子成长需要的母性之爱呈递减趋势,父性之爱呈递增趋势。

中小学衔接阶段是孩子成长的浪漫阶段的结束和精确阶段的开始;

是由母爱为主向父爱为主的过渡期。

这一时期,母性之爱应该适当减少,父性之爱应该适当增加。

04

给父亲的建议

下班的路应该是回家的路

作为父亲,必须意识到自己肩上的教育责任,一定要记住:

下班的路应该是回家的路。与父母一起吃饭的孩子更优秀。

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做父母的,要与孩子一起成长。


孩子的问题大多是父母教育不当造成的。

孩子“生病”,父母一定要“吃药”。父母改变,孩子改变。

好父母就是一所好学校。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范本”。身教重于言教。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一定要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

做父母的,一定要理解孩子,找到与孩子沟通的语言密码,

但要注意惜“”如金。

成熟的父母,应该学习儿童教育学、心理学,多看一些家教书刊,了解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和规律,经常与孩子沟通,明白孩子在想什么在做什么。

一定要管孩子,关键是怎么管

教育最基本的目的是培养“正常的人”。

“一只手”、“一只眼”和“一根筋”教育均不可取。

换一种思路教育孩子,努力丰富自己的教育方法。

做一个懂爱会爱的家长

不少父母爱得糊涂,爱得错位,有时又爱得过分。

爱是一门艺术,需要表达,也需要行动。

有时一个拥抱胜过千言万语。

爱要适度,溺爱的结果是伤害。

不能当众教育孩子

即使孩子做了最糟糕的事情,

你要教育他也应该把孩子带回家,当众责骂、殴打,往往后果非常严重。


教育最重要的是要尊重人的人格尊严,要保护孩子的心灵,做不到这一点,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可言。

不要完全把孩子交给长辈或保姆

对孩子来说,他极度地渴望爱,又极度地渴求安全感。

在爱与安全感两个要素之间,

任何一个要素的缺失,都将对孩子的成长构成不可修复的伤害。

在孩子面前多夸老师

家长和老师是同一战壕的战友,一定要与老师结成同盟军。

如果家长在孩子面前总是絮絮叨叨诉说老师的“不是”,

批评老师,甚至与老师争吵,只会增加孩子对老师的排斥心理。

久而久之,受害的是孩子,吃亏的是家长。

千万别错过孩子的黄金阅读期

8—14岁是人一生最重要的黄金阅读期。

错过了这一时期的科学阅读指导和大量有效阅读,

将给孩子的成长造成难以弥补的缺憾。

05

做父母,高境界就是孩子把你当朋友

我始终认为,做孩子的朋友,孩子也肯把自己当作朋友,

乃是做父母的最高境界。

朋友式的关系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独立,二是平等。

独立,就是把孩子视为一个灵魂,

一个正在成形的独立的人格,不但爱他疼他,

而且给予信任和尊重。

当然,父母自己也是独立的灵魂,

而正是通过对孩子的尊重,孩子会鲜明地意识到这一点,

从而学会也尊重父母。


有些父母往往把孩子视为一个宠物,

甚至视为一个实施自己的庸俗抱负的工具,

其结果恰恰是扼杀了孩子的独立人格,

使孩子成为灵魂萎缩的不完整的人。

既然都是独立的灵魂,彼此的关系就应该是平等的。

平等尤其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亲子之间要有商量的氛围。

凡属孩子自己的事情,既不越俎代庖,也不横加干涉,

而是怀着爱心加以关注,以平等的态度进行商量。

当孩子具备一定的理解力之时,家庭的事务,父母自己的事情,

也不妨根据情况适当地征求孩子的意见,

使其有参与感和被信任感。

另一方面,亲子之间要有交流的氛围,经常聊天和谈心,

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在自愿的前提下,

分担孩子的忧愁,共享双方的喜乐,沟通彼此的心灵。

06

真正爱孩子,让孩子现在就快乐

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是爱是要有品格的,

并不是说你出于对孩子的爱,为了孩子的好,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的。

真正爱孩子的话,应该让孩子现在就快乐,

而且让他一生能够健康的成长。

如果孩子现在就不快乐,人性是扭曲的,将来有的是苦吃了。

父母没有警惕到这一点的话,

那这个爱品格太低,实际上是害了孩子。

父母对孩子的爱,不能仅仅表现在物质上的关爱,

或者是一些具体处境上的关爱,譬如为他上一个好学校,

为他买车买房,安排人生,甚至为他出国,都做好准备,这就算尽到责任了?

不是这样的,最重要的还是精神上的关爱。

07

让孩子成为一个善良的人

我们决定不了孩子的未来。

有的父母认定自己的孩子天生如星、光芒四射,

却不知星星也有恒星与流星之分。

有的父母认定自己的孩子平凡如沙、前途渺茫,

殊不知哪怕他即使是一粒沙,

若蚌能够用心守护,最终捧出的却将是珍珠

从一个人教育孩子的方式,最能看出这个人自己的人生态度。

那种逼迫孩子参加各种竞争的家长,

自己在生活中往往也急功近利。

相反,一个淡泊于名利的人,必定也愿意孩子顺应天性愉快地成长。

我由此获得了一个依据,去分析貌似违背这个规律的现象。

譬如说,我基本可以断定,

一个自己无为却逼迫孩子大有作为的人,


他的无为其实是无能和不得志;

一个自己拼命奋斗却让孩子自由生长的人,

他的拼命多少是出于无奈。

这两种人都想在孩子身上实现自己的未遂愿望,

但愿望的性质恰好相反。

做人和教人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我在人生中最看重的东西,也就是我在教育上最想让孩子得到的东西。

进一个名牌学校,谋一个赚钱职业,这种东西怎么有资格成为人生的目标?

所以也不能成为教育的目标。

我的期望比这高得多,就是愿孩子成为一个善良、丰富、高贵的人。

08

六句家庭教育箴言 家长必须知道

第一句: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

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亲都是不断学习提高的结果。

我接触过这么多的杰出的父母,没有一个是轻易取得教子成功的。

一位优秀的母亲甚至说:

很多人都认为我很轻松,说你的孩子那么优秀,根本不用管,殊不知,我背后付出了多少心血。

第二句: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

我接触过数百位优秀的父母,

他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教育孩子上费尽心思,

就像全国十大杰出母亲沈丽萍所做的那样,如果不是由她亲口所说,

人们不会想到她在儿子王嘉鹏的成长背后付出了那么多的心血。

有些人可能会说,有那么多的父母大字不识一个,不也教育出好孩子吗?

其实,文盲并非不会教育,这些父母同样是教育孩子的高手。

第三句: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

很多父母将孩子的不好的习惯怪罪到学校身上,

怪罪到教师身上,怪罪到孩子自己身上,唯独没有怪罪到自己身上。

其实孩子身上的多数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不好的习惯都是我们父母在地有意无意培养出来的。

父母常常是孩子问题的最大制造者,

同时也是孩子改正错误与缺点的最大障碍。

当务之急的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父母,

没有父母的改变就没有孩子的改变。

没有不想学好的孩子,只有不能学好的孩子,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


因此在骂孩子的之前骂自己,

在打孩子之前打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地改变自己。

第四句:好成绩都是帮出来的

关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全社会都要有正确认识。

应试教育是学校和家长都回避不了的问题,需要学校和家长共同适应。

应试能力教育与素质教育并不矛盾,

没有应试能力的素质教育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因此,帮助孩子适应应试教育也就成了我们父母的一份应尽的义务,

而帮助孩子减负的最好办法是我们父母增负,

就是我们父母能够成为孩子的导师。


第五句: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

对于孩子进入初中、高中的家长来说,普遍存在一种困惑,那就是同孩子难以沟通。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与进入更年期的母亲的冲突更多,

不仅是因为处于内在的心理动荡期,

更重要的是两者的外部压力都很大,

孩子面临的是升学的压力,母亲面临的是事业的压力,

这就更需要加强沟通。

第六句:好成就都是教化出来的

智力不是最重要的,比智力重要的是意志,比意志重要的是胸怀,

比胸怀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品德。

而其实这些正是一个人成长中最重要的。

我们在看人物传记时常常都会对传讯主幼年时的不同凡响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原因就是这种成就动机对一个人的影响巨大。

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及立场,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相关知识

中国最需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尤其是爸爸!
咋让厌学孩子重拾自信?孩子爱打游戏咋办?青岛早报教育会客厅校长来支招
家长教育宝典.doc 24页
《五岁熊孩子教我的事》—咪蒙.pdf
被当作宠物的孩子——满足父母养老,虚荣心,人生遗憾的工具人,不断改造+训化的养育方式
为什么家长不要过度的提醒孩子?
为什么带着宠物旅行?最重要的,不是需要谁,而是被谁需要
该如何教育孩子预防恶狗咬伤
五年级家长会家长大全11篇
《陪你一起长大》苏醒走入家长误区,养宠物有好处,对孩子成长好

网址: 中国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尤其是爸爸 https://m.mcbbbk.com/newsview105443.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狗狗磨牙期乱咬东西怎么办?如何训
下一篇: 狗狗俱乐部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