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114页未预览,继续预览 vvv
下载文档原格式(ppt原格式,共119页)
合集下载
寄生虫引起的肠道病病症由鲩变形虫引起的一种肠道病。
虫体寄生在肠内,由于肠黏膜组织遭到破坏,充血发炎,出现乳黄色黏液,因此与细菌性肠炎有些相似,但无细菌性肠炎其他症状,常与六鞭虫、肠袋虫同时存在,或与细菌性肠炎病形成并发症。
防治方法(1)可采用生石灰清塘等措施,以杀灭落在水中的胞囊。
(2)加强饲养管理工作,防止有病原体的水流人或其他媒介物把病原体带人池中。
病症由日本侧殖吸虫寄生在肠道中而引起的鱼病。
发病鱼苗体色变黑,群集于鱼池下风处,停止摄食,故又称“闭口病”。
发病6—7天的鱼苗,鱼体透明,可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肠道中的吸虫。
6—7厘米的鱼种发病,除了鱼体消瘦外,并无明显症状,刮下肠道内含物和内壁,在低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虫体。
防治方法(1)每100千克鱼每天用90%晶体敌百虫30—40克拌饲料投喂,连喂6天。
(2)鱼种阶段须加强投喂,随着负种的生长,症状可自然消失。
病症由隐藏棘衣虫寄生而引起的肠道病。
棘衣虫是黄鳝、草鱼肠道中常见的寄生虫之一,肉眼可见,大量感染时可达数百条。
病鱼腹部膨大,伴随充血现象,慢性感染,外表不显症状,危害不大。
防治方法(1)用90%晶体敌百虫全池遍洒,每立方米水体用药0.3克,以杀灭中间宿主剑水鳋,以防夏花草鱼种的急性感染而致死。
(2)黄鳝肠道中的成虫,对黄鳝危害不大,一般不显病症,尚无治疗方法。
病症由长棘吻虫寄生而引起的肠道病。
病鱼少量感染除局部病灶部位有炎症外,一般不显病症。
大量感染时,虫体聚集成簇,有的甚至穿透肠壁。
大量寄生能使肠道堵塞,使鱼丧失食欲,逐渐死亡。
进一步确诊需刮下肠液置于解剖镜下观察虫体并统计数量。
防治方法(1)用生石灰清塘,消灭水体中的虫卵和中间宿主,并严格隔离病鱼。
(2)病鱼池每立方米水体用90%晶体敌百虫0.3克全池遍洒,以杀灭中间宿主。
同时,每50千克鱼用90%晶体敌百虫15~20克拌饵喂鱼,每天1次,连喂3~5天。
病症由鲤蠢绦虫寄生而引起的鲤、鲫鱼肠道病。
观赏鱼常见病症与治疗在众多宠物中,观赏鱼以其绚丽多彩的外表和优雅的游动姿态,成为了许多家庭和爱好者的心头好。
然而,要想让这些美丽的生灵始终保持健康活泼,我们就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病症及相应的治疗方法。
一、白点病白点病是观赏鱼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病原体是小瓜虫。
患病的鱼身上会出现许多白色小点,就像撒了一层盐粒。
鱼会显得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时常摩擦身体。
治疗方法:1、升温:将水温缓慢提高到 28 30 摄氏度,小瓜虫在这种温度下无法生存。
2、加盐:在水中加入适量的粗盐,浓度一般为千分之三到千分之五,可以改变水的渗透压,抑制小瓜虫的生长。
3、药物治疗:可以使用专门治疗白点病的药物,按照说明书的剂量使用。
二、水霉病水霉病通常是由于鱼受伤后,水中的霉菌孢子侵入伤口而引起的。
病鱼身上会长出白色的絮状物,像一团团棉花。
治疗方法:1、改善水质:保持水质清洁、稳定,定期换水。
2、消毒:用高锰酸钾溶液对鱼缸进行消毒。
3、药物治疗:使用治疗水霉病的专用药物,如甲基蓝等。
三、烂鳃病烂鳃病的症状表现为鱼鳃腐烂、充血,鱼呼吸困难,游动缓慢。
治疗方法:1、加强过滤:保证水质良好,减少水中有害物质对鱼鳃的刺激。
2、药物治疗:使用黄粉等药物进行治疗。
四、肠炎肠炎是由于饮食不当或细菌感染引起的。
病鱼食欲不振,腹部膨胀,肛门红肿,有时会排出白色或黄色的黏液。
治疗方法:1、停食:发现鱼患肠炎后,先停止喂食几天,让鱼的肠胃得到休息。
2、药物治疗:可以在水中加入痢特灵等药物。
五、竖鳞病竖鳞病的症状是鱼的鳞片竖起,像松果一样,鳞片基部还会有充血、水肿等现象。
治疗方法:1、盐水浸泡:用浓度为 3% 5%的盐水浸泡病鱼 10 15 分钟。
2、药物治疗:使用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
六、蒙眼病蒙眼病的表现是鱼的眼睛上覆盖一层白色或灰白色的膜,使鱼的视力受到影响。
治疗方法:1、换水:部分蒙眼病是由于水质不良引起的,及时换水可以改善。
2、药物治疗:使用红霉素眼膏或眼药水涂抹鱼眼。
三大鱼病如何治作者:薛志成来源:《农村科学实验》2016年第08期一、水霉病水霉病俗称白毛病、肤霉病。
病鱼皮肤发生溃烂、组织坏死,随着病灶面积的扩大,鱼体负担过重,游动失常、食欲减退,鱼体消瘦,最终病弱死亡。
此病一般发生在20℃(3以下低水温季节,以早春、晚秋最为流行。
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密养的越冬池,春季塘水清瘦或处于饥饿状态的鱼最易患水霉病。
防治方法:鱼类入池操作过程中要尽量仔细,勿使鱼体受伤。
入池前用“种苗净”1/3000药溶泼洒。
避免在水温15℃以下处理养殖鱼类,以免鱼体冻伤或擦伤。
二、竖鳞病患竖鳞病的鱼体表粗糙、部分鳞片向外张开像松球,鳞的基部水肿,其内部积聚半透明血样渗出液,以致鳞片竖起,用力稍压鳞片,有水状液从鳞片基部喷射出来,随之鳞片脱落。
病鱼常伴有鳍基皮肤轻微出血、眼球突出、腹部膨胀等病。
随病情发展,病鱼出现呼吸困难、身体失去平衡、游动迟缓无力,持续2-3天死亡。
此病主要危害鲤鱼、鲫鱼、草鱼、白鲢,金鱼也时有发生。
防治方法:在运输放养等操作过程中,避免鱼体受伤;鱼体入池时用1/3000浓度的“种苗净”浸溶5分钟;或“百鱼净”2.5毫克/升药浴30分钟。
同时,配合“鱼健康”1号,以1.5%的量添加于饲料中投喂;或用0.2毫克/升“富氯”或0.1毫克/升“富碘”全池泼洒。
同时,配合使用“鱼健康”1号以1.5%的量添加于饲料中使用。
三、痘疮病为病毒所致,发病初期,病鱼体表出现许多白色小点,上面覆盖一层白色块状粘液。
随着病情的发展,白色斑点的数量不断增加,同时斑点的区域不断扩大,致使病灶部位的表皮逐渐增厚,形成石蜡状的增生物,形状好似痘疮,因此称之为“痘疮病”。
痘疮增长到一定程度会自然脱落,接着又会在原患部再次出现新的痘疮,最终使鱼消瘦而死。
池塘养殖在水温10-15℃时出现此病。
近年来,由于网箱高密度养殖技术的蓬勃发展,此病日趋严重。
防治方法:开春后,用0.2毫克/升的“富氯”或0.1毫克/升的“富碘”全池均匀泼洒,每周使用1次以控制水中病毒的数量;鱼开始摄食后,在饲料中添加1.2%的“越冬安”和0.2%的“水产专用维生素E”,以提高鱼体免疫力。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水产养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农业产业,但是在养殖的过程中,由于环境、饲养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常常会发生一些病害。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些水产养殖常见的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1. 白病白病是一个常见的水产养殖病害,病原体是线虫。
此病原体在水体中具有高度抵抗力,并且能传播很远距离。
患病的水产动物腹部和鳃部会出现白色病斑,随着病情的发展,鱼体会产生浮肿、松弛等症状。
防治措施主要是维持良好的水体环境,避免交叉感染。
可以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2. 呼吸道病害呼吸道病害主要是由于水质不良、饲料不当等原因引起的。
患病的水产动物会出现鳃部水肿、呼吸困难等症状。
防治措施主要是改善水质,保持水体清洁,并根据不同病因进行合理饲养。
3. 皮肤病害皮肤病害是水产动物常见的病害之一。
常见的病因有细菌、寄生虫等。
患病的水产动物会出现皮肤溃疡、褪色、脱鳞等症状。
防治措施包括及时清除饲养箱内的杂物,保持水质清洁,并使用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4. 眼病眼病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光线不足等引起的。
患病的水产动物眼睛出现肿胀、混浊等症状。
防治措施包括改善饲养环境,提供足够的光照,并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对于水产养殖常见的病害,除了以上介绍的防治措施之外,还需要养殖户加强日常管理,保持水体的清洁和环境的卫生。
定期检查水产动物的健康状况,并合理饲养和使用疫苗,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害的发生。
要及时处理疫情,避免病害的蔓延。
水产养殖病害的防治是养殖户需要重视的问题。
只有加强管理,提高预防意识,才能保证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淡水鱼养殖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一、病害类型1. 溶血性贫血症2. 细菌性疾病3. 眼球病4. 鱼病丝虫5. 间日型蔷薇病6. 分类学问题7. 新病害二、病害的症状特征主要体现在鱼体表现为贫血、溃疡发黑等。
在疾病严重的时候,患病的鱼连食物都不愿意进食。
同时,患病鱼体表出现溃疡、皮疹等症状。
患病鱼不适应水质变化,会出现水质不适应的情况。
主要体现在鱼体表现为眼角膜隆起、变形、破损等症状。
在疾病严重的时候,眼球会变形或变得不适合。
同时,患病鱼会出现行动困难、视觉丧失等症状。
主要体现在鱼体表现为身体配发粉色、鳞片发黑、喉部出现白色阵列等症状。
同时,患病鱼后退、呼吸困难等情况。
患病鱼在水质不合适的情况下会出现压力症状。
主要体现在鱼体表现为体表出现半透膜,按钮状、弹性强的肿块。
患病鱼表现行动慢、消瘦、显得无精打采。
主要表现在鱼类出现体态异常、鳍条退化、鱼体肿胀等。
同时,患病鱼在水质不合适的情况下,会出现压力下的水质不适应。
新病害是指啮齿目淡水鱼的一些病害。
据统计,目前淡水鱼的新病害不少于200种。
新病害大体上可分为两类,其中一类是已知类别的病害,另一类是未知的新病害。
新病害有时表现为慢性病害,病情多以身体发涨为最显著的特征。
三、病害的诊断方法1. 病状观察法这是一种最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病鱼症状的观察,如发炎、溃疡等。
2. 组织学检查法组织学检查法是一种对病鱼进行解剖学或者組織学研究的诊断方法。
对于这种方法,需要有病理解剖师进行检查和判断。
3. 实验室检查法实验室检查法是一项检测鱼体内病原体的方法。
这种检测方法需要专门的实验室设备,以及专业的技能和知识。
1. 化学治疗法这是一种治疗鱼病的最常用方法。
化学治疗药物有很多种,可以按照鱼类所犯病害选择治疗药物。
2. 生物安全信息治疗法这种治疗方法主要是利用生物安全信息材料,干预鱼类的免疫系统。
这种方法还在实验阶段,尚未广泛应用。
这种治疗方法主要是使用鱼免疫系统的自然调节。
8
皮肤充血病
主要是由于光照不足,水质不良或过多新水刺激而因起。病鱼体表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暗红色斑块,布满两侧,食欲明显减退,轻着影响观赏,重者导致死亡。
A黄粉药浴+盐。B,延长水族箱的光照时间。C,用中彩外菌以上A+B*B+C
二选一
9
外伤病
由于捕捞,或者鱼人为过失导致的外伤
下中彩黄粉药浴,然后慢慢让鱼自我调整。
把鱼移出,将整个水族箱消毒。用刀片刮除玻璃上的萌芽体。再用中彩外寄杀灭五爪虫。然后大换水。
18
出血性腐败症
鱼体外伤病导细菌侵入造成。冬天如果鱼冻伤的话也是以大病因。体表出血、发炎、鳞片脱落、背鳍或全部的鳍充血、鳍会烂的象一柄破扇子。掉鳞处或烂鳍处会发水霉,烂腮、死亡率超高。
死亡率高。治愈率低。保守治疗,隔离病鱼,健康的鱼下外菌预防,病鱼用外菌药浴然后隔离下中彩黄粉愈合.
2.药浴中彩外寄,每100L水中放入2g。浸泡20秒后立即捞回水族箱中,每天1次,连续2-3天可治愈
21
头洞病
鱼儿头顶初期有洞口,随着时间推移,逐步发生溃疡,溃烂,此症状由于六鞭毛虫与爱德华氏菌侵入感染。
使用中彩黄粉,药浴修补头洞。并且使用中彩内寄拌饵投喂,将饲料打湿,裹着内寄的药物,投喂。
12
蒙眼病
眼部会出现一层白色的不透明物,若置之不理的话,数天之内鱼眼就会失明。当霉菌侵入鱼脑鱼会死亡。
勿用自来水,使用中彩外菌或者黄粉
数天后脱落!
13
蹭鳃病
初期会在水中狂乱地冲撞,用鱼鳃蹭缸子。且因寄生虫侵入鱼鳃,鱼会感到呼吸困难,因而鳃盖的闭合也会因此增大。恶化时,鱼会迟钝在沉在水底,最后也必然死亡
常见鱼类疾病诊断治疗
序号
疾病名称
淡水鱼养殖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淡水鱼养殖中的疾病往往是阻碍鱼类生长和养殖的主要问题,给养殖者带来了很多经济损失。
下面就介绍一些常见的淡水鱼养殖中的疾病以及它们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一、白点病白点病是淡水鱼养殖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最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此病由原生动物古氏虫引起,它寄生在鱼类体表,造成白色虫卵随后成为白色周围有黑点的白点病初期。
随着发病的进展,白点病会逐渐扩大并伤害鱼类的黏膜和皮肤。
诊断:白点病多见于鱼类体表上随机散布着直径约为1mm的白点。
严重的病情会造成鱼类皮肤干裂,常常伴随呼吸困难和行动缓慢。
治疗方法:可将有药效的溶液直接投放到水池里,这样水中的药物浓度就可以控制在合适的范围之内,通常可以使用马锡虫、甲硝唑、多羟甲基喹啉等药物进行治疗。
二、霉菌病霉菌病在淡水鱼养殖中较为常见,它是由立克次氏菌、白色念珠菌等霉菌引起的疾病。
此病一般发生在水体温度较低的情况下,由于养殖场环境不卫生,饲养鱼类的进食和生长福利较差,还会加重病情。
诊断:霉菌感染的鱼类通常会出现机体色泽失去光泽、体表有灰色糊状物、出现糜烂和黑色斑点等症状,同时还伴有不良的食欲和行动缓慢等表现。
治疗方法:治疗霉菌病可以使用新生霉素、盐酸内霉素、磺胺等药品进行治疗。
如果病情较为严重,需要进行局部浸泡或者口服药物,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三、伤寒病伤寒病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一种疾病,通常发生在水温较高的场所,水温在26度以上时会导致此病的发生。
此病的发病率较高,很容易传染给其他鱼类,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诊断:感染伤寒病的鱼类表现出显著的厌食症和代谢减缓等症状。
此外,鱼类的耳鳞、侧线和肛门附近还会出现裂口、水肿和脓性分泌物。
以上就是淡水鱼养殖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为了保证鱼类的养殖质量和数量,养殖者应该注意养殖环境、保持卫生、定期检查鱼类的健康状况,并及时采取处理措施,以预防和控制这些疾病的发生。
几种常见锦鲤鱼病的诊断和防治方法
秋季是鱼类的育肥阶段,但秋季早晚温差的加大,锦鲤鱼类极易发生鱼病,比如:烂鳃病、肠炎病、水霉病、竖鳞病、小瓜虫病、指环虫病。
下面是几种常见锦鲤鱼病的诊断和防治方法:
1、肠炎病
病鱼食欲降低,行动缓慢,常离群独游,鱼体发黑,腹部膨大,肛门外凸红肿,挤压腹壁有黄红色腹水流出。
防治每公斤鱼用大蒜5克和大蒜素0.02克,食盐0.5克拌入饵料中内服,分上午和下午二次投喂,连喂3天。
也可在饵料中每千克拌入0.2克磺胺脒投喂病鱼,连续5天。
2、水霉病
病鱼体表或鳍条上寄生有灰白色如棉絮状的菌丝。
口服维生素e,每10千克鱼体重每天用0.4--0.6克投喂,可增强抵抗力,对病鱼可用400--500毫克/升食盐溶液和400--500毫克/升碳酸氢钠溶液合剂喷洒。
3、竖鳞病
病鱼体表粗糙,鱼体发黑,鳞片竖起,鳞囊内积有半透明液体,鳞基水肿。
防治方法:①用2%食盐水溶液浸洗鱼体5--15分钟,每天1次,连浸3--5天。
②磺胺嘧啶内服:先把病鱼养在0.5%食盐水中,停食2天,移入清水中,每尾鱼投喂0.2克,隔天1次,连服5次。
4、小瓜虫病
病鱼体表、鳍条和鳃上有白点状的囊泡,严重时病鱼全身皮肤和鳍条布满白点和覆盖着白色的粘液。
可用10--15毫克升的福尔马林加1--2毫克/升的亚甲基蓝全池泼洒,隔天1次,连用2--3次。
5、指环虫病
指环虫寄生于鱼的体表和鳃丝上,鳃瓣浮肿,灰白色。
防治可用0.2--0.4毫克/升浓度的晶体敌百虫溶液全池泼洒。
也可用0.2毫克/升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鱼体,时间10--30分钟。
观赏鱼常见病症与治疗热带鱼疾病通常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生物性疾病。
由细菌、病毒、真菌等引起的传染病,其特点大多是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不易防治;由寄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鞭特点是发病和传播慢,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防治较容易。
另一类是非生物性疾病。
其致病原因是水质理化性质的改变引起饲水变质,诱发鱼体生理机能失调,使鱼体出现不适,出现代谢紊乱而发病。
1、白点病。
病原体为小瓜虫,热带鱼在一年四季都可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
症状和病变:患病初期,胸鳍、背鳍、尾鳍和体表皮肤均有白点状散布,病鱼虽照常觅食,但常聚集在鱼缸的角上互相挤擦。
几天后白点布满全身,病鱼常呆滞状浮在水面,严重的全身似洒满白粉,多在春、秋和梅雨季节发生,尤其在缺乏光照、低温、活饵的尾部下容易流行。
此病传染速度很快,如不及时治疗会二次感染合并水霉病及细菌感染,严重时,药物无效,会大批死亡。
要及早治疗。
治疗方法:A、提高水温至28摄氏度,数天后小瓜虫破裂脱落。
这时更换新水,保持水温,病鱼基本上会痊愈。
B、选用0.05%~0.07%浓度的红汞溶液,水鱼病鱼5~15分钟,持续2~3天,效果良好。
C、“尿砖”,将新砖在尿液中浸泡24小时,晾干后放入病鱼的水族相中,数日后就能见效。
2、水霉病。
又叫白毛病,病原体主要是水霉菌和霉菌,寄生在鱼体的伤口和鱼卵上,是较常见的鱼病。
病因主要是鱼体受伤,鳞片脱落等,导致病菌侵入伤口,病因:在捕捞、运输时鱼体受到外伤或寄生虫使鱼的皮肤受伤后被霉菌孢子侵入从而感染。
病原体:水霉属、绵霉属等水生霉菌。
症状和病变:鱼刚染上病时看不出什么症状。
一旦发现鱼体长“白毛”时,菌丝已侵入鱼体伤口,蔓延到肌肉组织间隙之中。
随着病情发展,患处肌肉腐烂,食欲减退,最终死亡。
这种疾病在一年四季内都可发生。
为了防止水霉病的发生,除应注意*作时尽量防止损伤鱼体和被寄生虫咬伤之外,还可以在水中放入少量食盐,以抑制水霉病的发生。
鱼体长出“白毛”,呈灰白色,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绕粘附,使组织坏死。
淡水鱼养殖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淡水鱼养殖中常见的疾病有很多种,包括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真菌性疾病等。
这些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和有效的治疗,将会给淡水鱼养殖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针对常见的淡水鱼养殖疾病,养殖户需要掌握诊断和治疗的方法。
一、常见疾病的诊断1. 细菌性疾病细菌性疾病是淡水鱼养殖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常见的细菌性疾病包括红瘤病、细菌性败血症、细菌性肝炎等。
通常情况下,患病的鱼体会出现明显的症状,如皮肤出现红斑、溃疡、肿胀等,行为异常,食欲减退等。
可以采用拭子法和细菌培养法,观察病原菌形态,进行种类鉴定,确诊疾病种类。
2. 病毒性疾病病毒性疾病也是淡水鱼养殖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如传染性坏死性肝炎病毒病、病毒性出血性贫血等。
患病鱼体常常表现为食欲减退、呼吸急促、游动迟缓、体色暗淡等症状。
可以通过血清学检测和PCR检测病毒核酸,确诊疾病种类。
1. 细菌性疾病的治疗对于细菌性疾病,首先需要将病鱼隔离出来,避免病原菌传播给其他健康鱼。
然后选用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氯霉素、氧氟沙星等。
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病情和病原菌的抗药性进行合理的药物选择和用药浓度。
要保持水质清洁、饲料卫生,提高养殖场的通风和环境卫生,增强鱼体抵抗力。
2. 病毒性疾病的治疗对于病毒性疾病,目前尚缺乏有效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因此主要采取预防措施进行防治。
在发现病毒性疾病病例时,应该立即对病鱼进行隔离,保持环境卫生,提高养殖场的通风和环境卫生水平,加强饲料的卫生管理,并严格控制人员和设备的流动,避免交叉感染。
还需要加强鱼体免疫力,提高对病毒的抵抗能力。
3. 真菌性疾病的治疗对于真菌性疾病,可以使用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包括氧化锌、硫酸铜、甲氧唑等。
在使用抗真菌药物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上的用药剂量和方法进行使用,避免过量使用或者使用不当导致鱼体中毒。
也需要加强鱼体的免疫力,提高对真菌的抵抗能力,保持鱼体的健康状态。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9)化学反应中,温度每升高10℃,毒性增强2—3倍。所 以水温高时泼药效果好。但也要注意,水深小于80cm,水 温低于25℃慎用全池泼洒。
• (10)用药后1—2小时不要离开,发现浮头、死鱼等情况 ,马上注入新水。
• (11)浮头及浮头刚结束时,不用药。
• (12)各种鱼的药物禁忌要记清楚,以免出现不必要的损失 。禁用药物的替代药物也应清楚。
(二)鱼病防治原则
• 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积极治疗, 防重于治。
• 1.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 鱼病防治为养殖生产中饲养管理的重要内容。鱼生
活于水中,一旦发病就会给及时诊断和治疗带来很大困难 。所以预防才是鱼病防治的上策。 • (1)鱼类患病后不象畜禽患病那样比较容易得到及时诊 断和治疗。有些疾病虽可正确诊断,但治疗方法受限。畜 禽治疗可以用口罐、注射药物,而生活于水中的鱼显然不 能采用此法,在水面大、数量多时尤其困难。 • (2)鱼发病后,大多已无食欲,甚至根本不进食。即使 有特效药,也无法让病鱼吞食。口服疗法在病情很轻或尚 未丧失食欲的病鱼才能制成药饵投喂,才有效果。 • (3)外用药 即浸洗(药欲)和泼洒。这种用药方式对 小水体尚可,对大水体则因用药量过大,难以承受经济开 支而不可用。
• 2.坚持“有病早治,积极治疗”的方针
• 鱼在生病之初,尚有部分个体吃食活动正常,有 效控制病原体,可防治疾病的传播、漫延。一旦 发现疾病,要及时做出正确诊断,对症治疗,不 得拖延,控制病情的发展并逐步治愈。
(三)鱼病预防的技术要求
• 1.主要措施 鱼病主要有病原体引起,有效的消灭和控制病原体就 可有效地预防鱼病的发生。因此,预防鱼病的措。
• (5)生态学预防 综合预防—包括清整池塘,调节水质 ,放养优质苗种,使用无公害鱼药,投喂量绿色水产饲料 等。
• (6)选育抗病力强的新品种 自然选择,定向培育;人 工杂交等。鲤鲫的许多养殖品种就是人工杂交的优良品种 。
• (7)鱼类检疫 口岸检疫已进行。而省、地检疫尚未进 行。实际上鱼病是有一定的地区性的,应建立检疫制度, 防止鱼病有一地向另一地传播。非典时期限制人员流动就 是防止疾病的传播。人员流动过程中的健康检查就是一种 检疫。
常见鱼病的诊治
第一部分 基本知识
• 2.人为因素
• (1)放养密度不当或搭配比例不合理 当前的主要情况 是为追求高产放养密度过大,导致缺氧、浮头甚至泛池, 以及饵料不足,营养不良,抵抗力弱。一旦发病由于鱼体 接触频繁传染加快。搭配比例不合理引起主、配养鱼之间 在栖息空间、食物等方面的矛盾,导致主养鱼生长慢、体 质差、抵抗力弱。
• (1)清塘消毒 ①鱼塘清整 清除池底过多淤泥,池底冰冻、暴晒。 ②药物消毒 生石灰、漂白粉、氨水、茶饼等清塘药物,干法、带水 均可。
• (2)加强饲养管理 ①专人管理——三分养,七分管。要求选用认 真负责,责任心强的人进行管理。②“四定”投饵。③水质管理:加 、换新水,增氧、培肥、微生态制剂、水环境保护剂等各种方法合理 使用,保持水质清新,溶氧量高。④日常管理:巡塘,发现异常及时 处理。清除池边杂草、异物。⑤细心操作,拉网、运输、放养等操作 勿使鱼体受伤。
• (3)使用CnSO4时:①CnSO4量须准确。②溶解CnSO4 不超过60℃,否则易失效。③不宜常用,以免对人体造成危 害。
• (4)泼洒药物,必须全塘均匀泼洒,不可定点倾倒。用具 可用喷雾器、木瓢、勺子等。
• (5)对水泼洒药物要准确丈量水体;拌合饲料药物要准确 估计鱼体体重(以鱼体体重用药时),以免用药过量中毒或 用药不足达不到治疗效果。
• (6)不可盲目乱用、多用 细心准确诊断,对症下药。做到 用药正确、剂量准确。以免造成浪费,形成残留,增加开支 。
• (7)泼药前喂饱。吃食后2—3小时泼药,投喂药饵时宜空 腹。泼洒的同时不喂饲料。泼洒药物由上风处开始,逐渐到 下风处。
• (8)不易溶解的药物用开水充分溶解后再泼洒,勿留颗粒 ,以免鱼误食中毒。
三、鱼病的诊断
二、鱼病防治的重要性、防治原则及 鱼病预防的技术要求
(一)鱼病防治的重要性
• 鱼病防治是研究鱼类疾病发生的原因、病理变化 、流行规律和防治方法,其根本任务就是运用鱼 病防治知识,防治鱼类病虫害,实现鱼类养殖的 稳产高产,增产增收,满足市场需求,取得经济 效益。
• 鱼一旦生病,往往会引起大批死亡,造成严重损 失。即使不引起大批死亡,也严重影响生长。所 以鱼病防治工作在养殖生产中是一项十分重要、 必须做好的工作。
• (3)药物预防 ①鱼种消毒 下塘前药浴,可用药物很多,如食盐、 漂白粉、青霉素等。②食场、工具、饵料消毒 食场周围用0.25kg漂 白粉泼洒;工具用药物浸泡后在日光下暴晒;植物饵料用消毒剂浸泡 30分钟,动物性新鲜饵料用清水洗净;有机肥料要充分发酵,加入药 物消毒后使用。③挂袋、挂篓 漂白粉、CnSO4等。④全池泼洒药物 杀虫剂、消毒剂等,每半月一次。⑤药饵 中药、抗生素、杀虫剂等 拌入饲料中投喂。
• (8)消灭陆生终末寄主及带病原陆生动物 有的病原体 以鱼为中间寄主,而以鸟为终末寄主。这样消灭鸟同样可 达消灭病原的目的。
• 2.防病用药注意事项
• (1)两种药物混合使用时,现将两种药物分别溶解然后再 混合。各种药物均应现配现用,严格按说明书使用。
• (2)用药以上午9—10时和下午3—4时较合适,清晨、正 午不宜。
• (2)饲养管理不当 饲料是鱼生存生长的物质基础,饵 料缺乏易引起各种鱼病。日常管理工作的好坏也能影响到 鱼病的发生发展。
• 3.生物因素
• 常见鱼病多数是由于各种生物传染或侵袭引起的,这些使 鱼致病的生物称为病原体。鱼病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 、真菌、藻类、原生动物、蠕虫、蛭类、甲壳动物和软体 动物等。另外,还有一些直接吞噬或间接危害鱼类的生物 ,如水鼠、水蛇、蛙类、鸟类、凶猛鱼类、水生昆虫、水 螅、清泥苔、水网藻等,这些生物统称为鱼类的敌害。
相关知识
鱼病诊治彩色图谱
养鱼必备:常见鱼病的诊治
动物疾病诊治彩色图谱经典:鱼病诊治彩色图谱
《一学就会的鱼病诊治术》【价格 目录 书评 正版】
动物疾病诊治彩色图谱经典:鱼病诊治彩色图谱—食品书店
宠物鱼养护攻略:四大家鱼苗养法+病诊治+鱼鸭共养秘诀!
水产渔业《鱼病诊治彩色图谱》书籍简介,图书推荐
《鱼病诊治彩色图谱(精)/动物疾病诊治彩色图谱经典》 【简介
《鱼病诊治彩色图谱 鱼类常见疾病诊治与防治书籍 鱼养殖技术 鱼病治疗 鱼饲养 汪开毓 水产养殖 养鱼指南 养鱼指导》 【简介
鱼病诊治彩色图谱(第2版)/动物疾病诊治彩色图谱经典系列
网址: 常见鱼病的诊治 https://m.mcbbbk.com/newsview1205203.html
上一篇: 常见鱼病的诊断与防治 |
下一篇: 观赏鱼33种常见病与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