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很多人不太苟同作者抒情化的文字和自我的感情带入,而我看得不亦乐乎。作为我接触的第一本心理学书籍,它生动的语言相较于那些枯燥的学术研究激发了我的兴趣,虽然有的部分比较拖沓。所以把此书作为一本心理学入门书籍还是不错的。
1、斯金纳(skinner) ,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奠基者,强化,奖赏作用优于惩罚。他的育婴箱就是激发想要阅读这本书的原因之一。
斯金纳只是之前在教科书上有所了解。关于想要用心理学控制人类的思想真是让人不寒而栗,然后他可以成为统治人类的老大。在地铁上看了一点扎米亚金的《我们》,和书中反乌托邦主义不同,斯金纳是个不择不扣的支持者。用科学来改造社会的出发点,我说不出是好是坏。但是可以看出很大一部分人对斯金纳反道德人性的做法是批判的,例如把自己的女儿关在箱子里好几年,通过对她不同的训练进行研究。不过人家女儿才不领情呢,姐姐朱莉说姐妹俩和父亲很亲,外人完全是断章取义。父亲是个和平主义者,建议去看他的著作《超越自由与尊严》。变相的驯服?大众的偏见?
2、米尔格兰姆,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小世界实验,六度分隔理论,电击实验测试人们对权威的服从。
出人意料的是服从比例极高,这引起了米尔格兰姆对人性的极大质疑。米尔格兰姆的实验之所以震撼人心,或许是因为它揭示了想象与真实之间的差距。社会心理学家主张,人格(你是谁)不如环境(你在哪)来得重要。但米尔格兰姆也认为面对个人的人格特质的影响。
虽然该实验深受诟骂,但与此同时也唤起了部分人的自我反思:如果无法改变服从,那就选择接纳与坦然(同性恋例子)。
3、罗森汉,精神诊断实验,找8位正常人假扮精神病人前往不同精神病医院就医,以测试精神病医生是否能够察觉他们是正常人,以及预设立场对结果的判断。
然后他与以斯皮策为代表的精神病医生展开了一场撕逼大战,好不热闹!作者脑洞也挺大的,亲自上阵,再现实验,当精神病医生听到她说听到“砰!砰!砰!“的声音,会不会心里打鼓?
4、达利与拉丹的助人行为五阶段 :察觉/理解/责任/判断/行动。
居民漠视女子半夜遇害,酿成珍诺维丝命案,称之集体暴力。影响因素:群体人数、时间、”可能遭遇危险“致误判
责任扩散:越多人目睹一起时间,因为有越多人分摊责任,个别目击者的自觉责任越少。
5、费斯汀格(Leon Festinger),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认知失调理论,费斯汀格法则。
认知失调理论:当你同时持有两种或多种在心理上不一致的认知时,你就会感到认知不协调。此时,它会在不同程度上产生不适和压力,其程度取决于这种不协调对你生活的重要性。由于你无法改变你的行为,于是你只好改变你的态度。 (e.g:宗教、谣言)
费斯汀格法则:生活中的10%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由你对所发生事情如何反应决定。
”自欺欺人“是一种心理上的逃避,也是一种慰藉。我确实很需要加强心态的调试。心急烦躁往往会引发一连串的事故,上周让我觉得诸事不顺,都想去寺庙里拜一拜了。
6、哈洛(Harry Harlow),美国比较心理学家,猴子实验,爱。
失亲的幼侯宁可选择触感柔软的代理母猴,也不选择能够喂乳的金属母猴,肢体接触成为一门重要学问。同时母亲关爱与抚养也是极为重要的,否则成年后往往容易出现行为偏差、不合群,有损后代的绵延。
爱这个东西放在实验里真是好难诠释!
7、洛夫特斯的虚幻记忆实验印象最深刻。当人受到暗示时,想象力丰富的大脑就有可能顺势按照对方的意思编撰自己的记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很有可能和之前的说辞产生极大的反差。那么当我们在做口述史的时候,要尽可能避免自己的观点诱导。但是久远的记忆让很多事情的本来面貌变得模糊,这个确实是个很大的问题。
我们是健忘的动物,可以的话,记日记真是个好方式。
8、成瘾实验,环境很重要!环境有决定性的作用吗?非也。亚历山大在关于老鼠乐园的实验未受重视后,转向历史研究,他认为文化才是最主要的原因,当传统文明尚未受到冲击时,人们往往不会成瘾。他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我们应该重视人际关系、爱、情感以及由友谊、家庭及些许工作构筑成的生活模式
9、海蜗牛实验,坎德尔研究出“反应结合蛋白”物质(CREB)能够强化记忆。但是若把它应用到药物上,我是不赞同的。书中提及到伦理问题。我想说的是牢记和遗忘相比并不一定是件好事。有些伤痛一旦反复被掀开,可能会造成更大的负作用。如果能够药剂能够针对某段时间、或者某些基本信息就好了,但这也太智能了吧。
10、莫尼斯,心理外科手术实验。前脑叶白质切除术、前额叶脑白质切除术,扣带回切除术。
这本书并不只是为了向读者讲述这10个心理学实验,更重要的是它揭示了心理学在实验中造成的伦理困境,外在效度是否能够与之相对应。同时尝试与越界往往是进步的突破口,是走向科学的必经之路。对人性的再认识是自省,重构个人价值观,也是在重构社会。我们,正不断拨开层层迷雾,动摇偏见与固有观念。正像作者所言,心理学实验是去芜存菁的生活,是浓缩的人生经验。
摘录:P10 斯金纳认为,绝对服从造就出极端自由。理想社会的管理者不该是政治人物,而是宅心仁厚且掌握各种史志与精神奖赏的行为学家。
P17 有一个斯金纳是生性残酷的思想家,企图以训练宠物的方式训练人类,建构社会。另一个斯金纳是科学家,发现若干现象,恒久改变人类对行为的看法。
P100 ”维特效应“(菲利普斯):若有自杀案件发生且经媒体大肆披露后,坠机与车祸的死亡人数顿时增加许多的现象。
P239 实验心理学不断质疑与道德、生存相关的问题,这些 问题都与奥古斯丁、康德、洛克、休谟等哲学大师的思想息息相关,显示一脉相承的传统。有些重要议题向来被视为哲学思辨,避开了精确的批判检视。实验心理学或许就是以有条理组织的方式,对哲学课题提出质问。
相关知识
一个证明猫爱你的心理学实验
心理学中的小动物
心理学小知识:巴普洛夫的狗
什么是狗狗心理学
【生活中的心理学】同学,你有宠物么?
心理学基础
产品心理学001
一门养宠物的心理学,不,人也是一样——行为主义的魅力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读书笔记
【生活中的心理学】第19期 同学,你有宠物么?
网址: 心理学实验是去芜存菁的生活 https://m.mcbbbk.com/newsview120941.html
上一篇: 浅谈现代训犬理论的发展和应用 |
下一篇: 消费者行为学第6章.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