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池塘水质调控的多种途径

池塘水质调控的多种途径

随着高密度、集约化水质养殖生产的发展,养殖水体的水质变化频率的加快,造成池塘水质富营养化,再加上现今池水污染源的增多,水质管理比过去更为重要,水质的好坏与养殖产量、病害和经济效益关系十分密切。水质管理要采取综合管理,使水质条件满足水产养殖对象的要求。

池塘进排水时机选择

池塘进排水是改善水质条件的必要措施,经常进排水可以增加池内的氧气供应,及时排走代谢毒物,还可以补充池内小型饵料生物和控制池内单胞藻类的密度。高温季节进排水还可以有效地改善底质条件和降低水温。其换水量可根据生长个体的不同生长阶段、水温及天气情况、个体的活动情况和水质状况来确定。掌握好进排水时间是进排水的要领。一是白天少换、晚上多换;二是天晴少换、天阴多换;三是有风少换、无风多换;四是大池少换、小池多换;五是池内生物量过高多换、否则少换;六是水色过浓透明度低于20厘米多换;七是进换水时,要先排后灌,排底层水,灌上层水。

池塘水质调控有多种途径,调控措施包括物理调控措施、化学调控措施、生物调控。

物理调控措施:

(1)使用增氧机。增加水体溶氧,加大水体循环。主要方法是在晴天有太阳的午后使用增氧机1小时~2小时,其作用是使池水形成上下对流,将上层溶氧充足的水输入底层,散逸水中氨氮与有毒气体,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产生。

(2)定期换水。定期放出或抽出底层20厘米~30厘米污染水,注入新鲜水。作用是排除被污染的有毒有害水体,降低池塘污染因子,减轻水体压力。

(3)使用吸附剂。全池泼撒膨润土或沸石粉,使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被吸附后沉淀于池底。使用量一般为膨润土100公斤/亩,沸石粉为13公斤/亩~20公斤/亩,在水质严重恶化时具有临时缓解作用。

化学调控措施:

(1)泼洒增氧剂。增氧剂对水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为水体有机物的分解提供足够的溶解氧;二是增加水体钙离子,稳定水体酸碱度;三是降低氨氮含量,去除水中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四是可达到杀死致病菌,沉淀水体悬浮物的作用。

目前市场上增氧产品种类繁多。传统的增氧产品受技术和配方制约,一般为3-8小时集中放氧。该类集中放氧的产品短时间内迅速放氧,氧气容易快速溢出水体,池塘存留效果差,且对养殖动物刺激性较大。同时使用成本高,并需要人工时时关注增氧情况。最新的技术是采用先进的缓释技术和特殊配方,使氧气可以在池底缓慢释放,增氧效果长达30个小时以上。该类增氧产品成本低,放氧时间长久且持续,省时省事又省力。

(2)氯法处理。氯法水体调控措施一般采用具有稳定性的二氧化氯和次氯酸钠全池泼洒,用量分别为0.3ppm和0.5ppm,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根据水质情况适当增加30%以内用量。二氧化氯是是一种强氧化剂,不但能有效降解水体中有机物,降低蓝澡数量,破坏水体中的微量有机物,且可作为降解氨氮和亚硝酸盐的辅助剂,是一种常用的具有水质调节和高效杀菌功能的水产药物。次氯酸钠同样是一种强氧化剂,在水体中经水解后形成次氯酸,次氯酸再进一步分解形成新生态氧,新生态氧的极强氧化性使菌体和病毒上的蛋白质等物质变性,同时分解掉水体中有毒有害的有机物质,起到净化改良水质的作用。

(3)化学沉淀法。此法一般适用于高浓度氨氮和碱性较强的水体中,pH太低不易沉淀,在生产中较少应用,作为参考。一般使用镁盐和磷酸盐,使之与氨氮浓度成1∶1∶1比例结合成物质沉淀,使水体中氨氮的去除率达到98%以上,此沉淀物不吸附重金属,亦是上佳的缓释肥料。

生物调控:

生物调控是指利用生物的方法调整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以达到改良水质的目的。

1.接种光和细菌、硅藻、水草。光和细菌在水产上的应用是因为其具有优良的特性:光和细菌的固氮作用将水体中的游离氮气固定在自身体内,使得生态系中的氮含量增加,这对氮限制的水体更有意义。光合细菌能驱除水体中的小分子有机物等有害物质,降低池塘有机物的积累以净化水质,并能促进物质循环利用。光合细菌能显著抑制某些致病菌的生长繁殖,达到以菌治菌的目的。光合细菌本身营养丰富,形成菌团后能被鱼类摄食,作饵料添加剂可提高饵料转化效率,增强鱼的抗病力。接种硅藻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改良水质的新措施。硅藻是某些鱼类良好的天然适口饵料,在缺乏硅藻的水体中引入硅藻并使之成为优势种,必能提高鱼产力。但如何才能使引入的硅藻在与其他鱼类不易消化的藻类竞争中生存并成为水域中的优势种,并且长期保持优势,目前尚待研究。水草能有效地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以及人工合成的有害物质,因此常常成为净化水质的手段之一。在湖泊富营养化的治理中常应用收获水草法移去水体中一部分氮、磷,以减轻富营养程度。在一些以游钓为目的的“藻型”池塘或主养喜清瘦水质的鱼类(如鲑鳟鱼类)的池塘中,适当接种水草可控制浮游植物生物量,增加水体透明度,改善水质。但在主养滤食性鱼的池塘中不宜引入水草,以免鱼类因浮游植物生物量的下降而减产。

2.混养鱼类。鲤、鲫是杂食性底栖鱼类,它们在池底的活动会使底泥中的营养盐回到水体中参加物质循环,有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鲤不利于水草的生长,并且使底栖无脊椎动物的丰度大幅度降低,但能提高藻类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混养鲤、鲫有利于池塘水体中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提高。放养滤食性鱼类对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和水质状况也会有较大影响。鱼类对浮游植物的大量摄食并不能使浮游植物的生物量降低,这是因为更小型的藻类得以增殖,而鱼类对浮游植物摄食则会减轻浮游植物所承受的摄食压力,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因而上升,鱼产力也会得到提高。另外,滤食性鱼类对大型浮游植物的滤食使得其水域初级生产力不会升得过高。可见滤食性鱼类对保持浮游植物多样性和维持池塘生态系的稳定性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放养不同的鱼类对水质会有不同的影响,根据鱼类各自的生活习性适当混养,形成全方位的立体养殖格局,有利于充分利用养殖空间,提高鱼产力,更有利于维护鱼池生态系的稳定。

(文章来源:中国渔业报)

相关知识

池塘水质调控操作技术
北方地区鲤鱼高产池塘水质调控技术措施
用什么可以来调控养殖池塘的水质呢?
水产养殖水质调控技术
池塘水质五个标准参数及其调控方法
想让淡水池塘养殖更成功?来看看水质生物调控技术的实践案例!
鱼塘水质的科学调控
养殖对虾怎样调控水质
解析水产养殖水质调控技术
精养鱼塘如何调控水质

网址: 池塘水质调控的多种途径 https://m.mcbbbk.com/newsview1212797.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水质因素对观赏鱼的影响
下一篇: 可以养在水里的宠物有哪些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