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衣原体病又名鹦鹉热、鸟疫,是由鹦鹉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该病主要以呼吸道和消化道病变为特征,不仅会感染家禽和鸟类,也会危害人类的健康,给公共卫生带来严重危害。
衣原体是介于立克次体和病毒之间的一种病原微生物。(后面省略一万字,说了很多人也看着枯燥无味,本文主要让广大读者初步了解其症状和治疗方案)。
如何感染衣原体
衣原体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呼吸道可能是最常见的传播途径。其次是经口感染。吸血昆虫也可传播该病。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秋冬和春季发病最多。饲养管理不善、营养不良、阴雨连绵、气温突变、禽舍潮湿、通风不良等应激因素,均能增加该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鸡对鹦鹉衣原体引起的疾病具有很强的抵抗力。只有幼年鸡发生急性感染,出现死亡,真正发生流行的较少。急性病鸡发生纤维素性心包炎和肝脏肿大。大多数自然感染的鸡症状不明显,并且是一过性的。
鸭衣原体病是一种严重的、消耗性的并常致死的疾病。幼鸭发生颤抖、共济失调和恶病质,食欲丧失并排出绿色水样肠内容物,在眼及鼻孔周围有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随着病程的发展,病鸭消瘦,死于痉挛。发病率为10%-80%,死亡率为0—30%,这取决于感染时的年龄、是否并发沙门菌病。剖检病变为胸肌萎缩,全身性浆膜炎明显。常伴有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心包炎、肝脏大、肝周炎和脾肿大。有些肝脏和脾脏有灰色或黄色坏死灶。
鹅发生衣原体病时,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与鸭相似。
感染衣原体的火鸡症状是恶病质、厌食,体温升高。病禽排出黄绿色胶冻状粪便,严重感染的母火鸡产蛋率迅速下降。死亡率4%-30%。剖检病变为心脏肿大,心外膜增厚、充血,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物覆盖。肝脏肿大,颜色变淡,表面覆盖有纤维素。气囊膜增厚,腹腔浆膜和肠系膜静脉充血,表面覆盖泡沫状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
预防和治疗
该病尚无有效疫苗,预防应加强管理,建立并严格执行防疫制度。经常清扫环境,鸡舍和设备在使用之前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严格禁止野鸟和野生动物进入鸡舍。发现病禽立即淘汰,并销毁被污染的饲料,禽舍用2%甲醛溶液、2%漂白粉或0.1%新洁尔灭喷雾消毒。清扫时应避免尘土飞扬,以防止工作人员感染。 引进新品种或每年从国外补充种禽的场家,尤其是从国外引进观赏珍禽时,应严格执行国家的动物卫生检疫制度,隔离饲养,周密观察。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对该病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剂量为每100千克饲料中加20—30克。红霉素每100千克饲料中加5—10克或1L水中加0.1—0.2克,连用3—5d。
相关知识
人畜共患传染病有哪些
喂养宠物 当心人畜共患疾病
手养鹦鹉会感染“鹦鹉热”吗?
如何预防人畜共患病
养鸟也会得病,谨防鹦鹉热
捡了一只鸟全家都住院 要警惕人和动物共患传染病
科普|宠物源性人畜共患病
什么是鹦鹉热?养家禽、鸟类的人群注意!
第医线|从幼鸟喂到成鸟 宠物主有点担心:手养鹦鹉会感染“鹦鹉热”吗?
我国多地报告“鹦鹉热”,会人传人吗?会“白肺”吗?
网址: “鹦鹉热”一个家禽也会感染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https://m.mcbbbk.com/newsview122966.html
上一篇: 虎皮鹦鹉的寿命之谜:它们究竟能活 |
下一篇: 正确了解鸟类病原体危害 提高养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