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疾病防治 | 3 种人宠共患皮肤病的防控

疾病防治 | 3 种人宠共患皮肤病的防控



摘要:近年来,由宠物引发的人类皮肤病病例明显增多。通过查阅文献、专家咨询及到多个皮肤专科门诊进行调研,深入了解宠物源性人类皮肤病的发生种类和特点,并提出科学防控建议,为临床医生、宠物医生、宠物主人及密接人群提供防治参考。

关键词:人宠共患病;皮肤癣菌病;螨虫皮炎;猫爪病

随着宠物(以犬、猫为主)饲养量的剧增,宠主对宠物的过度亲密和卫生防疫意识的缺乏,导致由宠物引发的人类皮肤病病例明显增加。王金明等[1]对太原地区宠物源性人兽共患病调查研究发现,皮肤病居常发人宠共患病之首,占50%,且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犬猫等宠物身上常常隐性携带多种皮肤病病原,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人类,当宠物出现感染症状时,这一传染将会加重,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与宠物密切接触的人一旦出现可疑皮肤病应警惕宠物感染,了解常见宠物引发的皮肤病种类和发病特点并做好适当预防是控制此类人宠物共患皮肤病的关键,笔者通过查阅文献、专家咨询及到多个皮肤专科门诊调研,将3种常见宠物引发的人类皮肤病有关情况综述如下,以期为临床医生、宠物医生、宠物主人及密接人群提供防治参考。

1 由宠物癣菌引发的人类皮肤癣菌病

1.1 概述

皮肤癣菌病是由皮肤癣菌引起的毛发、皮肤和指(趾)甲的浅部感染,皮肤癣菌侵入这些组织并在其中寄生,引起皮肤出现界限明显的脱毛圆斑、渗出及结痂等特征性皮肤病变。皮肤癣菌属于真菌一种,按大小分生孢子的形态可分为毛癣菌属、小孢子菌属和表皮癣菌属3个属,约40余种,其中20余种能引起人和动物感染。宠物常见的皮肤癣菌包括犬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和须毛癣菌三种,其中犬小孢子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是引起宠物和人类表皮患病的最主要致病菌。

1.2 流行情况

皮肤癣菌病是宠物(尤其是猫)临床常见的皮肤病,也是由宠物引发人类皮肤病的主要类型。李志等对北京地区 471 例猫感染性皮肤病初诊病例调查分析,癣菌感染约占病例数的 75%,北京市畜牧兽医诊断所对北京市动物医院门诊病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皮肤癣菌病是发病数量最多的宠物人兽共患病,占门诊数量的5.7%,笔者在实际调研中与以上调查结果一致。

1.3 发病特点

皮肤癣菌为条件性致病菌,在宠物身上呈隐性携带,猫多于犬,有研究表明猫感染犬小孢子菌的几率可高达90%,当营养不良、环境卫生较差等因素引起宠物皮肤免疫力低下,或在幼龄宠物身上发生率较高。根据不同个体或不同感染程度,其症状表现也不一,病变部位常发生在躯干,少数病例出现在头部、四肢、耳朵和尾巴。染病早期皮肤有小突起,被毛下有小块结痂和皮屑,需仔细触摸才能发现,典型症状是患处脱毛,出现环形的鳞屑状,干燥圆形斑疹,患部常残留部分毛根或完全脱毛,由于患部瘙痒程度不一,常因抓挠或舔舐而继发细菌感染。一般以局部病变为主,严重时可迅速扩散全身。诊断可通过临床表现、伍德氏灯检查(毛干特征性的亮绿色荧光)、毛发显微镜镜检(“朽木样”毛干,且聚集有大量的小分生孢子)、皮屑染色镜检(带光晕的小分生孢子)、真菌培养(金标准)及皮肤活检进行。人感染癣菌病主要与带菌或发病宠物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到带菌的宠物毛发、皮屑及其污染的用品和环境所感染。发病无明显年龄、性别差异,但以儿童、女性居多,和这两类人群皮肤较薄抵抗力低以及和宠物接触较多有关,和季节、宠物饲养环境及个人卫生习惯明显相关,以夏季、宠物饲养环境差和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多发。症状多表现为体癣,常散发于上肢、颈部等暴露较多部位,如有与带菌宠物共寝或由于瘙痒抓挠,发病部位可快速扩散波及全身。发病初期可感到局部刺痒、灼热,随后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丘疹,3~4d后,周边凸起,中间平坦,呈圈环形红色丘疹片,直径为0.3~1.5cm,瘙痒较剧烈,搔抓后更易向周边扩散,以后圈癣部位皮肤逐渐形成皮屑,容易脱落,酷似“玫瑰糠疹”。也有由宠物癣菌引发的头脓癣的病例,以儿童多发,表现为起病急,伴发热剧痛,波动性脓肿,毛囊性脓疱,周围毛发松动易拔,区域性淋巴结肿大,损害愈后形成永久性疤痕和脱发为特点。诊断均可通过临床表现,皮屑镜检查到真菌菌丝、孢子,培养可见阳性菌落为依据。

1.4 治疗及防控

人类感染宠物癣菌病后一般采用外用抗真菌药结合对症治疗均可收到很好的预后。宠物感染后根据病情可采用局部或全身性治疗方法,以抗真菌为主,同时预防或治疗细菌继发感染,严重瘙痒时采取止痒治疗,同时佩戴伊丽莎白圈防止舔咬。值得注意的是,皮肤癣菌病的治疗时间人宠均较长,特别是宠物治疗至少要3周以上,但耐心护理治疗,一般都能痊愈。人宠共患癣菌病的发生均由于不良的卫生习惯和养宠习惯以及宠物发病时的不当处理造成,因此,科学饲养宠物,提高宠物皮肤抵抗力,保证干净卫生的饲养环境,定期给宠物洗澡梳毛,做好宠物毛发、皮屑的清理和环境用品的预防消毒;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要和宠物过度亲近;当发现宠物发现皮肤异常时及时就诊,并做好隔离和消毒工作,均是防控宠物引发人类感染皮肤癣菌病的关键。

2 由宠物螨虫引发的人类螨虫皮炎

2.1 概述

螨虫皮炎是因螨虫叮咬或接触螨虫分泌物、蜕皮引起的皮炎。宠物常见螨虫包括疥螨科的犬疥螨、猫背肛螨以及姬螯螨科姬螯螨,这些螨虫都具有引发人兽共患病的潜在能力。患者接触螨虫后多表现为局部皮肤瘙痒,之后转为持续性剧痒,可出现水肿性风团样丘疹、丘疱疹或瘀斑样的皮肤损伤,损伤处有小水疱,偶尔可出现大疱,严重的患者可出现头疼、关节痛、发热、乏力、恶心等全身症状。

2.2 流行情况

螨虫皮炎是除皮肤癣菌外,宠物引发人类的另一种常见皮肤病类型。据调查,随着宠物饲养量的增多,宠物引起的螨虫性皮炎病例有增多之势,特别接触患病宠物及治疗护理患病宠物时不注意防护而引发感染。

2.3 发病特点

螨病感染在宠物上很常见,犬多于猫。犬猫不同螨虫制造的皮炎通常会伴随严重的瘙痒,特别是疥螨科螨虫如犬疥螨、猫姬螯螨会在表皮内挖掘隧道,造成宠物极度瘙痒,不停抓挠。犬疥螨是高度传染的寄生虫,主要通过与带虫或患病犬直接接触感染,很少通过间接接触毛发和污染物感染。典型症状表现为严重瘙痒的、丘疹性结痂性皮炎。瘙痒和病变的起始于耳缘、眼周、肘部、踝关节任一部位,最终可发展至全身。继发性症状包括红斑、抓痕和自损性脱毛。随着病情发展,耳缘、肘部和踝关节会出现大量皮屑。常见外周淋巴结增大。有82%的犬会出现典型的耳廓反射阳性。感染后21~30d 瘙痒最严重。由于疥螨为永久性寄生虫,离开专属宿主后很难长时间存活,人感染主要是通过与病犬直接接触感染而发生的一过性感染,症状表现为小臂内侧和腹部散在的瘙痒性小红丘疹,表现为自限性感染,通过2~3 周自愈。猫背肛螨为猫疥螨,猫感染很少发生,虽具流行性,但在多数国家少见或罕见,一般表现为零散发病,在某些个别地区如意大利、瑞士等较为流行。曾有报道,1986 年有人在印度调查 48 例人感染猫背肛螨的情况。和犬疥螨一样,猫背肛螨属永久专性寄生虫,离开宿主只能存活几天。人宠感染均为直接接触感染,通常年幼和体质虚弱的猫易感。病变分布从耳缘开始,迅速扩散至面部、眼睑和颈部,也可感染至爪和会阴。主要表现皮肤密集的微小红疹、红斑和皮屑,随之形成很厚的结痂,称为“背肛螨盔甲”,常见抓痕和脱毛,瘙痒轻度至重度不定。随着病情发展可表现全身脱毛和皮肤病变。常见外周淋巴结增大。同犬疥螨一样,人的感染主要是通过与病猫直接接触而发生的一过性感染,症状表现为接触部位的瘙痒性小红丘疹,表现为自限性感染,一般2~3周自愈。犬猫疥螨的诊断依据病变分布和严重瘙痒可高度怀疑,经典病变部位采集结痂性丘疹病料,镜检发现成虫、虫卵和粪便均可确诊,犬由于严重的瘙痒行为或多次洗浴使虫体数量锐减,检出率只有 20%,猫背肛螨虫体和虫卵数量通常较大,不易漏检。宠物疥螨引发的人螨虫性皮炎一般采集病变镜检不会发现虫体、虫卵及粪便,主要根据病史和特征的症状进行鉴别诊断。姬螯螨属主要有牙氏姬螯螨、布氏姬螯螨和寄食姬螯螨三种,分别感染犬、猫和兔,但无严格宿主特异性,且均可暂时寄生于人。以幼年宠物多发。姬螯螨和疥螨不同,寄居在皮肤表面(非打洞),在皮屑形成的假隧道内快速移动,定期用特有的螯针刺入皮肤吸取无色透明体液,饱食后酷似能移动的皮屑,又称为“移动的皮屑”。症状表现差异很大,从完全不痒到严重瘙痒都有可能,初期表现为背部过多的干性皮屑,不痒或轻度瘙痒,随着病情的发展,皮屑会遍布全身,脱毛和瘙痒逐渐加重。有些动物会出现表皮脱落性红斑和严重瘙痒的超敏反应,有些猫会出现粟粒性皮炎,或不伴其他病变的背部自舔性脱毛。人的感染多发生于与患病宠物直接接触,呈现一过性感染,严重程度不定,初期以手臂、躯干和臀部出现多个集中的红色斑点。迅速出现的丘疹会变为水疱,随后是脓疱,最后破溃形成黄色结痂,由于严重瘙痒病变会频繁被抓伤,病变与正常皮肤边界清楚,为自限性感染,离开感染源后,3 周内消退。犬猫姬螯螨的诊断采集虫体和虫卵与疥螨不同,方法包括放大镜直接镜检、浅刮毛发和皮屑、醋酸胶带粘取,密齿跳蚤梳收集大量毛发和皮屑。人感染发病的诊断方法同疥螨感 染。 除宠物疥螨 和背肛螨感染外,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多例人感染猫耳螨的病例,甚 至一名兽医师曾发生三次感染的情况,多为与患有耳螨的猫同睡 导致,而耳螨在猫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值得耳鼻喉科临床医生在诊 疗时注意。 值得强调的是宠物螨虫对人均为一过性的自限性感染, 一般 2~3 周均可自愈,不会发生人间传播,但有时症状和影响严 重,均需积极诊断治疗。

2.4 治疗及防控

人类感染宠物螨虫皮炎后一般采用外用抗螨虫药结合对症治疗均可收到很好的预后。免疫正常的宠物感染后通过足够的时间均能自愈,但终究存在对宠物主人的传染可能性,况且剧烈瘙痒造成宠物的生活质量降低,通常体重和食欲都会下降。因此,一旦确诊螨病,药物治疗就应该马上开始,宠物螨虫的治疗全身用药比外用效果更佳,尤其大环内脂类药物如伊维菌素、多拉菌素和赛拉菌素等治愈率较高,根据实际情况同时预防或治疗细菌继发感染,严重瘙痒时采取止痒治疗,同时佩戴伊丽莎白圈防止舔咬。一般治疗3~4 周可取得可靠疗效。宠物螨虫病的感染与患病宠物的直接接触有直接关系,也可宠物皮肤抵抗力有关,因此,加强宠物的饲养管理,给予均衡营养和干净的卫生环境是防控宠物螨虫的关键,同时注意宠物的皮肤状态,特别是起发的特定部位,一旦发生可疑感染及时诊治,同时加强自身防护和环境消毒,以免感染自身。

3 由猫汉森巴尔通体引发的人猫爪病

3.1 概述

猫爪病也称为猫抓热,是由猫汉塞巴尔通体感染引起的一种良性自限性感染性疾病,在机体免疫功能正常者常表现为猫抓、咬处皮肤感染及受伤部位引流区的淋巴结肿大或化脓为特征,而免疫功能低下者可发生严重的全身病变。

3.2 流行情况

猫汉塞巴尔通体在猫的带菌率相当高,有报道宠物猫的感染率高达40%。病原存在于猫的口咽部,猫感染后形成菌血症,可通过跳蚤在猫群中传播。人通常是在被猫(特别是1岁以下幼猫)抓伤、咬伤或与猫密切接触后而感染,由猫蚤叮咬传播本病尚不能确定。近年来,养猫者逐渐增多,猫抓病感染率也逐年上升。据报道,全球每年猫爪病的发病人数超过4万例,以青少年和儿童居多,男女无明显差别,温暖季节较寒冷季节多见。猫爪病在我国属于新发传染病之一,尚未引起重视,患者多数被误诊,以江苏省、浙江省临床报告病例数较多,列居一、二位,发生率遍布20余省。只有熟悉并掌握猫爪病的特点,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并给予合理的治疗。

3.3 发病特点

猫感染汉塞巴尔通体后,多数并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处于长期带菌状态。但近来发现一些家猫表现出无名高热、视网膜炎、淋巴结肿大、全身性肌痛、心内膜炎和繁殖障碍等的病征,与感染巴尔通体有关。有些猫感染巴尔通体后持续发热2~3 周,同时产生爪部浅表性的感觉丧失,肌体运动平衡失调,紧接几周内发生淋巴结肿大和轻度贫血。但由于没有其他的临床症状往往不被主人发现。另有证据表明,巴尔通体可损伤肝、肾及脾脏,但这种损伤是一过性的,通常并不表现临床症状。人感染汉塞巴尔通体后以原发性皮肤病损(红丘疹或脓疱,继而结痂)为首发症状,后期以病损引流区,如肘部、腋窝、腹股沟等处淋巴结肿大为特征,为自限性过程,可持续数周。有个别病例首发部位不在肘部、腋窝等淋巴引流区,有学者曾报道过以颈部肿块、乳腺肿块为首发症状的猫抓病病例。免疫力低下者,一旦感染会引起典型的、可复性的亚急性淋巴结炎症,出现乏力、关节痛、发热等,严重时可出现急性脑部、眼球疾病,甚至引起全身性的杆菌性紫癜,在皮下长出一块块的“奇点紫斑”。猫的巴尔通体诊断主要依据涂片染色镜检发现病体和PCR检测病原阳性进行确诊。人的猫爪病的诊断方法较多,包括涂片染色镜检、皮肤实验、病原体培养、血清学抗体检测、PCR检测等。根据《实用内科学》及大量文献报道,具有下列四项中三项者,即可诊断猫爪病:①有猫抓、咬伤史或密切接触史,通常伴有局部皮肤损害;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或PCR技术等皮肤抗原试验阳性或特异性抗体检测阳性;③排除淋巴结炎、结核、淋巴瘤等其他原因;④活检的淋巴结表现为肉芽肿性特征性病变。值得注意的是猫抓病的首发症状是以局部皮肤损害表现为主,淋巴结症状一般在皮肤症状出现后的1~3月后出现,且此时的皮肤局部表现已经痊愈,猫的抓咬伤史、接触史常被疏忽,加之患者对猫爪咬伤容易遗忘,淋巴结活检前临床诊断易误诊,故皮肤科临床医生首诊时要对此病引起重视,以免忽视和遗漏,并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情况,一旦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和淋巴结病变,及时采取有效方法确诊,为内科临床医生及时确诊该病提供可靠依据。

3.4 治疗及防控

猫汉赛巴尔通体的治疗,以广谱抗生素(如土霉素、强力霉素) 效果较好,也可根据发病情况配合糖皮质激素或输血治疗 。 人类 猫抓病属于一种自限性疾病,目前对治疗国内外尚无统一规范,多 数免疫功能正常且病情较轻的患者多为自限性,一般 2~4月内自 愈,无需治 疗。 对于症状严重、合并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缺陷以及 累及不同组织或脏器的重症病例宜及时采用规范的抗菌和对症治 疗,并加强护理,必要时对肿大淋巴结采取外科引流或切除治疗。 庆大霉素、阿奇霉素、红霉素、多西环素等抗菌药物均对猫抓病有 一定疗效,其中庆大霉素的敏感性最高,可作为首选药物 。 由于猫 汉赛巴尔通体主要经跳蚤传播、在猫中流行,因此对家猫应定期清 洗,并使用体外驱虫剂灭蚤,并限制或减少外出,切断汉赛巴尔通 体经跳蚤在猫之间的传播,从而降低人感染汉赛巴尔通体的可能 性。 人应尽量少接触猫,在抚摸猫后要及时洗手。 同时在于猫接触 时应避免被抓咬伤,不慎被猫抓咬伤后,要立即清洗伤口,局部用 碘酒或莫匹罗星软膏外用消毒处理,同时根据情况注射狂犬疫苗, 并注意观察皮肤病变及局部淋巴结,出现可疑症状应考虑猫爪病 的发生,以免误诊漏诊,并根据实际发病情况和个人情况进行早期 诊断和治疗,多数预后良好。

参考文献:略

作者: 石刚,吴建博 等/东光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东光县医院等

来源:《中国动物保健》2022年1月刊

相关知识

疾病防治|3 种人宠共患皮肤病的防控
疾病防治 | 3 种人宠共患皮肤病的防控
《宠物人兽共患传染病防控》(已更新)
疾病防治|犬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建议
让更多人了解宠物疫病防控的意义
《宠物人兽共患传染病防控》
怎样预防人宠共患疾病?
狗患皮肤病 主人被传染 宠物皮肤病不能忽视
宠物易患的皮肤病治疗方法
宠物犬主要寄生虫病的危害和防控

网址: 疾病防治 | 3 种人宠共患皮肤病的防控 https://m.mcbbbk.com/newsview125022.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艾贝尔宠物药品 癣力宁喷剂 宠物
下一篇: 宠物皮肤病真菌细菌螨虫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