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补身体,却意外染病。刘女士的侄女前段时间回家探亲,特意带野鸟给她补身体,处理这些鸟一周后反复发烧咳嗽,最终在医院查出“鹦鹉热衣原体”。
“鹦鹉热”又称饲鸟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人类吸入含有鹦鹉热衣原体的空气便可感染此病,主要传染源有鸽子、金丝雀、相思鸟、红雀等鸟类和鸡、鸭等家禽。
“只要是鸟类,都存在一定风险,尤其是野生的鸟类或禽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病科主任医师赵宏在医院微信公众号上指出,鹦鹉热衣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或接触带菌禽类的分泌物而感染,除鹦鹉之外,过往也曾报道过因接触鸽子、家鸡等致病的案例。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副主任医师吴赤红介绍,“鹦鹉热”的发病率不高,临床表现既像伤寒又像肺炎。该病起病缓慢,患者会出现发热、头痛并伴明显肌痛(常见于背颈部)症状,体温逐渐升高,三四天后可超过40℃。1周左右出现咳嗽、咳少量黏痰或血性痰、呼吸困难等肺炎表现。
“少数患者还可能发生肝脏、心脏和神经系统并发症,导致肝功能异常、黄疸、心肌炎甚至出现嗜睡、谵妄、木僵、抽搐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危及生命。”吴赤红强调。
“养鸟爱好者在饲养和逗鸟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卫生。”吴赤红建议,鸟类在家人经常活动的区域游玩时,要用塑料袋、布片等进行衬垫,防止被鸟类的遗留物污染;鸟类咬过的玩具可采用蒸煮的方法消毒,不耐高温的物件可以用流动水漂洗后在室外通风处晾干。“如有多个鸟笼,放置时应注意避免食物、羽毛或排泄物在它们之间传播。例如:不要堆叠鸟笼;邻近的鸟笼应采用侧面密实的箱子或隔板相隔等。”吴赤红提醒。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病科主任医师杨益大亦提醒,预防鹦鹉热衣原体肺炎要做到以下几点。
做好个人防护
尽量避免吸入鸟类或家禽类的羽毛或含有其粪便的尘埃,尤其在野外,避免直接接触野生鸟类,接触后应及时清洗双手。
及时清扫环境家中的空调外机、阳台栏杆等最有可能被鸟类污染,在清扫时应佩戴口罩、手套等。
不随便吃“野味”
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禽鸟,切勿购买来历可疑或不明的患病禽鸟宠物。
警惕身体变化
鹦鹉热衣原体侵入人体后,潜伏期一般为7-15天,短则3-4天,最长可达45天。如果在接触鸟类或禽类后出现高热、恶寒、咳嗽、肌肉痛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新京报记者 张兆慧
点击图片阅读
▼
支原体肺炎高发 专家详解治疗首选药物之一阿奇霉素
拒绝柿石症:不空腹、不连皮、不过量、不与蟹同食
“一体检就结节”,专家详解高发原因、应对之策
本文为趣健康(ID:xjbjiangkang)原创内容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欢迎朋友圈分享
相关知识
手养鹦鹉会感染“鹦鹉热”吗?
从幼鸟喂到成鸟,把鸟宝宝养得可爱听话的宠物主有点担心: 手养鹦鹉会感染“鹦鹉热”吗?
第医线|从幼鸟喂到成鸟 宠物主有点担心:手养鹦鹉会感染“鹦鹉热”吗?
鹦鹉热是什么病?还能好好遛鸟儿吗?
“鹦鹉热”是什么病?还能好好遛鸟吗?
养鸟也可能导致重症肺炎?医生提醒广大市民警惕“鹦鹉热”
原创 女子宠物店“吸猫”后感染鹦鹉热,猫咪为何又成了“背锅侠”?
女子宠物店“吸猫”后感染鹦鹉热,猫咪为何又成了“背锅侠”?
妻子买鹦鹉养在阳台 男子感染“鹦鹉热”住进ICU
我国多地报告“鹦鹉热”,会人传人吗?会“白肺”吗?
网址: 像伤寒又像肺炎,鹦鹉热这种“鸟病”还能感染人 https://m.mcbbbk.com/newsview133024.html
上一篇: 宠物鸟类最常见的疾病是: |
下一篇: 鸟类的各种急病预防及治疗(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