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初的训练中,应选择犬比较熟悉的人担当助训员,并在数日内不要更换,训导员将犬带到清静的训练地点,拴于固定物体上,先用助训员的一件物品逗引犬的衔取兴奋性,接着将物品抛在距离犬不很远的前方,这时助训员走近犬将物品拿走,立即以密步构成的长约100米的迹线,将物品放在终点较隐蔽的地面上,然后以大步跳离终点隐蔽起来,训导员把犬带到起点,令犬细致的嗅认助训员足迹气味后,使犬沿着助训员的迹线追踪,只要犬能按迹线气味嗅认,就以“好”的口令奖励,犬如表现不适应就要采取指引的方法帮助犬追踪,犬到终点发现物品并能主动衔取起来时,要充分的给予奖励和抛物衔取,让犬游散,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在犬的能力有所提高后,用物品逗引的方法,即可取消,助训员也要经常更换,当犬追踪他人迹线气味的能力比较稳定后,即可按照前一步骤的内容、方法要求,进行能力复杂化的训练,完成之后再进行如下的训练。
展开剩余78%
㈠.培养犬追踪终点发现人的能力。
这一训练要在犬已具备在较清静的环境中追踪距离600—1800米的迹线的能力后,方可进行。其方法是:当犬追到终点发现隐藏着的助训员时,助训员应稍加逗引,以引起犬对自己发出吠叫,训导员则给犬以奖励。
助训员在终点必须严密隐藏,最好是在迹线的下风处,以防止犬过早发现,隐藏的处所和方式也应经常更换。同时,开始训导员必须记住助训员的迹线,以便于掌握,但注意训导员与助训员不要着犬的面互相谈笑嬉戏。
㈡.培养犬追踪终点结合鉴人的能力。
这一训练是犬已养成鉴人能力的基础上结合进行的,其训练方法是:事先在迹线中途或终点布设若干助员,当犬追踪发现这一群人时,训导员就发出“嗅嗅”的口令,以平时训练鉴人的方法指挥犬进行鉴别。通过这样几次的结合训练,犬就能将追踪和鉴人联系起来,在这一训练中,为防止某些主动防御反应较强的犬扑咬助训员,助训员应在犬来到时,不要走动或逗引犬,训导员也应以训练绳控制犬,必要时可采用“禁止”的手段。
㈢.脱绳让犬追踪的训练方法。
使犬养成即能在训练绳的控制下追踪,又能在脱绳时独立追踪的能力,以便于在某些行动不便的地形条件下(如树丛、高草地等地带),不受训练绳的约束而自由的进行追踪。为了防止犬在脱绳后行动速度太快而脱线和便于训导员对犬的掌握,先要在带绳追踪的过程中,使犬对“慢”的口令形成条件反射,每当犬的追踪速度太快时,训导员就发出“慢”的口令,同时拉扯训练绳,促使犬放慢速度,但不要急拉训练绳,以免影响犬的追踪兴奋性。犬如能根据口令放缓速度时,就及时以“好”的口令给予奖励,并令犬继续追踪,当犬养成脱绳追踪能力后,也不要完全取消带绳的追踪,要使脱绳追踪和带绳追踪结合起来进行训练。
㈣.“不知”迹线让犬追踪的训练方法。
这一训练主要是培养训导员正确掌握犬在追踪时的行动特点的能力,判断犬在追踪时的行动,以便在实际使用中,根据犬的特点判断犬的追踪是否正确。这对训导员来说,并不是二下子就能达到的,而是在训练主人迹线追踪和他人“已知”迹线匿踪的过程中,逐渐注意观察犬追踪时的各种规律性表现而形成的。在初步掌握了犬所表现的各种特点的基础上,进而通过“不知”迹线的追踪训练加以验证和提高。在训练初期,追踪的条件不宜过高,以后再逐渐变换条件,在追踪时,布设迹线的助训员最好跟随于后,以观察训导员对犬的掌握和犬追踪时的表现。在必要时也可以帮助完成,。训练结束后,应互相研究总结经验,以提高掌握训犬技能。
在“不知”迹线的追踪训练中,训导员应充分发挥犬独立追踪的能力,切忌主观臆断,“不知”迹线的追踪训练,也可以先通过“半不知”迹线的追踪开始。例如训导员只知道迹线的起点和终点,而不知道中迹线的布设情况,或是只知道起点和中途,而不知道终点,有一定基础后,再逐渐的过渡到“不知”迹线的追踪训练,但是“不知”和“已知”迹线的追踪,要经常穿插进行,在后期的追踪训练中,“不知”迹线追踪的训练次数可适当增多,在这一训练有一定的基础后,可布设假现场和结合现场实习,进行锻炼,这是最适合于实际使用的一种锻炼,它对于训导员进一步掌握犬在追踪中的行为特点是有很大作用的。锻炼中,训导员必须冷静细致的勘查现场和研究现场情况,并在使用犬追踪时,根据犬的行为表现,加以正确的掌握,指挥。每次锻炼后,应与有关人员进行研究,加以总结和改进。
通过以上方法步骤的训练,犬如能在比较清静的环境条件下,达到根据口令和嗅源气味,兴奋而顺利的追踪距离3000米、气味遗留3小时的陈旧迹线,即可以说犬的追踪基础能力已经养成。以后应结合现场使用继续进行锻炼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