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有不良行为习惯时,作为父母都想让孩子及时终止这种不良行为习惯,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一章 母亲:面对孩子“不良习惯”痛苦呐喊为哪般? 第二章 父母:孩子“生活、学习”中,“不良习惯”问题的出现 第三章 父母:孩子“生活、学习”中,出现“不良习惯”问题的根源何在前面,我们谈到孩子都有自己的习惯,有的是好习惯,有的是坏习惯,无论什么习惯的养成,基本上与家庭是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因为,每个人世界观,最开始的行为习惯都是从小时候养成的,怎么养成的呢?
就是通过观察模仿最亲近的大人、身边人形成的。
(1)习惯的形成:一般是模仿身边最亲近人孩子不良习惯的形成有许多因素,不过,家庭教育是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1】不良习惯:源自模仿最亲近的父母与身边人一般来说,孩子出现的不良习惯,绝大部分是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影响,如大人睡眠时间晚、吃饭时间不固定或边吃边看电视、用完东西随手放置……这些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婴幼儿时期孩子的模仿力极强,大人的一言一行容易为孩子所吸引、模仿,进而造成一些不良习惯的养成。
【2】不良习惯:源自父母无意识纵容:有时侯,父母对孩子偶发的不良行为,并没有及时以制止,而是,采取不闻不问的沉默态度,认为孩子小无所谓,毕竟,树大自然直,这也是不对的。须知沉默也是一种纵容,是一种心理的暗示,这样,在孩子心理就觉得这样做没什么不可以,于是放手去做,终成恶习,贻害终生。
【3】不良习惯:源自同伴的负面信息同伴的负面信息,就是孩子每天除了与父母相处,还有很多时间与同学、朋友在一起,所以也可能受他们不良行为的影响。
比如,孩子看有的同学玩游戏,也要玩游戏。
看有的同学抽烟喝酒有趣,也一起尝试。
看有的同学染头发好玩,也想试一试。
看有的同学抄作业、考试弄虚作假,也要学。
看有的同学伪造父母签字,也偷着做。
这些不良习惯,让孩子在不知不觉养成。
【4】不良习惯:源自网络的负面信息网络的负面信息,就是“电视剧中、不良的网络游戏以及手机等视讯工具中”等等,带有很多“负面信息、负能量”的东西,都会对孩子行为产生不良的影响。
同时,还有一些崇尚暴力的动画片、推崇美貌与财富的综艺节目、教孩子恶作剧的口袋书等,都会使孩子的行为产生偏差。
如果孩子已经渐渐养成了不良的习惯,父母发现后要及时的引导,否则一旦形成恶习,矫正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
矫正孩子不良习惯,并非是强行的约束孩子,而是采用孩子“行为准则100分教育承诺协议书”的方式去试着矫正。
父母对于孩子的不良习惯矫正,只有父母首先用父母“行为榜样100分教育承诺协议书”来矫正自己,才能对症下药才能事半功倍,不然就只会事倍功半。
在一个,就是父母对于孩子“不良习惯”的矫正,首先不能治标不治本,否则反而会造成反弹;如果刚刚起到一点效果时,就停止了,那么孩子的问题反而会变的严重,会愈加难以矫正。
因为,习惯一经形成,如不及时加以彻底纠正,重复出现一次便是一次强化,慢慢便会成为极难改变的恶习。
尤其是,儿童时代形成的不良习惯,如不及时纠正,到了成年才想去改变就很难了。
同时,在矫正的过程中,有时候,有的孩子“不良习惯”会反反复复的出现,甚至于一次比一次严重。
这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一旦习惯养成,其力量是非常强大的。
下面,我们看习惯的养成阶段。
(2)养成习惯:4个阶段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沉淀,习惯养成需要几个阶段——
【1】习惯之观察阶段:孩子任何习惯的养成,基本上是都来源于对身边人的观察。 【2】习惯之模仿阶段:然后就“有样学样”的不断重复其观察对象的行为,就是我们说的模仿,这是习惯的初步形成期。 【3】习惯之练习阶段:孩子对于同一个行为,需要不断重复地模仿、练习。 【4】习惯之强化阶段:孩子经过一段时间“模仿、练习”后,习惯,就会进一步 加强、稳固、强化。 【5】习惯之固化阶段:在经过反复的强化,习惯就不知不觉成了“无意识、潜意识、下意识”过程,这就是习惯的固化阶段 。为什么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细细的链子,拴得住一头千斤重的大象?
这是因为驯象人,在大象还是小象的时候,就用一条铁链将它绑在水泥柱或钢柱上,无论小象怎么挣扎都无法挣脱,如此,“强化”了无法挣脱的“潜意识”。
就这样,小象渐渐地习惯了不挣扎,直到长成了大象,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链子时,也不挣扎。
小象是被链子绑住,而大象则是被习惯绑住的“固化”。
下面,我们在看一个小伙子对牛大声叫道:“爹,转弯啦!”,这个牛被习惯“强化、固化”的例子—— “儿子赶牛车下山卖柴”—————— 一户人家住在山上,父子两每天都要赶牛车下山卖柴。老父较有经验,坐镇驾车,山路崎岖,弯道特多,儿子眼神较好,总是在要转弯时提醒道:“爹,转弯啦!” 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人驾车。到了弯道,牛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用尽各种方法,下车又推又拉,用青草诱之,牛一动不动。 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个办法了,他左右看看无人,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啦!” 牛应声而动。(爹,转弯啦 2011年21期 《意林》)为啥会出现这种情况?
因为,牛在转弯这个地方如何行走,和父亲的指挥已经形成了一个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完成需要一定的刺激条件,现在父亲不在,表明条件反射的条件不具备,即儿子的这些行为都不符合牛在转弯的时候需要的那个条件,所以牛就不知道如何走了。
也就是说,牛用条件反射的方式活着,而人则以习惯生活。
事实上,人的成功,是父母从小就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来代替孩子坏习惯一个过程。
一个人,当好的习惯积累多了,自然会有一个好的人生。
一个人的成功,靠的就是好的习惯。
其实,小伙子对牛的“爹转弯啦”,是习惯的力量。
牛,经常听到“爹转弯啦”,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力量。
对于孩子的学习习惯,也是如此。
既然养成习惯需要经过这几个阶段,那么矫正孩子养成不良习惯大多会经历几个痛苦时期,这一点,父母应该提前知道。
下面,我们就谈一谈矫正孩子不良习惯经历的7个时期,分别是什么?
(3)矫正孩子不良习惯:经历7个时期 【1】矫正孩子“不良习惯”出现的反抗期:7-15天左右“万事开头难”,做任何一件事之前,第一步都很难,更不要说是帮助孩子改正不良习惯了。
父母应该知道,按照孩子“行为准则100分教育承诺协议书”矫正孩子的不良习惯时,起初孩子是非常的痛苦的,会感觉难以承受,身体就会产生“抗体”。
比如说,如果,父母想要孩子养成“早起”的习惯,以矫正“睡懒觉”的不良习惯,那么,前10天当闹钟响起时,孩子的想法大概是:“我的天呐,怎么这么快就天亮了!我不想起来,实在是太想继续睡懒觉了。我要多睡一会。好吧,再睡10分钟。”
这个时候,如果父母,在用的态度很强硬,是命令式的实施,那么很容易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被尊重,丢了面子,丢了自尊,导致孩子反抗。
但如果父母在这时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可以让孩子从心底服从你,那么孩子就会更愿意主动接受,也就更容易一些。
这个阶段,称为个人的矫正“不良习惯”的反抗期,时间,一般大约为7天到15天左右。
【2】矫正孩子“不良习惯”出现的徘徊期:15-30天左右孩子,在经过前10多天的矫正过去的不良习惯反抗期以后,感觉到痛苦、难受的阶段已经过去了,这个阶段比第一阶段容易很多。
就会开始逐渐适应新习惯,同时建立了自信,期待新习惯带来的好处。
如果孩子继续违反行为准则,或者依然没有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那么,父母要向孩子解释这样做的后果。
不过,孩子尽管感到矫正过去的“不良习惯”难感觉到不舒服,同时,仍然面临旧习惯的诱惑。
这个阶段,我们称为矫正孩子“不良习惯”出现的徘徊期,时间大约在15天到30天时间左右。
【3】矫正孩子“不良习惯”出现的接受期:50-70天左右孩子在反抗过后,在经历徘徊期、倦怠期,可能会对孩子的的“行为准则”等慢慢习惯了,也愿意接受,这一阶段孩子的大脑,可能就会默认这个习惯。
这个时期,孩子的的不良习惯会得到有进步的矫正,不过,这并不代表孩子真正的矫正过去的“不良习惯”;父母这个时候,要意识到,孩子的不良行为的问题随时都会再一次的复发,很可能会返回到之前的状态,或者变的比之前还要恶劣。
这就是孩子在矫正不良习惯的时候,为什么会反反复复出现的原因。
这个时期,我们称之为矫正孩子“不良习惯”出现的接受期,一般时间50-70天左右。
【4】矫正孩子“不良习惯”的出现复发期:7-10天左右父母,在实施孩子“行为准则100分承诺协议书”的时候,在矫正的过程中,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复出现原来的不良习惯行为,不仅孩子很挫败,父母也是焦虑不已。
关于孩子不良习惯反复出现,父母一焦虑,就开始唠唠叨叨、没完没了,对于孩子来说,过多的重复不仅不会起到任何积极作用,反而会让孩子产生反感与抵触。
父母,要知道,此时就属于孩子不良习惯的复发期。
所以,在复发期间,不要一味地埋怨孩子,要真正把孩子与“我”变成“我们”,与孩子在同一个平台,同一个频道去进行交流,要温柔的遵守当初共同协商制定的“行为准则100分承诺协议书”,做到言出必行,让孩子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父母也一定要跟孩子一起坚持遵守制定好的规则。
如果父母做不好也要接受相应的“惩罚”,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习惯。
当孩子不断出现“不良习惯”行为时,很可能是背后有一些无意识的、“积极”的后果在驱使孩子那么做,这个时候,孩子的不良习惯长成一颗大树,好的行为就好像小草,无论如何是长不起来。
我们经常说,大树底下不长草,我们一定不能把孩子的错误行为用强迫来强化,用过度关注浇灌成为一棵大树。这个时候好的习惯就培养不起来了。
而相反,父母如果协商矫正孩子不良行为,就会不断地培植良好的行为,让好的行为习惯长成一棵大树,那么,孩子的不良习惯这个小草就不会长不出来。
事实上,当孩子不断出现不良行为时,很可能是背后有一些无意识的、“积极”的后果在驱使他那么做。
对孩子来说,是很正常的,即使是消极关注也总好过完全没有被关注。所以,孩子总会给父母找些麻烦,从而引起父母的关注,即使是让爸爸妈妈生气了,来挑战父母的底线。
这个时候,父母,不要上孩子的当,受孩子的骗。如果,父母不用“行为准则100分承诺协议书”来要求孩子,而父母在用过去的打骂教育、唠叨教育,如此,就不断强化着孩子的不良行为,导致他一次又一次地“在同一个地方摔倒”,孩子的行为是很容易造成复发的。
父母要让孩子真正矫正不良习惯,就要帮孩子找到他不当行为反复出现的真正原因。
我们知道,孩子不良习惯和行为,大多都因父母的溺爱或不良环境所造成,一定尽早设法加以破除。避免孩子接受诱发不良习惯和行为的刺激,因为孩子许多的不良行为都是从别人那里学习和模仿的,所以杜绝不良刺激是很重要的。
其实在很多家庭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孩子出现不良行为,父母就会很严厉的责罚,孩子行为得到暂时性的停止。
比如,孩子看动画片的问题,父母可以事先和孩子约定好,每天只30分钟。30分钟之后,如果孩子还是要看的话,这时作为父母,不要立马责备孩子或者强行关掉电视。
父母可以试着跟孩子说:“ 某某某,你可以选择现在马上关掉电视,也可以选择看完这一集再关,无论你做哪个选择,都相信你可以做到”。这种做法看似纵容孩子,其实是给予了孩子有限的选择权,让孩子在有限的选择中慢慢学会遵守规则。在一个,就是,如果孩子出现的行为问题是微不足道的琐碎小事,那么父母不妨可以同意孩子的要求,但是要确保孩子能给出一个充分的理由。同时父母也要向孩子解释清楚这次通融的原因。
父母,矫正孩子不良习惯要把握尺度,力争在对孩子的养育过程中做到严格与公平平衡共存。
当孩子的行为与父母制定的“行为准则100分教育承诺协议书”相冲突的时候,一定要调查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
此外,不管什么时候,如果父母犯错的话,一定要做出让步,并且要向孩子承认错误。
父母一定知道,孩子的不良行为反复出现的背后是有原因的。父母要做的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样才能让孩子与你之间产生共鸣,也可以让你和能孩子更好的沟通。
父母给孩子自主权和自由空间,尊重孩子,平等的对待孩子,与直接命令孩子不同,你给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尊重孩子平等的对待孩子,可以让孩子感觉到被尊重,而且当孩子在与父母相处时,孩子掌握着主动权,就更会听话,也更懂事。
首父母要搞清楚和孩子是否有可能达成双方都赞同的协议。这就意味着父母需要适当变更一下为孩子制定的行为规范,是否让父母与孩子都能接受?
必要的时候,父母可以向孩子征求意见,不必有所顾虑。
比如,父母可以问:“孩子,下次该怎么做才不会违反我们定下的行为准则呢?下次该怎么做才能保证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呢?”
这样,孩子的不良习惯行为,反复出现的频率就会少。
也就是说,孩子在“行为准则100分承诺协议书”养成的过程中,由于其他的原因,孩子难免会出现耍赖、任性行为,此时父母要做到坚守原则。
对于大多数孩子,改变不良习惯的难度不在于认识,而是坚持。
如果不能长期坚持,不良习惯总会反复,好习惯也就不可能建立起来。那么父母怎么帮孩子坚持呢?
当孩子明白,父母不会因为他撒娇耍赖而妥协的时候,他才会愿意去遵守规则。
如此,就会减少孩子不良习惯的复发期次数,缩短孩子不良习惯的复发期的时间。
这个,我们称之为矫正孩子“不良习惯”的出现复发期,时间,一般7-10天左右。
【5】矫正孩子“不良习惯”出现的淡化期:90-120天左右对于大多数孩子,改变不良习惯的难度不在于认识,而是坚持。如果不能长期坚持,坏习惯总会反复,好习惯也就不可能建立起来。
有的父母可能会问:为啥有时候孩子也知道怎样做是对的、好的,但为啥却很难改变?
这是因为,是孩子在不知不觉之间,孩子就已经养成了不良习惯,长期一来一个动作,一种行为重复N次就会成为习惯,形成的一种固化的行动表现,一旦形成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
如果是好习惯,则会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害孩子一辈子。
所以习惯的改善,决非一朝一夕之功,也就是说孩子的不良习惯已经“固化”。
父母通过实施“行为准则100分承诺协议书”来矫正孩子“不良习惯”的时候,就慢慢“淡化”过去的不良习惯,同时正在培养和强化新的习惯,好的习惯将取代坏的习惯。
孩子这个出现“淡化期”,将取代不良习惯,我们称之为矫正孩子“不良习惯”出现的淡化期,时间一般90-120天左右。
【6】矫正孩子“不良习惯”出现好转之强化期:30-90天左右我们知道,一个人的习惯分好的习惯和坏的习惯,好的习惯,符合个人价格观和习惯,应该保留;那么,对于不好的习惯,有损于个人成长、发展、形象、人格的习惯,则应该矫正。
由于,孩子的不良习惯是长期形成的一种固化的行动表现,所以矫正不良习惯,决非一朝一夕之功。
孩子长期以来固化的不良习惯,我们可以通过矫正让其淡化,同时培养和强化、固化新的好习惯。
孩子,随着淡化过去的不良习惯,就会形成新的好习惯,好的习惯将取代坏的习惯。
同时,就会有一个“强化期”的时间来稳定这一来之不易的成果。
把孩子真正的习惯固化下来。
父母,通过实施父母“行为榜样”+孩子“行为准则”以后,发现在生活中的表现很好,应该及时赞美,如此,就可以使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得到强化,逐渐养成越来越多的好行为、好习惯,就会减少孩子负面行为、不良的习惯。
这个阶段,我们称之为,矫正孩子“不良习惯”好转强化期,一般需要30-90天左右。
【7】矫正孩子“不良习惯”出现好转之固化期:终止、告别不良行为众所周知,孩子的不良习惯,是在不知不觉之间养成了。
其实,有的时候孩子也知道怎样做是对的、好的,怎样做是错的、坏的,但却很难改变,更难坚持。
说起不良习惯,不只有孩子有,其实每个人都有。
都说“孩子的行为是父母的镜子”。
当父母发现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首先要进行反省,看看是否自身就存在这些问题。
如果父母能够与孩子约定一起改正不良习惯,获得进步和提高,对彼此都是一件好事。
比如,为啥自己的孩子晚上不睡、早上不起? 父母,就要想一想自己是否总是很晚才睡。 为啥自己的孩子爱玩手机、玩游戏? 父母就要想一想自己是否总是拿着手机放不下、喜欢玩游戏。 为啥自己的孩子不爱看书、学习? 父母,就要想一想自己是否没有阅读的习惯、学习的习惯。 为啥孩子总与人打架,骂人? 父母就要想一想自己是否经常打骂孩子,打骂他人。 如果经过反思发现孩子的问题源于自己,那么改变孩子的唯一方法就是改变自己。 让孩子从父母身上看到好的行为榜样,知道怎样做才是正确的,进而开始新的模仿与练习。与此同时,父母还可以通过互相监督,来一个共同矫正彼此的不良习惯,这比父母单方面监督孩子矫正其不良习惯的威力大。
这会更进一步的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平等的态度。这种被人尊重的感觉很容易激发起他的自信心与上进心。
矫正不良习惯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这样一来,孩子就会从心里认识到自己行为习惯的危害。
要知道,当孩子真正的认识到不良习惯的危害之后,愿意去改正,是主动认知,而不是被父母强制逼迫接受的,这样孩子才会从本质上改正,而且之前不好的行为也会得到矫正,孩子的不良习惯,最终得到根治。
父母长期执行“行为榜样”,孩子贯彻落实“行为准则”,准则内化于心中,孩子每天不断去重复具体行为准则的过程,就是规则内化的过程。
于是,孩子就不知不觉形成好的习惯,就会出现——早起不赖床、作业不拖拉等等好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
父母,用孩子“行为准则100分教育承诺协议书”矫正的不良习惯,绝对不是一竿子捅到底的“急活”,而是曲曲弯弯的“细活”、是慢慢腾腾的“慢活”。
父母在强化、固化孩子行为习惯时,一定要注重赏罚分明。
尤其是,好的行为习惯,在奖励孩子方面,一定时要抓住时机,并掌握好分寸,不断强化、固化。
不过,值得说明的是,即便是在孩子反复出现不良习惯时,父母要惩罚孩子时,惩罚的力度,一方面根据“行为准则100分教育承诺协议书”执行,让孩子心服口服、无可辩驳,另一方面,父母说话要得体、适度,要就事论事,从而是孩子明白为什么的奖励、为什么受罚,自己应该怎样矫正不良习惯等,在解决问题时,父母要平和、温柔、坚定、不暴力。
不过,只要父母坚持不懈的用父母“行为榜样100分教育承诺协议书”与孩子“行为准则100分教育承诺协议书”矫正孩子不良习惯这个科学的体系、正确的方法,就一定会让孩子告别不良习惯。
如此,孩子好的习惯就会进一步加强、固化。
有人问,一个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多长时间固化?
我们经常说要21天才养成一个好习惯,其实不止21天,父母,对于孩子后期要坚持到3-6个月,甚至1年左右的时间。
接下来,孩子,才可能对于过去的不良习惯来一个终止、告别。
其实,能真正让孩子终止不良习惯的,是父母贯彻落实“孩子行为准则100分教育承诺协议书”。
这是因为,孩子“行为准则100分教育承诺协议书”,不仅仅起到预防孩子不良习惯发生,而且还能治孩子 “已病”药到病除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还能防孩子“ 未病”,达到防患未然的“疫苗”作用,能起到下面的作用——- 1.能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2.能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能培养孩子:“自律、自学”的精神 4.能避免父母:唠叨教育负面影响 5.能改善促进:亲子关系 6.能减少孩子:叛逆发生 7.能预防孩子:不良习惯发生 8.能治孩子 “已病”:药到病除 9.能防孩子“ 未病”:防患未然有人问,为什么父母“行为榜样100分教育承诺协议书”+孩子 “行为准则100分教育承诺协议书”?不仅仅矫正孩子的“不良习惯”,能预孩子未来孩子的“不良习惯”的发生?
因为,父母给孩子“行为准则”,就是让孩子知道,“心中有规、行为有度”规则意识。父母与孩子签约“行为准则”100分教育协议,将孩子的生活习惯以及主动学习习惯,用“准则”规范其行为,一旦孩子触犯,父母不叨唠,只按规矩办,这既让孩子体会到尊重,也培养了规范意识,孩子真正做到“自律、自立、自信、自强、自主、自学、自教”的好习惯。
所以,矫正孩子的不良习惯,往往需要一年甚至于一年半左右的时间。 延伸阅读第十二章 父母问:在家庭教育孩子中,长辈“护短拆台”怎么办?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原创 父母问:矫正孩子不良习惯需要多长时间?
画眉鸟的不良习惯与调理方法
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想让孩子拥有更好的睡眠?不如养只宠物吧!
宠物狗的不良行为该怎么矫正
小黄狗的行为矫正:改正不良习惯,培养良好行为
孩子对父母冷漠无情形成原因
孩子经常啃指甲,意味着什么?
原创 虐待、圈养、学狗叫:美国父母把孩子当宠物,只为过上精英生活?
当孩子失去心爱的宠物,怎么教会孩子“离别”这一课?
发脾气和不发脾气的父母,养出来的孩子差距有多大
网址: 原创 父母问:矫正孩子不良习惯需要多长时间? https://m.mcbbbk.com/newsview143145.html
上一篇: 医保负面清单——精神科 |
下一篇: 负面旅游谣言对用户网络公民行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