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学是什么?
李开复在给大学生的第四封信中写到:
大学,可能是人一生最后一次有机会系统性地接受教育;
最后一次可以将大段时间用于学习的人生阶段;
最后一次可以拥有较高的可塑性,集中精力充实自我的成长历程;
最后一次能在相对宽容的,可以置身其中的理想环境学习为人处世之道
最后一次……
一个大学校长这样说:学生在大学里,实际上是学四种东西:
一是学怎样读书:learn to learn;
二是学怎样做事:learn to do;
三是学怎样与人相处:learn to together;
最后是学怎样做人:learn to be。
大学是人生中最为关键的阶段,从入学的第一天起,你就应该对大学有个正确的认识和规划。
一个同学这样说:大一是?大二是——,大三是!每一段时间都是限量版,人生没有彩排,每个阶段都要努力、进取,积极地独立地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的环境。
二、大学时期面临的变化
【课堂练习】进入大学后的“五个最”
1、进入大学后,我最满意的是:
2、进入大学后,我最高兴的是:
3、进入大学后,我最关心的是:
4、 进入大学后,我最担心的是:
5、进入大学后,我比较不习惯的是:
【小组讨论】聆听大家的声音
上了大学之后,你的学习、人际和生活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一)生活环境的变化
1、生活方式的改变
如:依赖父母——独立自理;独居——群居。遵循一定的规则,为了让我们能够与他人共享生活。
2、地理环境的变化。
每一位同学都要面对陌生的校园和城市,要适应新的气候,饮食习惯、语言文化等。
3、生活内容的变化。
大学的生活是五颜六色的,走进大学,除了学习之外,有大量的闲暇时间,可以从事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还可进行广泛的人际交往。
(二)学习环境的变化
1、学习内容的变化
中学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没有选择的余地。
大学 专业课、基础课(英语、计算机)、公共课、选修课。一专多能的培养,课程多,信息量大,而且更加强调合理的知识结构。
2、学习方式的变化
中学 教师为主导
大学 更强调启发性、研讨性、自学式教育,课堂讲授时间相对较少,覆盖内容相对较多,讲课速度快、跨度大。尤其是基础课:内容多、速度快、跨度大,也不一定按书本讲。
3、学习目的不同
中学 基础教育,突出普遍性和基础性,为升学作准备。
大学 为社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以毕业就业作准备。
4、学习要求不同
中学 更看重考试分数
大学 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对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要求更高。
(三)人际环境的变化
1、大学里师生关系变得相对松散
在学习和生活上,大学老师只把握大的方向,具体的工作大多由学生自己或班干部组织完成。
2、大学里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非常密切
大学里接触最多的是同学,但由于班级和宿舍里的同学分别来自不同地域和不同层次的家庭,他们在思想观念、价值标准、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往往容易发生冲突。
3、大学里对人际交往的需求更为迫切
从人际交往的需求看,由于中学生有父母的照顾和高考学习的压力,对友谊的渴望不那么强烈,但大学生则渴望得到良师益友。
4、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范围更广
中学:交往关系简单、单一。
大学:交往对象增加,交往内容、交往形式更为广泛、多样。如:室友、社友、网友等。
人要生存,必须与人相处——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要幸福,必须有亲密的关系——亲密关系
(四)心理环境的变化
1、自豪感与自卑感的矛盾
从父母的“重点保护动物”到“没人理”
从学习上的“核心人物”到学习“不再是最好的”
从人际关系的“孩子王”到“没有什么朋友”
2、新鲜感与怀旧感的矛盾
一开始,对周围的一切都怀有强烈的新鲜感和好奇心。
一段时间后,新鲜感和好奇心消失,强烈的怀旧感开始出现。
3、独立感与依赖感的矛盾
由中学生向大学生的角色转变,渴望能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命运,成人意识、自由感和独立感都大大增强。
但在学习、生活、经济和心理上对家长和老师长期形成的依赖感还难以彻底摆脱。
4、轻松感和空虚感的矛盾
经过多年的寒窗苦读和激烈的高考竞争,大学应该是歇歇脚、喘口气、轻松轻松,轻松后又觉得大学不如高中充实,空虚感油然而生
5、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进大学前,觉得大学是理想的天堂和充满诗情话意的乐园……
进大学后,原来大学仍然要面对紧张的学习、激烈的竞争和以教室(图书馆)—食堂—宿舍三点一线为主的生活……
6、渴望友谊与自我封闭的矛盾
远离了熟悉的环境和亲朋好友,在新的环境也渴望与人沟通和交流。但在新环境中缺乏交往的主动性和勇气, 不愿向新同学和新老师敞开心扉、吐露心里话。
【案例】
大连某个大学读大二的小张,高考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大学,是以欢快的心情走入大学校园的。但是不久,他便发现自己已不是高中时期的“佼佼者”,在学校里他只是平凡的一员。慢慢地,他的优越感消失了,做什么事都不再充满自信,开始不合群,觉得什么都不可信、什么都没意思,甚至感到生活中缺乏安全感……到后来竟然想退学,最后被父母送到了医院看心理医生。
看完这个案例,同学们有没有产生共鸣?应该怎么办?
小结:
1.环境的变化产生心理的不适应是必然的;
2.问题就是成长的机会;
3.每个人都面对适应的问题,每个人都有适应的任务,需要积极去应对;
4.适应必然伴随一定的痛苦,这是成长的过程,而成长是快乐的。
三、大学生新生适应的途径和方法
(一)正视现实,适应环境。适应校内和校外环境,积极参加学生活动。
(二)正确认识自己,加强自我管理。
1、客观的认识自己
外貌,品德,才能,个性,优点、不足,过去、现在,自我暗示法(文字、镜子、语言)。
2、加强自我管理
大学学习的课程多,课时少,每天的上课密度也不一样,有时甚至会出现一天仅有1、2节课的情况。大量的空余时间决定了自主学习是大学里主要的学习方式。
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想从事什么职业、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然后根据目标制订学习计划。
(三)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
1、在一个宿舍生活,“主动最重要”。
2、学会宽容,学会换位思考
3、克服自我中心倾向
(四)学习的适应
“在中学阶段,学生伏案学习;在大学里,学生需要站起来,四面观望。”
大学各方面的资源都比较丰富,文本或电子图书资源、实验室、公益讲座等,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免费资源,还有许多是看不见的,例如社团,就是我们开发资源的好地方。
(五)学会舒缓心理压力和调试情绪。
方法一:倾诉
方法二:“宣泄”
方法三:自我暗示法
方法四:运动
在与压力作斗争的暂停期,不妨运动运动。因为运动可以舒解紧张的情绪,调节疲惫的心智,就像女孩在心情不好时,拼命吃零食,以此来调节郁闷的情绪。
方法五:注意力转移
如转移到学习、工作、社会实践中。
看看窗外的风景、蚂蚁搬家……
进行一次旅游……
方法六:要培养乐观的精神。
做一些让自己快乐的事情
逛商场;看幽默电影;画画;散步
(六)主动寻求社会支持系统帮助
1、寻求同学、朋友的帮助。
2、寻求老师、辅导员的帮助。
3、寻求咨询老师的帮助。
4、寻求家人的帮助。
5、心理咨询中心的帮助。
思考题:
1.在生活中你出现过哪些不适应,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并记录下来。
(1)不适应的内容
(2)当时的心理
(3)当时采取什么方法调整,是否有效?
(4)如果是现在碰到这样的情况,你会如何去做?
2.适应的内涵是什么?大学生需要适应的新变化是什么?
3.大学新生如何适应大学生活?
相关知识
第一章 大学新生心理适应
用心迎接新生活——我校开展初一新生入学适应心理讲座
心理辅导:高一新生如何顺利度过适应期
新生心理适应攻略①
心理适应
【心灵驿站】大学生活的心理适应
新生心理适应攻略⑤|心灵守护篇
新生心理适应(三)丨丨心态调整
开学焦虑无须担心!新生心理适应小贴士大公开
高一新生适应问题心理指导系列之学习适应篇
网址: 第一章 大学新生心理适应 https://m.mcbbbk.com/newsview149753.html
上一篇: 【心灵驿站】大学生活的心理适应 |
下一篇: 什么是心理适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