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動物福利事關人類福祉

動物福利事關人類福祉

   “動物福利”一詞是英文Animal Welfare的直譯。這裡的“福利”是指滿足動物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和我們平時所説的人的“福利”是兩個概念。動物福利是生態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核心是善待動物,其內涵包括五個方面:一,使動物不受饑渴和營養不良的困擾;二,使動物免受環境不適的痛苦;三,使動物不受疾病和傷痛的折磨;四,使動物免於恐懼和悲傷;五,讓動物有適當條件自由表達天性。

  “動物福利”有時會與“動物權利”混為一談,其實兩者存在本質的區別。動物權利是一種社會思潮,認為動物享有不被虐待和利用的權利,應當與人類一樣同等對待。動物權利主義者反對各種形式的動物利用,大都奉行素食主義、不穿戴皮質飾品(包括皮鞋),不使用任何含有動物原料的産品、比如化粧品等。而動物福利則不反對將動物用於合理的食用、勞力和科學研究等,只是主張保障動物免受不必要的痛苦。

  不少人誤以為動物福利與人的福利相互衝突,覺得人的福利還沒有實現,就先不要考慮動物福利吧。殊不知保障動物的福利不僅不會影響人的福利,還會極大地促進人類福祉。

  為什麼這樣説呢?

  首先,動物福利和人類的食品安全密切相關。例如,嚴重違背動物福利的非人道養殖場往往將大量動物圈養在擁擠、骯髒和狹小的空間,動物不僅遭受惡劣環境的折磨,而且極易患病和死亡。而農場主為了讓飼養在惡劣條件下的動物生存下去並迅速增重,也會給動物大量服用抗生素、抗菌藥及各種激素類藥物。這種非人道養殖方式不僅讓動物承受了巨大痛苦,生産的肉、蛋、奶等動物源性食品也會因為獸藥殘留等問題嚴重威脅消費者的健康。

  而按照動物福利標準飼養動物,讓動物免於痛苦。把動物養得舒適、健康,從健康的動物身上獲取的食品對消費者來説也就安全、健康。動物福利所提倡的人道屠宰,不僅極大地減輕動物遭受屠宰時的痛苦,還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動物在極端恐懼的應急狀態下分泌的腎上腺素等分泌物留存在肌肉中而對食用者的影響。

  其次,動物福利和公眾健康密切相關。擁擠和惡劣的養殖環境會降低動物的免疫力,容易導致人畜共患病的病毒大規模增殖、重組變異和擴散,再加上不規範的運輸和屠宰等問題,會加速疾病的傳播。比如禽流感、口蹄疫、狂犬病等的爆發都與動物福利的缺失有關係。還有一些嚴重違反動物倫理的養殖方式,比如在食草動物的飼料中加入動物源性物質,甚至讓動物同類相食等做法,會導致極其嚴重的後果。比如瘋牛病的的誘因就是在牛的飼料中摻入了廢棄的牛內臟和牛骨加工後的飼料成分。這個嚴重違背動物倫理所導致的慘痛教訓,不僅促使歐洲進一步重視動物福利,而且還把它和動物倫理結合起來。

  第三,動物福利有利於出口貿易和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中國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動物源性産品生産國,産能過剩已經初見端倪。養雞業的産能過剩已經眾所週知,養豬業的産能過剩正在顯現。毫無疑問,中國養殖業的産能過剩將會在接下來的幾十年內變得越來越嚴重。但從最近幾年的進出口情況來看,中國的動物源性産品出口量卻微乎其微,而且還在不斷萎縮。這與我國動物生産大國的地位是極不相稱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動物福利標準的缺失,導致我國的養殖標準不符合西方發達國家的動物福利保護貿易標準。

  中國完全可以從提高動物福利標準入手,擴大動物及其産品的出口,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不少國家在這方面已經有成功經驗。比如,畜牧業大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都制定了較高的動物福利標準來為其産品出口保駕護航。最近的一個例子更是引人注目,因考慮到牛羊在長途海運過程中所經受的痛苦和可能在進口國遭受非人道屠宰,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取消了許多活畜出口訂單,改為人道屠宰後出口肉製品。此舉不但沒有使其出口受到影響,反而因其對動物福利的重視而使其産品更受歡迎。

   沒有土地和糧食資源優勢的丹麥,更依靠其較高的動物福利標準和科技的輔佐一舉成為公認的“養豬王國”。其優質的豬肉産品不僅讓國民受益,而且還大量出口。目前丹麥的豬肉産品80% 供出口,佔了全球豬肉出口份額的30%,佔其國家出口額的7%。

  為了讓自己的國民吃上“放心肉”,越來越多的國家正在運用動物福利條款限制或禁止從某些國家進口肉源性産品,設置“動物福利壁壘”,這是中國雖然是肉製品産量大國,但出口量極低的原因之一。動物福利標準的缺失,不僅使産品難以出口,而且還會動搖國內消費者的信心,經濟條件好的消費者不惜高價從國外購買肉源性食品,而國內的養殖業則時不時處於虧損狀態。提倡福利養殖可以減少動物的痛苦、保護消費者利益、同時還幫助畜牧業健康發展。

  第四,動物福利與環境保護和氣候變化也有關聯。動物福利水準低下的養殖企業,不僅讓動物遭受極大的痛苦,而且也會在衛生、排污等方面嚴重污染環境,危害公眾健康。同時,農場動物産生的溫室氣體佔到了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18%左右。提高農場動物福利不僅可以提高動物的免疫力和生産效率,而且可以降低溫室氣體排放10%之多,有利於緩解氣候變化。

  第五,動物福利關係到國家形象。動物福利是社會文明的重要象徵,如何對待動物是體現國民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如果一個國家公開允許高密度圈養、活殺活剝式宰殺動物,對虐待動物的極端行為(比如虐貓、虐狗)也缺乏懲處的法律依據,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國家形象。通過法制為動物提供必要的保護,可以讓社會更和諧,也有助於改善一個國家的國際形象。

  不少人以為動物福利是最近才從西方國家引進來的。其實動物福利的理念中華民族自古有之,動物福利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相關記載從先秦時期就開始有:

  在《莊子?秋水》中,莊子借海神之口勸誡人們要依照動物的天性來馴養動物,而不要採用“落馬首(在馬頭上套籠子),穿牛鼻(用繩子穿過牛鼻子)”等不人道的做法來控制動物。莊子的主張實際已經體現了動物福利的思想。

  儒家的“仁愛”思想,不僅包括對待人,而且包括對待動物。《論語述而》中的“釣而不綱,弋不射宿”(不用多鉤漁具釣魚,不射殺夜宿的鳥),至今還閃爍著文明的光芒。孔子還將對待動物的態度納入“仁”的教化之中,用以修煉、提高學生的道德操守,並從中檢驗學生的德行高尚與否、寬厚與否。孔子的做法,和當今歐美國家通過動物福利教育培養青少年的愛心和尊重生命的意識高度一致。

  《孟子?公孫醜上》裏面所説的“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體現了對動物遭受屠殺之前的恐懼、以及被殺戮時的痛苦的“惻隱之心”。孟子描述的這種源於善良的“惻隱之心”,正是今天推動世界各地的人們開展人道屠宰的動力。

  從以上我們還可以看出,動物福利思想不是從國外引進的“舶來品”,而是幾千年華夏文明一脈相承的一個組成部分。所以推廣動物福利,也是弘揚中華文化。

  不可否認,在認知和情緒感受方面,人與動物是有差距的。但是對於歡樂、痛苦和疼痛,科學已經證明人和動物有著相似的感受。因此,人類應該善待動物。人的優越性應該體現在以道德的方式善待他人乃至動物。

  總結起來説,動物福利和人類福祉密不可分,善待動物就是善待人類,改善動物福利就是提高人類福祉。作為人類文明形態的一種存在方式,動物福利必將在主流文化之中佔有重要一席。

  (作者:世界動物保護協會駐中國首席代表)

    來源:新華網

相关知识

動物福利事關人類福祉
衛龍行銷再出新招:投放“人類貓條”,打造“豪華貓窩”
狗狗鮮食比例指南:平衡營養的關鍵
寵物糾紛多發 依法養犬有說法
小寵物“萌動”大市場
無強制購物變“強買強賣”?出遊“避坑指南”受關注
【人氣首選】泰誠心~曼谷+芭達雅+大城動物園5+1日
Pets
成都龍泉驛:暑期消費市場迎來高潮 政策與活動雙管齊下
狗主人留神! 寵物游泳池基本資訊和安全措施皆欠透明促業界改善

网址: 動物福利事關人類福祉 https://m.mcbbbk.com/newsview149786.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研究:养宠物有益身心 学者﹕操控
下一篇: “它经济”如何高质量发展?中外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