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开学季”心理健康教育典型案例及应对策略——家长篇

“开学季”心理健康教育典型案例及应对策略——家长篇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心理缓冲期”,有效避免复学后的“假期综合症”?

首先,家长要先稳定自己的情绪,给孩子创设一个安全的心理氛围。作为家长要做到对疫情有一个合理的认知,既不能毫不在乎,也不能过分恐慌,要把对疫情的重视和自我防护意识控制在一个较为适中的动机水平上。家庭内部要适度谈论疫情相关信息,不能避而不谈,但要把谈论重点转移到对于个人防护的重视上。家长可以通过个人示范、游戏竞赛、适度奖励等强化方式,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卫生习惯。关于返校复学,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搜集权威的数字与图表,让孩子了解到疫情防控工作逐步向好的趋势,了解到返校复学的决策是建立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基础上的,使孩子通过自主发现与探究自然接受这一过程,为返校复学创设安全的心理基础。

其次,家长可以利用“情绪ABC”,引导孩子建立返校复学的理性认知。 我们常有的一些不合理信念容易使我们产生情绪困扰,其中A表示诱发性事件,B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性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C表示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按照这一理论,如何引导孩子理性看待返校复学行动,是做好心理准备的关键。积极的学校氛围、 融洽的集体归属感、良好的同伴关系,以及集体学习中自我效能感的实现,都是居家学习中所不具备的。相对自由宽松的居家学习,可能会使学生出现不想开学的情绪。此时,作为家长,可以主动和孩子聊聊学校、老师、同学,鼓励学生主动与老师和同学们加强联络,一起回忆在校期间的难忘瞬间,尝试让孩子主动寻找判断学校学习的好处,引导孩子在对比中体会到居家学习所不具备的“良好体验”,从而增进孩子与学校之间的心理联结,帮助孩子树立关于返校开学的 坚定信心。

第三,家长可以给孩子讲述抗疫中的科技新闻和人物故事,激发孩子内在学习动机。无论居家学习还是返校开学,是否具备较强的学习动机,都是影响孩子学业情绪与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涌现了许多英雄人物,他们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奋战在一线,以“大爱大德大情怀”保护着群众的健康。作为家长,要善于抓住这个有利时机,给孩子讲一些抗疫工作中高精尖科技成果的运用,讲一些抗疫英雄的成长历程,激发孩子的“爱国情”“强国志”,帮助孩子正确树立远大理想,并以此激发孩子持久的学习动机。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做好返校复学前的心理准备,也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应对返校复学后可能带来的阶段性学习压力。

02

和孩子无法交流,他要么不搭理你,要么直接关起门来不理你,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办?

疫情期间,朝夕相处,本应是亲子沟通的大好机会,却出现了沟通不畅的情况。对此,家长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了解孩子不愿意与父母沟通的原因。家长对照自身实际,结合最近发生的事情,分析造成孩子不愿意与父母交流的原因。如:孩子在学习上是否受到父母不合理的对待,心灵上有道墙;孩子是否犯错误说了真话,遭到了家长惩罚;家长是否为孩子设立了过高的目标;家长是否过分专断,用自己的价值观评判孩子;家长是否有过欺骗孩子的经历等等。同时,孩子到了青春期,知识面扩大,思维逐渐成熟,自我意识增强,强调自己长大了,不愿什么事都依赖父母了,喜欢与同龄人交流。再有孩子与父母平常交流的话题单调,除了学习就是学习,找不到共同语言,孩子也便不爱跟父母交流。

2.要及时管控自己的不良情绪。在内心深处,每个孩子都喜欢听父母的话,关键是父母怎样说;都愿意接受父母的教育,关键是父母怎样教育。亲子之间有冲突,孩子反抗的并不是父母本身,而是父母的教育方法。家长越是强迫孩子改变,孩子越是抗拒,哪怕是正确的命令,孩子都会拒绝执行。每当父母利用权力和权威强迫孩子做事,家长无意中就剥夺了孩子学习自律能力和自我负责意识的一次机会。所以家长在与孩子发生冲突时,首先家长要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孩子才会从父母这里学会处理情绪的方式和方法,孩子才愿意与父母交流。只有在关系和谐的状态下,父母才有对孩子实施教育的可能。

3.掌握亲子沟通的方法技巧。声调和语言决定沟通的效果而不是单纯的文字。如:“这题你不是练了好几遍吗,真笨!”改变为:“你不笨,这道题确实得需要练好几遍。”当家长说话的态度改变,孩子的人生就会跟着改变;家长的想法改变,孩子的人生也会跟着改变。所以,说得对不对没有意义,说的有效果才最重要。说每一句话之前,要问问这样说是增加孩子的能量还是减少孩子的能量。实施每一个行为前,先问问自己这样做的效果是更好还是更坏。一个人想改变另一个人很难,我们的孩子也是如此,但是可以通过家长的改变,做些事令孩子来改变,也就是孩子因家长的改变而改变,相对会更好办。

03

作为中(高)考孩子的家长,需要做好哪些工作,帮助孩子沉着应考?

在中高考前的这段时间里,家长们可以以“隐者”的智慧,助力孩子的学习与生活,让梦想照进现实。

1.问题点到即可切莫唠叨。这个时期的孩子处于青春期,他们会把自己的压力全部转化成叛逆,并且会为自己的叛逆找出很好的借口,那便是升学的压力,从而用来对付自己的父母,以此找一份心理的平衡。这种心态确实会让家长们崩溃与不理解,但现实就是这样,你越是唠叨,他们越是和你对着干,所以说,将问题一针见血的指出来并点到即可,千万别唠叨。

2.掩藏好家人的焦虑。其实很多学生的压力与焦虑,和自己的父母与家人以及外界有很大关系。如果父母以及家人把自己的那些焦虑表现给孩子看,或者在孩子面前谈论今年招生形势有那些不利因素,一定会引发孩子的烦躁与焦虑,更会加大孩子的身心压力。所以在孩子面前,纵然家长有很多压力和焦虑,自己找地方发泄去,别表现给孩子。

3.适当关心不可突然过度。孩子是非常敏感的,这个时期身边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被孩子敏感的捕捉到,让孩子产生很多的联想。比如父母会觉得孩子学习很累,就会多一些关心。这种突然过度的关心,会让孩子感觉到压力重重。所以这个时候,父母以及家人的关心不要过度,适当关心就是给孩子减压。

4.让孩子自主安排学习。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学生都会被各种学习任务占据所有时间,这个时期的孩子几乎没有任何空余时间。孩子们有自己的时间计划安排,作为家长,不要过多的干预孩子的学习。孩子有时学习累了,听听音乐,看看杂志,也是完全可以的,这时的家长千万别上前指手画脚,那样只会适得其反。

5.鼓励孩子切莫讥讽。孩子目前的小测验有可能较多,在这些大大小小的测验中,孩子的成绩可能会出现一些起伏。切莫孩子考得好父母就骄傲的不行,考得不好便垂头丧气,或者对孩子讥讽、嘲笑甚至进行人格的侮辱。孩子没考好,本身自己就会情绪不高,父母给予鼓励与激励才能让孩子打起精神更加努力。反之,会让孩子出现厌学心理,关键时刻掉了链子就不好了。

6.切莫用别人家的孩子刺激孩子。这是很多父母特别喜欢用的方式,但是对即将升学的孩子来说,这简直就是烦到极点的行为,会让孩子产生厌世的悲观心理,还会导致孩子出现其他罪恶想法与行为。如果你想刺激孩子让其更加努力,不妨偶尔和孩子谈一谈未来的美好,鼓励孩子用好成绩来实现这些美好,千万不能用“别人家的孩子”来刺激你家的孩子。

7.给孩子适当自由别把孩子当“贼”。在家里面,很多父母把自己的孩子当成“贼”,自己则当起了家里的“警察”。孩子在屋里学习,父母要么去送杯水,要么去送点水果,其实就是想监视孩子是不是在学习,你的监视会让孩子产生厌倦心理与强烈的反感。所以说,别把孩子当“贼”防,给予孩子适当的自由空间,让孩子适当自行安排。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方案精选(九篇)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危机与应对策略,你准备好了吗?
开学季,不焦虑!
孩子心理健康问题,各国如何应对
心理学在老年人心理健康中的应用.docx
高中生厌学教育案例(精选5篇)
福州遴选电梯投诉典型案例
抚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健康抚州行动 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推介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典型经验案例的通知
专题笔谈│儿童焦虑的认识、预防与应对策略
宠物店管理风险解析:关键方面及应对策略

网址: “开学季”心理健康教育典型案例及应对策略——家长篇 https://m.mcbbbk.com/newsview159409.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不同压力情境下情绪应对策略的效果
下一篇: 应对考试焦虑的心理策略与方法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