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浅谈照片的“视觉冲击力”

浅谈照片的“视觉冲击力”

  摄影界一直有一些大家耳熟能详,却又说不太清楚的概念,“视觉冲击力”就是其中之一。一方面,在各种佳作点评和经验总结当中,视觉冲击力一直是专家评委讲解的“常规武器”;另一方面,这个概念的内涵、外延和使用语境一直模糊不清,甚至有些混乱。

  笔者认为,所谓视觉冲击力就是摄影作品中因为画面呈现的独特之处,给读者造成视觉的刺激。换言之,视觉冲击力至少应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首先,在画面呈现上有独到之处;其次,这种特色足以对读者产生视觉刺激。

  一、怎样才能产生视觉冲击力呢?

  1.画面内容要“触目惊心”

  凯文·卡特的《饥饿的苏丹》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从改变现实世界的角度来看,这张作品应该是摄影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作品成功的关键就是内容:奄奄一息的孩子和等待捕食的秃鹫,这种现实世界的残酷和人类文明理念之间的巨大差异,完全“秒杀”了读者,形成了无与伦比的心理震撼。这种依靠内容进行的赤裸裸的视觉冲击,传播效果要比一般的摄影作品好得多,其内容具备了压倒一切的实力。

  2.表现手法要独树一帜

  《静止的时间》(Stopping Time)是哈罗德·埃杰顿的高速摄影名作,拍摄于1964年。这张图片在审美方面价值很有限,深度思考、社会意义以及个性感受更是谈不上,却在摄影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原因就是其表现手法完全是革命性的,虽然苹果和子弹都是平凡无奇的东西,但是,当子弹穿过苹果的一瞬,其效果堪称华丽。在这张照片产生的年代,画风前卫大胆,极具颠覆性,使其吸引了万千的瞩目,能够依靠形式感取得受众的普遍认可,将视觉冲击力发挥到了极致。

  二、视觉冲击力需要哪些拍摄手段?

  1.长焦和广角实现特殊视觉

  长焦和广角镜头,都能通过变焦实现特殊视觉影像,适度变形成为产生视觉冲击力的手段之一。长焦镜头可使肉眼看不清的形象清晰展现,同时可以使局部形象放大、突出,有较好的景深效果。广角镜头的魅力在于能将所拍摄的画面形象前景大远景小,具有更强的创造性和想象力。镜头视角大、景深长,可以表现出相当大的清晰范围,强调画面的透视效果,突出景物的远近感,有效展示现场环境以及宏伟壮观的艺术效果。

  2.视点选择是关键

  对于同一题材的表现,视点的不同选择,往往是拍摄者能力与水平的体现。视点的角度变化能够直观、强烈地改变影像造型。这种视点的变换是非常态的线条、形状、影调关系的重新组合和嫁接,它要求拍摄者从更新颖的视点入手,尝试去改变习以为常的视觉形象。俯、仰的视点下容易产生线条、形状的变形,使近大远小的线条透视得到夸张。凡是注意在视点选择上下功夫的作品,往往是人们在常规观察和习惯思维过程中容易忽略的某一侧面。

  3.光线与构图是重要因素

  光线直接影响色彩和影调、线条及形态,甚至影响表达的意境。构图对称均衡、线条的节奏感、影调的明快与凝重、色彩的对比与和谐等,这些形式的美感,都是加强照片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基本因素。

  4.色彩渲染是有效方法

  以色彩征服读者的照片不计其数,强烈、丰富的色彩魅力像一道道亮丽的“彩虹”,让读者眼前一亮。除了上述谈到的摄影技术手段外,编辑对照片的后期剪裁、调色、光线调整等,也会对视觉冲击力产生一定影响。

  三、视觉冲击力的优劣又如何呢?

  必须要指出,视觉冲击力强的作品,优势是很明显的。如今,各种媒介的图片量大爆炸,已经远远超出了读者的接受能力,很多好照片还没有被看到就被“淹没”了。无论是影赛评委还是图片读者,多数情况下都是“扫描式阅读”,不会一张张细致地读图。视觉冲击力强的作品,呈现效果的刺激远胜于其他,更容易在“扫描”中被发现,从而脱颖而出。

  但是,要产生一张好的照片,视觉冲击力也存在明显的缺陷,那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视觉冲击力需要画面呈现有特色,而形成冲击的方式其实是有限的:在内容上,选择热点问题、群体场面、突发事件和其他与众不同的场景;在手法上,选择特写突出、适度变形、色彩和明暗强烈对比、开放式构图等。然而,手机、互联网普及且发达的今天,内容上的与众不同越来越难找了;而手法套路用多了,读者第一次“震撼”,第二次“新鲜”,第三次可就是“平淡”了,“冲击”效果会一次比一次差。此外,单纯的视觉冲击力强,也只是一种相对低层次的成功,就像一部单靠感官刺激的电影有可能大卖,但是,想谋求影史地位,就很难了。

  那么,有没有视觉冲击力强的作品常葆魅力的例子呢?当然有,罗伯特·卡帕的《倒下的士兵》算是一个。这幅作品的成功当然有呈现上的道理:内容确实触目惊心,拍摄角度也是独具特色。摄影师不拼命走到最前线,不可能拍到这样的场面。但这幅作品冲击的除了视觉之外,更是以生死之间的强烈对比,来冲击读者的心理,生命的脆弱无助与战争的残酷无情,都会引发读者超出作品本身的观察和思考,这种把视觉冲击力深化为“心理冲击力”的做法,真正延伸了作品的生命力。

  综上所述,摄影可以视为作者对读者的一种表达,营造视觉冲击力,无疑是表达的一种好方法,但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用“冲击视觉”吸引读者只是第一步,将读者吸引过来,再用表达的内核“冲击心理”,才算是一幅成功的照片。

责任编辑:aomi

相关知识

浅谈照片的“视觉冲击力”
成功有说道(5)|视觉冲击力招人爱来又惹人嫌
宠物咖啡馆视觉设计案例图集
浅谈在警犬训练中以正向强化为主的优势
自然风光摄影的创意构图
浅谈宠物的个性化造型
浅谈宠物福利制度
浅谈职业
好照片是怎样炼成的——数码摄影后期常见问题处理秘笈(多媒体视频讲解版)
浅谈猫咪的疫苗

网址: 浅谈照片的“视觉冲击力” https://m.mcbbbk.com/newsview162859.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睡一晚7万块!GUCCI这个操作
下一篇: 动物的彩色视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