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剖、观察、分析、计算……这是学生与实验用动物日常的交流方式。被带入复旦大学医学院和生命科学院实验室的那一刻,动物们似乎就被判了“死刑”。除了死亡,它们的命运是否还存在别的可能?
2014级药学院本科生罗鑫还记得她的第二次家兔实验。她抓着白兔左耳,在耳朵正面找到耳缘静脉,用酒精棉球擦拭,把静脉针扎进去后用手捏着,以防跑针,随后慢慢推动针筒注射进敌百虫溶液。
给药的过程中,兔子非常用力的挣扎了一下,这是一向认为家兔非常温顺的罗鑫没有想到的。她低下头轻轻地安抚说:“乖啊。”
”
复旦青年记者 姚冰淳 主笔
复旦青年记者 周鑫雨 向思琦 刘浏 报道
▲张江校区药学院的实验动物纪念碑
(图片来源:2014级药学院本科生罗鑫)
“折磨才是最残忍的”
罗鑫的第一次家兔实验内容是利尿药和脱水药对家兔尿量的影响。在利尿药实验中需要对家兔使用灌胃的给药方式,罗鑫一只手蒙住兔子的眼睛,另一只手亲抚它的头给它顺顺毛。“虽然我不知道对兔子到底有没有作用,”她顿了顿,“但至少对我自己来说,也能放松一点吧。”
实验结束后,这些家兔由老师统一回收至动物实验楼,但必须与未进行过实验的家兔区隔开。其中一个原因是这些实验用动物都生活在无菌的环境中,一旦离开这个环境,例如接触过外界、注射过药物、出现伤口,就再也不可能回到原来无菌等级的实验室了。
用于不同实验目的的动物往往有不同的处死方式。颈椎脱臼法是处理大小鼠最常用的方式,左手持镊子或用拇指与食指用力按住鼠头,右手抓住鼠尾向后拉,听到鼠颈部咔嚓声即颈椎脱离、脊髓断裂,老鼠立即死亡。
除此之外还有空气栓塞法、急性失血法、化学药物致死法等,需要找到最合适的处理方式。处死后这些动物会被放入塑料袋送进冰柜存放一周,而后集中起来等待由上海指定的专业公司来收取和焚烧。
生物科学系的穆婧宜在大二第一次做小鼠脱颈时,是让同班男生帮忙的。整个过程只有干脆利落才能减轻动物的痛苦。而她坦言自己力气太小了,做不来。
“折磨才是最残忍的,与其有时间同情动物,不如提高实验技术,快速完成,减轻它们的痛苦。所以,我们只有在非常必要时才做这些实验。”她说。
拥有此类想法的并非少数人。每一次写实验报告时,罗鑫都会对当天的实验进行反思。“因为实验操作是从零学起的,在做实验时难免会因为手生造成动物更大的痛苦。”她说,“如果实验时能更细心一些、仔细一点、迅速一点,减少它们的痛苦就好了。”
但很多时候,那些我们无法体会的痛苦,依然不可避免。
罗鑫记得在一次给小鼠注射药物尼可刹米的实验中,由于药物导致的惊厥反应,小鼠在笼子里身体僵直地不停跳跃、抽筋,撞得血肉模糊,嘴上全是血。甚至有小鼠活活撞死。
说到这里,罗鑫有一点激动,小鼠抽搐跳跃的场景给她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但是她告诉我们,在课后,她很少会和同学讨论实验动物的伦理问题,也没有人去分享做完实验后的感受。
生物科学学院研究生沈柯表示,没有人会私下聊这种事。实验课老师及辅导员也常常提醒他们不要上传实验用动物的照片到朋友圈,一是担心引起大家的不适,二是怕被其他人误解在虐待动物。
尽管有学生在处死动物后吃素三个月,也有因为下不了手而转去植物学方向的,但这都是少数情况,大部分学生都对此有心理准备。沈柯认为每个人的适应能力都比想象中要强大的多。
当被问及每次做完动物实验后的感受时,他说:“我不是很想回忆。”
无法逃脱的命运?
在复旦大学枫林校区西区的实验动物科学部里饲养着大鼠、小鼠和家兔,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常看到一只尾巴蓬松的黑褐色花斑猫从窗外的走廊一窜而过。
这些动物的来源各有不同。课题组一般从已核准资质的七家供应商中,自行选择一家联系订购。而实验动物科学部的动物,由生产科代购或由动物实验室代订。购买后入驻实验室,实验室工作人员负责日常的管理和饲养,但并不能进行培育和繁殖。
实验用动物平时生活在恒温恒湿的无菌环境中,空气经过过滤,饲料、笼具、垫料经过高压或紫外线消毒,但它们最终都难逃被处死的命运。
不过,历史系本科生胡建东曾在去年1月12日从医学院学生江伊颖手中领养到了一只实验用豚鼠,他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敦敦。
原本敦敦和另外三只豚鼠将被用于一个代谢相关的实验,但由于豚鼠是草食性动物,在代谢上与人的差别较大,加之豚鼠体型偏大操作不便,负责老师最终放弃了对它们的实验。未经实验的豚鼠本应被断颈处死,但老师于心不忍,最终让江伊颖发布了领养信息。
信息发布当天,这些豚鼠就通过朋友圈的转发而找到了领养者。
江伊颖拍了一段小视频发布在朋友圈里,视频里,两只豚鼠窝在垫着厚厚的碎木屑的纸箱里认真地啃着胡萝卜,她只配了一句话:它们是我见过的结局最好的实验动物。
▲江伊颖在豚鼠被领养后发布在朋友圈的小视频
但在敦敦被领养了将近一年以后,胡建东在一天清晨发现敦敦剧烈地喘气并且不肯进食。一天后,敦敦死了,而他并不知道原因。在此之前敦敦也没有表现出任何的不适。“也许是它特别能忍吧,它之前生过一次囊肿,我帮它处理伤口的时候虽然它一直在抖,却不咬人也不乱动。”
沈柯说,实验动物的饲养环境不同。倘若生长环境的清洁等级较高,很可能因为无法适应而随时死掉。在无菌的条件下长大的转基因小鼠,如果家养过程中和其它小鼠交配,可能会把转基因带给下一代,造成基因污染。注射过某种药物的动物,也许当时没有什么反应,产生了耐受性,但放到外面就有可能出事故。
关于实验用动物究竟是否可以领养,事实上并没有定论。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朱伟表示,恻隐之心、同情之心值得肯定,但是实验室动物可能带有病菌,必须严格处理,看上去是在关心动物的行为也许会带来更大的危害。
“打个比方,把从菜市场买来的动物放生看似是行善积德,但最终动物却因为无法适应环境而全部死掉。”朱伟说:“从伦理的角度上来说,假如它身上带有病菌……危害的是动物本身、其他动物和人,所以必须非常谨慎。当然,如果实验室规定可以领养符合某些标准的实验用动物,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改善之路
像大小鼠、家兔一样为科学献身的还有多种动物,大到比格犬、猕猴、猪,小到牛蛙、鲫鱼、果蝇、线虫,其中最为重要的还是哺乳动物。这些动物必须是人工培育、繁殖,物种来源和遗传背景明确,所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受人工控制,才可用于科学实验中。
实验用动物分为CV(普通级)、CL(清洁级)、SPF(无特定病原体)、GF(无菌)四个等级。由于实验时需要控制很多因素,为避免混杂因素的干扰,SPF级的动物被使用得较多。
在中国很长一段时间里,实验动物的生存环境状况不容乐观。复旦大学药学院第二届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主委程能能告诉我们,过去实验动物的生存环境非常简陋,实验室只是一个普通的房间,工作人员也并非专职饲养员,忙起来会忘记或延后喂食的时间。笼舍常常几天都不洗,气味非常大。
据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久存教授回忆,她1984年成为复旦大学生物系的本科生时,中国还没有“动物伦理”的概念,也几乎没有老师在实验课上提及这种问题。
▲枫林校区动物实验楼前的实验动物纪念碑
(图片来源:复旦青年记者向思琦)
而现在的条件已经改善了许多。复旦大学枫林校区的动物实验科学部里,一排排金属制架子上整齐地摆放着半透明的箱子,隐约可见动物活动的身影。小鼠最多五只一箱,体积更大的家兔则“享受”一只一箱的“独居”待遇。
实验楼对实验动物们的生存环境更有着严格规定:每天光照12小时,恒温20℃-25℃,每周更换笼子。而一楼以上的SPF动物还有更严格精细的饲养要求。专门配备的独立换气系统阻止了室外污染空气的进入,为SPF实验动物提供经过两次过滤的清洁空气。
高要求的饲养环境,也意味着高要求的出入规定。在实验动物楼做实验,首先需要通过多媒体平台进行预约。进入一楼必须戴好实验用手套、口罩,穿好白大褂,喷消毒液。要进入清洁要求更为严格的二楼,则必须换上只有眼睛裸露的隔离服。
同时,“动物伦理”也进入课堂,罗鑫说,在实验课上老师会强调要善待动物。在复旦大学国家级生物学教学实验中心网站上,每一门涉及实验动物的实验课课程大纲中都有“动物伦理”的内容。 “动物实验”的伦理问题,也成为朱伟的生命教育课程中的一部分。
逐步改善实验动物的生存环境,重视动物伦理问题,中国很大程度上是被国际形势所推动的。而复旦则更早地与国际接轨。
2004年,有国外学者来复旦交流时参观了复旦的动物房,认为实验动物的生存环境不符合要求。这不仅涉及是否善待动物的问题,如果基本卫生环境都无法保证,动物受到非药物的影响而造成生理指标不稳定,这最终会影响到实验的准确性。
当时,国际的学术期刊也要求涉及动物实验的研究成果需要通过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的审核。2006年,复旦药学院率先成立了第一届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负责管理药学院相关动物实验的伦理审核。随后,医学院、生科院也分别成立了这样的机构。
2006年,科技部通过11号令发布了《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其中第三条规定:“违反实验动物保护规定”,“是违反科学共同体公认的科研行为准则的科研不端行为”。为此,科技部还发布了《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国科发财字(2006)第398号):这是我国第一个专门关于实验动物福利伦理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对实验动物福利理论提出了明确和具体的规定。
但是,中国的动物伦理审查依然处于非常初步的阶段,至今还没有统一的动物实验伦理审查的机构。也就是说,没有一个上层监管机构监督各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的工作。
在实际动物实验操作的过程中,研究人员会尽量优化实验,把用于实验的动物数量和它们的痛苦降到最低,但动物实验依然具有不可替代性。王久存说:“动物是活体,能够模拟很多人体的状况,至少现在还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替代方法。”
“如果过度强调对生命的保护,那么人类只能像过去一样凭经验尝试,而不想方设法把药物无效或有毒的可能降低、把药物作用的反应时间缩短、把尝试的盲目性排除,对于其他的生命来说,这也是一种伤害和不负责。正是这些有限的个体承担了风险,才让更多的生命获得利益。”程能能说。
(应受访者要求,穆婧宜、沈柯、胡建东、江伊颖均为化名)
注:
动物伦理审查的内容主要包括研究者资质、动物的选择、实验目的、方法和条件、动物的处死等方面。
审查依据的是“3R”原则:Reduction,Replacement,Refinement。
Reduction,减少,即尽可能使用较少的动物获得同样多的实验数据。
Replacement,代替,是指用其他方法,如细胞实验或计算机模型,来代替动物以达到某一实验的目的。
Refinement,优化,要求研究人员改进和完善实验程序减轻或减少给动物造成的疼痛和不安。
(封面图片来源于网络)
微信编辑:方一湾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实验动物生死场:科学与伦理之间
实验动物伦理的价值
引起动物福利伦理争议的动物实验
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伦理审查流程
“公鼠怀孕”实验,须厘清科技伦理争议
事关伦理问题,“公鼠怀孕”实验引发争议
“公鼠怀孕”实验,须厘清科技伦理争议|新京报专栏
关于举办“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国际论坛”的通知(第二轮)
学校召开2022年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及伦理委员会工作会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网址: 实验动物生死场:科学与伦理之间 https://m.mcbbbk.com/newsview164857.html
上一篇: 引起动物福利伦理争议的动物实验 |
下一篇: 汕尾事业单位面试热点:动物情怀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