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高原彩虹—绿尾虹雉

高原彩虹—绿尾虹雉

虹雉因雄鸟拥有极其华丽的,宛若彩虹般艳丽的羽毛而得名,是对雉科虹雉属的统称,是一类生活在高山的大型雉类,喜马拉雅山及其余脉的特有物种。

现今在此区域内共发现了该属中的3个物种。以最为原始的白尾梢虹雉(白尾梢虹雉中的白尾亚种是目前虹雉中最为隐秘的物种,但因其异化性的欠缺估计未来一段时间内不会提升成种)为中心向东西扩散,分别演化出了绿尾虹雉和棕尾虹雉。

而这三种在我国均有分布的虹雉中只有绿尾虹雉是我国的特有种,也是三种虹雉属中保育等级最高的物种。

雄性

雌性

72-75厘米。绿尾虹雉,虹雉中体型最大的物种,成年雄性长度76–80厘米;成年雌性长度

绿尾虹雉与人的比例

作为中国西南高原寒冷地区大型地栖性鸟类的代表,其栖息地环境复杂恶劣,依据分布地区和季节的不同其栖息海拔在2700到4500米之间。

主要活动于高山和亚高山灌丛群落和灌丛、草甸混合区,特别喜欢有陡峭悬崖,裸岩且灌丛茂盛的地方。

作为杂食性鸟类,绿尾虹雉在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隐匿在山沟的灌丛下,清晨和傍晚在草木稀疏的草甸上寻找心仪的食物,尤其是在贝母覆盖密度较高的地块,是其取食的主要活动区域,对贝母有着超高的喜爱度,使其又得到了“贝母鸡”的俗称。

觅食时,绿尾虹雉基本不会像一般雉类那样用脚爪刨地,而是用强而弯曲的喙在地面上啄食、挖掘,当遇到在地表露出的贝母地上茎时,它们会通过左右摆动头部,将喙钻入地下取食贝母的鳞茎,顺便趋势周边的蚯蚓和虫蛹等。经其取食后,地面上会留下一个“V”形的洞口。

绿尾虹雉虽有较强的群聚性,相邻的个体经常会聚拢到一起活动觅食,但其结构松散,个体间基本没有交流。活动后的休息时间,常见一只雄性个体站在高处的杜鹃树上警戒,其余个体则分散在周边的灌丛下休息。

根据多年的调查显示,绿尾虹雉的种群数量在过去的十数年内大约减少了一半,人类的活动正在日益蚕食着绿尾虹雉的生存环境,季节性的放牧,采挖贝母等草药,以及原住民的日常生活等,会严重影响绿尾虹雉的繁殖和生存。

加强对公众对生态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减少人类活动对其的干扰,是保护其种群健康繁衍的首要目的。

感谢野性中国团队对绿尾虹雉野外影像记录做出的贡献!

特别鸣谢摄影师吴秀山老师!

相关知识

“高山彩虹”绿尾虹雉
绿尾虹雉
自然探秘所 | 这就是绿尾虹雉
“国鸟皇后”——绿尾虹雉
雅安“动植物基因库”之绿尾虹雉
鸟类“大熊猫”绿尾虹雉现存数量不足3000只
天全县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图鉴——绿尾虹雉
“鸟中大熊猫”绿尾虹雉笼养种群翻一倍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绿尾虹雉现身陇南
凤冠“虹”帔,“雉”存高远

网址: 高原彩虹—绿尾虹雉 https://m.mcbbbk.com/newsview168539.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短视频丨绿尾虹雉求偶
下一篇: “鸟中大熊猫”!今年全球第一只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