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视觉艺术课程国家标准介绍 胡知凡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xx年7月,澳大利亚国家课程评估和报告委员会公布澳大利亚课程标准:艺术(幼儿园至十年级)(以下简称标准),向社会征求意见。这是澳大利亚有史以来第一套幼儿园至中学的全国统一艺术课程标准。标准包括舞蹈、戏剧、媒体艺术、音乐、视觉艺术等五个艺术门类的课程。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学校必须提供以上所有门类的课程,使学生能较全面地接触和认识艺术。中学阶段七、八年级开始,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和爱好在这五个艺术门类中自由选择其中一个或数个门类。幼儿园至小学二年级的课时必须达到120小时,小学三至六年级为100小时,中学七至十年级是160小时,学校可以自行决定教学安排。 标准认为,艺术教育的总目标是发展学生的以下多种能力: 创造力、想象力和各种技术,以及审美和批判性思维与实践,通过参与创作和回应艺术作品提高自信心。 好奇心和各种技能,研究和运用创新的艺术手法和可用的技术表达各种想法,通过多种观点发展移情能力。 美学知识和沟通能力:通过有意义的方式重视和分享经验,表达、表现和交流有关个人和他人的想法。 通过接触各国艺术家、艺术形式、艺术活动和业界人士,洞察与了解当地、地区和全球的文化、历史和艺术传统。 标准将每门艺术学科的学习内容划分为两大部分创作(making)与回应(responding)。所谓创作,即运用过程、技术、知识与技能创作艺术作品。其目的是发展学生“想象与即兴创作(表演)”、“探索艺术元素、材料、技术和过程,并形成自己的艺术作品”、“实践技能与技巧”、“通过艺术作品交流各种想法”以及“将所学的艺术与其他艺术学科和学习领域相联系”。而所谓回应,即探索、回应、分析和阐释艺术作品。其目的是发展学生“反思自己的艺术作品”、“回应他人的艺术作品”以及“从社会、文化和历史的情境来看待艺术作品”。这两大部分,既独立又有相互之间的联系。 xx年,澳大利亚国家课程评估和报告委员会还制定了包括听说读写、计算能力、信息交流技术、批判和创造性思维、个人和社会的能力、伦理行为、跨文化理解等七项综合能力,以及包括土著人历史和文化、亚洲及澳大利亚与亚洲的关系、可持续发展这三个跨课程主题,并要求各门学科的教学都要融入这“七大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三大主题”的学习。 限于篇幅,现将标准中有关视觉艺术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说明、各年级段的学习内容与成就标准等翻译、介绍如下,与同行分享和共同学习。 一、视觉艺术课程定位 在视觉艺术学习过程中,学生接触到美术、工艺和设计等多种艺术形式。通过对传统和新兴的视觉艺术创作和批评的实践,学生相互之间探索和交流各自内心的意图和信息。如同所有的艺术形式一样,视觉艺术也能够引起、鼓舞和丰富学生的各种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促进学生创意和表现能力的提高。 视觉艺术为学生提供各种机会,去探讨视觉艺术领域中各种复杂和丰富的手段。通过各种探讨、实践的机会,使学生提高创意和表达能力,并能够完善他们所创作的作品。 视觉艺术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从视觉艺术的创作者和观众的角度,去探索他们所处的社会,并拓展知识、认知和各种技能技巧。视觉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已存在了数百年,并仍在继续发展着。视觉艺术鼓励学生进行各种视觉形式的交流,视觉语言的探讨,以及了解自己和他人的社会、文化和技术,并对个人或与他人共同完成的艺术作品所反映的各种想法作出回应。 通过视觉艺术的学习,学生既对世界文化有所了解,又形成了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的能力,并具有想象力。通过在视觉艺术中探索不同历史、文化和社会,学生学会了表达对世界的各种看法及用视觉进行思维以及与他人合作的工作方法。 二、视觉艺术课程目标 视觉艺术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 通过视觉艺术创作和交流等手段,提高自信心、好奇心、想象力和乐于表达的能力。 运用视觉艺术的技能、语言、材料、工艺和技术,通过视觉艺术知识、理解力、制作过程和创新思维,形成各种观念。 通过视觉艺术的实践和认识,成为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学会尊重和理解传统的、历史的和各种文化的视觉艺术与艺术家。 三、视觉艺术课程内容说明 标准要求学生在视觉艺术学习中探索了解不同艺术形式及其相关的制作方法。这些形式既包括二维形式,如素描、色彩画等;又包括三维形式,如陶艺、雕塑、装置艺术等;还包括四维形式,如基于时间的装置艺术作品、行为艺术作品、数字动漫、视频等。 其次,标准要求,学生应当在视觉艺术学习中,学会运用视觉语言中的“元素”和“原则”,进行视觉艺术作品创作。所谓“元素”,包括线条、形状、形体、空间与时间、色彩、肌理、明暗等。所谓“原则”,包括重复、节奏、对比、变化、强调、比例、平衡、统一、和谐、运动等。 第三,标准将视觉艺术课程学习分为“创作”与“回应”两大部分。其中,“创作”包括学生尝试和体验视觉艺术中传统的和新的技术,个人或集体共同进行艺术品创作。这些艺术作品,反映学生探索视觉语言,以及对自己和他人的社会、文化和创作技术认识的各种想法。“回应”包括学生在学习视觉艺术语言、技能和技术时,对概念和空间的探索,学会从不同视角探索视觉艺术作品,并进而产生自己的看法,同时也学会理解他人的各种看法。标准提出,这两部分都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如同艺术家、设计师、工艺师、评论家、历史学家和观众一样的知识、理解力和技能。 第四,标准要求,在视觉艺术课程中,要融入“七大综合能力”和“三大主题”的学习。 第五,标准反复强调,学生在艺术创作时,要学会安全地使用工具和材料;在使用他人的图像和作品时,应征得别人的许可,不能抄袭他人的作品;等等。 四、各年级学习内容与成就标准 (一)幼儿园至二年级学习内容与成就标准 在幼儿园至二年级阶段学习中,要求学生与同伴、老师起,学会独立地创作和回应视觉艺术作品。通过创作视觉艺术作品,来反映自己家庭、社区以及周围所发生的事情;学习使用一系列的材料、媒介和技术,来创作素描、色彩画、版画、雕塑、摄影和多媒体等视觉艺术作品;学习对自己和同伴的作品作出回应,谈论自己的经历与视觉艺术作品之间的影响关系。 1幼儿园至二年级学习内容说明 创作 (1)观察和想象各种图像、物体、图形和形式 认识到素描、绘画、物体、空间可以用来代表和表达想象与各种情感。 利用天然物和人造物中的各种图像和物体来进行观察和玩耍。 结合各种图像、形状、图形和空间进行玩耍。 综合能力 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个人与社会能力、信息交流技术、跨文化理解 (2)探索并玩耍一系列图像、材料、物体外表、空间、技术、图形和形式 发现和描述自然物与人造物中各种材质的特性,例如黏土、硬纸板、油画布、各种模型、水彩颜料、木制品、塑料制品以及多媒体。 使用一系列传统的和当代的数字媒介、材料和工艺流程,用富有想象力的方式探索艺术、工艺与设计的各种元素。 使用、储存和清洁各种材料、工具和设备时,例如,当使用剪刀、铅笔、蜡笔、记号笔、胶水、颜料、画笔、黏土等工具和材料时,要养成安全、随机应变和可持续利用的意识。 综合能力 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信息交流技术、听说读写 跨课程主题学习 土著历史和文化、亚洲、澳大利亚与亚洲的关系 (3)创作各种图像、立体物、形状和空间时,谈论自己的想法和材料 谈论自己创作的视觉艺术作品,描述其主题、想法以及作品名称的命名等特征。 在扮演艺术家的角色创作艺术作品时,要考虑自己的创作意图。 描述所选择的媒介、创作过程以及工具是如何影响艺术作品的。 综合能力 个人与社会能力 跨课程主题学习 可持续发展 (4)制作熟悉的或是想象、记忆中的各种人物、事物和经历的视觉艺术作品 创作原创的艺术作品,描述作品中所体现的主题、想法和特征。 创作描绘日常生活中有关自己、家人、朋友、宠物、家庭、学校和社区情景的视觉艺术作品。 利用自然或人造环境中的图像、事物以及可利用的再生材料,创作视觉艺术作品。 综合能力 个人与社会能力 (5)认识到视觉和空间的观念是以不同方式形成和被理解的 根据周边世界的生活经验设想一个主题,用二维、三维或四维等形式进行探讨。 发现视觉和空间元素可以通过不同媒介、材料和制作过程得到延伸,进而改变意图。 考虑到家庭、场所或社区需要,用视觉和空间的观念创作新的图像和立体物。 综合能力 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跨文化理解、计算能力 (6)视觉艺术与艺术和其他学科领域的联系 使用现有的数字技术浏览、复制、分享各种图像和观念。遵守不能抄袭他人作品的规则。 尝试在课堂上根据交通、水、植物、动物之类的主题,从色彩和肌理元素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通过学习二维的绘画、素描形式,以及三维和四维的形式,了解艺术和其他学科领域之间的联系,如绘制正方形图形或塑造锥状物体都与数学学科有联系。 综合能力 信息交流技术、听说读写、伦理行为 与艺术和其他学科领域的联系 音乐、戏剧、地理、数学 回应 (7)在视觉艺术作品中使用视觉艺术术语来分享思想、观念和情感 描述视觉艺术作品中的视觉艺术术语。 谈论视觉艺术作品中能吸引注意力的方面。 分享并比较自己和同伴之间对视觉艺术作品存在的各自不同的看法。 综合能力 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听说读写、个人与社会能力 (8)谈论他人创作的视觉艺术作品时,顾及不同的观点 从不同的视角对自己的视觉艺术作品中的特点或内容进行描述。 比较各种视觉艺术作品,谈谈对其印象或想法。 观看各种视觉艺术作品,探讨不同时代或不同地区的人是如何进行诠释的。 综合能力 听说读写、跨文化理解、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 跨课程主题学习 可持续发展 (9)认识在各种视觉艺术中体现不同环境、社会、文化和时代 讨论视觉艺术如何告诉我们有关生活或往日生活的变化。 根据自己的视觉艺术作品,描述其中所反映的自身生活和文化经历。 讨论不同社会和文化背景的视觉艺术作品,包括土著和托雷斯海峡岛民的艺术作品中所反映出的各种符号、故事和传统。 综合能力 跨文化理解 跨课程主题学习 土著历史和文化、亚洲、澳大利亚与亚洲的关系 2幼儿园至二年级的成就标准 到二年级阶段学习结束,学生会利用各种方法、技能、材料和工艺来创作视觉艺术作品,用以表达自己的各种想法。 学生会分享和描述自己或他人创作的视觉艺术作品。会把创作视觉艺术作品看成是自己的一种经历。 (二)三至四年级学习内容与成就标准 在三至四年级学习阶段中,学生与同学、老师、学习共同体起,学习独立地制作和回应视觉艺术作品。学生通过个性化的视觉艺术作品,发展艺术性的各种想法。学习使用各种材料、媒介以及方法,制作不同形式的视觉艺术作品。学习有特色的艺术传统,包括素描、色彩画、雕塑、版画和数字作品。学生学会对自己、同伴和艺术家的作品作出回应。学习描述如何运用不同材料激励各种想法,进行艺术作品创作。 1三至四年级学习内容说明 创作 (1)探索如何表达自己所看到或想象到的各种图像、形式、事物和空间 尝试二维、三维和四维的创作方法和形式,启发个人的经历。 探索自己和他人代表不同情境的图像、立体物、观念和空间。 在自然和人造环境中学会从不同视角观察各种空间和事物。 综合能力 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信息交流技术、个人与社会能力、计算能力 (2)调查与尝试不同媒介和技术的特性,发展预期的效果 结合各种媒介和材料的特性,探索不同的效果,例如用再生材料制作拼贴画,显示材料的不同肌理和对比。 调查自然的、人造的和数字化的环境和材料,用来创作出不同效果的艺术作品。 调查不同材料特性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选择材料时要考虑其用途以及回收和再利用的可能。 综合能力 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信息交流技术、听说读写、个人与社会能力 跨课程主题学习 可持续发展 (3)通过利用各种媒介、视觉艺术的实践和各种观念,发展艺术创作的技巧 分析自己的视觉艺术作品中有关主题、材料和制作方法的特点。 探索能代表他人的生活、文化和居住地的各种艺术创作技巧和方法。 选择最能代表其作品主题特点的形式和技巧。 综合能力 跨文化理解、个人与社会能力、伦理行为 跨课程主题学习 可持续发展 (4)尝试各种技术、工具和形式,以发展他们的技能,并完善其艺术创作 使用不同的技术和形式,创作有关个人、文化和社会观念的艺术作品。 运用传统的和现有的数字艺术工具、材料和技术,创作各种视觉艺术作品,探讨其不同的效果和意义。 认识到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为了所创作的视觉艺术作品给别人和自己观赏,有着不断完善和提高他们技能的要求。 综合能力 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听说读写、计算能力 (5)分享和展示视觉艺术作品,重点关注各种细节、创作意图和所使用的技术 谈论或用文字描述他们创作的视觉艺术作品,重点在各种细节、创作意图和所使用的技术上。 选择视觉艺术作品,在学校、社区或网络上举办展览进行展示。 设计和筹划有效展示艺术作品的各种方法,例如选择画框、装画框或展厅空
相关知识
澳大利亚视觉艺术课程国家标准介绍.doc
马来亚大学视觉艺术硕士专业介绍
什么叫视觉艺术
萌宠造型的总部基地 动物别墅 视觉艺术创意
萨摩耶介绍.doc
国家标准
狗粮的国家标准
宠物饲养课程统一标准.doc
复合微生物有机肥国家标准最新
【标准发布】2024年第1号国家标准公告,两项宠物领域国家标准正式发布
网址: 澳大利亚视觉艺术课程国家标准介绍.doc https://m.mcbbbk.com/newsview173537.html
上一篇: 强迫症慎入!国外艺术家创造的视觉 |
下一篇: 宠物店如何做好店铺视觉营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