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孩子犯错了,我们与其想方设法惩罚他们,不如让他们承担自然后果

孩子犯错了,我们与其想方设法惩罚他们,不如让他们承担自然后果

文/小幸运嘛嘛的育儿经

有一次,去超市,遇到一对母子,由于小男孩特别活跃,而他妈妈特别唠叨,因此成功地引起了我对他们的注意。

我们来听听她妈在唠叨什么:“别再过道上跑来跑去……不要什么东西都摸……家里不是有很多小汽车了吗?不可以再买汽车玩具了……不要去挤那个药膏,放回去……这个是辣的,你咳嗽还没好,不能吃辣的零食……你回来!再不回来,我就要惩罚你了……今天晚上,你不能看动画片了,玩具手枪也不能玩了!”

虽然孩子妈妈已经说出了惩罚措施,但是这些对小男孩似乎没有什么用,他还是在超市里为所欲为。

其实我们很多时候都会像这个妈妈一样,当我们不知道该如何去阻止孩子某些不好行为的时候,就会说——“你再这样,我就不让你……”之类的话,而且很多家长确实会说话算话,付诸行动,但是效果似乎并没有我们预期的那么好,或者说可能这次惩罚有用,但是下一次就失效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惩罚孩子?

可能很多人会说,孩子做错事情了,就要承担相应的惩罚,否则他们永远都不知道自己错在哪。

如果我不惩罚孩子,我哪来的威严?岂不是让孩子来掌控一切?

如果我不惩罚孩子,会让我对他无能为力。

再问大家一个问题:是否记得自己还是孩子时,受到惩罚的感受?

有部分人可能觉得父母惩罚自己没有错,因为自己确实很糟糕;

有一些人会恨自己的父母,但是一边恨一边又充满罪恶感;

有些人会幻想自己因为受到了惩罚而病得很重,让父母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后悔;

可能还有更多的人的想法是——我要报复!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大家都是过来人,知道惩罚其实并不起太多作用,反而让孩子的精力分散到别的地方去,比如如何去报复家长上面。这样就让孩子错失了对自己不当行为进行反思的机会。

惩罚是一种非常没有效果的管教方式,常常会让孩子的行为朝着与我们预期相反的方向发展。许多父母使用惩罚,是因为没有人教给他们更好的管教方法。

那我们有什么更好的管教方法吗?

有,那就是“自然后果法”。

什么叫自然后果法

自然后果法,是由法国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的一种教育方式:如果孩子犯了错,造成了不良的后果,让他自作自受,亲身体验并承担自已所犯错误造成的不良后果,从中接受教训。

通俗点说就是我们中国的一个成语——自作自受。

比如,孩子把衣服弄湿了,不给他换新衣服,就让他穿湿的,难受了,他下次就会小心不弄湿衣服了。

不是用外在的惩罚让孩子难受,而是让孩子感受衣服湿的难受,这就是让孩子承担自己行为的自然后果。

自然后果法是让孩子在成长中自然的收获经验的方法,实质是“体验式成长”,以后果来引导孩子自然朝正向的发展。

为什么要用”自然后果法“

1、自然后果法,让孩子对改正错误不会有抵触心理

我们惩罚孩子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不再犯同一个错误,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他关注的点在被惩罚后禁止做某事后,我该怎么办,而不是在好好反思自己犯的错误上。所以父母外在给的这种惩罚,容易激怒孩子,甚至可能适得其反。

就比如我不愿意吃饭,你用不能看电视来惩罚我,但是在我看来,吃饭跟看电视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你这样强行地塞给我的惩罚,让我很不服,我就很有抵触情绪,你说什么、做什么,我都不会觉得自己是错的,我下次还会不吃饭。

但是如果我不愿意吃饭,你也不逼我吃,等过段时间,我自己肚子饿了,那是我自己的事情,不是你强行给我的惩罚。我就知道不吃饭和饿肚子是有联系的,这种惩罚不是你另外给予的,是我自己行为本身造成的,所以我不会被激怒,也不会觉得自己委屈,那么我就会反思自己哪里做的不对,我下次就会知道我应该把肚子填饱再去玩。

2、采用自然后果法,使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从”敌对“变为”合作“

孩子通过自己的过失所得到的自然惩罚,亲身体验到自己行为过失带来的不良后果,这种惩罚不是父母人为另外给予的,孩子就不会对父母有”敌对“心理,甚至还会主动求助于父母如何改正这个错误,那这个时候,父母肯定很乐意跟孩子”合作“,一致对外。

显然,这能很好地缓和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怎么做到自然后果法

1、父母不能只做口头批评,实际上却还在给孩子提供帮助

比如孩子把玩具弄坏了,家长批评一顿,马上又给买新的;孩子把别人玻璃打碎了,你把孩子批评一顿,自己却马上代替孩子去跟别人道歉。

这样做,即使是给予再严厉的批评,也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因为孩子行为上虽然出现了过失,造成了损失,但并没有对他的生活带来什么不便,行为上没有受到任何的限制,个人的实际利益也没有受到损害。孩子没有从中亲身体验到行为过失的危害,对行为过失就不会产生“非改不可”的迫切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小孩子心比较大,对于挨批评的事很快就会忘记,印象不会深,在行为上还是“依然故我”,难以有效地纠正其过失。

因此,玩具弄坏了,就让孩子玩这个坏玩具,不要去买新的了,你买了新的来,他就学不会珍惜;孩子把别人玻璃打碎了,就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向别人道歉,作为父母不要越俎代庖,否则孩子永远不会有愧疚感。

2、父母不要比孩子还急

对于很多父母来说,每次辅导作业,家里都是鸡飞狗跳,你急的已经火烧眉毛了,孩子却各种状况,一会要喝水,一会要上厕所……家长就一边骂一边辅导孩子做作业,你付出了那么多时间和精力,真是操碎了心,甚至被气得住院的都有,孩子却未必会记得你的好。

这就是父母比孩子还着急的后果,皇上不急太监急也没用啊,我们不如不要急。

孩子回到家,拖拖拉拉不做作业,你不去催他,自己该干嘛干嘛,等到睡觉点了,就让孩子睡觉,坚决不提作业的事。等第二天,孩子去学校,因为作业没做完,被老师批评了,孩子就知道不做作业的后果了。

因为在同学老师面前丢人的是他自己,他感受到了别人的嘲笑,他的实际利益受到了损害,所以他觉得自己必须要把作业做好。

诚然,教育好孩子是父母的天职,但是教育要讲究方式方法,你急没用,得想办法让孩子自己急才行。

结语:

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家长要做的,不是拿各种条件和后果“胁迫”孩子,阻止孩子做某些事情。而是“告知”孩子这么做可能有哪些后果,然后由孩子自己做出选择。

自然后果法的使用态度很重要,一定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才会发挥足够大的效力。

相关知识

孩子犯错了,我们与其想方设法惩罚他们,不如让他们承担自然后果
自然后果惩罚法
【育儿听蕾说】 “自然后果法”、“后果惩罚法”你平时用的哪一个?
什么是自然后果惩罚法?
猫咪犯错了,这些惩罚方式最有效,你试过吗?
温柔而有效的惩罚熊孩子,让自己成为讲理和冷静的榜样
小心!别误用了“自然后果法”!
自然后果惩罚法名词解释
中国的家庭教育中最缺少的就是自然后果教育法
如何收拾手欠的猫咪,并让它知道自己犯错了?

网址: 孩子犯错了,我们与其想方设法惩罚他们,不如让他们承担自然后果 https://m.mcbbbk.com/newsview173930.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育儿听蕾说】 “自然后果法”、
下一篇: 宠物之间应该如何相处。宠物们都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