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古代的犬文化现象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古代的犬文化现象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狗是十二生肖之一,在人类社会发展和文化影响上都有独特的地位。犬类不但是人类最喜爱的宠物,还是人类社会中重要的伙伴与助手,狗作为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古代关于犬类的文化记载也非常多,这些既有神话故事,也有诗句与绘画作品,这些作品对我们研究古代犬类文化现象和当时犬类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有着重要意义。

犬文化现象

在原始社会中,就有关于犬类参与人类生活中的记载,在夏商前期的原始陶片中,就有犬类捕鱼的记载,犬类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在原始社会的生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无论是人类去捕鱼都会见到犬类的身影。

在早期社会中犬类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人类对犬类也产生了感激之情,古代社会原始部落中,图腾崇拜是普遍的现象,有太阳等自然景观图腾,有神话人物图腾,当然也有动物图腾。

从出土的文献中看,有许多部落都将犬类作为图腾,以此感谢犬类为他们捕猎,驱除危险,保护人身财产安全,将犬类作为神祇顶礼膜拜,给予了他们超凡的能力,因此产生了许多神话传说。

多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都将半人半犬的盘瓠奉为本⺠族始祖祭祀。在《山海经》《搜神记》中就有记载犬封之国。而《山海经》记载的犬封国方位大致就在我国西南西北地区。西南地区至今还流传着这样的传说。

在神话故事中也有犬类的记载,最著名的就是二郎神身边的神犬哮天犬,后世的神话传说愈演愈烈,古代人甚至将月食现象归咎于天狗食月,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将盘瓠视为造物主,可见当时犬类对于人的影响。

而进入到了文明社会,犬类在文化作品中频繁出现,如先秦故事中就有晋灵公沉迷酒色,养了一条凶恶的獒犬,并用定要这条獒犬去攻击晋国大臣赵盾的故事,虽然犬类凶狠,但是已经被人驯化,不会攻击主人。

所以犬类也被人赋予了忠诚护主的形象,古代流行祭祀,犬类不单单会被当作图腾图案,也会同样会参加到这些活动当中。无论是部落的节日还是结婚丧葬都可以看到犬类的身影。

在人去世的时候,甚至会让犬类进行陪葬。我国犬类祭祀的历史悠久,在新石器时代就有让犬类陪葬的传统,许多出土的陵墓中,就有许多陵墓是用来埋葬犬类的,在这些祭祀遗址中,最多可以找到数百只犬类的遗骸。

犬类作为家禽,还会被人用来祭祀,祈求上天保佑风调雨顺,不要出现自然灾害。在殷商时代,大祭已成为普遍的风习,古人认为犬类是有灵性的动物,可以保护人们不受灾害,免除疾病。

甚至生病的时候,都不会用药物,而是用狗祭祀,或者烹羊犬食之,以求来恢复健康。可见当时狗祭祀地盛行,狗在人各种活动中出现频繁,从这方面可以看出,人们对于狗的依赖。

犬类对于古代生活的影响

古代生产力低下,物资匮乏,自然环境恶劣,野兽众多,容易驯化忠诚有一定攻击性的犬类就是最好的打猎助手,直到清朝时期,人们还保留着大家猎犬去打猎的习惯,现在社会这个习惯才逐渐消失。

在游牧民族,饲养猎犬进行捕猎是非常普遍的行为,甚至会有专门的人来训练这些犬类,在古代时期,捕猎足够多的猎物,人类才可以继续生存繁衍下去,所以犬类对于早期人类生存繁衍起到了重要作用。

而人们也常常用犬类来看管其他家禽,比如说牧羊犬,这种犬类也被称为田犬,狗经常会随主人一起出去放牧,用来看管这些饲养的家禽,追捕逃跑的家禽,经常是左右两只手或者前后两个猎犬跟随出行。

为了避免其他动物的偷盗和撕咬,犬类也起到保护这些家禽的作用,牧民不进行看管的情况下,就由这些犬类护卫。在狩猎和牧养期,狗与人类的关系密切,成为人类的可靠助手。

古代社会犬类不但帮助人们进行狩猎,而且还会有看家护院的功能,现在农村许多人家都会在门口养一只狗,如果有外人进来的话,小狗就会发生吼叫声,狗的反应激烈,动作迅速,可以迅速察觉异样,在古代就有看门护院的作用。

古代人一把犬类分为猎犬、田犬、守犬,守犬就是专门用来看家护院,即使在农耕时代犬类的作用依然明显,人们外出务农,家中无人看护,犬类的作用就会显现出来了,一些大户人家为了防止盗贼进入偷盗也会饲养犬类。

在战争中冷兵器时代,犬类因为动作灵敏,反应迅速,容易被驯化的特点,也时常被带入战场当中去,尤其是在远古时代,传说中高辛氏( 帝普)就带着所养五色犬深入敌内,取得敌方首级而归。

在春秋战国时期,往往还以猎犬作为克敌制胜的重要手段,晋灵公就用自己养的獒犬攻击过赵盾。虽然后期骑兵和战车战术普及,但是在古代出兵行军打仗中,依然会带犬类出行,用来侦察敌军。

许多地方犬类依然是出行的重要工具,如在寒冷地区,狗拉雪橇依然是重要的工具。犬类可以供人驱策,又有极强的速度和承载力。在现在南极地区还会用犬类承担运输工具。

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犬类从工具型动物,逐步变成了人的宠物,在唐代上层社会,养犬的风气非常盛行,犬类是唐代宫廷贵妇在打发时间,消遣娱乐的重要工具。在许多宫廷画中如《簪花仕女图》,就可以看到犬类的身影。

在宋代之后,人们养狗的风气逐渐从上层社会扩展到全社会,养狗风气盛行,普通人家也会选择养狗,一是用来看门护院,保护自身安全,二是将犬类变为玩耍的伙伴打发时间,陪伴自己消解孤独。

古代犬类文化影响

古代绘画专门有一科就会绘画犬类,如宋代《宣和画谱》明代《春苑游狗图》、清代郎世宁的《十骏犬图》,都将犬类作为主体进行描写绘画,犬类在古代绘画种类繁多,内容丰富。

犬类丰富了古代绘画的内容,内容,在清朝时期,康雍乾三代都有命外国传教士绘画外国名犬,或者皇帝猎犬的画像,外国传教士将西方的绘画技巧与中国传统水墨画相结合,推动了近代绘画的演变。

在唐代时期,养狗风气开始盛行,这种风气一直影响至今,到现在社会为止,小狗依然是人类最重要的伙伴,也是人类饲养最多的宠物。但是古代也会用“声色犬马”也比喻上层社会的荒淫奢侈。

但是犬类不单单会被人当作宠物养,依然会帮助人们捕猎,保护主人的人身安全在《昭君出塞图》《元世祖打猎图》就可以看到人们在骑马时旁边会跟着一只猎犬,跟随主人一起外出打猎,参加活动。

狩猎是古人重要的生产与娱乐活动,猎犬是人类进行狩猎时最重要的伙伴,许多猎户在出行的时候都有猎犬的跟随,在狩猎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猎犬对古代狩猎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人们也经常有效忠犬来形容一个人的忠诚,犬类对待主人身份忠诚,只要被驯服后,基本不会伤害主人,而且会一直和主人在一起不离不弃,这份品格也已经被世人所称颂。

不过也有“丧家之犬”等成语,形容一个人的狼狈不堪,而古代也有关于恶犬的描述,将一个人失控的行为描述为“疯狗”,这也有许多犬类在不受控制的时候,经常会出现攻击人类,撕咬老弱病残的行为。

在古代食材匮乏,在一些情况下,也会食用犬类,现在许多地方都保留着食用狗肉的习俗,积累了许多烹饪狗肉的经验,对狗肉的特性之认识有了更深层的理解。留下独特的饮食文化。当然现在依然食用狗肉的行为也被许多人反对。

总结

在早期社会,犬类在人们日常生活和狩猎生活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甚至产生了对犬的崇拜的文化现象,创造了许多关于犬类的神话故事,在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是指将半人半犬的盘瓠看作为创世主。

而在狩猎文明转向农耕文明的过程中,犬类依然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虽然从慢慢地攻击性转变为了看守型,但是家大又在其中扮演重要⻆色,几乎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可以看到犬类的身影。

犬类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朋友,所以人类对于犬类也留下了较为丰富的记载,犬类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助手,也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伙伴。

相关知识

古代狗的名称
中国宠物文化发展及其对宠物经济的影响
宠物文化对宠物经济的影响
犬猫高血压的原因及其对肾脏功能的影响
猫之国:探寻日本猫文化,猫娘、招财猫、猫咪文化很流行!
宠物文化 1.古代宠物的兴起 古代宠物的兴起.ppt
文创产品=文化+创新+产品,完美治愈你的“小确丧”
狗品种探秘——以柴犬为主的宠物狗(了解柴犬的性格、特点与养护)
宠物文化对宠物经济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宠物食品原料的特性与选择及其对终产品的影响

网址: 古代的犬文化现象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https://m.mcbbbk.com/newsview174756.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如何看待文明养狗
下一篇: 狼与家犬:神话与科学之间[p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