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自然观察

自然观察

自然观察|白颊噪鹛

自然淘淘

<p>如题,今天的主角是白颊噪鹛。说起它,我小时候在四川老家经常看到它的身影,只是当时不知道它的名字,因老家把麻雀叫作“麻拐子”,而它比麻雀大,就随了家乡方言,得了个“大麻拐”的名号。这个我是记得的,只是没有和后来的白颊噪鹛对上号。直到我前年回到老家,在舅舅家房后的土坡上见到它时,一眼便认出它就是鸟类图鉴上的白颊噪鹛。舅舅问我拍到什么,我便给他描述了一番,他一脸不屑地说“不就是大麻拐,有啥子看头”,我才恍然大悟—哦!原来它就是小时候就见过的“大麻拐”啊!我竟然不记得曾经见过它,真是汗颜。于是我把这次相遇,记作加新之旅。</p><p><br></p> <p>相识之后就见得多了,它也从我的加新鸟种变成了我的“菜鸟”(常见鸟种)。这不,这两日只要出来就会遇着。这里交待一下,我是前两日被我家先生“忽悠”到湖南安化的,他是拿准了我的脉,游说我的理由就是这里依山傍水,观鸟好去处,还交待我一定把各种装备带齐。果然在资江边上转了转,观鸟的瘾就上来了。我坚信只要走进大自然就有收获,至少有麻雀、白头鹎这一类保底鸟种,还因靠近江边,有白鹭、白鹡鸰、普通翠鸟和鹊鸲这样的常客,也不乏池鹭、黑脸噪鹛(也很有趣,下回写)、红嘴蓝鹊、珠颈斑鸠、远东山雀、棕背伯劳、矶鹬、金腰燕、黄臀鹎等活跃的主,这还没算上各种艳丽奇特的蝴蝶和其它昆虫。不过,最吸引我的还是白颊噪鹛,说它“不见其鸟先闻其声”再适合不过了,且这两日遇着的多是拖家带口的一家子,看足了操心爹妈外加熊孩子的戏码,有趣又温馨。</p> <p>通过下面这个陡坡,便从热闹的小镇来到乡间田野了。前天,我站在上面的公路上,指着酒店后面的江边问我家先生怎样才能过去,他说要开车去,询问酒店老板也如是说。并且当天傍晚先生就开车带我去了,开了几公里,最后是到了江边,却没有到酒店后面的江边。滑稽的是昨天我从酒店往西走了不到百米便看到这个陡坡上的小径,三两分钟就来到酒店后面的江边。</p> <p>刚从陡坡上下来,就听见白颊噪鹛的叫声,也可能是它的叫声把我吸引过来的。昨天早上遇到的1号家庭,上来就是温馨的亲子戏码,亲鸟是在教孩子整理羽毛吗?</p> <p>学会了,自己整!</p> <p>原来亲鸟跑这觅食来了!</p> <p>爹妈不在家,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先藏起来再说!</p> <p>原来不是独生子女啊!造型不能乱,继续整!这就是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吧!</p> <p>下面这只是今天早上遇见的第一只白颊噪鹛。我从旁边的田埂路过,它给我来了个“此地无银三百两”,忽然从地面上飞出来,“多此一举”地躲进玉米地里,还是拍张照纪念一下吧,相遇即缘分遇见它就听出来有一家子在这儿,不知道它们是不是一家的。</p> <p>这不?刚才听到的一家子不一会儿就遇着了。我本来是去看昨天遇到的枯叶蛱蝶,很好奇它怎么过了一晚上还在。也想看看锹甲还在不在。不曾想2号家庭的一只娃被我惊到了,从藏身的地方窜了出来,飞到我附近的一棵黄荆树上。哎呦,这下可不得了了嘿,这娃害怕啊,开启找妈模式,亲鸟也焦急了,急促地“沟通”之后,分分钟来到娃身边。看!美食,果然是最好的哄娃妙招。其实更害怕的是我,动也不敢动了,电影慢动作一样地拍了两张照片,看照片就知道我有多“艰难”。话说我是来看蝴蝶的好吗?你这熊孩子不听话乱跑啥呀,看把你爹妈吓的。</p> <p>说的就是下面这只熊孩子!</p> <p>瞧!3号家庭家的熊孩子出场了,我从河岸上过来时就看到这一家子了,眼看着它们飞到河边草丛里,仅此而已,我是要去拍普通翠鸟的,我真的只是路过,路过!</p> <p>可是躲不过呀,当我来到桥上,探头往桥下看了一眼,怎么就这么巧,它们一家子就在右边的草丛里觅食。爹妈机警,一下子窜到倒在河床上的一棵枫杨树底下。这只熊孩子埋着头撅着屁股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一抬头,咋都不见了。听到亲人呼叫才窜过来。</p> <p>亲人,我来啦!</p> <p>树底下最安全,千万不能出去!其间有只娃跑到枫杨树外面溜达,亲鸟叫了几声,那娃就乖乖回来了!</p> <p>危险解除,晒个太阳先!</p> <p>安全重要,造型也重要!</p> <p>好舒服呀!对不住啊,刚才吓到你了,我真的不是故意的!</p> <p>看了这几组家庭,你们发现了吗?我几乎没在高大树木的中上部遇见过它们,这就对了,它们主要呆在灌木丛、竹丛及林缘地带,再或者像上面照片中的开阔庄稼地。见着它们我脑海里蹦出来的第一个词是“地老鼠”,第二个就是“贼娃子”,它们真的像老鼠一样在灌丛窜来窜去的,机警又不怕人,一有动静就躲,但是该干啥干啥。对我而言它们稍显吵闹,总是先听见叫声稍后才偶遇真身,不过和黑脸噪鹛比起来,它们的叫声悦耳多了。下面是白颊噪鹛的专业信息,看看是不是很符合呢。</p><p>【学名】:白颊噪鹛</p><p>【拉丁学名】:White-browed Laughingthrush</p><p>【野外识别】:体长21~24cm的小型噪鹛。雌性相似。眼先、眉纹、颊部及耳羽白色。体羽灰褐色。虹膜-褐色;喙-黑色;跗跖-褐色。</p><p>【分布与习性】: 分布于印度东部至包括海南的中国广大南方地区,为常见留鸟。通常不惧生,喜灌丛及其他次生环境,有时出现在开阔地带。</p><p>【鸣声】:单调拖长的“jiu jiu”声</p><p>资料来源:《中国鸟类图鉴》赵欣如主编</p><p><br></p>

相关知识

自然观察
自然认知一:动物类
脑AT测评 | 自然认知能力篇
动物与自然
【活动招募】乐享自然 快乐成长 “ 家有萌宠——自然笔记征集活动 ”
自然秘密|宠物虫和秘密花园
怎样观察一只鸟儿?
观鸟经济观察
萌宠这么拍 9招教你拍出宠物的自然表情 (4)
渔农自然护理署

网址: 自然观察 https://m.mcbbbk.com/newsview179065.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宠物“家人化”趋势崛起:00后驱
下一篇: 2023年中国宠物行业新趋势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