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宠物医疗范例6篇

宠物医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宠物医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宠物医疗

宠物医疗范文1

作为2011新春的第一场宠物业盛会,上海宠物大会汇聚更多的人气和商业机会。此次展会将吸引来自全国各地逾100家宠物业生产企业及商前来参展,展会规模超过5000平方米,将吸引超过50000人次的参观。目前招展工作正火热进行中,各大知名品牌如:法国皇家、上海蓝派(禾仕嘉)、Flexi、拜耳、先灵葆雅、顽皮家族等纷纷入驻上海宠物大会。

于此同时,由上海市宠物业行业协会主办的第四届宠物医疗学术研讨会也将同期举行。作为目前国内高端的宠物医疗学术研讨会,将邀请来自日本、韩国、中国农大及我国台湾地区著名小动物医学专家,组织技术讲座和现场诊断医疗等相关技术演示。此次研讨会不仅能增进国内与国际及各省市宠物行业间的交流,而且也能促进宠物诊疗专业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

与此同时主办方还组织了精彩纷呈的现场活动,引热爱宠狂潮:

中国犬赛

亚洲宠物展览会――中国犬赛和上海宠物展――中国犬赛都是国内最高规格的专业犬赛,是畜主及宠物爱好者每年都异常期待的宠物赛事。2010年9月亚洲宠物展中国犬赛为支持世博安保停办一年,这更是将2011年上海宠物大会――中国犬赛的关注热情推至。期盼已久的上海宠物大会――中国犬赛选择在阳春三月这一中国的黄金赛季隆重举办,以舒适的比赛环境及专业的比赛氛围,全力为您及宠物业奉上一场精彩绝伦的犬赛饕餮盛宴。

狗狗全国运动会

倾力打造狗狗全国运动会,赛事精彩放送:50尺短跑、跳高、跳远。

在运动与健康被广泛提及的今天,越来越多的爱宠人士开始关注宠物的健康成长。狗狗运动会,一个时尚、健康、有趣的活动顺势而生,引热爱宠狂潮。狗狗全国运动会由香港宠物商会主办,在香港、北京、上海、广州等各大城市巡回比赛,具有极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全国宠物美容师鉴定比赛

美容师鉴定比赛将邀请日本、中国大陆及中国台湾地区知名美容师进行评鉴,通过比赛来促进和提高选手的宠物美容操作技能。通过考核的人员将被授予相应级别的资质证书,这是国内仅有的可以获得宠物美容师权威机构认证的最佳途径,受到全国业界的广泛关注。

宠物医疗范文2

风云再起

2010年3月25日,果然如外界所料那样,前期因股票票面价格快速上涨而停牌自查的武汉塑料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塑料,证券代码:000665)再次向外界刊登重大事项停牌公告,并宣布继续停牌直至4月16日才恢复正常的上市交易。

该停牌公告宣称,武汉塑料控股股东之武汉经开投资有限公司日前正在筹划对该公司的重大资产进行全面重组。由于此次重大资产重组尚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为维护投资者利益,避免对公司股价造成重大影响,经公司申请,公司股票继续停牌。

细心的投资者们或许不会忘记,就在2009年12月,坊间曾经有一则甚嚣尘上的“被借壳”传闻便是有关武汉塑料的。只不过,彼时正值年底业绩核算关键时间段的武汉塑料当即对该传闻予以明确否认,并向投资者告知:“公司经营生产一切正常,基本面无重大变化,不存在预计将要发生或可能发生的重要变化。”

未曾料到,时间仅仅过去还不到一个季度,重组便被武汉塑料自己正式提上工作议程,真是此一时彼一时,世事难料。

不过,此次武汉塑料这则停牌公告的最后也郑重向广大投资者表示:“此次重组若未能在此期限内兑现,武汉塑料将于今年4月16日恢复交易,并且公司及公司控股股东承诺在股票恢复交易后3个月内将不再筹划重组事项。”

一位长期关注湖北上市企业动态的人士对本刊记者坦言:“也许,这一次武汉塑料是真的准备动动筋骨了。毕竟,近几年公司的业绩确实不怎么样。”

国信证券资深分析师吴超也对《鄂商》指出,2010年3月湖北省政府就宣布要加大对上市公司的整合力度,为湖北企业借壳上市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其实,早在一年以前武汉塑料就开始遭到其既有股东的大量减持。这次借壳传言或许是真的,因为武汉塑料市值本身就比较小,是一个比较容易让重组方看中的壳资源。”

确实,在目前武汉全面推进国企改制的大背景下,作为武汉市唯一一家国有控股的工业类上市公司,武汉塑料引进战略投资者一事,当然会被武汉市政府相关部门列上议事日程。

大浪淘沙

关于武汉塑料此次再起的重组风波,东方鑫德投资公司董事长谭兵对记者表示:“这只不过是湖北即将开始的国有企业重组浪潮中的一朵小浪花而已,更大的一波的重组海啸肯定还在后面。”

将来的历史或可证明,2010年将是湖北上市公司最为惊心动魄的一个年份。

3月8日,在国资系统召开的国资工作大会上,武汉国资委相关领导就表示:“我市国企改制将进入尾声,2010年最后剩余的10家困难企业将全部进行改制”,武汉市各区和市属集体企业主管单位将积极全面推进集体企业改革攻坚。在国企改制上,将以妥善安置职工、化解历史债务为重点,多方筹集改制资金,加大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对剩余10户特困国企改革改制的支持力度,确保年内全面完成全市176户困难国企三年改革脱困目标。

与此同时,武汉市还将探索建立上市“壳资源”的市场配置机制,对具备融资资格但长期未融资的闲置“壳资源”,在全市范围内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重组;对丧失融资功能的“壳资源”,借鉴其他城市的做法探索实施“壳资源”再造,充分发挥上市公司的资源配置功能。细心的投资客可能已经注意到一个细节,从去年底开始,湖北省和武汉市政府相关高层都在不同场合明确表示,将在2010年强力推动优秀的湖北企业上市或借壳上市。

实际情况也正是如此。自从2009年底以来,相比以往鄂籍上市企业过于平稳而略显疲态的表现,越来越多的“被重组”、“被借壳”的生死光环开始在湖北公司头顶上盘旋。到目前为止,武汉塑料、武汉控股、祥龙电业、精伦电子、武汉中商等壳公司都被这样的不祥传闻环绕过。

有观察显示,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逐步落实,资本市场对武汉国资控股的7家上市公司甚至整个湖北辖区上市公司的重组预期都在迅速升温。由是,湖北众多壳资源纷纷受到资金大鳄们的青睐,多年传出重组绯闻的武汉塑料自然是首当其冲。

其实,武汉塑料再遭重组的命运根本上是由于其本身连续多年表现不佳的致富能力。根据武汉出资企业合并财务报表,截至2009年底,市属出资企业资产同比增长38.53%;全年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77%;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3.61%。相比之下,武汉塑料实在堪称“垫底国企”。

本刊记者打开武汉塑料的财务报表看到,整个武塑集团公司截止到2009年前九个月的净利润为693.58万元,增长率仅为5.84%,2008净利润的年增长率甚至为-64.67%,也就是说2008年公司曾陷入巨大困境。如此这般,其惨遭各大股东减持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事实也确实这样,记者在武汉塑料对外公布的资料中看到,就在其刊登限售股份解除限售提示公告后的第六天,也就是2010年1月5日,武汉塑料的股东天泽控股有限公司就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掉了公司股份中的553.664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3.119%,天泽控股并且表示本次减持后将不再持有武汉塑料的股份。

这也并非天泽控股第一次减持武汉塑料,早在2009年4月1日至2009年12月18日收盘期间,天泽就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出售武汉塑料股份8,874,429股,当时减持部分占武汉塑料股份总额的5%。

鹿死谁手?

《鄂商》记者在网络信息海洋搜索中发现,关于武汉塑料重组的信息,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末。自从武塑1996年上市以来,它已经屡次寻找新东家以求变身。

1996年12月10日,武汉塑料在深交所公开上市;1999年,武汉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接手武汉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成为其第一大股东;2002年3月29日,武汉国际信托公司以1亿元的价格将股权转让给了武汉经开;2003年3月27日,控股股东武汉经开将其持有的武汉塑料全部国有法人股,托管给武汉国发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国发);2003年6月6日,武汉国发在签订协议交了5000万元定金后猛然发现,报表面上连年盈利的武汉塑料,其实早已亏损严重,于是在当年9月底便完身离去。

至今民间对以开发、制造、经营汽车塑料零部件及其他塑料制品为主营业务的武汉塑料为何在车市火爆的2003年还遭遇巨亏困境而莫衷一是。

不过据武汉塑料2003年年报确实显示,公司财务当年首次报亏,主业收入5.32亿元,亏损多达1.38亿元,每股收益则从2001年的0.14元和2002年的0.01元,直接跌为2003年的-0.96元,银行信贷也瞬间猛涨至3个亿。

也就是从2003年开始,这家1988年就开始组建的原名为武汉塑料工业集团公司的武汉唯一一家工业上市企业再也霉运走出被重组的迷雾。

本刊记者在调查中同时发现另一个略显悲情的事实是,自武汉塑料深陷借壳寒渊以来,市场上曾传出过两位数以上的“绯闻女友”,其中湖北省外地的有浙江中誉、湖南安邦投资,湖北省内的有正阳信息、武汉神龙、东风宏泰、汉正街、汉口北批发第一城、武大有机硅、武重、大冶有色、湖北有线等鄂企。

截止目前为止,武汉塑料最终重组方被怀疑最多的湖北有线和武大有机硅这两家高科技企业。

某国内知名私募论坛上有网友更是大胆撰文指出,此番武汉塑料的特停将正式宣告其最终重组成功,“或许就是大家猜测的湖报传媒,或是其他的传媒公司,比如长江出版,肯定不是实力一般的武汉有线。”

也有网友表示了其对武汉塑料本次重组如果再不成功后负面影响的担忧:“本次特停之前绯闻太多,已经是一而再、再而三的了。如果再在这样下去,不仅仅是武汉塑料的形象问题,而是事关武汉市、湖北省的形象。”同时,该网友还告诫武汉塑料不能重蹈东湖高新重组失败的覆辙。

宠物医疗范文3

当雷曼德厌倦了终日为自己3L排量私家车的碳排放买单时,他可以选择使用那些基于农林废弃物生产的生物丁醇了,因为燃烧丁醇只是使用当年的碳而已。雷曼德的这种经历未来三五年内也许就将实现,因为现在开发生物丁醇的技术已经日渐突破。

英国石油公司专门成立了BP生物燃料公司,旨在为生物丁醇的商业化大手笔投产。无独有偶,英国绿色生物制剂公司(GreenBiologic)斥资320英镑进一步开发利用多种生物基废料生产丁醇的技术,其中158万英镑是由碳基金信托公司(Carbon Trust Investments)、牛津资产合伙人公司(Oxford Capital Partners)等企业资助。

从美国杜邦公司和英国石油公司宣布将合作生产生物燃料开始,生物丁醇就成为了头版头条的热门话题。事实上,燃料巨头英国石油公司开发丁醇的信心已坚如磐石不可动摇,5亿美元的巨大投资、10年时间的悉心栽培,确实让人们看到英国石油公司对于生物丁醇的志在必得。

生物燃料,是指通过生物资源生产的适用于汽油或者柴油发动机的燃料,包括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生物丁醇、生物气体、生物甲醇、生物二甲醚等,目前最为人所熟知的是生物乙醇和生物柴油。尽管生物丁醇和生物乙醇相似,可以和汽油混合,但是不论是在燃料性能还是经济性方面,生物丁醇都有着更加明显的优势。

首先,与现有的生物燃料相比,生物丁醇与汽油的混合比更高,在不对汽车发动机进行改造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几乎100%浓度的生物丁醇,而生物乙醇在同等条件下与汽油混合比的极限仅为10%。其次,生物丁醇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由于丁醇分子结构中含有的碳原子数高于乙醇,因此单位体积的丁醇能够储存更多的能量。

测试表明,丁醇能量密度接近汽油,而乙醇的能量密度比汽油低35%,换言之,等量的丁醇相比乙醇可多走将近35%的路程。丁醇的挥发性是乙醇的1/6倍,汽油的1/13.5倍,与汽油混合对水的宽容度更大,对潮湿和低水蒸气压力有更好的适应能力,能够通过管道流动,因此可以在现有的燃料供应和分销系统中使用。丁醇还具有腐蚀性小,燃烧时不产生破坏环境的SOx或NOx等气体。

丁醇可采用与乙醇相似的发酵流程制取,但是由于生产丁醇需要较大的蒸发、加热、冷却等设施,投资费用较高,因此相比较于乙醇,丁醇的生产成本要高得多,因此,实现生物丁醇商业化的关键就是提高原料加工成丁醇的转化率,加快转化过程,这完全取决于高效生物催化剂的开发,以及生产工艺设计的优化。

除了美国杜邦公司、英国石油公司以及英国绿色生物制剂公司以外,还有很多公司都在关注丁醇的生产工艺。加利福尼亚技术研究院(Caltech)、下属公司Gevo、Khosla风险投资公司及Virgin Fuels公司目前已经将研究从乙醇转向了丁醇;Gevo公司将利用甘蔗、玉米副产品和草等不同类型的生物质生产生物丁醇。美国Ener Genetics International Inc.(EGI)用DNA遗传改良菌株,通过代谢工程调控和专利技术开发的连续固定化反应器,采用膜技术回收产物,发酵仅需6小时,菌种能够耐受4%-5%的丁醇,发酵液中丁醇占总溶剂的90%(传统发酵法丁醇一般占60%),丁醇产量达4.5-5.0g/(L-h),产率为40%-50%,比传统丁醇工艺产量提高400%-500%,生产成本每升不到0.264美元,车间成本500万至1000万美元,而传统丙酮丁醇发酵法生产成本2.5美元,传统发酵车间至少需要投资1亿美元。

美国Buty Fuel公司采用BFL公司专利生产的BioButanol,据初步成本估算,用石油生产丁醇的成本为每升1.35美元,而用玉米生产生物丁醇的价格为每升0.317美元(不包括所产氢气),可以和玉米生产乙醇每升0.338美元的价格相竞争。用饲料等废弃物代替玉米,所生产丁醇的成本可以降至每升0.225美元。

发酵法生产丁醇的方法可以追溯到1861年,当年路易斯・巴斯德(Louis Pasteur)发现了细菌可以产生丁醇;1912年哈伊姆・魏茨曼(Chaim Azriel Weizmann)分离出丙丁梭菌,这种微生物可发酵淀粉产生丁醇、丙酮和乙醇(称为总溶剂);1918年,世界上第一个商业化总溶剂生产厂在美国建成;1945年,总溶剂成为仅次于乙醇的第二大发酵产品;上世纪60年代,由于石油化工的竞争,发酵法丁醇业走向衰退。

近年来,随着原油价格的上涨,石化资源的耗竭和温室气体排放等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生物化工和生物能源得到高度重视。丙丁梭菌发酵生产丁醇凸显竞争优势,到2008年底,有8个总溶剂厂在运转或兴建,但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到来使得丁醇价格巨幅跌落,需求严重萎缩,大部分总溶剂厂处于停建、停产或半停产的状态。于是以农林废弃物为原料,通过发酵生产低成本丁醇已经成为众多科研机构和厂商的研究项目。

宠物医疗范文4

据悉。本届“长城会”由中国国际科技会议中心、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组委会、亚太心脏联盟、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等共同主办,首次聚齐了亚太的ACC/i2、ESC、WHF、AHA/ASA、IAS、APHA等30多个国内外著名心血管学术组织和医院单位联合协办,以“康复/二级预防——从医院到家庭全程关爱”为主题,采用全新的培训模式、新颖交流手段、全面的学术覆盖全方位的传播方式,迎来了又一个全球合作的崭新时代,共同应对心血管疾病预防、诊疗、康复面临的严峻挑战、缔造全球性预防和控制的战略同盟。

胡大一主席在发言时指出,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约在2.3亿。每10个成年人中有2人是心血管病:约有高血压2亿人,脑卒中700万人,心肌梗死200万人,心衰420万人,肺心病500万人,风心病250万人,先心病200万人。对这一大批带病生存人群的管理,涉及巨大的家庭、社会医疗资源投入和生产力的消耗,带病生存患者疾病复发将会进一步增加心血管疾病负担。如何才能有效遏制心血管疾病持续高发、复发的趋势,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心血管疾病全程防控体系,尤其是建立心脏康复/二级预防体系,是关键策略之一。

霍勇教授向会嘉宾介绍了本次会议的基本情况:本届大会规模空前,使用了国家会议中心一至四层26个会场展开学术交流.近15个会场用于媒体中心、讲者服务、VIP服务、厂商演示培训中心等,设置了330个Session,1200余人次学术讲演,20场次Hands-onTraining,邀请主席团和中外嘉宾1100余人,参会代表遍及近30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各个省市、自治区中小型城市。有数据统计,从2012年2月15日至4月30日,“长城会”征文历时1.5个月。共收到中英文摘要2237篇,“长城会”、BMJ联合编审委员会秉承“科学、严谨、公正、客观”原则,在线评审并经学委会复审后.录用摘要1739篇。所有录用征文将刊登在Heart杂志(BMJJournals,IF4.223)增刊,录用摘要可以在线或通过链接检索、引用,同时将有698篇征文参加大会青年医师奖、英文演讲比赛、专场交流及壁报展示。

本届大会还围绕心血管疾病的全程防控问题,尤其是中国心脏康复/二级预防体系的建立展开了深入讨论。WHF主席Sidney Smith带来了全球NCD防控的最新目标和实施规划,详细解读全球慢性非传染病防控目标和我国“十二五”规划核心目标。共同研讨中国心血管病预防的机遇和挑战:AHA主席Donna K.Arnett从美国角度探讨NCD零级预防问题;ESC主席Panos E.Vardas从欧洲视角分析高危人群的一级预防,同时提到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与长城会合作已有3年历史,与中国同仁合办的长城会ESC论坛是ESC全球科学学术活动的一部分,推动了国际间心血管学术交流与技术创新:ACC主席William A.Zoghbi汇报了美国缩小指南与实践鸿沟的宝贵经验,他表示会重点关注中国和美国的心血管疾病预防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在未来。将与中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携手致力于患者教育。

宠物医疗范文5

2013年7月,省本级医保第五轮大额补充保险通过公开招标确定由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分公司承保,参保人员每人每年应缴纳大额补充保险费为105元,其中医疗保险统筹基金负担63元,个人账户负担42元,由省医疗保险管理中心统一代缴。本轮大额补充保险的保额为20万元,在保额范围内,承保的商业保险公司按90%进行赔付,参保人员个人负担10%。将大额补充保险20万元保额计算在内,2013年度省本级医保参保人员可享受的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达到33万元。2013年8月省本级医保参保人员个人账户负担42元保费已由省医疗保险管理中心统一代扣代缴。

三明市第五轮(2013-2015年度)大额补充保险经公开招标,确定了承保商业保险公司为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三明市分公司。经过多番反复协谈和磋商,于7月上旬正式签订了大额补充保险协议。7月18日,承保公司进驻三明市医保中心窗口正式开始受理赔付申请。三明市本轮大额补充保险起付线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8万元),保额为22万元;责任范围为超过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的合规医疗费用(符合医保“三目录”规定的,且不含自费项目和部分自费项目的医疗费用),扣除个人先行支付的合规医疗费用6000元后,分两段赔付:第一段赔付比例为85%,实际赔付限额为12万元;第二段赔付比例为90%,实际赔付限额为10万元。达到大额补充保险赔付条件的参保人员,可通过社会保障卡直接在定点医疗机构实时刷卡结算;未实时刷卡结算的,可凭发票等材料向承保商业保险公司申请办理赔付。

龙岩市第五轮大额补充保险公开招标工作,于7月16日开标,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龙岩分公司中标,中标结果依照规定进行了公示。本轮大额补充保险期限为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 2013年度保费为每人132元,2014年度保费为每人145元,2015年度保费每人158元。其中参保人员个人账户每人每年度支付50元保险费,剩余的金额从统筹基金中提取。赔付待遇为:参保人员发生超过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的医疗费用,由商业保险公司赔付90%,每人每年度由商业保险公司赔付的补充医疗保险累计最高保险金额15万元。

宠物医疗范文6

关键词:精神疾病;双重诊断;药物滥用;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R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404-02

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生活、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各种人际关系、社会环境的转变,竞争的加剧,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患上精神方面的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2001年世界卫生报告》公布数据显示,目前全世界共约有4.5亿各类精神和脑部疾病患者,每4个人中就有1人在其一生中的某个时段产生某种精神障碍。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2010年公布数据显示,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已超1亿人,其中重型精神病患者超过1800万,而得到良好治疗的不到15%。按照国际上衡量健康状况的伤残调整生命年指标(DALYs)评价,精神疾病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已排名首位,约占疾病总负担的20%,在2020年的疾病总负担预测值中,精神卫生问题仍将排名第一[1]。

在精神病患者中存在一部分比较特殊的情况,他们同时存在物质滥用疾患和精神疾病两种不同症状的诊断,我们称之为双重诊断(Dual Diagnosis)。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手册(DSM-IV-TR)中均包括了物质依赖及其所致的精神障碍,亦即认为药物滥用本身就是一种精神障碍,而随着对双重诊断理论的不断深入研究,现今、越来越多的精神病学专家将物质滥用疾患与精神疾病独立看成两种不同的诊断,认为双重诊断即物质滥用共发精神健康疾病(cooccurring substance related and mental health disorders)[2-3]。

1物质滥用疾患-精神疾病双重诊断防治工作现状

双重诊断于文献史上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在发展的历程中西方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双重诊断的监测。根据美国物质滥用及精神健康服务管理部门(SAMHSA,2005)的相关统计,药物滥用病患占美国总人口数的9.35%,其中有19.67%在过去十二个月内至少患有一种精神疾病。另外,美国一份统计报告显示,在双重诊断的患者当中,只接受精神病治疗服务的占34.4%;只接受戒毒治疗服务的占4.1%;同时接受精神病及戒毒治疗服务的占8.5%,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没有接受任何治疗的患者竟占53%,可见,还有超过一半的双重诊断患者未接受任何治疗[4]。而在我国,只有香港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调查统计,据统计数据显示,香港一戒毒院2007至2008年共收治150名戒毒者,其中五分之一需固定接受精神病的治疗。而大陆相关的调查研究非常少,社会对双重诊断缺乏重视性。特别是在云南,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一直是泛滥的重灾区,吸食实质上就是对品和的滥用,由吸毒诱发精神病的案例更不在少数。

2双重诊断发生原因及相互影响

药物滥用疾患和精神疾病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综合起来可能有六种相互关系的存在:

(1)因过量用药导致急性的精神病发;

(2)因戒毒而出现的戒断症状继而诱发精神病症状;

(3)长期药物滥用导致精神病;

(4)精神病导致药物滥用;

(5)精神病和药物滥用属于偶然共存;

(6)精神病和药物滥用都是共同受到第三因素所影响,如遗传倾向或环境因素[5-8]。

而在实际医疗服务活动中我们发现,我们面对的双重诊断问题似乎更复杂,我们所面临的是由于吸毒或戒毒产生的严重幻觉等精神病症状或戒断综合征诱发精神病的患者在接受精神疾病药物治疗后又继发药物滥用疾患的情况。药物滥用药物滥用,这种模式反映出一种恶性循环状态,两种病因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但学术界对双重诊断的看法仍存有较大争议,其中一种观点“医疗观点”(medical perspective) [9]将物质滥用定义为“持久和会复发的疾病”。这种从疾病角度出发,认为患者不是任意滥用不同的物质,而是有选择性的针对物质的药性和效果来选择,是一种“自我药疗”(self medication theory,Khantzian,1985)的过程,表示对双重诊断的理解。但药物滥用是一个复杂,牵涉到生物、心理及社会学的现象,“医疗观点”仅考虑了生理因素对药物滥用的影响而忽略了环境因素的重要性。在我国由于吸毒诱发精神病的患者中,一部分转而开取药品做替代毒源,另一部分是由于监护人为缓解患者病情所带来的不适症状及减轻照料负担所导致的药物滥用,患者本身并没有积极、自主选择的能力。而第二种情况在云南一些偏远贫苦地区表现特别明显,监护人普遍没有接受过文化教育,加之家庭能力有限,对患者都采取不定量、大剂量的药物控制,并没有任何的康复训练。

3防治措施

面对这一系列复杂的问题,需要多方共同的努力,但作为患者得到特殊药品的唯一环节,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应深知肩负责任的重大,特别是我国目前对精神疾病的治疗还多以药物控制为主,康复训练为辅,药物的使用直接关系到病人病情的发展,所以合理严格的用药指导能在降低双重诊断恶性循环中能发挥明显积极的作用。

精神病专科医院的药剂工作者要充分发挥其职责,在开展各项药学服务的同时要特别加强对药物使用的监督及指导,要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管理工作模式。严格遵守使用的相关政策法规,对处方限量及过量服用精神药物的严重危害明确告知患者及患者家属,提供药学咨询服务。在有条件的医院,要充分发挥现代药学管理的优势性,突出网络在药房日常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建立病人信息电子档案,对病人开药情况进行跟踪,门诊病人开药,联网系统同时显示该病人最近一次拿药情况,包括时间、诊断、药品名称及所开剂量,方便药房工作人员进行监督。没有条件的医院,药房工作人员发药时应认真核对病人病历本信息,杜绝患者连续多日开具大量药物。

药学工作者还应加强和临床的交流,对医师是否存在开具大剂量长期医嘱及处方的行为进行监督,并开展治疗药物检测,通过现代化的检测仪器对临床用药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分析各种药物的优缺点,对双重诊断患者建议使用成瘾性低,安全性、耐药性高的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奥氮平等取代传统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10]。

医师在接收双重诊断患者的时候,对病史的收集一定要全面,除了吸毒史外,心理社会因素、精神障碍史、家族史均很重要。治疗时不能一刀切,要采取有顺序的治疗模式,患者首先接受精神病或物质滥用其中一项的治疗,待获得进展后才转入另一项的治疗[11-12]。

4结语

避免药物滥用,降低双重诊断恶性循环的发生,维护社会和谐,仅靠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努力是不够的,全社会都应加大对双重诊断的重视力度,形成联动,才能真正有效的降低双重诊断恶性循环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中国精神卫生工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在中国/世界卫生组织精神卫生高层研讨会上的报告,2010

[2]Kandol BD: Longitudinal Research on Drug Use:Empirical Finds and Methodological Issues.Wasnington D.C. Hemisphere Pablishing,1978

[3]Cockett R: Drug Abuse and Personality in Young Offenders. Butterworths, London, 1971

[4]Weaver T et al (2002), Co-morbidity of Substance Misuse and Mental Illness Collaborative Study (COSMIC), Department of Health/National Treatment Agency.

[5]Griffin ML: Arch Gen Psychiatry, 1989; 46:122-126

[6]Rounsaville BJ: Arch Gen Psychiatry, 1982; 39:161-166

[7]Rounsaville BJ: Br J Psychiatry, 1982; 141:437-446

[8]Glass IB: The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addiction Behavior, London, 1991

[9]Robert E. Drake, M.D., Ph.D., Michael A.Wallach, Ph.D., Dual Diagnosis: 15 year of progress

[10]郭艳梅,杜波,崔泽,等.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调查分析[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5,15: 31-32

相关知识

宠物医疗范例6篇
宠物医疗护理范例6篇
宠物医疗研究报告范例6篇
宠物经济报告范例6篇
宠物医生毕业论文范例6篇
宠物医生论文范例6篇
宠物助理总结范例6篇
宠物医院管理规章制度(6篇)
宠物店经营范例6篇
宠物食品范例6篇

网址: 宠物医疗范例6篇 https://m.mcbbbk.com/newsview179682.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宠物养护与驯导专业毕业生座谈会:
下一篇: 2024年第22次中国畜牧兽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