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倩
最近刚刚读过了西尔斯的《育儿经》,其中的一条对我触动较深,想说给有宝宝或未来有宝宝的家人。如何处理照看高需求依恋型宝宝,将影响着未来儿童成人后是否具有安全感,及依赖与分离性格的形成。
作者希尔斯夫妇孕育了八个子女,通过八个子女的养育为记录线索,利用生活案例,记录了一些孕育婴幼儿的方法和经验。对于儿童从何时建立安全感,如何建立安全感的问题,结合自身成长与身边人成长的过程,我也有着一些认同与感悟。
何为高需求依恋型宝宝,即从母体分离来到人间后,包括对身边一切都敏感的宝宝、需要家人更多关注的宝宝、更易惊醒哭闹的宝宝等等。对于这一类性格宝宝,家长通常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积极寻找婴幼儿哭闹的原因,尽量多满足宝宝的需求。另一种则是,担心会惯坏了宝宝,认为宝宝哭一阵,哭几次,知道没有人理会,也就不再哭闹了。
尤其是在80后独生子女一代,没有了兄弟姐妹的照应、陪伴,一些心理问题、性格问题更加的显现了出来。从短期影响来看,多关注宝宝型,会在一到三个月内为宝宝建立足够的安全感,尽管宝宝还不能完全表达,但已经完全可以知道,只要有需求你就会在的安全感,就会逐渐生活规律,哭闹的次数会减少,甚至当你不能立刻赶到宝宝身边时,你只要给宝宝一个回应,宝宝也能安静的等待一至二分钟。而冷处理法,在一段时间后,宝宝哭闹的次数也会减少,因为宝宝知道无人关注,宝宝会逐渐不在提出需求,但同时也会丧失一些表达的积极性与敏感性。当二至四岁时,前者能独立玩耍或暂时等待的时间更长,而后者会用更大的坏脾气去引起你的注意。甚至,那些坏脾气、疑心重等性格问题会带入成年,影响未来的家庭与生活。
我和姐姐就是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孩子,姐姐只要有吃的、有玩儿的,可以独立呆很久。而我从小就需要看见大人的身影,在失明后,没有了安全感的我更是离不开父母的怀抱,无论白天黑夜,只要离开大人的怀抱,就会哭的惊天动地,所以那时候苦了父母,哪怕是夜里他们也需要抱着我,只能轮班睡觉。当我长大一些的时候,约五至八岁左右吧,因为父母要工作,所以经常把我一个人锁在家里。那时候,我的性格中有两个突出点。一是破坏性,二是很粘人。当家里没有人的时候,过于无聊的时候,我会把亲人的钱藏起来,会拿着跳绳、棍子去虐待狗,甚至把锅碗瓢盆把狗堵在窝里。尽管有时会挨打,但我下次仍会这样做。而当有亲人或父母的朋友来家里做客时,只要来客是热情高兴的,我便总会找个理由坐在客人腿上。因为父母工作很少能陪我玩,也觉得带我出去不方便哪怕是逛超市,所以我羡慕姐姐总是能跟着母亲,尽管母亲和姐姐回来时会带给我很多零食,会扫去我的坏心情,但那种说不出来的心情是存在和叠加的。因此,记得有一次父亲的朋友来做客,大晚上要走的时候说带我出去逛商场,父母不允许,我却硬要去,那时候的我只是高兴,而并不理解那只是客套……所以,无论是淘气破坏,还是乖巧粘人,都是更想得到大人关注与陪伴的一种孩子惯用的方式。
当我十岁去寄宿学校的时候,我很是羡慕我的一些同学,那时候我还不理解家庭生活与经济的差异,只是羡慕父母去哪里她们都能跟着,尽管她们也看不到,父母却会带她们去体验、玩耍。而在寄宿学校的日子里,当新鲜感过后,顽皮的我面对严厉而苛刻的班主任,我总是期盼着周末的到来。母亲每周会询问我的喜怒哀乐,她会倾听我对事件的描述与看法,并给予我关心与引导,而并不是完全听任老师的描述,良好的沟通,不仅使我顺利的度过了青春叛逆期,而且直到如今也仍保持着这顺畅的沟通习惯。因此,除了父母的引导,环境也决定着一个人的成长。十二年的寄宿时光,把我变成了胆小、倔强的少女。面对严厉的老师,我谨小慎微,面对偏爱我的老师,却又总是想尽各种方式见到她,或是让她多看我一眼。而做的那些事,有些是好行为,当然也有变本加厉的坏行为。例如,考个好成绩,或是故意把饭卡落在食堂期待某老师看到亲自带给我,以随身带着老师送的礼物而自豪,等等。
当我成年以后,虽再不会去做那些孩子般的傻事,也能够很好地安排自己一个人的时光。虽在声乐老师的引导下如今的我变得活泼开朗,也不会在因为那些小事让自己总是内心陷入纠结。但如今,我最在乎的仍然是我与他人之间的良好关系,仍然依恋与亲人那种温暖的关系,对于生活里的小摩擦仍然会很警惕、很敏感。在潜意识里,对自己最在乎的人,仍然会偶尔产生他会不会离我而去的、毫无根据的、多余的担忧。
所以,当孩子年龄还很小的时候,尽管他们还不能很好地表达,但他们已经能很好地感知生活,感知周边环境,感知家庭气氛,感知人们对他们的态度。父母的行动是孩子们的榜样,良好的生活环境与气氛是孩子们建立安全感的港湾。因此,如果孩子有需求,请多给他们一些关注,多给他们一些爱。尽管工作与金钱是生活的保障,但孩子的童年不会倒流,做父母亲与做家庭支柱同等重要……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相关知识
陈倩:依恋性格与安全感的建立
优家帮帮行丨如何建立宝宝的安全感
如何建立宝宝的安全感,秘籍在此!
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父母应该如何做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电影中的心理学」依恋关系——狗狗也和小婴儿一样呢!
原创 一篇讲透什么是孩子的安全感,如何建立,被破坏后该怎么弥补
孩子为什么会缺乏安全感?怎样帮孩子建立安全感
如何养育有安全感的宝宝?
老年人孤独感与宠物依恋的关系研究
网址: 陈倩:依恋性格与安全感的建立 https://m.mcbbbk.com/newsview185417.html
上一篇: 预售 英文原版 The Invi |
下一篇: 如何养育有安全感的宝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