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发布|美行天下
苏文显(广东)《陪伴-company》
摄影艺术属于视觉艺术,是一种审美评价活动,这种活动是审美主,客体的双向交流。一方面是客体向摄影家提供各种各样的生活信息,摄影家把许多生活画面印入心里,另一方面,摄影家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愿望、理想以及气质等因素融合到对象上面,也就是说,摄影艺术家要用自己的全部身心去关照融合对象,把自己体验到的美的生活,美的形象和美的情感,通过艺术观察和构思,用摄影工具表现在作品中并传达给观众,在摄影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摄影构思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艺术创作的构思,是作者艺术地反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所进行的积极的、能动的思维活动。构思的目的是为了探求能够充分体现创作意图的艺术形象。不同艺术形式赖以表现艺术形象的手段不同,创作过程不同,因此构思的途径和方式也不大一样。同一艺术形式,不同题材,不同体裁的作品,不同作者,在艺术构思方面也有不同的特点、规律和习惯。摄影艺术的基本特征就在于:它是科学和艺术紧密结合的产物,一位曾为美国《生活》画报工作过二十多年的知名记者A.菲宁格这样说“技术+艺术=给人深刻印象的照片”,因此摄影必然受到摄影器材的制约:它主要是以生活本身的形式直接反映生活,必然受到拍摄现场条件的限制:它主要摄取生活的一个瞬间,大多是在极为短暂的一刹那完成拍摄。这就使得摄影创作构思具有明显的瞬间性、现场性和科学性。
许浩坤(江苏)《比赛-race》
一、摄影艺术创作构思的瞬间性
艺术作品的构思,一般都要经过创作欲念的萌动,形象的酝酿、孕育和具体的艺术处理三个阶段:摄影创作的题材非常广泛,体裁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有一些题材和体裁的拍摄。有比较完整的构思过程,有比较长时间的酝酿、推敲,构思的各个阶段比较明显。如风光、花卉、静物、寓意、讽喻之类作品的拍摄大多如此。《东方红》(袁毅平摄)、《十且的螃蟹》(黄翔摄)的拍摄过程都是明显的例证。但是在以抓取“决定性瞬间”为主的人物摄影、社会生活摄影等“偶成”作品的创作过程中,瞬间的发现,瞬间的敏感与认识的飞跃则往往是主要的,如《小柱子》(索祖钢摄),《天真》(郑捷摄)等,都是突然发现,迅速抓拍的。
在摄影创作实践中,经常出现所谓“偶尔碰到”,“突然发现”的现象,这就是摄影作者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锻炼了自己丰富的想象能力和明锐的直觉能力,进而运用自己的审美理想。审美标准,对客观生活中的某一具有审美价值的瞬间场景所作出的审美判断。“偶尔”考验着每个艺术家的生活根底和艺术功力渗透着艺术家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美的判断能力,所以偶然中其实体现着必然。这类作品的拍摄,从题材的发现到按下快门,往往只是一个极为短暂的瞬间,但同样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构思过程。在这瞬间的构思当中,既包含有创作欲念的萌动,对题材内容和社会意义的判断:也包含有形象的取舍和艺术处理。不过这个过程常常不是取自判断和推理的思维形式。而是表现为近似直觉的瞬间敏感。这正如法国著名的摄影家亨利,卡蒂尔,布勒松为摄影所下的定义,他说“摄影是在若干分之一的时间里识别出时间重要意义,同时又识别出使事件得以适当地表现出来的精确的形态和结构。”
现实生活丰富多采,瞬息万变,许多珍贵的瞬间是可一而不可再,可遇而不可求的。因此创作的机遇和契机显得十分重要。这正如黑格尔说的,“最伟大的艺术作品也往往是应外在的机缘而创作出来的。”但机遇和契机能否成为创作灵感的触机。主要还在于感受,认识和提炼生活的能力和感应的速度。人们常误以为抓拍主要靠“碰”运气,碰机会,以抓拍著称于世的布勒松就最反对“浮光掠影式摄影”而反复强调“从生活的素材中进行提炼再提炼”。许多优秀的摄影作品,都是在现实生活中“偶尔碰到”、“突然发现”拍摄成功的。似乎带有极大的偶然性,实际上这种“突然发现”对于摄影家的瞬间构思能力是极其严格的检验。瞬间构思能力越强的人把生活中的机遇和契机变为摄影创作灵感触机的可能性就越大,成功的机会也越多。
曹娟(江苏)《穿越火线-Across fire》
二、摄影艺术创作构思的现场性
摄影创作对于拍摄现场,有着极为明显的依赖关系:蜿蜒壮观的《巍巍长城》(何世尧摄)只能鸟瞰:霞光璀璨的《东方红》(袁毅平摄),只能在北京八月清晨摄取《斗恶霸地主》(齐观山摄)反映农村里的老贫农怒火中烧的愤激之情,只能出现在说理斗争会上。“天时、地利、人和”诸方面的因素和摄影创作的关系都十分密切。因此摄影创作构思,必须从现场条件出发,并受到现场条件的制约。从某种意义上讲,摄影创作构思的过程就是对现场特定的对象进行观察,比较,选择和提炼的过程。“高度的智慧是从观察得来的。”(车尔尼雪夫斯基语)摄影家的创作智慧也需要在形象的观察中培育。有人把照相机比作“身体以外的眼睛”,有的把摄影称为“猎影”这些都是为了说明现场形象观察的重要。我们曾经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把“坐在家理想画面”当成摄影构思的普遍规律,其结果只能是主观臆造:现在又有人主张不加褒贬和思考的抓拍,结果使作品流于“自然主义”。
创作实践证明,在摄影创作过程中,不论题材的发掘,主题的孕育,奢华,还是摄影艺术的造型处理和形象的瞬间把握,都离不开现场的深入观察《生命在于运动》(利麟摄)的拍摄就是通过形象观察而后深化主题的。离开了富于典型特征的皓发童颜的老者形象,健康长寿的主题无从体现:离开了老小竞赛的生动场面,作者的认识也无从启迪和升华。通过观察发现题材,再通过观察,思考和选择。使认识逐步提高,主题逐步深化,形象的艺术处理也更加完善,这是摄影创作中极为普遍的规律。摄影艺术的构思,和其它艺术形象的构思一样,也离不开想象和联想。现实生活纷纭复杂,拍摄现场的情况往往是瞬息万变,摄影创作过程中需要估计,需要预想,更需要随着客观形式的发展变化,不断的改变和完善构思。既要善于适应和充分利用现场条件,也要善于突破现场条件的局限,变不利为有利。只有这样,才能在拍摄现场,当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的时候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具有十分清晰的分析力和敏锐的判断力,既不致因现场情况的突变而茫然不知所措,也不致因一味等待预想情况的出现而坐失良机。
蒋聚荣(海南)《仪式-ceremony》
三、摄影艺术创作构思的科学性
摄影艺术是建立在科学技术成果之上的现代造型艺术,一位曾为美国《生活》画报工作过二十年的知名摄影记者这样说“技术+艺术=给人深刻印象的照片”。摄影艺术的创作过程,是摄影技术和艺术技巧全面控制的过程,摄影不是纯粹的对现实生活的再版,它体现着摄影者对镜头前面所展现的事物的一种自我的选择与认识,反映了他对客观场景经过“处理”后的结果,受摄影者的见解和创造力的支配,这种处理。包括摄影技术和艺术技巧的众多方面。摄影艺术是借助光学、化学、机械学和电子学所提供的物质媒介作为表现手段的。摄影艺术的语言和现代科学技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艺术家总是以一定“艺术语言”来感受、体验和思维的,因此摄影创作的构思必须在摄影家所使用的器材和掌握的摄影技术、技巧的限制下进行。离开了摄影技术和技巧的艺术表现的可能性,任何巧妙的构思都无法实现。
随着摄影事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摄影艺术已经具有惊人的表现力,拥有极其丰富的表现手段。许多优秀作品的构思,都和一定的摄影艺术、技巧的创作性运用分不开。离开了特定的物质材料和技法,《清风朗月岳阳楼》(潘德润摄)的独特构思不可能形成,也无法实现。
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是摄影创作所遵循的美学的基本观点。内容决定形式,这只是就作品思想内容的主导作用而言,并不意味着只要有了内容就有了形式,更不能因此而忽视或否定艺术形式的相对独立性。独特的生活感受离不开相应的形式,而艺术形式的探求又和某种技法的运用分不开。摄影构思包括相应技法的选择和应用,有时从不同手法特点出发,进行构思,通过深入观察,创造性地选择合适的表现对象,也可能拍摄出成功的作品。如《灿烂的回忆》(王志平摄)、《长城之夜》(鲍昆、凌飞、李川摄),都是创造性地运用夜间加色片多次闪光照的技法拍摄成功的,形式和内容达到了和谐统一,赋予了圆明园残迹和古老的长城以浪漫主义色彩,引人遐想。
刘艳华(辽宁)《闹春田-Traditional Custom》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用,不做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号删除!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浅谈新闻摄影的视觉冲击
十三种摄影构图技巧图解
摄影创作心得(八篇)
摄影摄像的历史:传统暗房到数字暗房
浅谈宠物摄影中光的运用
运用注意规律提升教学效果
【动物摄影】 浅谈宠物摄影技巧和要领
构图创意很重要,摄影师尹昕讲解让照片更有艺术气息的拍摄技巧
如何理解摄影和艺术的关系?
鸟类行为学与社会规律研究.pptx
网址: 浅谈摄影艺术创作构思的特点和规律 https://m.mcbbbk.com/newsview191323.html
上一篇: 用 iPhone 14 拍摄:摄 |
下一篇: 摄影创作心得(八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