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治愈”的消解:纪录片中消费逻辑下的宠物医疗问题

“治愈”的消解:纪录片中消费逻辑下的宠物医疗问题

前言

纪录片对宠物的死亡给予了很多深描式的表现,通过特写镜头、人物访谈等方式,表达了宠物医疗题材纪录片的叙事张力。约翰·伯格曾指出,宠物是主人自己的镜像。正因如此,主人与宠物之间的平衡关系也会因其中一方生命的中断而陷入失衡。

特别是宠物往往无法言说自己的感受,加之动物具有隐藏自己病症的习性,所以很多宠物的疾病直到拖延至中晚期才被主人发现。

这种情况会使主人陷入深深的内疚,认为是自己疏于观察与照料而耽误了救治时间,同时强化了宠物作为坚强、隐忍和懂事的家庭成员的角色形象。无论是将老年宠物视为自己老去的镜像,还是将病痛中的宠物视为需要照拂的人类幼崽,所投射出的都是生命的脆弱、衰老和陨落。

观众不仅会在生离死别的无助氛围中与饲主产生深切的共情,生发出极强的孤独和悲痛感,还会在宠物病痛与垂死的镜像中感受到自身终将会面对的生命困境,引发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感悟,从而构成了医疗题材特有的“痛感”吸引力。

在视听创作上,宠物医疗题材纪录片的再现方式不仅局限于捕捉萌宠的各种行为动作乃至声音和神态,饲主的心理活动、情绪变化、语言声调等都成为情感表达的重点,侧面增强了事件的感染力与共情性。

在拍摄宠物时,纪录片往往采用常规的近景镜头和特写来突出细节,借助镜头中清晰可见的宠物毛发与五官等特征,从视觉上模拟人与宠物亲密互动时的距离观感,拉近了观众与萌宠的情感距离。在声音创作上,宠物医疗题材纪录片大多采用同期声的方式,借助声音和画面的和谐统一,最大限度地增强情节的感染力。

特别是借助宠物痛苦的呻吟声、主人的叹息声,以及手术室医疗器械的冰冷声音,强化了影像的真实感和沉浸感。

手术过程本身的隐秘性和特殊性使观众很少有近距离旁观的体验,纪录片通过表现手术室这一非公开化的空间场景,以及对手术过程的记录,使观众不仅能够感受到手术的紧张氛围和宠物医疗过程中的专业性,还能够反思动物生命所承载的情感与伦理。

宠物医疗题材纪录片不仅以生态关怀的视角呈现出之前鲜有人关注的动物权利问题,更反映了当下宠物消费所带来的现实问题,特别是当宠物的意外和疾病到来时,饲主将要面对高昂甚至持续的治疗费用,在看似充满爱与温情、责任与伦理的话题里,实际上逃脱不掉现实层面的考量,纪录片体现出创作者面对残酷真相时的清醒与克制。

纪录片用大量篇幅着重关注这一现实问题,例如描绘了外来务工人员的出租房难以为贪玩的宠物提供足够的安全保障,家庭内部会因高昂的宠物医治费用而产生矛盾争执甚至被迫放弃救治爱宠,年轻情侣在宠物生病时表达出对费用的担忧和为难等。这些筛选出的故事片段塑造出当代宠物饲主的群像。

他们之中有城市中的普通市民,也有在社会边缘的流浪者,还有逃离城市重返乡野的归隐者,这些不同的人物虽然因为养宠物而具有宠物饲主的身份,但也因为物质条件与生活状态的差异具有特色鲜明的个体特征,纪录片围绕他们及其宠物进行叙事,呈现出多元化的风格。

宠物医生是关乎宠物健康的另一重要人群,对宠物医生形象的表现是宠物医疗题材纪录片的显著特征。纪录片以人物访谈和跟拍的方式记录兽医行业以及这一领域中的从业者,带领观众深入了解宠物医生真实的工作与生活状态。纪录片主创者置身于诊疗室,以事件观察者的独立视角表现出宠物、饲主、医生三者之间的交流过程。一方面是医疗行业的专业性内容,另一方面是饲主对伴侣宠物浓烈的爱与焦虑的心情,两者的冲突与隔阂使诊疗室时常充斥着失控的情绪和压抑的气氛,这也是当前宠物医疗行业面临的现实困境。

纪录片以温情的笔调表现出宠物医生们仁心仁术的一面,也侧面反映出这一新兴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当下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例如医患关系中缺乏信任、兽医行业混乱等,以理性的视角将宠物饲养回归到现实情境中。因此,宠物医疗题材纪录片并没有为观众呈现一个萌宠环绕的乌托邦,而是以纪实的方法讨论了当下与消费紧密挂钩的宠物救治中的无奈,当人道关怀与动物尊严面临名目繁多的高昂消费时,养宠物本身便成为一项具有高门槛的消费行为。

宠物医疗题材纪录片还为观众呈现出当下宠物医疗与消费中的精细饲养问题。一方面,精细饲养无疑更有益于宠物的健康,使一些不易发现的宠物疾病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例如疝气、库欣式综合征、乳糖不耐症、骨质疏松等,宠物还可以享受针灸、推拿、按摩、中药等治疗手段。

另一方面,宠物主人也会带宠物进行美容、旅游、社交等更奢侈的消费,使节日仪式感、品种的尊卑贵贱等社会符号被赋予到宠物的日常生活中。甚至还有饲主在喂养一些娇贵的选育品种,如斯芬克斯无毛猫时,利用空调使家中常年维持25摄氏度左右的室温,为的就是让爱宠对外界温度感到舒适。精细饲养依靠发达的科技和医疗的支撑,同时也体现出人类已越来越多地剥夺了宠物的自然属性。

结语

在宠物世界的“精致”背后,体现的正是人类消费社会的逻辑,宠物医疗及其一系列的精细饲养看似是一个因需求而生产的结果,但实际上,正如鲍德里亚对消费社会的批判性观察,需求是生产体系的产物,宠物负载的消费力量也正是由于人类对它们需求的想象而产生的。当动物以宠物的姿态被卷入消费世界中,便呈现出交易的冷酷与伪善,消解了带有童话色彩的“治愈”效果。同时,这也对人类中心主义提出了批判,使观众反思要如何衡量动物伦理与生态关怀的尺度。

相关知识

“治愈”的消解:纪录片中消费逻辑下的宠物医疗问题
宠物医疗题材纪录片中的情感征候与动物伦理
宠物场景化消费的黑马,宠激活宠物饮料背后的消费逻辑
用温暖治愈伤痛,《宠物医院3》如何讲述宠物医疗笑泪背后的故事?
放弃宠物食品、医疗,选择宠物用品企业的3个硬核逻辑!
“它经济”新消费业态崛起的背后逻辑
宠物医疗:宠物消费行业的整合者
都市情感缺失之下,“宠物电影”治愈了你的孤独症
【检测】微波消解和ICP-AES同时测定宠物食品中的钾、钠、钙、磷研究
为什么我建议你用母婴行业逻辑来运营宠物门店

网址: “治愈”的消解:纪录片中消费逻辑下的宠物医疗问题 https://m.mcbbbk.com/newsview194227.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宠物医疗乱象频发纠纷难解 专项法
下一篇: 宠物过度医疗严重,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