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骨盆骨折是宠物临床常见的骨科疾病之一,是由于强大的外力作用于骨盆,导致正常的骨盆结构异常,失去骨盆结构的稳定性,从而失去支撑后肢的作用性。骨盆由髂骨、耻骨及坐骨组成。通过放射线学检查诊断一例犬骨盆骨折,采取内固定术修复骨折,术后定期复查,结果显示骨折愈合良好。
关键词:犬;骨盆骨折;诊断;内固定
1 病例信息
已去势之雄性金毛犬,8月龄,体重32.6kg,完全免疫驱虫史,因车祸撞击当日前来就诊。
2 诊断
2.1 理学检查
患犬左后肢无法支撑站立,头颅部有一小皮伤口,精神状轻微沉郁,舌头颜色粉红。触诊左臀部疼痛敏感,牵拉左侧股骨旋转运动疼痛反抗。触诊膀胱有轻度充盈,可挤排出尿液。心率98次/分,呼吸频率26次/分,CRT<3s,体温38.9℃。
2.2 血液学检查
2.2.1 血常规检查
展开剩余91%
2.2.2 血清生化学检查
2.2.3 血气分析
2.3 放射线学检查
图2-1 腹背位
图2-2 右侧位
图2-3 阳性造影
图2-4 双重造影
放射线学检查显示:左侧髂骨体斜行骨折,左侧髋臼窝骨折,耻骨粉碎性骨折,坐骨中段有粉碎性骨折,并且错位内陷于骨盆腔,左侧股骨头完整于前方半髋臼窝内,左侧荐髂关节完整,右侧荐髂关节及髂骨未见骨折之影像(图2-1、图2-2);膀胱尿道阳性造影检查显示造影剂完全填充于膀胱及尿道内,无外泄之影像特征(图2-3);双重造影显示膀胱边缘规则完整,未见占位性病变(图2-4)。
综合以上检查结果最终诊断为:左侧髂骨体、髋臼窝骨折合并耻骨粉碎性骨折及坐骨骨折
根据力学分析,制定手术方案为:骨板固定修复左侧髂骨体及髋臼窝的骨折
3 手术治疗
3.1 术前准备
自左后肢至臀部被毛剔除,以丙泊酚5mg/kg体重剂量诱导麻醉,以异氟烷吸入维持麻醉。将患肢悬吊,术部标准程序消毒。
3.2 手术过程
自髂骨翼至坐骨结节做一皮肤切口,切开皮下脂肪组织。自髂骨翼至髋臼窝前沿,将骨膜剥离器贴着髂骨体剥离附着于髂骨体的臀深肌,暴露出两断端的髂骨体。自髋臼窝至坐骨结节处,避开坐骨神经,钝性分离股薄肌,将骨膜剥离器剥离附着于髋臼窝背沿及坐骨的肌肉,暴露出髋臼窝处两骨折断端。
采用复位钳将两骨折断端髂骨固定复位,将塑形骨板与髂骨贴合,依次于两断端先各植入一颗皮质骨螺钉起到初步稳定骨板与髂骨,依次植入锁定螺钉,检查其稳固性。
避开坐骨神经,采用复位钳固定髋臼窝两骨折断端,于髋臼窝背侧面延伸至坐骨,将骨板精密塑形,贴合髋臼窝背侧及坐骨外侧面,固定于骨折两断端。于髋臼窝背侧面斜向内侧植入一颗皮质骨螺钉,于坐骨外侧面植入一颗皮质骨螺钉,然后依次于两断端各植入一颗锁定螺钉,检查螺钉的松紧度。
用无菌温和生理盐水充分冲洗创口,依次结节缝合创口处肌肉群,注意在髋臼窝处避开坐骨神经,以免缝合损伤到坐骨神经。最后依次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
图3-1 暴露骨折断端
图3-2 骨板固定髂骨体
图3-3 固定髋臼窝
3.3 术后护理
术后给予静脉输注犬用白蛋白及抗生素3d,长期给予口服硫酸软骨素,适当限制患犬运动,术后三个月患犬适当外出行走,加强患肢肌肉复健。
4 术后追踪
4.1 术后0d
图4-1 腹背位
图4-2 腹背位
图4-3 右侧位
术后当日放射线学检查显示:左侧髂骨体两断端复位,骨板固定于两骨折断端,有一小骨折缝隙;经塑形的骨板稳固左侧髋臼窝的两端,蛙式腹背位显示髋臼窝骨折间隙较明显(图4-1),伸展式腹背位显示髋臼窝骨折间隙不明显(图4-2),右侧位显示股骨头位于髋臼窝正常位置内,螺钉未植入穿至髋臼窝内(图4-3)。通过伸展位和蛙式位比较,提示髋臼窝骨板固定有轻微不稳定。
4.2 术后17d
图4-4 腹背位
图4-5 腹背位
术后17天复查影像显示,骨折处均有骨痂生成,螺钉骨板均稳固于骨折断端两处,未见明显的松动迹象;左侧髂骨体骨折处骨折间隙变模糊,髋臼窝有骨痂生成,有凹凸不平,髋臼窝骨折间隙仍然存在可见,耻骨有骨痂连接形成,坐骨有明显骨折间隙,错位尚未连接(图4-4、图4-5)。
4.3 术后38d
图4-6 腹背位
图4-7 左侧位
图4-8 左斜侧位
术后38d复查影像显示,左侧髂骨骨折间隙变模糊,有少量骨痂生长;髋臼窝骨折间隙存在,有骨痂生成;耻骨骨折线消失并且有大量骨痂附着,形成稳定的结构形态,坐骨骨折处有大量骨痂生成,骨板螺钉固定于两骨折断端,未见明显的松动移位迹象(图4-6、图4-7、图4-8)。
4.4 术后128d
图4-9 右侧位
图4-10 腹背位
图4-11 腹背位
术后128d复查影像显示,左侧髂骨骨折线模糊,有少量骨痂形成附着;髋臼窝骨折线模糊,有少量骨痂生长附着,耻骨骨折线消失,形成稳定的形状;坐骨骨折处有少量骨痂生成附着,但两骨折断端有错位生长;由于耻骨粉碎性骨折及坐骨骨折原因,两坐骨闭孔不对称图(图4-9、图4-10、图4-11)。
视频1 术后8d
视频2 术后12d
视频3 术后128d
术后30d患肢行走有明显跛行,进行放射线检查牵拉腹背位摆位有轻微的疼痛反应;患肢肌肉萎缩,术后96d患肢行走有轻微跛行,患肢肌肉轻微萎缩,术后128d患肢行走有轻微跛行,患肢肌肉正常,放射线检查牵拉腹背位未见明显疼痛反应。
5 讨论
5.1 骨盆解剖结构及力学
骨盆由髂骨、耻骨及坐骨连接组成固有的框架结构,髋臼窝包盖股骨头支撑两后肢负重。骨盆框架内有直肠、尿道以及生殖道以及神经血管环绕。髂骨近端有荐髂关节与椎体连接,荐髂关节为不活动性关节,髂骨远端至髋臼窝后沿与坐骨相连,耻骨呈凹陷的“Y”字型与两髋臼窝及坐骨相连,形成坐骨闭孔,共同维持稳定的框架。髂骨是支撑后肢负重的重要力学部位,髂骨骨折就会失去患肢负重的能力,坐骨及耻骨主要起到稳固骨盆完整性的作用。
5.2 骨盆骨折内固定方案及注意事项
骨盆骨折的手术内固定治疗因骨折部位而异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案,髂骨体骨折需要采取骨板固定技术,荐髂关节脱位一般采取拉力螺钉于“C”型环处植入固定,耻骨及坐骨骨折通常不需要手术内固定治疗,因为两者主要维持骨盆框架作用以及保护骨盆腔内的直肠、尿道、血管及神经。只要固定髂骨及髋臼窝就可以达到维持后肢支撑负重的作用,耻骨及坐骨会形成骨痂性愈合。髂骨体骨折需要采取经塑形骨板来固定,髋臼骨折复位固定要求精密复位,否则会形成骨痂,髋臼窝会凹凸不平,影响髋关节的活动性。骨盆骨折内固定需要注意的事项有:骨板需要塑形、注意避开坐骨神经、髂骨体螺钉不宜过长以免损伤马尾神经。本文患犬采取锁定骨板固定髂骨体及髋臼窝,术后复查结果显示该患犬愈合良好,虽然患犬髋臼窝有少量骨痂形成,影响髋关节的活动性,牵拉后肢,髋关节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反应。此外,术后复查显示坐骨及耻骨均有骨痂性错位性愈合,骨痂重塑形成成骨,维持了骨盆腔的管道。
5.3 骨盆骨折的并发症
骨盆骨折会失去骨盆的框架结构,容易引起并发症,如骨盆腔狭窄、尿道断裂、排便困难疼痛、便秘、直肠破裂、巨结肠、褥疮、后肢肌肉萎缩、后肢瘫痪。故骨盆骨折需要引起重视,及时采取合适的方法治疗。对于骨盆骨折尤其是车祸导致的病例,务必术前做好检查及护理。采取尿道造影、直肠造影等检查来排除尿道及直肠破裂的情形,为手术治疗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Karen M. Tobias. small animal surgery [M].Tennessee: ELSEVIER,2010.
[2] Andrew R. Coughlan. Small Animal Fracture Repair and Management[M]. England: British Small Animal Veterinary Association,2008.
医师介绍-吉才回
执业兽医师,硕士,骨外科专科医师,瑞鹏学院培训讲师,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临床兽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期间于台湾国立中兴大学研修小动物高级外科学、骨科学并出色完成硕士研究生学术项目。对犬猫膝关节、髋关节疾病的外科手术治疗颇有深入的研究。参加美国加州大学《高级兽医影像学》及西班牙《小动物重症监护》课程的培训,多次参加国际小动物骨外科学术研讨会,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翻译著作《小动物外科学》。具有丰富的兽医临床经验,每年成功完成数百例犬猫骨外科疾病的外科治疗。
研究方向:小动物骨科、整形外科、神经外科、影像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