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
歌德有句话说得好:“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的确人们总是根据你的言行举止评价你。
教育孩子文明礼貌是做人处事的起点。文明礼貌是孩子做人的“身份证”,是孩子随身携带的“教养名片”。孩子的文明礼仪是人生的重要课题,必须从小培养,否则就会形成坏习惯。
上五年级的小伟,长得机灵又可爱,伶牙俐齿,学习成绩也不错。小伟一家是祖孙三代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非常宠爱他,家里最好的东西都留给小伟。但是小伟有些没礼貌:见了邻居不会主动打招呼,乘电梯经常横冲直撞;吃饭时也没规矩,想吃什么就全夹到自己碗里……
虽然有时候家长带他出门也觉得不好意思,但是又觉得这些都是小事,而且男孩子,大大咧咧点儿没关系;而且现在家长教他要懂礼貌,他也听不进去,还跟大人顶嘴狡辩。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意思是说,做人要有礼貌,没有礼貌,怎么来做人啊!但是孩子不是天生就不讲礼貌的,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孩子的礼貌问题。
仔细分析小伟的案例,可以发现小伟不懂礼貌是有原因的:
一、家长教育失误
分析小伟的情况,我们不难看出家长在孩子似懂非懂时,忽视了对孩子的礼貌教育。许多家长更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却忽视孩子的思想品德修养。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的礼貌问题不用教,长大自然就好了,其实这是错误的想法。要想孩子长大之后彬彬有礼,家长必须从小对孩子加以教育引导。
二、家庭环境的影响
小伟的家庭属于现在比较常见的一种家庭结构。父母和长辈住在一起,小伟颇受大家的宠爱,爷爷奶奶“隔代亲”,对小伟更加溺爱。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对孩子疏于管教,造成了孩子任性、自私、不懂礼貌的性格。
三、孩子未形成明确的道德标准
十一二岁的孩子自我意识还没有完全形成,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心里没有明确的道德标准。他们较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具有很大的盲从性。
孩子们经常会有一些不尊重别人的行为:喜欢叫别人外号,见到残疾人会上前围观,看到别人倒霉会加以嘲笑等。孩子这样做,有时就是因为好奇,有时就是因为好玩儿盲目地模仿。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样会伤害到别人。
所以,此时如果家长没有对其进行正确的教育,就会导致孩子不知道如何礼貌待人,特别是如果家长自己都不礼貌,那孩子就更不懂礼貌了。
礼貌是对他人的尊重,也能提醒别人尊重自己。学会礼貌地待人接物会让孩子活得更幸福,走得更长远。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是对自己进行道德教育,使自己成为懂礼仪,有教养的家长。教导孩子礼貌待人,家长要做好以下4个方面:
一、要为孩子树立榜样
家长要求孩子懂礼貌,自己就先要礼貌地待人。家长经常向孩子示范礼貌的言行,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
家长要注意提高自身的修养,使用文明的语言,在家庭中不要将粗话、脏话,家人之间多使用礼貌用语,说话要和气。这样,才能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环境,让孩子养成讲礼貌的习惯。
二、利用情境对孩子进行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利用家里来客人的时机引导孩子礼貌待人。当孩子在接待客人时没有运用礼貌用语,家长不要在外人面前指责孩子,因为批评和指责往往会造成孩子的逆反和不服心理,而且这种做法本身也是不礼貌的。
最好的方法是在客人离去后,把孩子叫到身边,温和地说:“妈妈发现你对刘叔叔讲话时,没有用礼貌用语,这是不对的。当叔叔送礼物给你的时候,你应该说'谢谢叔叔’,你说是不是?”这样,家长通过在事后提醒、教育孩子,让孩子懂得礼貌地待人接物。
三、不要强迫孩子讲礼貌
现在生活中,很多家长在孩子没有讲礼貌的时候总会强迫孩子讲礼貌,比如有客人来家里,孩子躲在房间里不出来,不与客人打招呼,家长却非得把孩子拉出来跟客人问好,结果,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事实上,家长这种强追的行为本身就是不礼貌的。
孩子不愿意与人打招呼必然是有原因的,比如孩子从小就很害羞;认为客人是家长的客人,与自己没关系;或者正在做作业,一时忘记了打招呼……这时候,家长需要引导孩子去跟客人打招呼。
如果孩子实在不想打招呼,家长不应该强迫孩子,应该在事后告诉孩子:“与人打招呼是最基本的礼貌,你去别人家里时也希望受到别人的热情招待呀!”这样,让孩子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他的礼貌举止才会是发自内心的。
四、要及时鼓励孩子的礼貌言行
家长看到孩子的礼貌言行后,要及时地给予鼓励。我们可以在每次孩子做客或待客后,对他的表现做一个小结,让孩子认识到自己哪些言行是有礼貌的,哪些言行还需要改进。这样,孩子对礼貌的认识会更加具体、明确。
同时,家长要结合具体情境,让孩子知道礼貌不只是一种形式,礼貌可以使自己和别人都愉快。有时,孩子的礼貌言行也许会受到不礼貌的待遇,家长也要和他一起分析其中的原因,让他坚信,礼貌是对他人的尊重,也能提醒别人尊重自己,有礼貌的人永远受欢迎。
《人民日报》总结了40条教养礼仪,供所有父母参考,照着做,就没有教不好的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说:
“在人类心灵的花园中,最质朴、最美丽和最平凡的花朵,就是人的教养。”刻在骨子里的教养,是父母留给孩子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干货丨德国家庭62条教养规则,让孩子更加自律和自由
德国家庭教养规则62条,让孩子更加自律和自由(荐读)
62条德国家庭教养规则
现代教育:62条德国家庭教养规则,让孩子更加自律和自由
德国62条家庭教养规则,教出自律好孩子!(建议收藏)
【TA们说】德国家庭教养规则,让孩子更加自律和自由,值得中国妈妈借鉴
培养你的宠物狗狗的良好教养(掌握关键技巧,让你的狗狗成为社交之星)
“有教养”的猫咪,一般会有这6个好习惯,你家猫有吗?
宠物培训:让宠物更健康、快乐和有教养
狗狗教养须知
网址: 人民日报总结了40条教养礼仪:学会这些,让孩子更有教养 https://m.mcbbbk.com/newsview218980.html
上一篇: 听杨柳老师讲东亚礼仪:日本的学校 |
下一篇: 致辅导员丨高校学生礼仪现状问题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