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心理健康的社会学基础——人的社会化.pdf

心理健康的社会学基础——人的社会化.pdf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o2年3月第 3卷第 1期 心理健康的社会学基础——人的社会化 杜文东,昊建龙,周中明 (南京中医药大学社会科学部,江苏南京 21oo29) 一 3l 一 摘要:阐述了个体社套化的阶段厦影响因素。人在杜鲁化的过程中形成人格并使个体行为与社套规范取得一致,这样人 们就能嗒保持正常的社鲁生活和心身发展乃至心理健康;而当个体社会化进程发生偏差,就鲁引起个体社鲁的适应不 良,甚至造成心身障碍。因此,人的社鲁化理论是心理健康的社套学基础。 关键词:心理健康;社套化;阶段;影响因素 中图号:P,39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09—3222(mo2)ol~0031—03 人的社会化是个体通过有意(受教育)、无意 (潜移默化)的社会学习,了解角色行为的社会期 待和行为规范,并“内化”为自身行为的过程,社会 化的作用是使个体行为与社会规范取得一致。这 样,人们就能够保持正常的社会生活和心身发展 乃至心理健康。当个体社会化进程发生偏差,就 会引起个体对社会的适应不良,甚至造成心身障 碍。对与世隔绝的弦子及兽孩的研究表明,遗传 因素只是提供生物学基础,人类环境中的生活经 历才是个体社会化的关键因素。从这个意义上来 说,人的社会化理论是心理健康的社会学基础。 人的社会化的过程与个体人格形成的过程是同步 和不可分割的,也可以说是“社会角色获得”、“社 会态度形成”的过程,而人格、态度、角色行为等均 是在后天环境的影响下完成的。因此,社会化的 过程实际上是社会对其成员的教育过程。由于人 们生活在同一社会环境中,这种教育在共同社会 化中形成的共性就导致了民族性、国民性的表现。 然而,个体的社会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个体的社 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也有很大的差异,所以社会化 进程不可能将人们都塑造成意识雷同、行为整齐 划一的人,而只能是在共性基础上的千差万别。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社会化的教育可分为 几个阶段。 1 童年期社会化 这是基本社会化的起点,童年期的社会化是 收稿 日期:2002~01 24 修稿日期:21302一。2—26 作者简介:杜文东(1950一).男,山东莱l州^,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 学会克制生物冲动;学会辨别是非;~JI练基本生活 能力;学会适应环境需要;学会为他人着想;学会 自我调节;确立 自我评价标准。根据 Eriks~m的社 会发展理论,儿童发展不是 Frend的心理 一性发 展阶段,而是心理一社会阶段;另外他强调人的发 展是一生都在进行,而不是像 Frend那样认为基 本人格形成于5岁之内。Eriks~m提出的心理发展 8个阶段中4个阶段是在童年期。 第一发展阶段是出生后的第一年或 l8个月 内,此时婴儿的信任感很重要,这是一种舒适以及 安全感和对未来理解的感情。这一阶段的信任感 使其觉得是生活在一个美好而愉快的世界中。如 果未能获得信任感则可对今后的生活环境的一切 充满不信任。该阶段主要是与母亲交往。第二发 展阶段是出生后第二年或 1.5—3岁。当从抚育 者(母亲或他人)处得到信任,婴儿开始发现他们 的行为是他们自己决定的。他们开始维护自己的 独立感或自主感。他们要实现自己的意愿。如果 对他们的行为限制过多或惩罚太严,可能会发展 成羞怯与怀疑。该阶段主要与父母交往。第三发 展阶段是在学龄前期。他们开始接触较广泛的社 会世界,遇到较婴儿期更多的挑战,而对待这些挑 战需要有主动的,有目的的行为。儿童被要求对 其身体、行为、玩具及宠物负责。责任感的发展增 加了首创精神。所以,如果一个孩子不能自主或 过度焦虑就会产生罪疚情感。第四发展阶段是 32 小学阶段。J L童的首创精神将他们带入到与许多 新经验的接触中。当他们进入童年的中期和后 期,他们将自己的精力投向掌握知识和智能。大 概在充满想象的童年早期末段是一生对学习渴求 最旺盛的时期。在小学时代的危险是自卑感,即 一 种自认无能及不如他人的情感。 2 青春期社会化 青春期是生理发育、心理成熟、知识增长全面 发展的阶段。但是由于这几方面不同步,常会产 生矛盾。这个阶段对于个体的价值取向的形成、 知识技能养成极为重要。在此期间的基本心理社 会冲突是自我认同与角色混乱。青春期的少年有 一 种明显的离异井走向外在世界同辈群体的倾 向,从而使整个青春期处于紧张、充满冲突和高度 应擞之中。 青少年并非单纯地脱离父母的影响而进入一 个由自己作出决定的世界。当他们成为更加自主 的个体之际,仍然要依赖父母来提供重要的支持 系统让他们健康地进入一个更宽广、更复杂的充 满了不确定性、挑战和应激的社会。他们同时对 父母及同龄伙伴有依赖与需求。有一个研究表 明,与父母有牢固接触的青少年也与同伴有牢固 接触。 青少年期是个体走向独立自

相关知识

人的社会化
宠物的社会化进程与情感互动规律
人与宠物关系的社会学研究.docx
人与宠物关系的社会学研究
人与宠物关系的社会学研究——以L市豢养宠物犬为例
关注宠物猫的心理健康.pdf
低度社会化与过度社会化
宠物流行的社会学分析
宠物的社会化训练与行为调适培养宠物优秀的行为习惯
儿童社会化过程主要包含哪些流程?如何引导,学校在其中的的作用

网址: 心理健康的社会学基础——人的社会化.pdf https://m.mcbbbk.com/newsview223460.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1月第三周周考
下一篇: 关于「猫狗社会化」,你的方法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