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心理学中的「无条件积极关注」是什么,具体应用有哪些?

心理学中的「无条件积极关注」是什么,具体应用有哪些?

就好比饮鸩止渴,夸夸群是能止得了我们一时的渴,可终究得不到真正的快乐与满足,到最后内心还是空的还是渴的。无条件积极关注则是水,涓涓细流、润物细无声。

无条件积极关注,也称正向关注或者积极关怀。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提出,是以人为中心疗法的一个重要的心理治疗方法,也是处理心理治疗中双方关系的中心原则,在心理咨询中起着重要作用。无条件积极关注是对心理咨询中以人为本的最好诠释。它表现为不以评价的态度来对待当事人,不依据当事人行为举止的好坏来决定怎么对待当事人。无条件地从整体上,接纳对方,对待当事人就像对待跟自己一样的人。真诚地对待他,细心倾听他所说的,鼓励他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包容他的不合理行为,尊重他,看重他。简单的讲就是不带批判性的态度,不作反对或赞成,仅仅去接纳和认同。

无条件积极关注并不是在互动中完全避免评价。要避免评价人,而不是评价行为。对当事人行为的评价也是从行为对于当事人本人的意义的角度来进行评价。持这种态度是缘于深信当事人有改善和成长的潜力,有独立存在的权利和尊严。无条件积极关注,表现了不管当事人的行为如何,咨询师始终尊重当事人的独立人格,珍视这个人的权利。无条件积极关注也并不是对一切都无条件接纳,而是向当事人表达咨询师乐于接受来访者、理解来访者,同时关心和帮助来访者,在任何时候对来访者都以诚相待。

理念原理

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良好的行为符合父母的愿望,能获得有条件的积极关注,即价值条件。儿童多次经历价值条件,就会将其内化为自我结构的一部分。儿童起初需要他人积极关注,以后又需要自己对自己关注。用以评价自己行为的内部参照系是积极关注的条件在自我结构中的投射,其对自身的评价受该价值条件的约束。只有内在价值条件作用不再发生时,才能保持自我的同一性。价值条件的作用是产生自我不协调的根源。因此,要成为一个机能健全的人,就要有一个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的环境,使自我结构与经验协调一致。在心理治疗中,这是改变自我不协调的必要条件。

定义要素

通过简单定义的呈现,可以让我们很清晰地了解无条件积极关注

●无条件地关怀,尊重与接纳(无条件);

●反对消极悲观,不带批判色彩(积极);

●包括身体的关注与心理的关注两方面(关注);

●实事求是,不脱离现实、盲目乐观;

●并不决定于当事人的行为;

●不等于必须同意当事人的不良行为;

●不等于为了当事人而要放弃自己的价值观。

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方法便是找到人们真正的自我,积极关注的需要随自我而产生。

概念区别

通过区分与其他关注方式的不同,能更直观的了解无条件积极关注

盲目的放纵

“我爱你,你做的都是对的,我不用给你建议”

“无论你做不做,只要你存在我就开心”

有条件积极关注

“你按我说的做我就爱你”

“你不做我就不爱你”

无条件积极关注

“我爱你,我希望你能听取我的建议”

“你不做我会不高兴,但这并不影响我对你的爱”

用科胡特的一句话来总结无条件积极关注就是“没有敌意的坚决,不含诱惑的深情”。

具体应用

心理咨询领域

在心理咨询和心理理论中都应用这种理念,即通过咨询和治疗,能够使来访者产生积极变化。无条件积极关注不仅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促进交流,而且本身就能产生咨询效果。尤其是那些缺乏自尊,或被困难所困扰的来访者,咨询者的无条件积极关注能够帮助他们全面的认识自己自己和自己处境,看到自己长处和优势,看到光明的一面和未来的希望,从而树立信心,摆脱困境。

教育领域

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助人成长。站在这一层面应用无条件积极关注可以起到非常好的育人效果。有助于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并真正挖掘自己的才能有所成就。

刑侦领域

强调人权的当下,传统讯问方法越发受限制,而将无条件积极关注运用到侦查讯问工作中不仅体现了对犯罪嫌疑人人权的保障,同时有助于瓦解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防线,避免讯问僵局。

谈判领域

在从零和博弈发展到正和博弈的时代背景下,无条件积极关注可以让谈判(销售)变得真诚透明,打破僵局,有所进展,真正取得双赢的局面。

自我领域

对自己无条件积极的关注,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站在自己的一方,并时不时跳出自己之外,以第三者的角度积极关注自己,共情自己的感受,不逞强,不偏颇,发掘各种情况下有益的一面,在成长的道路上灵活应对不同的状况。

其实所以与人有关的领域、甚至所有与生命有关的领域,应用无条件积极关注都可以让我们获益匪浅。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徳信。”老子在道德经中早已告诉我们答案。

写在最后

夸夸群既然能风靡肯定有它的价值,存在即合理,它的存在也变相的说明了无条件积极关注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内心需求的。仔细看上文不难发现它们之间有着诸多的差别,可以说除了满足内心的需求这一点外,没有相同的部分,就好比饮鸩止渴,夸夸群是能止得了我们一时的渴,可终究得不到真正的快乐与满足,到最后内心还是空的还是渴的。无条件积极关注则是水,涓涓细流、润物细无声。

参考文献

[1]徐志刚,李会松.“无条件积极关注”—班主任的必备素质.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

[2]姜光荣.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田茂泉,吴少怡.走向关系:试析罗杰斯心理治疗理念的本质.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

[4]顾明远.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5]王梅. 无条件积极关注在心理咨询中的现实意义和长远价值. 法制与社会,2009.

编辑整理:唐超 大鱼心理咨询工作室

相关知识

心理学中的「无条件积极关注」是什么,具体应用有哪些?
无条件积极关注 心理学 名词解释
无条件积极关注演示教学
论“积极关注”两种解释
无条件积极关注
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总说无条件积极关注,有啥用?
艾根将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称为()。
什么是无条件积极关注
以人为中心治疗丨共情、无条件积极关注、真诚一致就够了吗

网址: 心理学中的「无条件积极关注」是什么,具体应用有哪些? https://m.mcbbbk.com/newsview225776.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罗杰斯的“无条件积极关注”,告诉
下一篇: 积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