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全生命周期的丧失与哀伤:应对死亡问题的理论与干预策略

全生命周期的丧失与哀伤:应对死亡问题的理论与干预策略

对于未知的死亡,我们的传统态度通常是避讳、恐惧。然而无论此生所爱的是一个人、一只宠物还是一件物品,每个人难免都会面临失去他(它)们的一天。无论是面对分离的痛楚,还是接受死亡的噩耗,当失去所爱时,我们都会为此哀伤不已。

于是,如何面对丧失,以及丧失带来的哀伤,成为了我们生命中必经的旅程。当这些哀伤被无限期的承受、隐藏,人们可能会面临的是无法预估的情绪崩塌、甚至出现慢性心理疾病,一点点的蚕食原本幸福快乐的生活。

如何帮助人们面对不可承受的死亡与丧失?

如何帮助那些经历了亲人的丧失而手足无措的儿童和青少年?

带着这些疑问和期待,IPCF儿童与家庭整合式心理中心特别邀请了享誉国际、在处理丧失与哀伤方面因成绩卓越而获颁终身成就奖的多卡博士。为我们带来系列课程。

他将以毕生所学帮助人们走出哀伤,帮助专业从业者,掌握应有的技能。

我将和你探讨许多在哀伤时困扰着人们的谬论,描述一些人们可能会经历的各种反应,以及影响人们用哪种特定的方式表达哀伤的因素。你曾经所爱之人,将伴你继续前行。哀伤的确是一段旅程,如同爱一样,会伴你一生。你不是踽踽独行,也并非毫无希望。——多卡博士(Kenneth J. Doka)

授课老师

肯尼斯·杰·多卡博士

Kenneth J. Doka

Kenneth J. Doka 肯尼斯·杰·多卡博士是国际知名的丧亲心理学泰斗。基于多卡博士在死亡教育领域的突出贡献,美国死亡教育和咨询协会于2014年授予他对临终关怀的重大贡献奖。他也是该协会的当选主席(1993年当选)和终身成就奖的得主。他是美国临终关怀基金会顾问,新罗谢尔学院研究生院老年医学教授,《欧米茄:死亡与垂死杂志》和《旅程:丧亲之痛的时事通讯》杂志编辑。

多卡博士出版了30多部丧亲疗愈方面的著作,包括《生命中的诸多告别 如何从失去亲人的悲伤中解脱出来》(已在中国出版)、《剥夺权利的哀伤:实践的新方向、挑战和策略》《性别:理解男性与女性哀伤的不同方式》等。

老师出版书籍

老师教学图片课程介绍

在12节课的系列课程中,丧亲咨询鼻祖级大咖多卡博士将分享关于“丧失”和“哀伤”最新理论观点和干预策略。每节课内容由简入深,环环相扣。课程初期,学员将学习“哀伤”的基本概念,着重探索“哀伤” 六个本质问题。厘清基本概念后,参与者将学习如何制定哀伤干预措施,学习如何在个体、家庭和团体哀伤心理治疗中制定目标和计划。学员将掌握诸如“意义表达”、“仪式使用”以及“哀伤创伤”等多领域的技术和干预。

多卡博士将带领各位结合理论观点、干预技术和评估技术,共同提升敏感性,强化对哀伤人群的支持。本课程还将讲述文化、精神、性别和发展如何影响哀伤过程和干预方法的选择。

本课程适合需要处理“死亡”和“哀伤”问题的专业人员,包括心理学家、咨询师、社会工作者、护士和其他健康工作者,以及教育工作者、教师和其他校本人员(教师、校园咨询师等)。

课程目标

在本课程结束时,参与者将能够: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课程大纲及主题【课程内容将从以下几大模块和方向进行教学】一、哀伤的本质A.哀伤的表现和表征B.哀伤的过程1.典型的哀伤2.哀伤、创伤和突如其来的丧失C.挑战传统范式1.哀伤定义的延展2.新的哀伤理论模型3.新的应对处理方式4.持续的联结↓↓↓二.干预策略A.研究带来的启示B.目标和策略1.个人:全生命周期视角a.特别议题:童年b.特别议题:青春期c.成年早期d.中年e.特别议题:晚年2.家庭咨询3.团体咨询4.特殊策略a.仪式b.创造意义c.阅读疗法↓↓↓三.被剥夺的哀伤四.哀伤与成长五.哀伤助人者:自我关爱【课程详细内容】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课程证书

所有课程默认提供电子版证书

后续可支付工本费升级纸质版

课程时间

2022年9月12日开课

每周一晚20:00-22:00

共计12次课程

课程提供为期一年的回放

文稿及思维导图

课程形式

ZOOM线上视频直播

可与老师互动

英文授课

配备专业中文翻译

适合人群

心理咨询师、特教老师

社工、学校、幼儿园老师

培训机构老师、医院医生等

儿童青少年特教、心理、教育相关领域人士

相关知识

万千心理·危机干预策略:第七版
心理危机干预的策略与方法(68页)
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的方法及其应对策略
危机干预策略(第七版)
青少年心理危机事件解析(3)校园心理危机干预
初中生宠物依恋、宠物哀伤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存在主义视角下医护人员的死亡焦虑及其应对策略
宠物饲养与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策略
【理论前沿】特殊学生挑战性行为干预
宠物焦虑症的干预策略

网址: 全生命周期的丧失与哀伤:应对死亡问题的理论与干预策略 https://m.mcbbbk.com/newsview228992.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不懂孩子
下一篇: 生命教育视域下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