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什么是无条件的爱?就是我们真诚的对孩子说:宝贝,无论你以后是健康还是病弱、聪明还是愚笨、听话还是捣蛋、漂亮还是丑陋、学习成绩好还是差,爸爸妈妈都会永远爱你,养育你直至你成为独立自主的人。这就是无条件的爱。仅仅因为你是我的孩子,所以我爱你,和你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无关。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自信,从根本上讲是来自父母无条件的爱,一个得到父母无条件爱的孩子,不管学习好坏、长得丑俊、高矮胖瘦,个个都是趾高气扬、活灵活现的,谁都觉得自己很特别,是个人物。

有父母的爱在后面支撑,孩子在外面不管遇到了什么,都无所畏惧:“我爸妈爱我,肯定我。”他心里非常踏实,自己拥有取之不尽的力量,可以面对整个世界。换句话说,这些孩子都特别自信。进而越来越优秀。

孩子心中最渴望得到的东西,就是父母的爱、无条件的爱。因为他是父母的宝贝,不是因为他是什么“钢琴神童”或是“数学天才”,或者他得到过什么奖。如果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你学习好了爸妈才会满意,你奥数比赛得奖了爸妈才高兴,孩子心里会怀疑自己,对自己失去信心,并学着戴上势利的眼睛去面对爱与关怀。好像今天早上吧,一个家长还咨询说,因为孩子考试不好,卷子做得不好,把原来的蜂蜜水都停掉了,换成白水。还问孩子知道为啥换成白水了?孩子给了妈妈满意的答案。举这个例子是想让家长朋友意识到。这种方式的危害。长期在这种教育方式下长大的孩子,会变得紧张、焦虑、患得患失。

精神科医生认为:那些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多数都能从其家庭教养方式中找到症结。父母对孩子性格和情绪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学校和社会。换句话说,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决定了孩子如何去面对学习,面对他人,以及如何面对社会。

我家邻居就有刚上小学的孩子,有一次这个小男生回家时带着期末考卷,他的语文得了八十几分,我隔着墙都能听到妈妈跟儿子的叫喊声,那种什么东西碰倒了的声音。我的同事曾经跟我说过他的儿子和同学的对话。当时他的儿子在高一,两个人说起回家吃啥,那个孩子说,考得好,吃啥有啥,考得不好,啥也没有。

我们的教育的确非常看重分数,所以我们看到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态度都是由孩子的成绩决定的。孩子考出好成绩,家长就会兴高采烈,什么要求也都会尽力满足。孩子一旦考试失利,家长就会摆出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不仅会数落和责罚孩子,而且还会取消孩子的娱乐活动。

有家长说,我也知道,孩子考不好我也不打不骂了,也好好跟他说,看问题出在哪。我想说,如果你不是从心里面接纳孩子考了个低分。你说这些话时的语气,你的神态,你的脸色,有没有失望,有没有对孩子未来的担忧。千万别小看孩子。他完全感受得到你的内心需求。

还有很多父母常常把“只有”“只要”“如果”等句式挂在嘴边,如果你打了多少多少分,我们就去哪里玩,“你只要听话,爸爸妈妈就给你买什么”……这样的表达方式会让孩子觉得,父母的爱是带有条件的,只有条件满足才会爱他。

在孩子看来,能否得到父母的爱,得看自己学得如何,很多孩子都认为父母对成绩的关心远远超出了对自己的关心。如果孩子产生了这样的误解,他很难再从学习中找到乐趣了,学习也变成了一件不得不完成的任务,而且是父母强加给他的任务。那么学习起来一定是又累又学不好的。

考了100分是天堂,考了50分就是地狱。父母在孩子成绩好坏上截然不同的态度让孩子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父母只爱成功的我,不爱失败的我”。这样的结论会对孩子会产生一种心理暗示,那就是:“我只能接受表现好的、成功的自己,不能接受失败的、负面的自己。”在这种心理暗示下,当孩子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他会对自己的不尽人意难以释怀,极易产生自卑、自贬,自责的心理,甚至会因为不能接受不够优秀的自己、失败的自己而采取自虐或自杀等极端行为。

所以我在给家长们讲课的过程中也提到过,每一个问题孩子背后,都有一个问题的家庭教养方式。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美国,一个男孩子刚上学就只拿了个及格分,母亲在做晚餐时听见儿子的汇报,父亲在看报纸,也只是哼了一声,当儿子把考卷放到桌上时,父母一齐来看,父亲说:“看,儿子会考试了,当年你老爸连名字都差点儿忘了怎么写,手直打哆嗦……”然后就是哈哈大笑;母亲看了看卷子,摸着儿子的头,“我相信你下一次一定能超过你的对手,好了,赶紧洗手吃饭,今天我给你做了你最爱吃的火腿三明治……”。

这个男孩子得到的,是父母无条件的爱,更进一步:“这个孩子在面对失利失败时,也不会觉得难以接受或者面对,因为有父母的爱还在身上,所以他一生都有活力,” 这个孩子长大后,当时社会经济萧条,他也曾贫困潦倒,自己创作的作品三次被淘汰,他住在地下室啃着面包,面包渣被老鼠抢了去,他愉快地与老鼠共尽晚餐,突然来了灵感,创作出世界第一动画明星:米老鼠。而他,就是伟大的迪斯尼先生。

有人说,他之所以成功,在于他没有放弃,可迪斯尼先生却说,我不知道什么叫放弃或不放弃。他什么都没想,因为那个无条件的爱始终在他身上,就像父母一直陪伴在身边一样。让他一直有力量。

这里是我要跟大家说的第一点,无条件的去爱孩子的本身。我们的家长现在听了一些课,看了一些教育类的文章,也觉得很有道理,要爱孩子,表扬鼓励孩子。于是什么都好,怎么都行,自己憋着,忍着。赏识教育啊。其实这里面表扬,鼓励,赏识都是有方法的。我们用得不对,不当。反而起了反作用。所以就造成了现在一种怪相,叫父母不会管,老师不敢管。

我们说给孩子无条件的爱,这是的无条件是要加有引号的。因为我们父母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不是说无论孩子如何都不去管教他、去放纵他,而是说无论孩子如何都要去爱他、去呵护他。

爱孩子,不等于纵容孩子的错误行为。今天的一些父母,自己历尽苦难取得了一些成就,就不舍得让孩子再吃苦受罪,对孩子是有求必应,毫无原则,过分溺爱,甚至是在孩子犯了错误后,利用自己的影响和职权,替孩子百般辩解开脱。他们的行为无疑是在告诉孩子:大胆犯错吧,出了事儿,有爸妈兜着。于是,从药家鑫到“我爸是李刚”,再到李某某,其实把李某某送上被告席的不是杨女士,不是法院,而是他的母亲梦某,充许自己的儿子未满18岁,开车上路,违章几十次还找人帮他摆平,更不会以身作则地告诉他不能酒后驾车。他充许自己的儿子夜里12点还和朋友厮混于酒吧,他给了儿子去酒吧消费的钱。

这些让社会闹心,危害他人的熊孩子。在承受社会指责的同时,自己同样也是失败的家庭教育牺牲品。正是父母不当的言传身教,让他们一步步走上人生歧途。

我跟大家说的第二点,无条件的爱,不是溺爱,是爱孩子这个人,而不是不当言行。对于孩子的不当言行,要温和而坚定的去处理。

真正的爱,必须要对孩子不当的言行给予及时的教育,引导,纠正,甚至责罚,这个我在上一节,孩子犯错可怕吗?课程当中有过详细的讲述,我们要用四个步骤来处理。大家可以回听一下,对于孩子不当行为的处理,需要对“人”和“行为”做出区分。爱孩子,爱的是孩子这个“人”,而非孩子的这些不当“行为”。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父母一定要明确:不要指责孩子个人或个性,而是指责不恰当的行为。也就是说,不是孩子坏或笨,而是行为不恰当,做到“就事论事”。如果你攻击这个人,那么久而久知,孩子就真的要坏给你看,笨给你看,心里怎么想,生命就会怎么长。

对事不对人的处理方式,孩子的心灵不会受到伤害,将来如果遇到失业或失恋、离婚之类的事,包括人际关系不合或家庭矛盾,他也不会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即使孩子一生中遇到什么样的挫折,也不会轻言放弃,这种所谓的百折不挠,只能来自家庭之爱。

因此,不要小视一个眼神或一个触摸,每次与孩子互动时,都把你那无条件的爱传递出去,你现在的一个举动,一句话,一种关系,孩子都会在以后复制出来,包括家庭关系不良和家庭暴力。原生家庭直接影响我们孩子未来人生的幸福指数。我们有一个妈妈,他跟我说,他因为学习因为作业会打孩子。然后还跟我说她小时候也挨打,他就那么过来的。我就和她说,那你希望将来你的儿子也这样打你的孙子吗?这不是一句玩笑。

父母在孩子学习上的不良态度,不但会扼杀孩子的学习兴趣,还会严重影响亲子关系的良性发展,也容易导致孩子自卑、自我否定性格的形成。

我跟大家说的第三点,就是无条件的爱,也要有回应。

几个妈妈带着孩子做烘培,烤蛋糕,烤饼干。其中一个孩子每一次都会把那个碎的,样子不好的,饼干,蛋糕给他的妈妈。问他原因,原来是妈妈每次都把完整的好饼干给孩子,自己则负责解决掉那些残次品。就连吃饺子,也是把破皮露馅的自己吃。把完整的好的给孩子。

现在的家庭多是三口之家,每对父母只有一个小孩,满腔的爱除了给这个孩子之外,似乎无处释放,所以孩子也心安理得的独享父母的这份爱。

时间久了,孩子会把父母的爱当做天经地义的事,忘记了礼尚往来和心怀感恩。举个例子,好像今天你给我一个鸡蛋,第二天、第三天你又分别给我一个鸡蛋,第四天,你没有给我鸡蛋,我就不开心了,因为我会觉得你欠了我一个鸡蛋。其实你没有给我鸡蛋的义务,但是你连续的给我鸡蛋而不要回报,我觉得你就该每天给我一个鸡蛋,如果不给,就是你的错。

父母和孩子之间也和你给我鸡蛋一样,如果一个孩子一直处于接受爱的状态,慢慢就会变得自私而冷漠。这样的孩子长大之后即便学习再好,事业再成功,也称不上是一个优秀的人,因为他们自私冷漠,不懂得孝顺与感恩,也不会在成功的路上走远,更谈不上活得开心幸福了。

在教育理念中,要把孩子教育好,最关键的就是亲子关系要处理好。如果家长在孩子心中建立起绝对的责任,孩子相信家长无条件地爱着自己,相信家长所有批评、表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自己好。并在潜意识里对此达到完全相信,那么这种关系就是良性的,是相互关爱、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的稳定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孩子也是很简单的事情,今天爸爸妈妈们的学习,就是在做着这件重要的事情。相信我们能够在家庭教育的路上越走越好。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父母应该给孩子提供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无条件积极的关注才是无条件的爱
谢谢你无条件的爱,伴我成长……
无条件的爱,和有条件...
如何培养健全人格?给予孩子“无条件积极关注”,提升自我认同
正面管教=无条件的爱+温柔而坚定的执行
无条件的爱的3个特点,你体验过吗?
从心理学解析《窗边的小豆豆》:无条件积极关注对孩子成长的意义
培养孩子的主动性,需要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无条件的爱,轻松自在|我们与宠物的联结

网址: 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https://m.mcbbbk.com/newsview232280.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你给孩子的爱是无条件地吗?
下一篇: 溺爱和无条件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