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年幼时期,主动性的培养是事关终生的长久之计。
儿童及青少年学习的主动性不足,是当今教育的一大难题。而内在的原生性动机如兴趣、爱好、好奇心、求知欲等,决定综合素养的形成及生活中的“快乐指数”。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表明,3-6岁幼儿正是主动性培养的关键期,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则是培养的源动力。
幼儿主动性培养,起源于家长的发现与满足
孩子的成长需要发现的眼睛和引路的手。当孩子对身边的人或事物产生好奇并提出问题时,如果父母能及时发现并满足,耐心地回应孩子,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会让孩子与父母形成安全的亲子依恋关系,亲子依恋理论创始人鲍尔比认为,这种安全的依恋关系是孩子长大以后勇于探索外部世界的“安全基地”,造成的心理影响会持续终生,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会持续保持,成为内在的动力,让主动性成为习惯。
我们常常会看到孩子自己聚精会神地玩弄各种物品,其中不乏有些在大人看来就是不卫生的废品,如果这个时候大人不由分说将物品直接扔掉,打断孩子的思考,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备受打击。这其实正是大人引导孩子观察和思考的好机会,找到孩子的兴趣点,可以此出发来培养孩子的相关能力乃至特长,当孩子向大人分享进步的喜悦时,大人适当予以赞美,还可以连带教育孩子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对孩子成长教育的一个个基点,正来自生活中的点滴。
幼儿园教育环境同等重要
幼儿园是孩子加入的首个大集体,因此说幼儿主动性的培养,除了充满关爱的家庭环境,幼儿园教育环境同等重要,父母和老师都要用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来巩固和发展幼儿的安全感,满足孩子的各种合理需求来发展孩子的探索欲、求知欲。
在教育发达国家普及度较高的生存教育,近年来被国内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及家庭青睐。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在层层的挑战中体验生活,通过观察事物的发展规律,激发思考,消除恐惧,战胜一切消极心理。久而久之,孩子面对困难时,主动性便会将其化为力量,主动思考,主动探索。
当幼儿园和家庭对孩子保持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共同完成不可或缺的“教育工程”,孩子的心里从此产生安全感,进而发展为信任感、价值感和归属感,有意愿、有动力去探索未知的外部世界,从而保持积极主动性,受益一生。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培养孩子的主动性,需要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如何培养健全人格?给予孩子“无条件积极关注”,提升自我认同
无条件积极关注的育儿方式
父母应该给孩子提供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心理学中的无条件积极关注
罗杰斯的“无条件积极关注”,告诉你怎么去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罗杰斯的无条件积极关注
无条件积极关注:改善人际关系的关键
从心理学解析《窗边的小豆豆》:无条件积极关注对孩子成长的意义
有条件和无条件积极关注
网址: 培养孩子的主动性,需要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https://m.mcbbbk.com/newsview225960.html
上一篇: 艾根将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称为( ) |
下一篇: 491.爱自己就要无条件的积极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