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粤北地区,是全广东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这里地处北回归线北缘,全年光照充足,温暖湿润,是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的过渡地区,也是许多珍稀野生动物的理想栖息地。
2022年8月,架设在石门台保护区的野生动物红外相机,拍摄到一雌一雄共两只“鸟中大熊猫”的身影,让生态专家一度兴奋不已,这意味着该地的网络化检测项目取得重大突破。
这种珍稀鸟类曾于2001年时,在该地出现过一次,而后便消失了整整21年的时间。它就是黄腹角雉,角雉属山鸡的一种,是中国特有的鸟类。在农村地区有不少别名,比如角鸡、吐绶鸟、寿鸡等。
在非繁殖期间,初次见到黄腹角雉的雄鸟的人,会觉得平平无奇,它的羽毛呈褐栗色,有着淡淡的圆斑,乍一看和普通的山鸡没什么两样。
有意思的是,到了繁殖季节,雄鸟就会把独特的蓝色肉角敞开了让雌性欣赏,身前还会长出一片五彩斑斓的肉裙,就像雄性孔雀开屏一样花枝招展。看来自然界中很多雌鸟都是“颜控”,瞧谁好看就和谁好。
不仅如此,发情期的雄鸟会变得异常活跃,跟喝醉酒一样跳起求偶的舞蹈,蹲伏、点头、展开尾羽、拍打翅膀样样精通,并发出鸣叫声来炫耀自己的美丽和健康,吸引雌鸟的注意。
相比之下,雌鸟的颜色就逊色多了,通体黑褐色,布满黑色、棕黄或者白色细纹,这种毛色是自然演化出来的保护色,能够保护雌鸟隐蔽在森林环境中不被掠食者发现,更好地繁衍后代。
虽然黄腹角雉长有翅膀,但一般情况下它都不用,而且胆子也小,一预感到危险只会撒腿就跑,被逼急了才会扑腾两下翅膀,但也飞的不远。有时候也会采用“掩耳盗铃”的防御手段,就是把头部埋进草丛中来隐藏自己,碰到眼神不好的猎手还真能留下小命。
黄腹角雉生活在海拔600-1800米的亚热带山地森林中,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让这里食物资源丰富。它们是杂食性动物,植物的花、叶、果实、种子、昆虫、白蚁都在黄腹角雉的菜谱之中。
生活习性也和家鸡差不多,喜欢在茂密的林下灌木丛或者草丛中活动,毕竟在掠食者眼里它们就是移动的晚餐,这些活动场所能够更好地干扰天敌的视线和保护自己。
20世纪以来,黄腹角雉由于栖息地丧失、自然繁殖率极低、自然界天敌多等种种原因,成了登记在册濒危物种。我国已经把它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严禁捕杀、食用和买卖。
2002~2006年,国家邮政局为了宣传保护鸟类,特意发行了一套名为《中国鸟》的邮票,黄腹角雉便在其中。
此次广东石门台国家自然保护区出现罕见的黄腹角雉,既反映了当地自然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也说明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希望黄腹角雉种群能够不断在这里繁衍生息。
注:图源于网络,侵删。
相关知识
黄腹角雉:幸福“吉祥鸟”
黄腹角雉救助记.pdf
黄腹角雉在江西
60米外抓拍黄腹角雉母子
江西三清山现“鸟中熊猫”黄腹角雉
千万里追寻—鸟中大熊猫黄腹角雉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黄腹角雉
#0033 黄腹角雉
《黄腹角雉救助记》
鸟中贵族——黄腹角雉
网址: 漂亮的鸟——黄腹角雉 https://m.mcbbbk.com/newsview233504.html
上一篇: 我国特有“近危”的黄腹角雉声音与 |
下一篇: 黄腹角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