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1月5日电(记者 沈秋阳 杨月)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21)》。蓝皮书指出,调研显示,我国民众心理弹性较高,遵守公共秩序和助人等社会参与程度较高。具体来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调查发现,我国民众心理弹性得分较高,在坚韧性、力量性和乐观性三个维度上的得分都较高,意味着民众整体的心理复原能力较好,专家认为,这对于应对疫情具有积极作用。
发布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专家指出,民众心理弹性与其社会参与程度有很大关联。近年来,我国在基层治理中的一些实践,体现着民众社会参与的程度逐渐加深。
比如,“参与式预算”作为促进公民积极参与公共资源配置的一项制度设计,让公民在这一过程中切身参与公共资源与财政预算的讨论、执行与决策过程并表达自身利益诉求。
浙江温岭的“参与式预算”和深圳市福田区“民生微实事”,是社会治理共同体探索实践的代表案例。温岭“参与式预算”,将人大的预算审查,监督和协商民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民主的形式沟通和讨论政府的年度预算计划。从2005年两个镇到2008年扩展到所有市一级的各个部门再到2014年涵盖温岭市和镇政府,在温岭广泛推广实行,具有深远意义。深圳市福田区的“民生微实事”项目打破了政府投资管理系统的局限,这笔资金用来投入到哪些民生项目,由社区居民自己决定,该项目也在实践中取得了越来越多的成效。
报告指出,社会参与是民众以某种方式参与到国家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及社区公共事务,从而影响社会发展的过程。社会参与是个体通过参与某些活动与所处社会或社区发生联系,参与程度不仅会随着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而发生变化,也会随个体所处空间时间改变而有所变化,更会在个体与其他个体和群体交往时有所变化。
以往研究发现,影响社会参与的因素众多,社会经济方面的因素可能包括收入差距、阶层分化、经济条件制约、经济机会及社会资源的可获得性等;空间方面因素可能包括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社会环境方面的因素包括城乡差异和南北方差异等。
研究表明,在收入差距较小和阶层分化较少的社会中,人们的社会参与程度会比较高;而社会经济条件不同,人们所表现出的亲社会性社会参与也会有所不同。各地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经济状况、文化传统、民情民风以及社会治理状况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异,会影响民众的社会参与状况,参与程度、特点、方式等方面也有着许多不同。专家认为,对于这些差异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对症下药地制定促进民众社会参与的策略,更加有效地引导民众扩大社会参与。
课题组认为,调研数据中,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民众心理弹性得分较高,在坚韧性、力量性和乐观性三个维度上的得分都较高,意味着民众整体的心理复原能力较好。此外,民众社会参与程度较高的行为还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遵守交规、乘车排队,绿色出行、垃圾分类,捐款捐物和帮助陌生人。报告指出,共同富裕社会是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共同富裕不仅要靠二次分配来实现财富公平分配,而且要依靠三次分配的调节,社会的互助和慈善行为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措施。因此,社会心态中积极的利他心态和行为,需要不断培育和成长,助人行为和捐赠行为正是这一积极社会心态的反映,这应该成为未来社会发展中培养的重要增长点。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社会心态蓝皮书课题组”年度研究成果《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的第十本。本书主题是迈向共同富裕的社会心态,撰写者主要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全书从安全感与公平感、获得感与幸福感、社会交往与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探索迈向共同富裕的伟大征程中已涌现出的社会心态。
相关知识
心理弹性
如何提升“心理弹性”
心理弹性是什么?如何提升心理弹性
不想轻易被击垮,你需要多一点“心理弹性”丨心理弹性测试
亲子关系心理弹性问题
心理弹性的含义 什么是心理弹性
读书笔记:《成年发展心理学》(第9版)第10章 压力、应对与心理弹性
心理弹性的定义
什么是“心理弹性”?如何培养青少年的“心理弹性”?
什么是“心理弹性”?
网址: 报告:我国民众心理弹性高对于应对疫情有积极作用,利他行为需不断培育 https://m.mcbbbk.com/newsview234461.html
上一篇: 标签:心理弹性 |
下一篇: 104. “心理弹性”的动力可能 |